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调研组关于《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4-06-11 11:22:51

 ——2023年11月26日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省人大常委会: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解决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权益,省人大常委会对2021年《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由省人大常委会胡焯副主任牵头,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组织实施,于今年9月至11月,先后赴酒泉、嘉峪关、武威、定西、兰州、天水等六市开展了调研,部分省、市、县(区)人大代表参加。调研组重点围绕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提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实地了解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情况,广泛听取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人员、行业从业人员、基层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建议,与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建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就贯彻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进行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全省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主动创稳、主动创安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针对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提出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持续不断推动落实,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和办公室,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并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省道安委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对6大类42项工作指标进行年度考核。各地落实属地责任,对相关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制定出台了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切实推动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形成道路交通安全协同共治合力。
 
        (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加快推进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各地加快推进“智慧交管”建设,普遍建成了交通智能指挥中心,广泛应用道路交通安全监控设备,建立集接处警、信息采集、交通管控于一体的指挥系统,在城区和主要国省道主干线设置交通监控设施,提升了道路交通管控效能。武威市在高速和国省道路面查控中使用疲劳驾驶研判辅助系统,在解决外省籍货车进入我省时已普遍疲劳驾驶,易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难题上发挥了有效作用。二是持续开展城市道路“疏堵保畅攻坚行动”。全省梳理排查拥堵路段3930处,规范交通标志3475处、交通标线4374处、交通安全设施2674处,调整信号灯1647组,71个县(市区)实现了“绿波带”功能,实现率达94.32%。天水市邀请公安部专家团队,借助外脑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三是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努力提升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组织开展了城市交叉路口精细化治理、优化旅游景点停车管理、精准打击“飙车炸街”和“车让人、人快走”甘肃名片创建等多项活动,城市文明交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取得积极成效。聚焦人、车、路、企等交通要素及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全面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一是加强对重点车辆、人员的管理。加强对货车和营运性载客汽车、旅游客车、危险品运输车等“两客一危”车辆的监督检查,严防超载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上路行驶。强化对车辆运行时段、路段的动态监管,全省14212辆“两客一危”车辆全部纳入动态监管平台,10719辆营运车辆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系统。2021年以来,兰州市“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车辆动态管控平台,累计向车辆驾驶人发送违法预警5.6万人次,减少了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省交通运输厅连续三年对7万多名“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营运车辆驾驶员进行应急技能培训,着力提升驾驶员突发情况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强化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整治,审查企业资质、从业人员资格和车辆技术状况,把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全省3406家重点运输企业完成备案,备案率达到98.26%,其中416家运输企业被列为高风险等级并加大监管力度。三是持续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公安交管部门在强化日常路面勤务的同时,深入分析研判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对无证驾驶、酒驾醉驾、超载超速等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等突出问题,连续开展多个专项行动。2022年至今年6月,全省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164.43万起,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均有所下降,道路交通事故稳中有降。四是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各地组织公安、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下大力气整治非法销售非标电动车以及电动车逆向行驶、闯红灯、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开展“一盔一带”活动,累计赠送电动自行车头盔1.93万顶,目前,城市道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达到60.64%。酒泉市出台我省第一部电动车管理地方性法规,依法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
 
        (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全省共建成乡镇交管站1225个,交管室15217个,农村检查劝导站3950个,配备交通管理员6552人、交通协管员17147人、交通劝导员8178人,整合农村劝导站周边视频448处,联网接入省市县公安视频共享平台,实现省对市、县对乡、乡对村远程视频巡检,推动劝导站勤务落实。二是加大道路隐患治理力度。2021年以来,全省农村道路完成“五必上”(在发生过较大以上事故的农村平交路口增设警告标志、减速带、警示桩、道路标线和信号灯)治理路段1157处,“三必上”(在近三年来发生过较大以上事故的农村危险路段增设警告标志、减速带、路侧护栏)1116处,增设减速带5907处,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822公里,农村群众安全出行环境显著提升。天水市农村道路交通隐患治理案例被公安部列为先进典型在全国进行经验推广。三是加强交通违法整治。落实“一乡镇一交警中队”,实现乡镇交警中队依托公安交管综合平台录入违法,促进农村地区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的常态化。2022年至今年6月,全省农村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16万起,有力维护了农村地区道路通行秩序。
 
