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3-11-13 15:45:06

——2023年7月24日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会议上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康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会议报告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三新一高”要求,认真执行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四强”行动,做深做实“五量”文章,落细落实促进经济稳中有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逐季召开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强化精准调度、评价激励,传递责任、传导压力,全省经济加压奋进、追赶进位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好于预期,超额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高开高走、比较亮眼的“半年答卷”。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539.1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全国(5.5%)高1.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位次比去年同期前移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增速比全国(3.7%)高2.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5%,增速比全国(4.3%)高2.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增速比全国(6.4%)高0.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全国(3.8%)高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1位,位次比去年同期前移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增速比全国(3.8%)高9.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位次与去年同期一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增速比全国(8.2%)高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位次比去年同期前移14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0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全国(6.5%)高1.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3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0元,增长6.7%,增速比全国(5.4%)高1.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0元,增长8.1%,增速比全国(7.8%)高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6.2亿元,同比增长2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1%。工作成效重点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着力扩投资促消费,高质量发展支撑不断夯实。一是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拼抢意识,聚焦国家重点支持领域,以投资项目“三个清单”为总抓手,建立争取国家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常态化衔接机制,安排专班专人专责盯办、驻点做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上半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80.48亿元;发行专项债416亿元,支持662个项目,总投资2866亿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健全重大项目省级领导包抓机制、项目调度“红黄蓝”预警机制,坚持线上实时监管、线下实地督导并举,协调做好各类要素保障,上半年全省亿元及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0.5%,拉动项目投资增长22.9个百分点,全省投资工作呈现项目快速推进、指标快速增长、效益快速发挥的良好局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连续3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我省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执行情况较好的五省区之一。二是重大项目建设明显提速。上半年,287个省列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4.3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03.3亿元,增幅16.93%,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55.91%。交通领域,上半年完成投资499亿元。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兰新客专兰州至西宁段(甘肃省境内)达速提质工程建成投运。永靖至井坪、G312丰乐至马营口、G109水泉至范家窑段等公路项目开工建设,10个年内计划建成投运的高速公路“开口子”项目进展顺利。平庆铁路即将开工,宝中铁路中卫至平凉段扩能改造工程启动可研审批,红沙梁至明水煤炭铁路专用线完成核准批复。水利领域,上半年完成投资101.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66亿元。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建成通水,玉门市疏勒河综合引水工程(三期)、阿克塞生态保护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等开工建设。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及配套城乡、农业灌溉供水工程等一大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能源领域,陇电入鲁工程全面开工建设;陇电入浙工程按年底核准开工计划纳入国家能源局跨省区输电通道调度协调机制,项目配套电源已获国家核准批复;陇电入川工程已与四川省政府签署框架协议。玉门昌马、武威黄羊、麦积黄龙3个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吐鲁东露天煤矿、平山湖一号煤矿取得国家核准,安家庄、唐家河等5处煤矿取得国家产能置换承诺复函,邵寨煤矿产能核增获批,五举、冬青煤矿建设规模调整获批。陇东地区油气产量稳步增长,上半年累计生产原油561万吨、天然气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5%、24.5%。庆阳北、金塔、玉门等750千伏电网项目加快建设。社会领域,上半年完成投资6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9亿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甘肃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培养基地、省博物馆扩建工程、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嘉峪关关城景区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三是消费市场回暖向好。重点行业消费增势强劲,出台促消费系列政策措施,启动第二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24个产地批发市场(冷链)、农贸市场项目建设。抢抓重要消费节点,举办“乐享消费·惠购陇原——2023跨年消费月”“度假日车油惠购季”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吸引上万家门店参与。以兰州、天水等5个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为依托,举办主题消费季活动,促销效果明显。上半年,全省批零住餐业销售(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2%、11.8%、29.8%和24.5%,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速较快,零售额增长68.9%。旅游消费快速恢复,召开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出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举办第11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5条冬春季乡村旅游线路被评为国家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开行“环西部火车游·粤港澳”专列,举办线上线下多场旅游推介活动,推出全省A级旅游景区门票减免优惠等活动,调整增加“引客入甘”补贴标准。上半年,接待游客1.4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14.5亿元,同比增长95%和124%。新兴消费热点频现,陇南武都、平凉静宁等5个电商产业融合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举办“2023甘肃网上年货节”,启动“云品甘味”2023数商兴农系列活动,上半年全省网络零售额222.5亿元,同比增长11.2%。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一是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扎实推进强工业行动,制定实施工业企业“以丰补欠”工作方案,强化工业运行调度,通过包抓联、六必访、大调研等方式,收集企业各类问题2034件、解决1835件,有效促进了工业生产。加强企业运营要素保障,上半年全省审查审批建设用地12.13万亩,同比增长31%;省列重大项目已办结用地手续163个,占56.8%;全省工业用电量580.53亿千瓦时,增长9.03%;铁路、航空货运量分别增长15.8%和3.2%。加强入库培育、动态调整和跟踪服务,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新入库企业343户,增加值同比增长1.9倍,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个百分点。制定全省《产业升级目录清单》,围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重点产业链,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00个,总投资89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13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78.7亿元,不断推动传统产业提质、降耗、增效。二是新能源产业亮点频现。国家第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建成并网50万千瓦,第二批正在加快建设,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占电力装机规模的55%、排名全国第2,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新能源发电量326.2亿千瓦时,占比达到33.21%、占比排名全国第3,新能源利用率95.6%。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新能源产业链招商力度明显加大,金风风电、远景能源、东方电气、晶科能源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产能加速释放,累计引进新能源配套产业项目113个,完成投资300亿元,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风光电装备制造业体系。三是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出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甘肃枢纽节点和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项目。甘肃省算力资源统一调度平台发布,上线“超算+仿真”、人工智能语音生成等业务。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上半年新建成5G基站11043个,同比增长35.7%。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召开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与国药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兰州高新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建设。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8.4%。
 
