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4-06-11 10:54:49
——2023年11月26日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勇
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22年度全省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省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对国资国企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资国企工作的决策部署,主要领导深入国有企业调研指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专题研究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大国有资产监督力度,不断拓展和丰富监督职能,督促省政府不断改进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了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省人大监督要求,扎实推进国资国企工作,坚决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截至2022年末,全省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共有一级企业841户(包括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一级企业27户,省直部门管理企业110户,市州及县区所属国有企业704户),全级次企业共3727户(其中: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企业1835户,省直部门管理企业177户,市州及县区监管企业1715户)。资产总额31,564.51亿元,负债总额21,187.22亿元,所有者权益10,377.28亿元(其中: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16,176.57亿元,负债总额10,645.94亿元,所有者权益5,530.62亿元)。
2022年度,全省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1,446.97亿元,利润总额178.79亿元,净利润105.8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136.7亿元,劳动生产总值1,029.89亿元,实现社会贡献总额1,469.07亿元,上交税费总额292.46亿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2.40%(其中: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9,032.51亿元,利润总额191.22亿元,净利润131.19亿元,上交税费总额251.45亿元,上交国有资本收益5.39亿元,向社保基金专户上交分红收益4,106.27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022.94亿元,完成劳动生产总值854.55亿元,实现社会贡献总额1,083.41亿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2.79%)。
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2022年,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记“国之大者”“省之要者”,着力补短板、固底板、锻长板、扬优势,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贯彻全国国企党建会精神,持续推动30项重点任务落实,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得到根本扭转。一是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厂矿、进车间、进班组,广大干部职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不断增强。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列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的首要内容,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二是全面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省属企业全级次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全部落实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程序,省属企业集团和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二、三级子公司全部实现了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深入开展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典型创建活动,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四抓两整治”为抓手,全面建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三是深入实施省属企业人才培育工程。开展企业家培育、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创新驱动人才培育工程。选派29名优秀年轻经营管理人员到央企和经济发达省市企业挂职锻炼,省属企业对619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对227名人才给予特殊奖励,在23户科技型子企业、新业态子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省属企业全年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5826名,完成省委人才办下达年度任务的126.6%。四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完善出资人与巡视巡察、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力量协同监督、问题会商和联合督改机制,深入开展以案促改促建促治,狠抓巡视巡察、审计反馈等各类问题整改,持续在建制度、压责任、防风险、抓治理上下功夫,强化对“关键少数”、重点领域和“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多措并举提质增效稳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全面落实落细国家和我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省属企业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全力以赴稳生产、稳经营、稳投资,着力提升经营质量效益。一是加强分类精准调度。实行周动态监测、月分析调度、季评估通报、年对账盘点机制,指导省属企业“一企一策”细化排产计划、优化经营目标,有针对性地稳生产、稳经营、稳市场。深入实施对标管理提升行动,持续加强成本管控,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力度,省属企业经营发展质效不断提升,2022年度省属企业营业总收入增长率为15.07%,同比上升4.7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0.13万元/人,同比增长6.23%。二是强化项目投资拉动。引导省属企业抢抓国家和我省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用足用好各类政策资金支持,推动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速、储备项目抓前期,202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4.96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产业类项目投资409.61亿元,同比增长31.42%。省属企业承担的46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18.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2.71%。推动204个央地合作项目开工157个,累计完成投资1,416亿元。三是全面加强风险防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加强企业债务、投资、安全、环保等领域风险防控,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省属企业债务风险日常监测,持续实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控,有针对性地做好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化解工作。截至2022年底,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81%,比同期全国地方监管企业低1.89个百分点。积极协调省属企业克服困难帮助化解有关企业重大风险,有力维护了区域经济环境稳定。
