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27 22:14:14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4年7月23日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丁巨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会议报告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部署,认真执行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为牵引,以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为抓手,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做深做实“五量文章”,聚力打好“六场战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争先进位、质量兼优、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表现亮眼的“期中答卷”,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903亿元、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5.0%)0.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连续8个季度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5%,高于全国(3.5%)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2%,高于全国(5.8%)3.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9%,居全国第19位。
(一)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经济运行向上向好。一是政策供给精准有效。对标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宏观政策和专项部署,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领域,制定实施系列政策,强化评估督导落实,释放政策组合效应,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二是经济调度扎实有力。修订出台市州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价办法,组织召开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市州经济运行专题调度会议,开展全省政府工作“1+6+10”综合督查,推动形成主动扛责、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三是经济宣传有声有色。策划举行权威部门话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运行等系列专题新闻发布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讲好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故事,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甘肃时代强音,进一步引导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点燃发展激情。
(二)全力扩投资促消费,内需潜力持续释放。一是投资增速稳步有力回升。受国家政策调整、市场预期减弱等影响,今年4月开始投资增速高位下跌,面对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果断采取措施,加压加力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各级各方面挖潜力、拓增量、强调度,经过艰苦努力,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比1—5月提高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9位,位次比1—5月前移2位。二是资金争取取得实效。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成立项目谋划申报工作专班,谋划上报项目1495个,国家初步反馈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41.3亿元。争取新增政府债务限额777亿元,其中专项债务限额606亿元。争取中央下达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3058.2亿元、同口径增长4.7%。三是重大项目加力推进。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调结构、提质效、保增长”行动方案,举办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分片区组织项目现场服务活动。兰张三四线中武段铁路开通运营,G75兰海高速甘肃段、G8513平绵高速甘肃段全线贯通,带动300个省列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84.5亿元,投资完成率51.7%。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方案印发实施,S35景礼高速景泰至靖远段、S20嘉若高速嘉峪关至阿克塞段项目特许经营方案通过审核。四是民间投资回升向好。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千企调研纾困行动,召开民营企业座谈暨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会,推介项目509个,吸引民间资本313亿元。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3.0%,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项目民间投资增长16.5%,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五是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出台新形势下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基金招商3张图谱,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投资机会和产业政策3张清单。省市县三级累计“走出去”招商推介1041次,“请进来”招商对接1696次。签约央地合作项目126个,投资总额2248亿元、同比增长56%。实施省外招商引资项目3706个,到位资金4303.8亿元、同比增长69.7%。兰洽会成果丰硕,吸引1500余家境内外企业参展,签约项目、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六是消费政策红利有效释放。围绕消费品以旧换新制定实施消费促进政策,举办消费品以旧换新促销活动220余场,汽车以旧换新268辆,家电销售12.7万余台、回收5.4万余台,以旧换新直接带动消费超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高于全国(3.7%)0.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7位。加快兰州、酒泉、天水、张掖、庆阳5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启动第三批22个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改造提升17个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成运营4个省级寄递枢纽建设项目,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1.46%、居全国第1位。上半年限上批零住餐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34.9%。七是文旅热度强势攀升。“天水麻辣烫”“黄河大合唱”等热点火爆全网,策划推出700余项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打造敦煌“万人星空演唱会”等特色IP,成功举办伏羲大典等重大节会,赴马来西亚、香港、澳门、江苏、陕西等地开展文旅推介活动,上半年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27%和35%。
(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赋能提质增效。一是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新获批建设国家高端装备特种润滑与密封材料研发测试平台。读者出版集团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推进建设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西北创新基地,提升农业种源自给率。建成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成立中国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分中心、黄河流域果蔬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二是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争取到位国家科研项目资金10.5亿元、同比增长43.8%,布局实施延链补链强链省级科技重大专项137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参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2兆瓦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达到满功率运行。第三套医用重离子治疗系统已通过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三是创新主体培育筑基扩容。由企业牵头承担的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比例超过70%。组建铜铅锌资源高值高效利用创新联合体。扎实开展培育壮大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行动,新认定科技创新型企业29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4户。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27亿元、同比增长27.1%。