  (三)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服务能力。推进建设区域创新高地,启动编制新一轮兰白两区发展规划(2023-2027年)。积极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组,新备案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完成省级科技创新基地优化重组42家,新认定技术创新中心和13家新型研发机构,“核与放射分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选国家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陇西、玉门、榆中获批科技部第二批创新型县(市)。推荐甘肃农业大学申报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争取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加快构建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促进高校与企业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对接。兰州市城关区入选国家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务院督查激励名单。上半年,全省登记科技成果73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82.7亿元,同比增长1.68倍。二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图谱编制体系,形成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3个领域关键技术图谱。开展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凝练,实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第一批)35项,推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批,申报“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氢能技术”等重点专项42个。首次实施省联合科研基金项目,组织108个项目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接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入库八批次科技型中小企业2397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96家,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7家。三是深化科技合作交流。推进科创飞地建设,“兰州高新区上海科创飞地”成立揭牌。线上开展“企业欧洲出海行”活动,强化重点产业国际合作。扩大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施范围,实施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34项,45岁以下科研人员承担省基础研究项目比例达到83%。10名省属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获2022年度“西部青年学者”。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色农业增势良好。一是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上半年中央和省市县四级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36.72亿元,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占比达61.34%。推广“一键报贫”机制,常住农户实现全覆盖,上半年累计帮扶7.6万户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风险消除率达69.1%。加大产业帮扶力度,为7.4万户监测对象落实产业帮扶措施,占比65.7%。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模式,带动脱贫户139.9万户。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推进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表彰。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上半年争取以工代赈资金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亿元,增长33%。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部和中央单位投入我省帮扶资金36.98亿元、消费帮扶29.39亿元。输转脱贫劳动力198.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国家考核2022年我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估和财政绩效评价均为“好”等次。二是特色产业全面增长。加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建设抓点示范种养基地1145个,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1938万亩,建设万头(万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28个。上半年,全省生猪、牛、羊、家禽存栏同比分别增长3.9%、3.9%、9.7%和7.2%,出栏分别增长5.5%、8.4%、14.8%和9.8%,蔬菜产量增长6%,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8.1%、7.5%和30%,优势特色产业势头强劲。持续开展龙头企业提升行动,上半年全省引培龙头企业96家,创建县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5276家,“五有”合作社达到5.2万家。加快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个。启动实施全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甘南州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功举办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推介洽谈会,签约金额29.86亿,在一线城市新增“甘味”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4个,“甘味”品牌效应持续放大。三是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印发《甘肃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投入建设资金57亿元,10个省级示范县、50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完成改厕15.96万座,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9.52万吨。张掖市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已批复实施。稳步推进乡村治理国家级第二轮试点任务,持续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在临泽、靖远、陇西3个县启动土地二轮延包试点。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和3个县国家级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地区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完成。
 
