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调研组关于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30 17:47:00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调研组关于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
——2024年5月28日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
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5月28日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4至5月份,以常委会副主任戴超为组长、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为成员的调研组,先后赴金昌、定西、庆阳、临夏、陇南5市(州)9县(区),深入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乡镇(街道)、村(社区),对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走访了30多户关爱对象家庭,详细了解结对帮扶和生产生活情况;委托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本市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学习了四川省甘孜州、福建省厦门市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爱心建设的经验做法;召开座谈会征求了省民政厅、省残联等14个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工作成效
“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甘肃实际而部署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是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生动实践。自去年5月12日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以来,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与困难群众结对联系交流,倾情倾力办实事解难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开创了爱心甘肃建设新局面。
(一)高位谋划,细化措施,推进“爱心甘肃”工程有效实施。为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结对关爱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行动实施方案》《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主要任务分工方案》,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有关领导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结对关爱行动领导小组。省级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带头结对帮扶,身体力行为党员干部立标杆、作示范,带动各级干部踊跃参与。省、市、县均成立了结对关爱工作机构,实现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省民政厅、省残联等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动员全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工作方案》《深入推进结对关爱困难重度残疾人行动十大提升措施》等工作措施,推动爱心甘肃建设持续走深走实。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促进“三大行动”广泛蓬勃开展。全覆盖实施爱心扶孤、爱心助残、爱心济困“三大行动”,精准兜底保障,把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投向最急需的人群,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攀升。截至目前,全省25.1万名干部与26.75万名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人员结对认亲。一是“爱心扶孤”行动全面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将孤儿所需与干部所能相结合,主动对接联系关爱对象,全省2.02万名孤儿找到了“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做到生活、精神、心理上都有人关爱,真正为孤儿撑起了“心灵晴空”。二是“爱心助残”行动持续深入。各地开展“强基固本、志愿服务、无碍共享、医康融合、助学圆梦、‘爱心屋’助残就业”等十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4月底前,全省各级干部联系交流困难重度残疾人102.4万人次、入户走访探视70.1万人次、帮办实事15.5万件,帮扶资金物资3888.1万元。三是“爱心济困”行动不断深化。2023年,在持续提高特困供养省级补助标准(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10920元、7260元)的基础上,为困难群众发放取暖用煤8.2万余吨,取暖炉具、棉衣等御寒取暖物资近35万余件(套、双),折合资金2.61亿元。各级干部通过结对帮扶,为7.8万户8.62万特困供养人员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温暖送到了每一位特困对象的心坎上。
(三)紧盯急难,帮扶解困,解决特殊困难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立足职能,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扎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体摸排救助、政策落实等工作,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把出现重大变故、新增重大支出等符合帮扶条件的群众,及时纳入救助帮扶保障范围,特别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需要救急救难的,及时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和照顾。全省25万余名干部通过落实政策、链接资源等方式,累计帮助解决关爱对象实际困难及帮办实事32.17万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7788.57万元。省医保局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关爱对象大病保险起付标准,提高三类对象参保缴费资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医疗救助比例,强化三重制度梯次减负功能,兜住兜牢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
(四)搭建桥梁,建立亲情,密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与孤儿结对、当“爱心爸妈”,各级干部与困难重度残疾人或特困家庭结对、当“爱心家人”,做到了“4+2+4”(结对干部每年与关爱对象联系交流不少于4次、实地走访探视不少于2次和重症住院必到、适龄儿童少年辍学或待业必到、意外灾害必到、家人去世必到),变“工作结对”为“亲情结对”,为关爱对象送去温暖和关怀。通过“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结对帮扶,广大党员干部真诚倾听了群众呼声、真实了解了群众的生活状况,锤炼了严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汇聚爱心中促进了社会和谐。自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结对干部累计开展联系交流203.81万人次、走访探视138.35万人次。