        (五)道路交通安全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推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排查出执法领域问题1281个,整改落实1223个,在已实施87项“放管服”改革措施的基础上,再推出13项公安交管优化营商环境新措施,公安交管部门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定期开展民辅警法治教育和业务培训,2022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班90期,培训执法人员2万人次,有效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六)道路交通安全普法教育广泛开展。各地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普法规划,持续开展“七进”宣传活动,在街道社区和乡村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密集推送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全省公安交管部门416个新媒体账号,共计发布宣传信息112.4万条,图文视频总阅读量达16.4亿次。积极探索将交通安全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相融合,挖掘具有甘肃特色的“两当号子”、白马藏族琵琶弹唱等助力交通安全宣传,引导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广大群众交通文明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但对标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安全的新期盼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实际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短板弱项不容忽视,需要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一)部分道路及安全设施建设管理滞后。一是我省部分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建设时间较早,路网设施已经陈旧,一些路段安全设施缺乏,并且当时设计的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等已远不能满足道路通行需要,如G30连霍高速的日均设计承载量为2.5万辆,目前已达到2.8万辆,节假日达到4万辆左右,国道312线日均设计承载量为4000辆,现在普遍达到1.8万辆,长时间超饱和运行,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较大。二是城市道路交通总体谋划不够,有些道路之间衔接不畅,交通影响评价制度流于形式,新建、改建、扩建大型项目对交通影响缺乏考虑。三是机动车快速增长带来的城市停车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新建项目未执行停车位配建标准,导致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受阻。四是道路建设“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力,部分道路在建成时尚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设施,通车后易引发交通事故。
 
        (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顽瘴痼疾根治难度较大。一是货车超载超限屡禁不止。有关部门对货车载重和外廓有严格标准,但从实践看,许多货车都属于非法生产、改装,超载超限问题仍然突出。个别地方在治理县乡道路超载问题上存在短板。二是违法生产、销售、使用车辆大量存在。有的电动车销售企业为满足购买者需要,非法改装、拼装电动车或者销售未取得3C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四轮电动车、老年代步车,这些电动车普遍存在安全隐患,易引发交通事故。三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治意识还不强。机动车超速、抢行、占道、插队等交通陋习比比皆是,行人随意过马路、翻越护栏等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亟需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基础性、保障性工作薄弱,农村机动车安全技术状况差、道路基础条件差、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差、交通管理力量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不足,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亟待增设安全防护设施,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
 
        (四)道路交通安全执法能力有待提高。一是警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路里程、机动车和驾驶员数量快速增长,但交警数量只有少量增加,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负增长,交通警力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二是交通安全管理科技化水平还需提高。与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与发达省市交管信息化技术运用程度相比,我省道路交通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应用新技术、推广新设备明显滞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需要大力提高。三是公安交警、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的机制不够完善,联合执法效能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道路交通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不断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一要不断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完善道路设计规范和工程技术标准,不得随意降低标准、更改设计方案,确保新建道路安全通行。要加大道路维护资金投入,加强事故多发地段和交通安全隐患的综合治理,特别是针对国省道车流量大、事故隐患多的问题,增设道路安全设施,切实改善道路通行条件。二要结合实际、立足长远,科学制定道路交通规划,严格执行交通影响评价制度,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做好道路资源配置、道路衔接、信号灯管控等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实施道路交通管理,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三要深入推进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科学规划路网建设和改造,加快行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非机动车道和停车场建设,完善和规范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合理设置公共停车场库,科学规划临时停车位,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二)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违法突出问题综合整治。一要管住重点车辆、企业,组织开展对货车生产改装、销售企业及其车辆集中清理,查处非法经营、违法拼装改装和承修报废车等违法行为,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落实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以重点运输企业备案注册为抓手,综合运用约谈、通报、曝光、路面查缉等手段,加强对高风险运输企业的监管,从源头杜绝超载超限。二要持续加大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要以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为首要任务,坚持专项治理与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相结合,全面加强隐患问题清理整治,扎实落实各项防范、管控、打击措施,坚决遏制和有效防范重特大交通事故,筑牢交通安全底线。三要加强电动自行车、老年代步车等低速电动车管理,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从销售、使用等环节加强管理,下大力气整治超标车辆销售及超速行驶、逆向行驶、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减少交通安全隐患,维护交通秩序。
 
        (三)进一步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一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针对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较低、交通安全设施不足、养护资金匮乏等问题,多渠道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投入,集中整治农村公路危险路段,增设安全标志和保护设施。二要研究优化农村地区安全劝导站功能和布局,加强乡镇交通安全员、农村劝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多样化农村劝导管理机制,严格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保障农村道路安全畅通。
 
        (四)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执法能力建设。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严格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非现场执法的取证、告知、处罚程序,提高执法公信力。二要强化科技赋能,坚持向科技要战斗力,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智慧交管”建设,通过增加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来弥补公安交管警力不足的问题。三要深化和巩固道路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加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综合执法规范化水平。
 
        (五)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实效。积极发挥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力量,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加强道交法等法律法规的解释宣传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见实效,让人们真正理解法律背后的安全意义,充分营造人人遵守道路交通规则,人人监督违法违规的舆论氛围,把法律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