(四)坚定不移工业强省,产业动能显著增强。一是工业经济高位增长。健全“包抓联”、“六必访”机制,压茬落实省市县三级调度机制,推动停产企业复产、欠产企业达产、重点企业稳产和规下企业转规上。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高于全国(6.0%)5.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2个季度居全国第3位;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18户、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9倍。二是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建立全省产业领域重点项目库,培育链主企业114家。组织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10个、完成投资146.3亿元。大力开展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争取国家“两新”领域补助资金27.8亿元,核准设备更新项目148个、居西北五省区第1位,带动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2%,连续41个月增速保持在20%以上。三是新能源产业势头强劲。争取国家支持建设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制定实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建设指标分配办法、优化调整工商业等用户峰谷分时电价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加快推动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521万千瓦,累计达5700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62.2%、居全国第2位,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4.9%。新增新型储能并网装机53万千瓦,总规模达366万千瓦。陇电入鲁工程建设提速,陇电入浙工程正式核准。累计引进新能源配套产业类项目130个,完成投资超300亿元。四是新兴产业发展加速提效。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建设,庆阳市秦淮数据、中国能建数据中心顺利封顶,中国移动新型工业化绿色智算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累计引进数字经济企业180余家,建成1.5万余个标准机架,算力规模达到1.2万P。推荐兰州佛慈等企业申报国家生物制造重点产品创新和应用示范工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加工等取得新进展,化学药品、疫苗、血液制品、医美产品等生物制药产业加快壮大。积极推进巨化集团高性能硅氟新材料、索通高端负极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上半年,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7.6%。
(五)加快农业强省建设,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一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高效落实“一键报贫”机制,累计帮扶14.3万户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风险消除率达到57.6%。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合作社带动农户243.5万户、脱贫户90.4万户,乡村就业工厂吸纳就业9.4万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5.1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务工,发放劳务报酬10.2亿元。投入中央、省、市、县四级衔接资金234.1亿元,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达60%以上。我省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中连续3年被评为A等次,获得中央绩效奖励资金10.1亿元。二是协作帮扶不断深化。组织召开甘肃天津两省市工作交流座谈会,推动甘津东西部协作持续深化。东部省市援助资金32.03亿元,新增落地企业168家、投资额11.24亿元。37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投入资金4.64亿元,东部省市和中央单位消费帮扶金额34.93亿元。三是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建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1750万亩、标准化养殖场2100个。上半年,牛、羊出栏增长9.5%、10.8%,肉、蛋、奶产量增长5.18%、9%和37.3%,蔬菜产量增长8.1%,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75家、增长47%。“甘味”运营中心累计达到56家,农产品网上销售额131.51亿元、增长12.51%。四是乡村面貌明显改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63万吨,完成改厕任务10.8万户。乡村旅游逐步升温,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实现乡村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14%和18.94%。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竞相迸发。一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9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全省“甘快办”可办理事项较去年增长41.7%,政务服务网办率由去年的98%提升到100%,即办事项由24.6%提升到85.9%,“陇商通”一键服务按时办结率由95%提升到99.9%,企业开办实现零费用、日办结,涉企不动产登记实现1个环节、1日办结,增值税留抵退税平均审核时间压减至2个工作日内,公共资源交易招、投、开、评、定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100%,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开排名进入全国前十。上半年,新设立企业4.1万户、日均225户。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强化政银企对接,累计下达两批次制造业贴息项目39个,带动银行放贷388.3亿元,拉动社会投资近500亿元。向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推送“三个清单”及平急两用项目,获得贷款支持项目1423个,累计贷款金额4341亿元。持续推动制造业和科技型企业项目融资,各银行投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金额228.95亿元。组织开展“金融企业甘肃行”系列活动,新增“险资入甘”资金同比增长55.7%。三是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标准地”开发使用加快推进,入库标准地150宗15257亩、完成出让93宗9921亩。开展“数据要素×”三年行动,示范带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持续做好电力中长期交易工作,到户电价同比下降3分钱。完善天然气、集中供热、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有序疏导公用事业价格矛盾。凉州区、陇西县、康县如期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清水、泾川等12个县(区)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临泽县率先颁发了首批林权类不动产证书。四是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省属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7.5%、7.4%;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营业收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分别增长27.7%、50.1%、10.3%;规上工业省属企业增加值增长20.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9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2.6%。五是开放发展呈现新亮点。制定贯彻落实八项行动更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新增国际友城2对、总数达68对。强化外贸企业内培外引力度,新增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2家,兰州、天水两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备案企业突破400家,兰州新区综保区新增注册企业25家。金昌国家级经开区获批国家第三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组团参加国际专业展会,兰州新区综保区完成二手车首单出口,第一批供港澳活牛配额增长34.5%,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14.7%,农产品、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有机化学品出口分别增长23%、130.2%和23.2%。着力畅通物流通道,首列汽车出口中欧班列成功开行,新开通3条国际(地区)货运包机航线。