  (五)持续拓宽发展空间,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招商引资大见成效。召开全省招商引资大会,出台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编制招商“一图谱五清单”,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一批重点企业、优质项目落户我省,以招商引资大突破助推发展动能大提升。上半年,全省共实施新建、续建省外招商引资项目2389个,到位资金2658.4亿元,同比增长49.6%。上下联动招商成效明显,落实省级领导分区域联席招商机制,设立10个招商引资合作基地和8个招商引资联络中心,聘任21位甘肃省政协港澳委员为“甘肃招商大使”,上半年全省累计组织外出招商活动2407次,共签约协议项目67个、金额1135.3亿元,合同项目98个、金额583.1亿元。引大引强引头部成果丰硕,紧盯大型央企国企、知名民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全省累计接待来甘客商2561批,上半年全省引进“三个500强”企业36个,项目落地75个,签约金额609.97亿元,同比增长30.09%。高标准高水平举办第二十九届兰洽会,共签约合同项目1172个、总额5607.7亿元,签约项目数量、金额比上届分别增长30.5%、5.5%,均创历届新高。成功举办央地合作发展座谈会,我省与25户央企签约合作项目72个,总额1443.57亿元。服务保障招商项目有力有效,严格落实对招商引资企业特事特办制度,174户招商引资企业通过“容缺受理”实现落户,为3273户企业“送照到家”,实现企业开办“一次都不跑”。统筹1万亩专项用地用于重大招商项目。二是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持续放大。积极推动兰州、酒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兰州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兰州、张掖、天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上半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10.6亿元,增长39%。兰州至莫斯科、兰州至新西伯利亚国际货运包机航线顺利开通。首发“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开行首列数字化“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货运班列、公铁联运陆海新通道南亚班列等国际货运班列,上半年国际货运班列共发运311列11107车,货值3.3亿美元,总发运车数增长32%。三是外贸外资呈现新亮点。出台《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实施意见》,组织152家企业参加国际专业展会,企业签订订单5.6亿元。我省第一批获批供港澳活牛配额1182头,增长34.9%。酒泉金风科技新签订风电设备出口订单111台,已出口17台。兰州新区成功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上半年全省出口总值68.5亿元,同比增长18.6%,高于全国14.9个百分点。加快推进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建设。出台加强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合作保障资源供给相关政策,持续推进金川集团南非巴古邦铂矿、白银集团首信多金属尾矿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上半年全省14个外贷项目共完成投资32.19亿元。
 
