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调研报告(书面)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4-12-18 15:23:02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调研报告(书面)

          ——2011年5月28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省人大常委会: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今年3月至4月,省人大常委会组成由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任调研组组长的调研组,就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在听取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工作汇报的基础上,深入积石山县、东乡县、广河县和临夏市等县(市)的特色产业点、建设工地、人饮工程、学校、医院、清真寺和部分侨眷眷属进行了调研;实地调研后,在兰州组织召开了“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加快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省人大民族侨务委员会等省人大4个专委会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省直13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调研组通报了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临夏州)的调研情况,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充分发表了意见;调研报告形成初稿后又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支持临夏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决策是正确的    省委、省政府一直重视临夏州的发展,作出支持临夏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决策,体现了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反映了临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完全正确的。   (一)推进临夏州跨越式发展符合临夏州实际情况。临夏州是我国的30个民族自治州之一,位于我省中部西南面,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自然条件艰苦,北部为干旱山区,南部为高寒阴湿地区,干旱、洪涝、冰雹、霜冻、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辖7县1市(即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除临夏市外,7个县均为国扶贫困县。总人口2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3人。境内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21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3%,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占总人口的56.7%;州内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四大门宦及其分支大多发源于此,对国内穆斯林聚居区和信教群众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两年,临夏州在中共甘肃省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政治大局安定、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二)改革开放以来临夏州所取得的成就为临夏州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建州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临夏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各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2010年临夏州实现财政收入10.9953亿元,与改革开放前的1980年比增长83倍;固定资产投资100.8495亿元,增长98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60亿元,增长2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375元,增长18倍。生产总值106.3786亿元,是1992年的1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0元,是1997年的2.1倍。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民营经济扎下根基,以电力、建材、皮革、毛纺、食品等为主导的民族工业格局初步形成,商贸流通日趋活跃,旅游业蓬勃兴起,一批水利、电力、交通、生态等方面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兰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天然气管道工程基本竣工,广河县中南部、积石山县北部、永靖县西山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部分建成,临夏市供水工程、折达二级公路项目进展顺利,临大、锁折、临康二级公路开工建设。整体基本解决温饱。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4万人、23.74万人、4.96万人和1.37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农村低保人数达到41.3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3.7%,城市低保人数达到9.2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35.8%。全州实现“两基”目标,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5.1年。   (三)临夏州跨越式发展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临夏毗邻藏区,与藏区在经贸上交往紧密。州内各族群众素有经商传统,据不完全统计,临夏州在西藏、青海和甘南、川北等藏区的经商务工人员有30多万人,在西藏办理暂住证的临夏籍经商务工人员有18.4万人,青海有7.3万人,甘南约有5万人。临夏人在青藏两省区主要从事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的经营活动,把藏区的畜产品、土特产品等销往内地,把内地的生活用品源源不断地送往藏区,临夏同藏区市场的联系非常紧密,具备建成面向藏区物流中心的基础和区位优势。临夏紧联兰州,与兰州在经济上有很强的关联度、互补性。临夏各族群众素有养殖传统,活畜及畜产品存栏率高、市场交易量大,清真品牌可信度强,兰州的清真餐饮、牛羊肉供应大多由临夏人经营,具备建成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产业集群的基础。临夏自然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厚重,特别是恐龙足印化石群和古动物化石群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省内外,是兰州都市圈中的重要旅游板块,在旅游产业方面同兰州协作发展的空间广阔。随着康临高速公路通车,沿黄快速通道、折达二级公路开工建设,临夏同兰州的交通越来越便捷,联系将越来越密切。   (四)临夏州跨越式发展是临夏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调研感到,临夏州领导班子对州情的认识更加深刻,关于“人多善经商、人多资源匮乏、人多受教育程度低”的州情认识是符合客观现实的;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关于“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思路、“把临夏州建设成面向藏区的物流中心,黄河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全省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基地,兰州都市圈和回藏风情线上的旅游板块,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和“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发展举措是把握区位特点的。州内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各族各界涌动着加快发展的共同意愿、高昂热情和深切期待。临夏州上上下下反映出的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进取、干事创业的意识,不畏艰险、破解难题的劲头,加快发展、改变面貌的信心;特别是立足解决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立下一个规矩、形成一项制度,推进各方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革新举措,“干一件事成一件事”的发展态势,令调研组振奋。   二、临夏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调研认为,这些年临夏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总体看,临夏州仍然处在努力摆脱贫穷,稳定解决温饱,为加快发展夯实基础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比较滞后,其影响和制约加快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较多,需采取特殊政策予以大力支持。1.自然环境条件严酷。临夏土地稀薄,资源匮乏,自然条件十分艰苦,北部为干旱山区,南部为高寒阴湿地区,干旱、洪涝、冰雹、霜冻、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4.3%,不少村镇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安全饮水没有保障。调研反映出,临夏最大的劣势是人多资源匮乏,在全州81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200万人口,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1亩,人口平均密度超过全省的4倍;且土地贫瘠,地下没有发现重要的矿产资源。这是影响临夏跨越式发展的最大障碍。2.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省低33和20个百分点,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相差7.2个百分点,就业压力大,剩余劳动力输转困难。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不尽合理,“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虽从27.3:29.1:43.6调整到21.0:30.2:48.8,但内部结构单一,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全州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处于末位。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弱。3.社会事业基础薄弱。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严重短缺,人均受教育程度低。