(七)倾心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一是黄河国家战略稳步实施。以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为契机,展现首倡作为和上游担当,开展规划纲要和省级规划自评及专题研究,加大《黄河保护法》执法督查,加快各类问题整改落实,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4918个。二是生态保护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完成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综合治理168.43万亩、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锁边415.81万亩。完成营造林115.78万亩、草原种草改良385.95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88.22万亩。编制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开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内项目全覆盖“回头看”。三是“双碳”战略落实有力。统筹好节能与发展的关系,办理节能审查项目16个,新增能耗125万吨标准煤。正宁电厂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示范项目扎实推进。白银、酒泉和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甘肃民乐工业园区成功申报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白银市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19个项目纳入“甘肃省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并推介至人行甘肃省分行。建立第一批23个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库。四是污染防治攻坚战见行见效。制定《甘肃省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报告整改方案》,加大现场调研指导、定期调度和暗查暗访力度,5个典型案例整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1707件群众举报件已办结1436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83%,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断面比例为94.6%,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效能稳步提升。一是区域融合发展持续深入。制定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召开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天水、平凉、庆阳三市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合作协议。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省级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后印发实施,19个市级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复,60个县规划已经各市州政府批复,完成7526个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二是“强省会”行动扎实开展。接续推进强省会行动支持措施清单、项目清单、诉求清单任务落实,其中,2023年清单中的92个项目已开工77个、开工率83.7%,累计完成投资1063.04亿元;2024年清单中的108个项目已开工47个、开工率43.5%。三是“强县域”行动纵深推进。制定印发强县域行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召开全省强县域行动暨开发区(兰州新区)推进会,组织评定“十强县”“先进县”“进步县”,落实奖励资金5亿元,激励县域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四是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深入开展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酒泉和天水区域中心城市、金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嘉峪关全域城市化建设加快推进。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全省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建成区路网密度分别达到99.22%、97.98%、7.31公里/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70%、95%以上。
(九)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更多成果惠及群众。一是积石山灾后恢复重建加速推进。加快实施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和8个专项规划,纳入规划清单的273个项目开工194个、完工50个,累计完成投资55.6亿元。14个居民集中安置点、17所新建学校全部封顶。185所学校维修加固项目全部完成。医疗卫生、养老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和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产业类项目加快推进,部分牛羊产业设施项目投入使用。二是为民实事进展顺利。上半年,11类民生支出1955.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2%。开工建设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343个。建成农村水利惠民工程416个。10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强县中增学位建宿舍扩食堂”项目全面开工。“两癌”免费检查、资助困难家庭子女入学等为民实事正在快速推进。三是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扎实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加大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城镇新增就业19.9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6.6%。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2%的较低水平。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7.7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3.5%,创劳务收入934亿元。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55元、同比增长6.3%,比全国(5.4%)高0.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64元、增长4.7%,比全国(4.6%)高0.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57元、增长7.8%,比全国(6.8%)高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五是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高考综合改革首考顺利完成。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3所院校转设为本科层次高校,同期转设量居全国第1位。我省成为首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省份。4个国家级、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加快,68个县实现五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全覆盖,建成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74个。兰州、天水列为全国“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平凉、天水列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地区。成功举办兰州马拉松、甘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六是兜底保障更具实效。深入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全省25万名干部帮办实事12.4万件、资助资金3258.6万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89.7万人、特困供养对象10.4万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加强残疾人救助工作,发放残疾人补贴资金3.8亿元、惠及66.9万人。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
