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3-11-14 10:26:32
——2023年9月25日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甘肃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王志强
甘肃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王志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全省金融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全省金融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盯省委十四届二次、三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以及省“两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着力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为甘肃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金融动力。
一、把牢工作方向,科学谋划部署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树立正确金融发展理念,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金融规律认识。加强金融知识和业务培训,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金融工作本领,更加准确把握金融本质和规律,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推动树立“大金融”理念,引导各地和有关部门、企业用好用足用活金融政策、金融手段、金融工具,将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全省上下尊重金融、会用金融、支持金融的氛围逐渐浓厚。
二是推动金融政策落地。切实增强地方金融工作与中央顶层设计的互补性,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结合实际制定金融服务实体、防范风险、深化改革配套政策措施,统筹做好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推动中央金融政策在我省落实落地落细。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促进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发挥好金融在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明确金融工作重点。围绕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补齐金融服务短板弱项,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围绕“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狠抓服务实体经济、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筑牢风险防范堤坝”金融工作重点,制定实施《关于支持地方法人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努力探索甘肃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用好金融手段,助力经济发展
大力实施金融供给扩大、产业金融发展、服务质效提升、融资渠道拓宽“四大工程”,扎实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百日攻坚行动,增强金融体系“供血”能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现同频共振。
一是量化金融工作目标。紧盯年初明确的全省经济增长6.5%的调度目标,围绕更好发挥金融赋能作用,制定金融业增加值、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贷款余额增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直接融资规模、挂牌上市企业家数、险资入甘金额、不良资产清收等12项金融工作重点指标,紧扣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上半年,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53.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3%,较去年末分别提高1.7、1.2个百分点;全省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930.1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量;金融业税收占全省税收的9.6%,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明显提升。同时,根据调整确定的全省经济增长6.5%以上的目标任务,及时完善金融指标并加力推进。
二是全力推动信贷投放。充分发挥信贷融资主渠道作用,把大幅提升贷款增速作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牛鼻子”,紧紧围绕全年增长9%以上的目标任务,高频调度金融机构,组织召开信贷工作座谈会、“一对一”窗口指导会,强力推进信贷投放。截至8月末,各项贷款余额2.72万亿元,同比增长8.48%,创近年新高,增速同比提高2.43个百分点;存款净增1382亿元,贷款净增1824亿元,贷款比存款反超442亿元,存贷比103.56%(剔除3家政策性银行后为80.16%),比去年底提高1.58个百分点。
三是保障产业融资需求。不断优化金融要素保障机制,向21家省级银行机构推介全省重点投资项目、省列重大项目、重大前期项目“三个清单”以及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清单、绿色项目清单,涉及项目2888个、总投资额3.98万亿元,引导银行机构加大融资支持、提高审贷效率。截至8月末,全省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9051.56亿元,同比增长9.67%。提升政银企合作质效,常态化开展融资对接,全省组织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特色产业、小微企业等各类融资活动576场次、签约融资金额3732.81亿元。更好满足“强工业”“强科技”信贷需求,提高中长期贷款比重,开展“规上工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银企对接月”活动,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推送共享机制,支持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截至8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2330亿元,同比增长13.7%;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密集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35.96亿元、521.69亿元,同比增长21.22%、16.41%。
四是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开展“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引导银行机构依托各县区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矩阵。截至8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8179.98亿元,同比增长9.82%。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有贷款意愿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应贷尽贷”。截至8月末,全省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94.53万户、888.26亿元,当年发放13.09万户、66.33亿元,贷款余额49.77万户、235.82亿元,累计发放总量、贷款户数和贷款余额均居全国第一位。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工作,扩大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责任范围,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风险抵御能力。1—8月,全省农业保险实现签单保费18.22亿元,参保农户159.84万户,已支付保险赔款8.24亿元,受益农户44.55万户次。
五是释放普惠政策红利。加快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贷动陇原 惠企利民”行动,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普惠领域,有效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截至8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723.53亿元,同比增长15.45%;普惠小微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增速分别达15.53%、22.18%,创近3年新高;通过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17.3万户市场主体减免贷款利息1.38亿元。1—8月,全省金融机构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07%,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企业加权平均利率4.39%,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4.94%,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微型企业4.94%,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六是加力推动债券发行。努力扭转全省债券发行颓势,着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企业发债增信支持,提振债券投资人信心,搭建发债企业与金融机构、投资人对接平台,不断扩大甘肃企业债券投资“朋友圈”。1—8月,全省完成直接融资374.6亿元,同比增长62.16%,其中,债权市场融资261.93亿元;9户省属企业发行各类债券融资136亿元,平均利率4.16%。债券发行种类不断丰富,省公航旅集团发行中期票据2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10亿元,省国投集团发行超短期融资券30亿元、中期票据5亿元,省公交建集团发行省内首单优质主体企业债券10亿元,省能化集团发行全国首单“碳资产”标识债券10亿元,省铁投集团发行绿色债权融资计划10亿元,省农垦集团发行乡村振兴中期票据4亿元。
七是加速企业挂牌上市。制定出台《甘肃省企业挂牌上市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筹划建立300家挂牌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加速形成“基础层”“成长层”“精选层”拟挂牌上市企业培育梯队。多形式、分层次组织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等7次专题培训班,510余人次参训。开发甘肃省资本市场培育通系统,为拟挂牌上市企业提供线上培训、咨询、融资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紧盯全年新增5家挂牌上市企业目标任务,建立领导包抓机制,跟踪解决企业改制、挂牌、上市、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目前有6家企业正在全力冲刺IPO及“新三板”挂牌。皓天科技、华龙证券、兰州助剂、定西高强完成上市改制辅导工作,其中,皓天科技、华龙证券已分别进入监管机构审核首轮和第二轮问询阶段,兰州助剂、定西高强已获得“新三板”挂牌受理。丹霞文旅、奥凯种机正在接受辅导验收,即将提交“新三板”挂牌申请材料。