(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改革综合成效不断显现。省市两级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同向发力、靶向攻关,扎实推动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国企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一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省市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省市国有企业集团及重要子企业全面建立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明显提升。健全董事会建设“1+19”制度体系,推动省市国有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深入开展“总部机关化”专项治理,省属企业压减集团总部机关管理机构10.55%,精简管理人员11.66%。二是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健全。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省市国有企业全面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385人。全面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形成“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鲜明导向,其中,2022年省属企业负责人平均薪酬水平44.83万元,薪酬差达到3.55倍。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引资本”的同时,着力推进“转机制”,省属企业控股混改户数占比达57.8%,省属企业约64%的营业收入、80%的利润来自混合所有制企业。三是全面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省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了省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一是省属企业已全部完成了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维修改造,涉及职工32.97万户,2022年,省级财政拨付15,400万元专项用于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通过对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设备设施的维修改造,改善了家属区居民生活环境,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基本达到了城市基础设施平均水平,减轻了移交企业负担,进一步改善了职工居住环境。二是集中力量将全省国有企业2020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519931名人员,全部移交地方街道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2022年,省级财政争取中央补助资金9,066万元,自筹资金1,903万元支持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减轻了各市州的资金压力,提高了社会化管理积极性,有效确保了“交得清、接得稳、管得好”的总体目标。三是全面完成了白银有色产业集团四龙度假村、金川集团职工培训中心、酒钢集团职工培训中心、兰石集团装备制造技师学院、窑煤集团职业教育中心5户企业培训疗养机构改革。通过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基本实现了省属企业培训机构精干高效,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明显提升,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的目标。同时,完成185户“两非”“两资”企业清理退出。
(四)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不断提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我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等重大部署,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加快新旧更迭、促进动能转换,支撑带动全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省属企业全年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96个,完成投资142.16亿元,打造了酒钢西沟矿5G+智慧矿山、金川集团镍火法集成创新改造、兰石集团石油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一批标志性示范项目。实施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6+1”行动,谋划储备总投资1,560亿元的重点项目,推动新材料、煤基、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文旅、中医药、现代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率先发展,全年完成投资215.5亿元。带头落实产业链“1+N+X”政策体系,15户省市链主企业带动25条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省属企业全年完成产业链项目投资110亿元,带动960户重点链辅企业实现产值800亿元。二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强化研发投入刚性考核、视同利润加回等激励约束,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省属企业牵头组建5个创新联合体,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全年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5.58%,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2%,带动新产品产值、“三新”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38%和45.99%。实施“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专精特新企业达到54户,同比增长8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2户,同比增长47%。持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对99项重大科研项目、35项“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三是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制定了省属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的总体方案,成熟一户推进一户,推动国有资本加快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整合重组省市港口物流企业组建物流集团,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港口物流龙头企业;靖远煤电与窑煤主业整合组建能化股份公司,实现煤电板块整体上市;陇神戎发重组普安制药,加快药业集团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四是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加强与中央企业协调对接,在第28届兰洽会期间举办央地合作发展座谈会,成功签约总投资1,420亿元的88个合作项目。积极落实“强省会”“强县域”行动,组织省属企业围绕各市州、县区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和发展类型,对接形成56个总投资592.14亿元的重点合作项目。推动省属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稳健实施,全年完成投资21.06亿元,同比增长54.07%,金川集团刚果(金)穆松尼铜钴矿等项目加快推进,白银集团首信秘鲁多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二期项目投入试生产。
(五)加快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国资监管效能持续增强。牢牢把握管资本与管党建相结合、履行出资人职责与履行国资监管职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出资人监督相结合的职能定位,着力提升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水平。一是不断优化监管方式。动态调整授权放权事项,“一企一策”分类精准授权放权,同时,指导省属企业对所属子企业同步开展授权放权,做到层层“松绑”有效激发各层级企业活力,省、市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率分别达到99%、97%以上。加快推进数字化监管,搭建甘肃省国资监管信息平台,强化“三重一大”决策运行、国有资产交易流转、大额资金支出等实时动态监测,实现国务院国资委、省、市国资监管机构监管数据互联互通。严格落实国有资产进场交易制度,依法规范做好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流转工作,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二是持续完善监督机制。组织修订省属企业国有资本监督稽查办法、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制度,不断规范国资监管和企业经营投资行为。完善了董事会、监事会、财务总监、外部董事向国资监管机构报告工作等机制,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外部监督力量协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省属企业财务总监由出资人选派实现全覆盖,外部董事、财务总监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三是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建立审计问题整改工作台账,强化动态管理,逐项跟踪督办,并根据审计机构认定结果进行销号。截至2022年末,省属企业经审计机关审计发现的180项问题,完成整改173项。开展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回头看”,2019年至2022年内部审计发现的3664个问题,整改完成3347个。通过狠抓审计问题整改,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有效提升了国资监管工作效能。