  (六)构建“一核三带”区域格局,协同联动发展更趋协调。一是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深入推进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与青海省共同举行深化合作座谈会,签署“1+1+3+10”框架协议和行动计划,召开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出台《甘肃省强省会行动实施方案》。从政策、平台、项目等层面,支持酒泉、天水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推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资源型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支持金昌开展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嘉峪关推进全域城市化建设。全省108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景泰县、两当县列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二是新型城镇化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力度,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97.2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供水普及率99.46%、燃气普及率96.87%、人均道路面积22.2平方米。积极推进棚改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截至6月底全省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83万套,开工率59.1%;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1.36万套(间),开工率61.28%。加快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目前已开工项目51个,涉及707个小区、8.82万户。天水市、平凉市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落实“一县一方案、一年一清单、一季一调度”工作机制,召开全省强县域行动推进会暨园区工作会议,评定表彰“进步县”“十强县”“先进县”,对10个“进步县”落实每县5000万元奖励资金。组织开展省级开发区考核评价,评定8个考核优秀的开发区,安排1.9亿元奖励考评优秀的省级开发区和受到表扬的国家级开发区。出台《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全省开发区改革赋能、创新发展。印发《关于促进“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推广飞地经济模式,夯实县域发展平台支撑。
 
  (七)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擦亮绿色发展底色。一是黄河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以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快渭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陇西段)二期、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兰州市城区(城关区、七里河区)雨污水管道分流工程等项目实施。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平凉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入选国家示范工程,涉及55个矿山,修复治理面积1191公顷。在全国率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法工作,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已上报国家评审。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2021年涉及我省1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4个,销号7个;2022年涉及我省15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销号1个,剩余问题正按照整改方案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到II类。二是“双碳”战略有序推进。印发实施钢铁、石化化工等4个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全省双碳“1+N”政策体系基本健全。抢抓国家关于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等政策机遇,用好绿电资源,支持新上优质高载能项目,形成了“审批一批、推动一批、释放一批、投用一批”的能耗滚动支持机制。印发实施《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废旧汽车、塑料污染、过度包装治理。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甘肃省“智慧固废”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建设。争取国家支持2023年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项目10个,新增节能量0.812万吨标准煤/年,二氧化碳减排量2.25万吨/年,新增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178万吨/年。全省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白银集团节能降碳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典型经验汇编。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争取国家下达2023年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25.18亿元,实施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秦岭西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等项目。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今年国家下达全省国土绿化任务量位居全国第二,完成国土绿化面积675万亩。争取将庆城、天祝、玛曲纳入了国家新一轮生态综合补偿重点区域。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三省协作机制,配合编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2-2030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甘肃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有序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截至6月底,全省14个市州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3.8%;全省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优良水体断面比例为93.2%,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张掖市获得2022年度国务院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奖励。
 
  (八)纵深推进改革攻坚,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一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方案、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实施意见,完成2022年度市州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深化信用承诺制改革,组织市州梳理发布信用承诺事项173项,完成区域评估23项,代办服务2521项,促进了审核备案便利化。加快推进“标准地”开发使用,“标准地超市”入库标准地68宗7729亩,完成出让39宗4254亩,实现了企业拿地即开工。充分发挥甘肃“信易贷”平台融资桥梁作用,截至6月底,平台累计完成授信794亿元、放款465亿元,被评为“全国示范平台”。扎实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百日攻坚行动,截至6月底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9.23%。着力提升融资水平,完成直接融资317.5亿元,同比增长48.3%。新增“险资入甘”项目落地资金24.1亿元,同比增长145.9%。推动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新设立企业登记注册1天办结率达99.29%,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7.13万户,同比增长7.06%。完成“个转企”4044户,成为全国“个转企”7个试点省份之一。二是“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编制我省2023年版清单,开展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编制工作;对24个部门156项行政审批事项提出简化优化措施57条;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按照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等方式办件165万余件。提高监管效能,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共归集监管对象信息430余万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全流程闭环、可追溯查询,加强信用监管,按照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拓展服务广度,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可办所有事”,积极推进“掌上办”和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推进156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全省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实现“省内通办”,居民身份证办理实现72小时送达。三是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持续推进现代化公司治理、市场化经营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实施省属企业创建一流企业行动,分类分层培育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重组能化股份公司,实现省属煤电板块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加快推进省属水利建设板块专业化整合,打造全省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龙头企业。制定实施全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畅通市场循环。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积极推动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出台《关于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完成2023年省内年度电力中长期交易,省内中长期市场成交电量占全省工商业用户用电量近80%。推动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累计实现“交房即交证”房屋6.67万套。
 
