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的调研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16 10:07:36

  ——2016年7月27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副组长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郑玉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6年工作要点,以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为组长,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和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负责人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等参加的调研组,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对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国资委的情况介绍,赴白银、张掖、金昌、兰州、兰州新区,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并深入白银有色集团公司、金川集团公司、兰石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及部分小微企业实地了解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省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强化政策引导,着力搭建创新平台,积极促进成果转化,鼓励支持各类主体创新创业,取得了较好成效。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2015年,全省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21.6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1%;科技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3%。
 
  (一)创新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全省各级各部门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动力,加强战略谋划,完善政策法规,系统推进资源配置、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等重点领域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激发多元主体创造活力,营造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修订了《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制定出台了《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及相应配套措施。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施陇原“双创”千亿元产业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大学科技创新园提质扩容、农村创业富民、信息惠民新业态培育等5大行动。各市州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创新创业的环境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省首批认定61家省级众创空间、242名省级创新创业导师及1个创新创业示范城市。兰州市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安排部署,研究制定了“1+8+N”科技改革政策,与省科技厅建立了厅市会商机制,省会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张掖市依托国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示范城市建设,落实优惠政策,完善扶持引导体系,今年前5个月,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887户,新增注册资本金21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7%、42.5%。
 
  (二)科技创新平台日渐增多
 
  各级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引导研发基础好、专业技术突出、人才队伍强的优势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加强交流合作,组建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目前全省拥有各类研究开发活动单位585个,其中独立科研院所131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24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5个,入围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13个。其中,金川集团公司“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省首次获批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省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6万余人、研发人员4万多人、国家千人计划18人、两院院士19名,省内45所高校和100多家科研院所已成为科技创新的资源富集区、人才集中地和企业孵化器。这些平台及高水平人才,累计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近1000项,对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2015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819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项、省级奖励151项;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30.3亿元,居全国第13位;申请专利14584件,授权专利6912件。我省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作物新品种等方面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有机合成、真空技术、固体润滑、生物制品、重离子治癌、有色金属材料、荒漠化防治等领域的研发居全国领先水平。白银市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依托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基础,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51%,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
 
  (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按照建设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求,省级科技创新计划资金大幅度向企业倾斜。“十二五”期间,省级科技计划超过70%的资金投向了企业。2015年,我省研发活动活跃的规模以上企业达386家,研发投入达47.35亿元,占全省研发投入的61.6%;271家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占全省GDP比重达8.83%。金川集团公司“十二五”期间开展各类科研攻关课题500余项,取得重大成果149项,技术进步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兰石集团投资6亿多元组建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及3个分院、13个工程技术中心,与中科院等近20家科研院所开展了230多项技术合作,现已有12000-15000米超深海洋钻机等八大类研发成果实现生产化,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创新、高端能源装备国产化的路子。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备良好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发展环境仍需优化
 
  一是行政审批服务效率较低,还存在互为前置、交叉的现象。二是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创新创业者承担风险过大,容错免责机制有待完善。三是促进科技资源和创新人才灵活流转的障碍较多,牵掣了科技创新活力。四是现行统计体系不够完善,未能有效反映“双创”和“新经济”发展情况。
 
  (二)创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创新活力激发不足
 
  一是科技资源共享和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形成集成优势。二是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成果转化缺乏成熟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三是企业自主创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多数企业尚未真正走到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轨道上来,吸纳科技成果的动力和能力均不足。
 
  (三)创新创业理念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
 
  一是部分创业引导者和创业者对创业的理解存在误区,缺乏对创业项目风险性、持续性、成长性的评估研究,存在盲目跟风现象。二是带动力强的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的研发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三是人才引进与流失的双重压力同时存在。四是科研投入重物轻人,注重对硬件的投入,忽视对科研人员的经费保障。
 
  (四)缺乏持续稳定的投入渠道,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一是研发资金多数靠财政投入和企业自筹,社会投入严重不足。2015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2%,未能达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5%的目标。二是一次性的财政补助方式与持续的技术创新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多部门、多渠道分散配置使用财政资金,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另外,我省于2015年设立的总额为20亿元的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由于缺乏优质、成熟的项目,加之严格的项目审核程序和要求,至今没有成功运作一个项目,基金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五)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对经济拉动作用不足
 
  一是创新平台研发活动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不紧密。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偏低,科研成果与当地经济的适配度较低。三是高科技产业规模偏小,产能较低,具有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和牵动力强的大项目较少。四是高新技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远低于全国11.8%的平均水平。
 
  三、几点建议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本质是将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力量,核心是推动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成为主导产业,重点是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础是培育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此,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一是打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快改革步伐,破除制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区域协同、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二是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简化创新项目审批和研发项目筛选程序,在科技金融、股权激励、政府采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加强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引导、激励和服务。三是加快建立需求导向的创新资源分配体系。真正做到经济出题目、科技做文章,产业出效益,使科技资源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我省经济竞争优势。四是健全成果研发、交易、落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独有型产品、创意型产品、领先型产品和先进适用技术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五是改变单一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纠正靠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来谋求职称晋升、获取科研经费的做法,综合考量创新成果的多元价值和产业化前景。六是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奖励成功的容错免责机制。打消各类创新主体和创业人才的思想顾虑,鼓励引导他们敢闯敢试、善做善成。七是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的法规和制度体系,增强各项政策的协同性,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
 
  (二)发挥资源聚集效应,推动创新平台跨越式发展
 
  一是将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摆在全省科技发展的龙头位置,着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协同型研发网络、叠加型政策体系,瞄准重点产业,培育和引进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产业聚拢,带动产业集群。二是充分发挥我省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引导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企业和中心城市集聚,实现我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端化、特色化发展。三是积极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及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标准联盟。四是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集约利用。整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资源,支持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在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学文献等领域开展共建共享。五是对创新平台实行定期评价、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平台晋升国家级创新平台。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着眼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人才、产业化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二是制定更具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引进制度,广泛吸纳海内外知名科技专家到我省工作。加强区域交流合作,邀请国内外优秀人才通过兼职、咨询、讲座等形式来我省服务。三是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使用、流动和收入激励机制。打破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提高科研人员稳定收入比例,探索实施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和分红激励等措施。以技术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导向,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通道。四是加大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赋予科技创新带头人技术决策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动权,让经费跟着人和项目走,让行政和管理为科技创新服务。五是组建我省产业发展智库,对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的产业问题和重大需求,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战略研究与咨询,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撑,增强产业发展软实力。
 
  (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
 
  一是加速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开展技术研发、工业设计、重大技术标准和专用设备研制、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业检测认证、科技成果推广和企业管理诊断、评价等中介服务业,走出一条传统经营方式与现代经营方式相结合的路子。二是加快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鼓励引导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立自主技术优势。三是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建立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加强后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四是加大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学研对接力度。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激励高层次人才到工作站开展创新研究。
 
  (五)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建立财政科技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已设立基金的带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重点扶持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三是转变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变事前投入为事后补助,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需要,先行投入研发资金,项目实施成功后,再申请政府补助。大力推广运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高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四是健全经费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公正、高效的评审体系,确保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创新人才和项目上。加强科技经费管理,全面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构建职责清晰、运作规范、公开透明、有利于竞争的科技经费监管机制。五是积极鼓励国(境)内外民间资本到我省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并设立风险投资机构,想方设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型企业。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