按照临夏州的反映,临夏最大的差距是人多受教育程度低,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1年,低于全国平均7.6年,全省5.9年的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教育、卫生各项指标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临夏州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2所,其中,普通中专4所,职业高中8所,但总体情况看,学校规模小,办学基础条件差,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低,疾病预防控制任务繁重,医院条件差、床位少,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执业护士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些农村不通电、不通邮,一些农民群众收不到广播、看不了电视等。这是临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劣势。4.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临夏州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是我省乃至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贫困面大、返贫率高,全州除临夏市外的7个县均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24个乡镇中有103个乡镇为扶贫开发重点乡镇,1149个行政村中有753个是扶贫开发重点村,全州2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达174.31万,农村贫困面高达81.6%,绝大部分干旱山区和高寒阴湿地区群众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城镇低收入人口达6.07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是临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对的最大现实。5.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调研看,临夏州内没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及前瞻性产业缺乏,4个省级开发区及产业园区刚刚起步,特色产业、传统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弱,产业支撑能力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多处在小打小闹、自产自销的“游击”状态,在低层次、低水平、低效益徘徊。农村经济因为自然条件所限,依赖性强、压力大,一直处在勉力维系温饱的水平。临夏州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但不仅投资拉动的作用有限,更大的困窘是临夏州的财力作为“吃饭财政”很难有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这是临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对的最大“瓶颈”。   三、推进临夏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支持临夏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深入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也是事关我省团结稳定大局的一项政治任务。为切实支持临夏州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结合调研中临夏州及3县1市反映出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1.加大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发展支持力度。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仅可以积聚民间资本、调动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调解社会矛盾,而且可以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因此,应积极支持临夏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转型的支持,着力解决融资难、贷款难等资金困难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政策、机制平台,使其享受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待遇;鼓励和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入驻临夏经商办企业,孵化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支持临夏州解决各族群众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突出问题。加快城镇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州府和县城所在地市政公用设施。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的发展,加快临夏市新市区建设。支持州内主干道和对外通道建设,提高路网通畅水平和通达深度;特别是加快临夏——积石山、临夏——东乡二级公路建设,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实施农村通达通畅工程,提高通乡公路等级。支持在临夏州建立全省废旧物资集散基地,发挥临夏人善经商的优势。3.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支持力度。加快临夏州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加快实施黄河上游临夏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以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加大对洮河、大夏河、牛津河、红水河等中小流域水保生态治理。加快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永靖县盐锅峡黑方台滑坡群和西河镇二房村滑坡区的治理,关系这两个地区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存发展,省政府应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调研论证,尽早拿出实质性的解决办法。4.加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力度。支持发展旅游业,以打造兰州都市圈和回藏风情线重要旅游板块为目标,帮助临夏州尽快打通连接州内和各旅游景点的快速通道,培植综合黄河山水、古动物化石、彩陶文化、穆斯林风情、森林生态为一体的独特旅游品牌。支持清真食品、民族特需用品、民族民间手工艺术品等优势产业的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依托各县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一批服务兰州、面向藏区的物流中心和专业综合批发市场。5.加大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力度。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努力扩大寄宿制教育规模,逐步在重点乡镇建立寄宿制小学;对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生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巩固入学率,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按照职业教育同市场需求相对接的思路,支持临夏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筹建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办好各县(市)职业培训中心,到“十二五”末,实现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6.1年的目标。协调解决省内外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在临夏州的招生比例,扩大定向培养规模。6.加大改善民生支持力度。支持临夏州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实施富民工程。特别是加大城乡低保工作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加大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建设力度,基本解决全州城镇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加快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问题,使全州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加大转移就业工程实施力度,加强“两后生”和农民工培训,积极开拓劳务市场,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东乡县发生严重地质灾害后的建设问题,省政府应督促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重建方案,尽快付诸实施,以免发生更大的次生灾害。7.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国家把临夏州列为“扶贫攻坚区”,令临夏各族人民欣慰;但临夏州扶贫攻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应加大智力扶贫、移民扶贫、开发式扶贫力度,加快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加大对库区移民安置项目扶持力度,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对保安族、撒拉族人口较少民族和东乡族特困人口扶持力度,在扶贫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培育壮大玉米、马铃薯、双低油菜、无公害蔬菜等区域性支柱产业,着力提高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发展草食畜牧业,对饲草种植、规模化养殖、育肥、屠宰加工应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尽快解决东乡、积石山等县(市)人畜饮水的水源问题。8.加大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力度。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国务院、省上若干规定,其中包括财政转移支付、资源补偿、配套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临夏州财力困难,要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要求免除配套资金的规定;要求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补偿的长效机制等,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全面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力度,帮助临夏州解决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财力补助力度,帮助解决财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应进一步落实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免除配套资金的规定。据省财政厅反映,近些年,省财政对临夏州的发展给予了较大支持,但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比较滞后,建议争取中央国家机关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给予支持。如要求提请国家财政部尽快出台扶持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