  (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为民实事扎实推进。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支持力度,上半年全省11类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项目开工率100%,完工里程5348公里。856个建宿舍增学位扩食堂改厕所项目已全部开工。10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项目已全部开工。207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新建、续扩建集中安置点开工建设,完成主体工程6674套。其余为民实事正有序推进。二是就业形势总体平稳。通过多渠道稳岗扩岗、组织劳务输转、稳定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录、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等方式,全力以赴稳就业扩就业。纵深推进“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75亿元,吸纳带动就业7.07万人。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66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1.44%;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1.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4.3%;创劳务收入885.3亿元,同比增长7.4%。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9.25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73.12%。三是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成功承办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发布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兰州倡议”,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我省入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第二批试点省份。批复设置定西职业技术学院。新建改扩建城镇公办幼儿园53所,预计增加公办园位1.6万余个。稳步提升医疗救治水平,新增建设25个省级和75个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金昌、庆阳、白银3市成功创建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省人民医院获批建设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全力保障“一老一小”,完成1.1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建成托育机构241家,可提供托位1.65万个,酒泉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向基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站下拨免费开放资金1.23亿元,加快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大型沉浸式旅游演艺剧《乐动敦煌》综合体投入运营。成功举办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圆满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907项,参与人数达30万余人次。四是民生保障更有温度。持续提高社会救助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低保扩围增效工作成效明显。顺利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全面落地实施。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上半年全省25.1万名干部结对帮扶26.2万名关爱对象,解决实际困难2.73万个、帮办实事3.4万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1415.39万元。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上半年安排资金7.07亿元,临时救助57.87万人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59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14.43万人次。
 
  (十)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守牢守好发展底线。一是主动创稳有力推进。召开全省主动创稳推进大会,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连续22个月保持发案数、损失数“双下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发案数降至近三年最低水平。强化基层治理,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健全安全生产体系,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成功举办“陇原砺剑·2023”抗震救灾实战演习,上半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51.81%、45.45%、50%、82.65%。推进“陇上食安”一体化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应用,全省网络餐饮证照公示合格率达98%以上。完善疫苗监管体制,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未发生较大药品安全事件。下力气化解退役军人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二是粮食能源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粮食安全领域,下达各类支持粮食生产资金37亿元,有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43.9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50万亩以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玉米制种面积165.4万亩、马铃薯种薯面积45.6万亩已完成播种任务。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上半年收购粮食142.4万吨、食油7.6万吨。建成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103个。截至目前,全省地方储备粮食274万吨、食用油4.1万吨、肉类1.05万吨,保障能力分别达到7个月、45天和8天,达到国家核定规模的140.5%、107.9%和100%。能源安全领域,落实煤炭日产量调度,上半年累计生产原煤2888万吨,同比增长4.6%。督促电煤中长期合同及时签订履约,完成电煤中长期合同交易量1388万吨,履约率83%,电厂存煤平均天数达到44天,能够有效保障迎峰度夏。三是重点领域风险可控。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规定,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和变相举债,债务风险底线更加牢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保持双降态势。争取国家保交楼专项借款82亿元,协调金融机构配套融资44亿元,全力推动保交楼项目住房正常交付,上半年92个“保交楼”项目中,27个项目已交付,合计交付住房32476套,占总任务的40.11%。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落实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各项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省已于今年2月全面启动了“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梳理情况看,全省上下全力克服新冠疫情冲击,国家重大战略落实和重大改革举措推进落实情况良好,规划整体实施情况较好。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省级“1+14+24+3”规划体系,系统全面评估规划中期实施情况,总结成绩、查找短板、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推动规划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实现了“双过半”,但一些不确定因素和苗头性问题需要持续关注。
 