(十)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发展底线更加牢固。一是平安甘肃建设显效发力。扎实推进主动创安创稳,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刑事案件发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同比分别下降34.6%、11.5%,现行命案数、致死人数分别下降18.7%、19.8%。开展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5%以上。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严防严控严管药品安全风险。“一廊一区一带”创建行动和“7+N进”活动持续深化。二是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驻点包抓“百日行动”,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30.4%、16.1%、45.3%、52.1%。三是粮食安全巩固夯实。上半年,争取各类农业项目资金358.9亿元、同比增长9%,建成高标准农田80.8万亩、省级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3.8万亩,带动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0.9%,连续6个月保持在20%以上。安排52.43亿元支持粮食生产,夏粮产量增长0.8%。落实地方储备粮规模284.4万吨、储备油4.3万吨,分别占国家计划的145.8%、113.2%。四是资源能源保障安全可靠。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出让力度,安排地勘基金项目124个、资金4亿元,出让矿业权110宗、实现出让收益72.25亿元。传统能源产能加速释放,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423.7万吨、增长16.1%,增速居全国首位;原油产量641.3万吨、增长10.2%,增速创近4年新高,单月原油产量125.7万吨,创历史新高;生产天然气3.5亿立方米。常乐电厂、张掖电厂等内用煤电项目加快建设。电厂存煤平均天数达40天,能够有效保障迎峰度夏。五是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稳慎推进。到期政府债券本金、应付债券利息均已按时足额偿还。银行业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双降”,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有序推进。投放省级应急周转金16.6亿元,支持地方和国有企业缓释债务风险,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持续压降。92个保交楼项目、80967套住房已全部完成交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第三产业增长压力较大。金融业稳定增长难度较大。上半年,受投资消费预期较弱、银行净息差收窄等影响,金融业指标短期内增长较为乏力;用于核算货币金融服务的当期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降幅虽比一季度有所收窄,但仍下降6.5%,是影响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因素。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尽管一些市州商品房销售实现正增长,但兰州、天水等大部分市州短时间内难以从下降态势中走出。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降幅较一季度扩大3.9个百分点,商品房去化周期为26个月,仍超过12—18个月的合理区间。
(二)投资持续回升仍面临较大挑战。重点行业增长支撑不足。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0.7%,下拉全省投资增速2.8个百分点,主要是交通领域投资下降17.1%,其中道路、航空运输业投资均两位数下降,兰州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收尾或完工,新的大块头项目接续不足;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5%,连续21个月处于下降区间。重点市州投资回升困难。投资体量占全省投资比重达40%的兰州、酒泉、天水三市,缺乏有体量、有质量的投资项目,“大块头”难以发挥“大作用”。此外,受限于化债影响,今年全省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额度仅423亿元,较去年减少231亿元。
(三)工业高增长基础仍不牢固。部分行业增长难度大。受市场需求低迷、资金链紧张等影响,6月份,全省有生产活动的39个行业大类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1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下降面达41.0%,与房地产相关联的水泥、钢材产量分别下降10.5%、4.7%。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受市场需求萎缩、应收账款回款慢、高融资成本等影响,小微企业面临较大压力。1—5月,规上工业小微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4.4%。
(四)区域间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有6个市州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速排名靠后的兰州市增长4.1%、平凉市增长4.1%、天水市增长3.8%、甘南州增长3.4%,增速最高的金昌市(19.5%)与增速最低的甘南州相差16.1个百分点。从规上工业增加值看,有9个市州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速后3名的平凉市增长7.3%、兰州市增长6.6%、陇南市增长4.5%,增速最高的金昌市(31.6%)与增速最低的陇南市相差27.1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看,增速后3名的酒泉市增长0.5%、平凉市下降6.3%、兰州市下降19.3%,增速最高的陇南市(24.2%)与增速最低的兰州市相差43.5个百分点。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增速后3名的金昌市增长3.8%、兰州市增长0.7%、庆阳市增长0.1%,增速最高的酒泉市(7.7%)与增速最低的庆阳市相差7.6个百分点。
(五)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需要引起关注。除中药材、猪肉价格上涨外,牛羊肉价格同比分别下跌18.6%和14.9%,蔬菜均价下跌14.3%。农产品价格下跌对“三农”工作的影响需要引起警惕。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半年是决胜全年目标任务的攻坚期、关键期,全省上下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千方百计稳增长,接续发力扩内需,靶向施策激活力,高效统筹保安全,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一)加力加效稳增长,巩固增强向好态势。一是加速释放政策红利。抓住用好“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加快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建设。研究出台支持产业培育提升、发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节能降碳等领域政策措施,推动各类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二是紧抓经济运行调度。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调度,完善全省服务业运行分析调度机制,组织召开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引导各市州加压奋进,以主观努力攻坚客观难题,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三是扎实做好“十五五”前期研究。在继续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落实的基础上,精心谋划一批“十五五”可实施、可落地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标志性重大工程和基础性重点项目,高质量起草形成“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