三、加强激励引导,优化金融环境
做活“金融生态”,畅通“金融血脉”,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通过完善机制、政策引导等举措,切实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一是加大金融招引力度。瞄准优化金融环境持续发力,督促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各大金融机构总部在信贷投放、金融人才、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对我省倾斜支持。邀请淡马锡、映山红、红杉资本等11家全球领先投资机构组团深入重点企业实地考察。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计划提供融资9300亿元,太平洋保险集团计划投资100亿元。谋划实施甘肃股权险资投资计划,向保险机构推介清洁能源供热等重大项目,“险资入甘”落地资金同比增长46.4%。
二是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持续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加速聚集,建立全省绿色项目融资对接长效机制,首批入库绿色项目141个,其中授信项目64个、金额583亿元。举办绿色金融工作推进会、绿色项目信贷签约仪式、绿色金融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签约融资资金748亿元。在9个市州开展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出“丝路碳汇”系列产品、转型金融目录等创新成果,全省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成功落地嘉峪关。截至二季度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3410.1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12.53%,同比增长16.6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21个百分点。
三是扩大融资担保覆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出台《甘肃省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尽职免责指引》,建立行业“敢担、愿担、能担”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机构进行“总对总”批量业务合作,不断提升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可获得性。截至8月末,全省融资担保在保余额662.65亿元,新增政府性融资担保额183.79亿元,同比增长53.85%。
四是推行金融顾问制度。借鉴浙江等先进省份经验做法,建立金融顾问制度,搭建政银企常态化沟通桥梁,选聘省级131名金融顾问,形成了金融顾问“1+N”综合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公益性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对接资本市场,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有效推动金融政策直通、金融服务直达。截至目前,省级金融顾问累计帮助企业实现授信84.75亿元,已落实贷款15.86亿元,制度运行以来反响良好。
五是用好财政资金杠杆。制定出台《关于构建“财政+金融”模式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聚力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持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1—8月,拨付市县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1.28亿元,撬动银行新发放信贷资金超过76.1亿元,吸纳8.9万人创业就业。用好中央财政关于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扶持政策,落实贴息资金6206万元,撬动银行贷款49.85亿元。
六是发挥省长金融奖作用。进一步树立“大干大支持、多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的鲜明导向,坚持科学、客观、公平、择优的原则,根据各类金融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差异化功能定位,突出对专注主业、立足本地、回归本源特别是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情况的考评,对2022年金融工作成绩突出的39家单位、5个地区授予省长金融奖,充分调动各类金融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
四、加大攻坚力度,守住风险底线
加强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隐患摸排、监测预警、化解处置等各项工作,加快重大风险处置进程,全省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一是制定一揽子风险化解方案。制定全省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1+10”化险方案,落实属地金融风险处置责任,有效化解债务风险,打牢安全稳定基础。
二是推进高风险机构有序退出。一体推进清收化险、改革化险和发展化险,督促和支持“一行一策”化险方案落实,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
三是加快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聚焦打好“五场攻坚战”,召开全省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推进会,对重点地区、重点机构负责同志进行约谈,成立督导组赴市州督责任、督进度、督成效,清收处置进度明显加快。
四是全力化解区域信用风险。督促和帮助有关地区严格落实风险处置责任,加强债券市场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设立国企信用保障基金,增强平台公司“造血”能力,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五是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强化保交楼金融服务,用好专项借款资金,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为保交楼项目提供配套融资,对保交楼项目存量开发贷实施展期,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六是深入开展金融乱象整治。统筹推进制度建设、预警防范、专项整治、宣传教育、案件处置各项工作,加强对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的防范和处置力度,我省继续保持了全国非法集资少发省份良好态势。
七是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严把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地方金融组织“准入关”“退出关”,按照管理水平、内控机制、风险状况实施评级分类、扶优限劣,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减量增质、做精做强。
总体来看,全省金融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差距不足和困难挑战。比如,金融服务短板弱项仍然不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等薄弱环节的针对性还不强,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还比较突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形势依然严峻,高风险机构和不良资产占比较高,存量风险较大;金融改革成效还未充分显现,金融业发展与经济社会深层次需求还不匹配。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举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力推动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保持信贷投放稳定增长。紧盯全年贷款增速9%以上的目标任务,对标全国信贷增速平均水平,充分调动和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跟踪落实重大金融工作部署,强力推进信贷投放,持续强化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先进制造等创新领域的融资支持,为全面实施“四强”行动,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二是切实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深化与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的沟通衔接,全面加强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充分挖掘挂牌上市企业资源,落实领导包抓机制,协调解决企业挂牌上市中的困难问题,加大奖补激励,加快推进企业挂牌上市进程。修复全省信用环境,提振债券投资人信心,着力推动重点企业发行债券,设立资产管理计划,加快基础设施REITs落地,加大保险资金引进,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三是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支持兰州新区构建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融资租赁四位一体的国家级金融创新发展格局,争创西部首个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支持鼓励各类投资基金集聚发展,充分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健全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优化金融顾问制度,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升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能力水平。四是牢牢守住金融风险底线。建设“甘肃智慧金融平台”,构建形成“监测评估—吹哨预警—协同处置—化解出清”的现代化全链条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压紧压实金融风处置属地责任和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做好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有力有序推动地方法人机构改革化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和审议全省金融工作情况报告,充分体现了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认真落实会议审议意见,不断提高金融工作能力素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