  (一)工业稳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企业效益继续下滑。受市场变化影响,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企业增产不增值、增产不增利的现象较为普遍,挤压了利润空间。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20.7亿元,下降31.2%。需求不振影响日益凸显。国内外需求不足,产业链上下游订单减少,应收账款和产品库存占比持续增大,一些企业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同时,6月兰州石化检修,当月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76.9%,下拉全省工业当月增速7.3个百分点,7月份继续检修,计划8月中旬才能复产。
 
  (二)房地产市场复苏较为缓慢。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转折调整阶段,消费者持币观望,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拿地意愿不强,企稳复苏基础尚不牢固。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扩大5个百分点,下拉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个百分点。从实物完成量看,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1.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下降17.6%。商品房销售速度持续回落,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2.0%和5.3%,增速比一季度分别回落13.4和17.5个百分点。
 
  (三)部分领域存在隐忧。外贸进口持续承压。随着国内矿产品采购性价比不断提升,企业加大国内采购,相应减少进口规模。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274.8亿元,同比下降11.6%。其中,进口总值206.3亿元,下降18.5%。就业问题仍需关注。受到中东部企业订单下降影响,外出农民工存在返乡回流风险。高校往届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较大,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仍处高位,特别是16—24岁青年人失业问题突出。部分领域风险不容忽视。农合机构等高风险机构化险能力不足,高风险机构和不良资产占比较高。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依然较大。汛期、暑期等重点时段的安全隐患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半年,全省上下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既定部署,持续巩固经济向好势头,紧抓经济运行调度,以“十四五”中期评估为契机,多点发力稳增长,持续用力扩内需,综合施策激活力,统筹协同保安全,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一是持续用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力做好向上争取工作,积极谋划申报2023年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力争专项债券额度再创新高。推荐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基础设施REITs项目库,努力实现REITs项目发行“零”的突破。出台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贴息实施方案,加大政银企融资对接力度,持续做好“递单子”工作,全力撬动金融资源支持项目建设。组织开展下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继续落实领导包抓、定期调度等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二是抓紧抓实重点项目建设。交通领域,力争建成武威民勤通用机场等项目,兰张三四线武张段年内开工建设,平凉机场批复立项;加快兰张三四线中武段、兰合铁路、西成铁路(甘肃段)、天陇铁路、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建成G244线打扮梁至庆城、S32临夏至大河家等500公里高速(一级)公路,新增东乡、积石山、张家川、清水、崇信、灵台、华池、通渭8个县通高速公路。水利领域,全面抓好白龙江引水、黄河甘肃段河道防洪治理、临夏州供水保障生态保护水源置换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启动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开展引大延伸增效工程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项目研究。能源领域,加快推进全省“十四五”第一批、第二批风光电项目、国家第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争取下半年核准开工建设2—3个抽水蓄能项目,力争年底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加快陇电入鲁配套正宁电厂、灵台电厂建设进度,力争陇电入浙工程年底核准开工,积极推进陇电入川前期工作。推动酒湖直流工程配套调峰常乐电厂3、4号机组建成投产。争取新庄、五举等大中型煤矿建成投产,安家庄、唐家河等现代化矿井核准开工,争取将红沙梁露天矿和红沙梁矿井建设规模均调整至300万吨/年。力争古浪至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建成,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及四线甘肃段工程加快建设。社会领域,全力争取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省级儿科重点项目落地;加快甘肃医学院产教融合教学中心、陇东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生公寓、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心、甘肃黄河艺术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河西学院实验实训中心、陇东学院教学综合实训中心、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玉门关遗址保护利用设施等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三是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活力。持续做大旅游消费,创新场景体验、夜间经济等新模式,开发乡村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争取甘南冶力关、临夏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武威铜奔马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永靖刘家峡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打造消费新热点,聚焦汽车、成品油、家电、餐饮等重点领域,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加快兰州、天水、酒泉、张掖、庆阳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步行街、老字号等发展提升。深入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完善乡村商业网点和农村物流设施。积极开展重点商品下乡促销活动和“甘味”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释放农村消费活力。
 