(五)延伸拓展,创新载体,汇聚多方力量投身爱心公益事业。各级通过搭建参与平台,加强供需对接,鼓励和支持各级群团组织、社会团体等发挥独特作用,推动形成了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全社会爱心建设参与格局。全省共有530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爱心甘肃建设,捐款捐物7113.9万元,社区志愿者与2.7万多名关爱对象建立了辅助结对关系,实施志愿服务项目4214个。积石山县6.2级地震灾害发生后,3000多名结对干部(其中省级及省直领导干部297名、州级及州直干部451名、县乡干部2355名)第一时间以不同方式了解结对关爱家庭受灾情况,参与了灾后重建;全县收到全国各地捐款2.87亿元,接收物资捐赠30.5万件;蓝天、西安民安等40余家应急救援队和社会组织力量参与了抗震救灾,12支高校志愿服务团队活跃在灾区安置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需再深化。结对关爱行动开展至今,有个别单位对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仅作为一般性工作部署推进,高瞻远瞩、行稳致远的谋划不多;有的单位虽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召开了动员部署会,但单位“一把手”没有定期组织研究,推动落实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大;有的单位调度方式方法单一,经常性的检查督导不够有力、成果运用不充分,单位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个人帮扶质效差距大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帮扶干部没有真正从情感认同上主动开展帮扶,只是被动地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
(二)政策制度还需完善。受自然条件和财力等客观因素制约,我省现行救助帮扶政策标准还比较低,对困难群众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有些家庭虽然享受了相关政策,但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少数地区基层反映关爱对象动态调整频次较高,增加了帮扶难度,还有个别地方在结对关爱考核中有层层加码的现象,影响了结对干部工作成效和部分群众的感受;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与关爱对象距离较远、行程较长,走访探视产生的交通和食宿等费用较大,导致个人垫付开支多,影响了结对干部帮扶的积极性。
(三)帮扶质效有待提升。有的结对干部没有将关爱对象当成“亲戚”,只是作为一般的工作对象,帮扶措施不够“实”、关爱质量不够高;还有个别结对干部只开展了“电话走访”、“指尖走访”,没有深入关爱对象家中认亲走亲;有的结对干部虽然赠送了一定的慰问金和生活用品,但以问题为导向的按需帮扶还不够,特别是在帮助提高脱困能力、提供就业就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有限;有的干部对结对关爱政策掌握不充分、理解不够到位,对帮扶对象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没有及时反馈帮助解决。
(四)内生动力激发不足。一些结对干部重“资助”轻“扶智”,激发关爱对象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的思路视野不宽、措施办法不多、激励引导关爱对象提振信心、乐观生活的效果不明显;一些有劳动能力的关爱对象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甚至个别关爱对象出现“你不帮,我不动”,躺在政策上坐享其成和依靠结对干部救助帮扶的现象,造成部分“边缘户”心理失衡,影响了他们依靠自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
(五)氛围营造力度不够。有些部门和单位对“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的宣传缺乏系统性、感染力,只是停留在安排部署、动态宣传、入户走访、会议报道等阶段,对于结对关爱行动中出现的工作亮点和创新做法挖掘不够深入,没有及时汇总和提炼工作成效,对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不够有力,群众和社会层面对结对关爱行动的意义理解不够充分,社会影响不够广泛,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高。
三、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工作要求,从讲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爱心甘肃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新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有力推进这项重大工程。进一步完善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共建、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由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推进爱心甘肃建设的决定》,推动爱心甘肃建设行稳致远,不断取得更大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立标杆、作示范,推动爱心行动久久为功、人人乐为。
(二)强化政策运用,切实加固民生保障底板。加强部门衔接,加大民生保障、残疾人保障、困难学生资助、医疗保障等政策的落实力度,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抓好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和爱心屋、爱心驿站、爱心食堂及重度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无障碍设施改造等爱心民生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办实办好为民实事。加大因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致残、致孤、致贫困难群众的爱心救助力度,织密兜牢因灾致困群众的生活底线。
(三)注重帮扶纾困,持续提升结对关爱质效。引导结对干部增强对困难群众的情感认同,根据关爱对象的实际困难,坚持精神关爱、困难解决、就业促进、政策落实等一体推进,尽己所能把好事做实。充分挖掘关爱对象的自身优势,积极引导他们改变思想观念,树立勤劳致富的理念,自主创业就业,通过自身努力提升生活质量。防止结对关爱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层层加压、弄虚作假等问题,切实提高结对关爱的质效。加强结对关爱捐赠资金物资监管,确保社会爱心款物全部及时用于结对关爱。
(四)完善制度机制,丰富爱心甘肃建设内涵。相关职能部门要紧盯关爱对象享受政策之后仍然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研究出台更加精准的特殊照顾政策,不断增强关爱实效。聚焦民生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拓展爱心领域,延伸爱心建设内涵,制定特殊岗位(新业态从业人员、户外劳动者)和城乡边缘困难群体的帮扶和关爱措施,完善并落实好“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人员的关爱救助政策,防止他们的基本生活出现问题。完善督促落实机制,把爱心甘肃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督查内容,用好结对关爱信息系统动态监测功能,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抓好落实。
(五)弘扬爱心文化,汇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大力弘扬爱心文化,创新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加强爱心典型选树,持续开展各类爱心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爱心甘肃建设的知晓度,在全社会形成更加广泛、更加浓厚的关爱氛围,让爱心善举蔚然成风。加强爱心甘肃信息平台建设,整合汇聚各方资源,搭建公益慈善供需平台,积极开展爱心甘肃专项基金社会募捐、慈善捐献、扶贫济困、助学助残、司法救助等活动。推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提质增效,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供专业化常态化爱心服务,让爱的雨露滋润陇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