(六)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国资国企战略支撑作用有力彰显。坚决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大局,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贡献国资国企力量。一是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在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接续奋斗做好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协调推动11户中央定点帮扶企业和79户归口管理企业持续加大产业、就业、消费等帮扶力度,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42个,消费帮扶5.53亿元,有效增强了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二是带头落实纾困解难政策。研究制定稳定省属企业经济运行和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26条措施,督促省属企业全面落实房租减免政策,全年为6561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2.86亿元。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要素,通过投资带动、账款支付、稳定供应等方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助力500余户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205亿元,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三是全力做好公共服务保障。指导甘肃能化集团、甘肃电投集团等省属企业主动克服能源成本上行压力,坚决扛起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保供责任,省属企业全年累计生产煤炭1413.7万吨,完成发电量265.04亿千瓦时。省市国有企业全力做好疫情期间交通运输、物资储备、供水供电供气等民生服务保障,11户在兰省属企业腾出1000多套房间保障疫情防控医护和隔离人员,助力筑牢一线防线。四是高效统筹安全与发展。指导推动省属企业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平安建设工作,全年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71件,高质量完成党的二十大等重要节点的维稳安保任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认真做好节能减排、污染防治、“三废”治理等工作,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工作体会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下,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省人大的有效监督、全省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全省国资国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体会:一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旗帜鲜明讲政治、理直气壮抓党建;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三是必须坚持高目标引领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四是必须通过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活力释放动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加快建设一流企业;五是必须坚持完善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有效落实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
同时,与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相比、与建设一流企业的标准相比、与国有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相比、与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经营质量效益整体不高,一些指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部分企业处于微利,还有部分企业亏损;二是产业结构不优问题仍然突出,重工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占比不足20%;三是现代化治理体系和市场化经营机制还不完善,企业改革进展还不平衡,有的企业行政化色彩浓厚,活力动力不足。四是企业党的建设融入融合需要深化,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需进一步压实。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思考,系统谋划,细化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今后的工作中,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以一流企业创建行动为突破,推动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抓对标补差,全面提升质量效益。聚焦全省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加强形势研判,压实工作责任,指导推动企业优化生产经营计划,压茬推进目标任务落实,努力为全省经济增长扛责任、扛任务、扛指标。着眼长远,深入开展对标管理提升行动、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指导企业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对标,健全立标、对标、达标、创标长效机制,“一企一策”优化补差措施,全面降本节支,强化“两金”压降,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效益。
(二)抓深化改革,深度激发活力动力。聚焦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探索形成的跟踪督办、督查检查、考核评估、典型示范等推进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重点围绕完善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资监管效能、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确保实现“三个明显成效”目标(即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
(三)抓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投入机制,力争“十四五”期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不低于10%,到2025年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支持企业用足用好股权、分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四)抓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企业主责主业动态管理和投资管理制度,推动企业聚焦实业、突出主业发展,新增国有资本95%以上投向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带头落实我省产业链“1+N+X”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6+1”行动,全面深化央地合作,持续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助力全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省属企业间的整合重组、企业间同质业务的横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纵向整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抓风险防范,确保稳健合规经营。强化风险意识,落实企业防风险主体责任,健全覆盖企业战略规划、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安全稳定等各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强化资产负债率和负债规模双重约束,严控投融资、担保等业务风险,确保企业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强化投资论证和项目后评价,将投资回报纳入省属企业负责人任期考核,提高国有资本投资质效。
(六)抓监管效能,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坚持放管结合,开展授权放权专项评估,动态完善权责清单,进一步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活力动力。强化分类监管,多维度对国有企业进行科学分类,制定差异化考核办法,并探索不同类别业务层面的监管。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国资监管,增强监管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健全出资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等部门监督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增强监督合力。
(七)抓党的建设,增强引领保障能力。深入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持续开展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典型创建活动,完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把党建工作考核与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考评、经营业绩考核相衔接,同企业领导人员任免、薪酬、奖惩相挂钩。全面实施人才赋能等“五大工程”,强党建育英才,持续加强企业领导人员和国资国企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国有企业廉政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抓好省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