  (二)加速产业升级步伐,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开展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成效年度综合评价,引导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推动产业走放大优势、拓存创增的发展路子。抓实企业包抓联、“六必访”和“白名单”制度,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持续推进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争取兰州石化转型升级乙烯改造项目纳入国家石化产业布局方案,加快实施金川集团28万吨硫酸镍等重点项目。做好第四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认定工作,引导龙头企业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等项目。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有序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力争下半年规上企业新增300户以上。二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筹备召开全省能源产业发展大会,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链延链补链工作方案》,引导各地合理布局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配套储能设施建设,力争全省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年底达到200万千瓦。加快编制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我省“原材料”加速转变为“新材料”。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中国生物(西北)科技健康产业园、中农威特基因工程疫苗车间、奇正藏药医药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支持定西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新增产值达到75亿元。三是推进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中国能建“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全省统一的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功能,探索算力交易市场运营机制,推进算力资源统一输出调度。推广“5G+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应用,拓展5G在原材料、装备、电子等领域工业生产核心环节的应用。开展组建省级数据交易所前期研究工作。
 
  (三)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实施国家创新平台培育计划,分批稳步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与建设,在核科学、文物保护、干旱环境等领域争取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争取创建重离子束放射治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持续优化整合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加快推动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提升兰白两区创新能级。聚焦全省重点产业链梳理形成关键技术图谱,实施重大科技项目“靶向”组织机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二是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接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创板、北交所上市。持续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扶持“链主”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企业研发机构能力建设,继续选派科技专员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开展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工作,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三是着力做好人才培养交流工作。加快培育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优化科技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推广实施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项目,支持高层次人才领衔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合作,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吸引优秀人才向我省流动。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帮扶,不断完善“一键报贫”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扶持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实现产业帮扶措施覆盖60%以上的监测对象。全力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就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实施。持续做好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和推广工作,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清单化跟进落实津甘、鲁甘党政代表团联席会议和“津陇共振兴”“鲁企走进甘肃”活动签约项目,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衔接,不断提升协作帮扶实效。筹备好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会。二是加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组织召开中药材、肉羊产业体系建设等现场推进会,培育引进一批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市县区域品牌和核心企业商标品牌,加快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力争打造10个百亿级农业产业大县。三是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千万工程”甘肃实践,启动实施“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加快10个省级示范县和500个省级示范村创建。全面推进以厕所革命、垃圾和污水处理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农村改厕27万户以上。
 
  (五)持续推进招商引资,拓展开放发展空间。一是推动招商引资走深走实。聚焦14条重点产业链加强精准招商,组织赴福建、广东、江苏等重点地区专场招商活动,做好文博会、药博会等我省主场大平台专题招商,组织参加进博会、服贸会、津洽会、丝博会等重点展会招商,举办浙商、台商、苏商、民企陇上行等系列活动,推动更多链主型企业、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甘肃。加大招商项目跟踪落地力度,持续跟进兰洽会、央地合作等签约项目,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专人专班对接推进,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二是进一步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兰州、天水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支持白银、酒泉、陇南等地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申建及经验复制推广能力,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稳定运营国际货运班列,深化与青岛、天津、连云港等重点陆港海港合作。推动口岸平台联动发展,吸引一批外向型企业入驻。三是深入推动外贸外资保稳提质。制定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若干措施,服务保障外贸骨干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推动酒泉九鼎风电设备、兰州新区广通新能源汽车出口,争取扩大活牛供港澳出口规模,推动中药材、苹果、蔬菜等优势产品扩大出口,拓展增量。推动厦门建发集团、国贸控股、象屿集团等贸易强企在我省开展业务,打造新的外贸增长点。组团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举办与“一带一路”、RCEP等重点国家线上线下对接会。深化国际机构合作,借助资源平台优势,精准招引外资。
 