(二)更大力度扩内需,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一是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抢抓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陆续到位的有利时机,盯紧一批资金有来源、要素有保障、前期已完成的重大项目,组织开展下半年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兰张三四线武张段、黄河甘肃段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尽快开工,形成新的投资增量。继续坚持将周调度提级到日调度、将对市州调度下沉到对县区调度、将项目调度从对亿元以上项目调度深化到对500万元以上项目调度,紧盯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支付率等关键指标,推动新建项目开工、在建项目加速,加快推进平庆铁路、兰合铁路、景电二期提质增效、阿克塞县生态保护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和正宁、灵台、金昌、武威4个配套外送电厂等续建重大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助力投资持续回升。二是做好项目谋划储备。聚焦“两重”“两新”投向领域,加大项目谋划和“跑部进京”对接力度。建立提级论证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调度机制,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财政性资金,综合考虑国家补助比重、投向侧重等因素,精准谋划项目,力争发挥财政性资金最大效益。三是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加快推动“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设为契机,拓展资本合作新空间,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争年内开工景礼高速景泰至靖远段、嘉峪关至若羌高速嘉峪关至阿克塞段等4个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主动向金融机构推送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与资金安排等信息,推荐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简化银行融资周期和流程,助力重大项目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持续做好服务保障。四是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充分利用“金九银十”“双11”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促消费系列活动,积极推进汽车、家电、家装换新和新能源汽车下乡。建设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积极创建“中华老字号”,培育省级特色餐饮街区和数字化网红餐饮街区。通过发放购房券、购房补贴、契税补贴、推行房票安置、举办房交会等方式,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五是做大做强旅游消费。抢抓暑期旅游“黄金期”,丰富优质旅游供给,开发特色文旅产品,深入开展研学游、避暑游、入境游等特色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培育更多省内文旅消费新亮点、新热点,持续放大“文旅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三)坚定不移抓创新,塑造发展动能优势。一是统筹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成立省科技咨询委员会,聚焦重点产业链,以新型科研组织动员体系为支撑,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力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在关键领域、重点方向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重点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协同部署科技攻关任务,提升创新能级。推进在甘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培育建设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立省级和部门创新平台基地“白名单”,稳妥推动创新平台跨部门优化重组。三是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强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开展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遴选、建库、认定工作。引导中小企业立足自身产业、技术等优势,聚焦细分市场深耕细作、探索创新,打造更多行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
(四)向新而行强工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开展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金川集团40万吨智能铜电解、酒钢集团本部炼铁工艺装备三化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进度,推动310项“三化”改造项目完成投资225亿元,1121个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完成投资1866亿元、增长10%以上。二是做好聚链成群文章。持续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加大链主企业培育力度,不断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和规模,争创有色冶金、石化化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聚力建设风光强省。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进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项目,确保年内完成并网1200万千瓦新能源任务。协调开展绿色园区供电、绿电制氢等新能源直供电试点,推动建立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基地,拓展新能源就地消纳利用新模式新业态,力争全年绿证交易电量达到10亿千瓦时。争取陇电入浙工程尽快开工、陇电入川工程年底核准。四是促进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开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研究,编制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助力在新一轮生产力布局中抢占先机。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推动数据中心、算力调度、数据流通项目实施。建设完善庆阳集群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主要城市的直连通道,启动庆阳到兰州400G一级国家干缆建设。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建设30家以上5G全连接工厂、30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个智能制造场景。
(五)综合施策促振兴,提升“三农”工作水平。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用好“一键报贫”机制,推动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增加脱贫群众收入。扎实推进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办好“津陇共振兴”活动、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现场推进会。二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聚焦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引培提升行动,加大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力度,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做好“甘味出陇”文章,力争六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900亿元以上。三是统筹抓好乡村建设和治理。评定100个左右省级“和美乡村”。完成24万座年度改厕任务。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办法,提高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服务水平。
(六)改革开放激活力,补齐短板破解制约。一是着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出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组织开展“厅局长走流程”“一把手抓营商”系列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甘肃特色的营商环境创新引领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做好2024年度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加快省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统筹整合,进一步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二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拓展“金融企业甘肃行”系列活动成果,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乡村振兴、“三化”改造、大规模设备更新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创新金融招商模式,持续扩大“险资入甘”规模。加强存贷款利率管理,督促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负债成本。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制度机制。有序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健全全链条运行管理制度体系。扎实开展“双百行动”“科改行动”等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确保完成70%以上改革主体任务。适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研究制定储能电价形成机制。积极推动天然气价格改革。全面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验收。四是加力推进招商项目落地。办好文博会等主场大平台专题招商活动,开展上门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选取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攻坚,推动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建设。制定规范招商引资行为行动方案,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五是多措并举促开放稳外贸。定期调度完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力争取得更多标志性开放成果,推动我省与江苏、新疆、四川等10省(区、市)合作协议落地落实,不断提升对外对内开放水平。培育认定精细化工、新能源装备、生态农业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兰州新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培育壮大外贸新动能。
(七)坚持不懈筑屏障,推动美丽甘肃建设。一是扎实推进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以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生态项目。推进黄河流域工业、农业、生活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推动黄河警示片问题整改和验收销号。二是狠抓“双碳”战略落实。编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和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统筹做好减污降碳协同、第二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创建工作。严把能效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巩固深化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加强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监管,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四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划》,谋划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力打好秋冬季大气、城市黑臭水体、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攻坚战,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八)统筹兼顾优布局,打造发展新增长点。一是更高水平共建城市群。筹备召开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省际联席会议。联合实施一批关中平原城市群重大工程项目,着力推动省际间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落地落实。二是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落实好强省会行动三个清单,进一步用好协同协作、定期调度机制,加快推进强省会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省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县域达到40个以上,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22%以上,超百亿元的开发区达到11个。四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方案,加快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供水供气供热、城市内涝、加装电梯、适老设施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九)凝心聚力惠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一是高质量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加快重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9月1日前完成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维修加固任务,国庆节前集中安置群众搬进新居。二是促进居民就业增收。优化实施稳岗扩就业政策,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积极推进“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建设,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做好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奖励性补贴、高海拔地区津贴、艰苦边远津贴等增资政策落实。三是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高质量完成10件为民实事。整省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创建,争取批复甘肃高等研究院。推动基层首诊制度落实,深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抓好“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和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建设。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统筹推进长城、长征、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确保民生物价平稳运行。
(十)系统防范保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深入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精细做好公共安全管理,加大公共安全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打严控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扎实开展民生领域“一域一重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深化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二是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大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基层应急能力,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雨情汛情预警预报和自然灾害风险监测,全力做好抗旱、防汛等应急准备。加快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和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加快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力争年内实现县域全覆盖。三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84万亩年度建设任务。抓好秋粮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大力推广“两年三茬”复种模式,确保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精准谋划实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设施项目,加强粮油加工、储运、配送、供应等重点环节有效衔接,确保省内粮源充足、粮食供需平衡。四是提升资源能源保供水平。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障重要矿产资源供应安全。开工建设平山湖一号、安家庄等煤矿项目,加快酒泉玉门、白银平川2个100万吨煤炭储备项目建设。加强煤炭日产量调度,完善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影响工作方案,扎实做好迎峰度冬工作。五是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大对困难县区转移支付力度,兜牢“三保”底线。积极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健全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推动高风险地区风险降级、有序退出。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做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推进融资平台化债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保交楼收尾任务,加快办证进度,切实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实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