  (六)统筹城乡协同发展,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是推动重点区域发展。出台实施支持强省会一揽子政策措施,助力兰州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加快建立兰州、酒泉、天水牵头,其他相关市州协同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河西走廊经济带、陇东南经济带推进实施机制。推动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持续做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大力推动天津庆阳对口合作,推进津庆产业园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中心城市和县域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两中心多节点”城市发展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健康、宜居、安全发展,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城市品质。持续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第三方评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三是持续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全省县域经济和开发区信息管理平台上线,做好信息采集、统计、调度等工作,实现县域经济和开发区一体管理和调度,推动年度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积极推广“飞地经济”模式,培育园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七)深入落实重大战略,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一是扎实推进黄河国家战略。持续抓好黄河战略国家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筹备办好2023年我省轮值主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全方位深化与沿黄兄弟省份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项目建设。完成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评估验收工作。强化黄河流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监管,实施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落实及验收销号。二是抓好“双碳”和节能降耗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实施科技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和新能源关键共性技术攻坚行动,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严格落实能耗等量置换、绿电利用等措施,提高能耗配置效率,用有限的能耗资源支持大项目好项目。开展省级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设,推动兰州市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和突出问题整治。争取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持续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筹备召开生态保护补偿国际研讨会,推进刘家峡水源地、九甸峡水源地生态补偿以及渭河流域、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工作。安排实施2023年第一批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修订完善全省“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方案,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确保完成全年国土绿化任务。
 
  (八)协同推进改革攻坚,持续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用好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针对评价发现问题加快整改落实,做好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切实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进度。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出台企业挂牌上市行动方案,力争全年新增上市挂牌企业5家。积极创新保险资金使用方式,大幅提升“险资入甘”规模。支持兰州新区申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二是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巩固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告知承诺等改革成果。推动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积极推进“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推动更多高频政务事项实现“异地办”“掌上办”“就近办”。落实省直单位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实现不同政务数据资源可靠交换、安全共享。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制定全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深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市与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强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数电发票平台、新电子税务局、可信身份平台等项目推广上线。不断完善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稳步推进水价、天然气价格改革。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一是加速推进为民办实事。全力推动今年4万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当年实施、当年搬迁、当年入住。完成856个建宿舍增学位扩食堂改厕所任务。实现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成10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项目。全面完成为民办实事各项任务。二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开展百日冲刺、国聘行动、百城万企、直播带岗、“援企稳岗·服务千企”等系列促就业行动,扎实推进“陇原惠岗贷”融资业务,继续开展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落实好“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服务保障岗位,切实解决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三是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建设,争取创建国家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力争教育部支持创建数字化战略行动助推教育现代化实验区。推荐兰州市、酒泉市、天水市申报国家第二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制定加快推进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争取兰州市纳入国家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加快临洮体育训练基地二期建设,高水平办好甘肃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活动。四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制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办法。逐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稳慎推动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大力推进扶残助残惠残工作。开展低保扩围增效、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帮扶。规范临时救助,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持续推进结对关爱行动,研究制定特殊照顾政策和帮扶措施,不断提升关爱对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是深入推进主动创稳。不断健全完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体系,加快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五大体系,深化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加强雨情汛情预警预报和自然灾害风险监测,做实做细抗旱防汛工作,强化应急准备和应对处置。加大海外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力度。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持续完善疫苗管理体制,常态化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二是夯实粮食能源安全基础。粮食安全领域,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全面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任务,积极推进甘州区国家农业(玉米种子)产业园创建。尽快完善“省考”机制、健全评价体系,推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城乡冷链物流、物流枢纽等领域重点项目,谋划建设兰州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做好粮食储备轮换调节,保障粮食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能源安全领域,坚持煤炭产量日调度工作制度,协调督促生产煤矿稳产达产。逐月跟踪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指导企业按时足额履约,确保全省电厂用煤需求,有效保障迎峰度夏、度冬。三是确保重点领域风险安全可控。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推进农合机构改革化险,着力突破重点不良资产大户和高风险机构,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认真落实隐性债务管理工作机制,稳妥化解存量,坚决遏制增量。着力推进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落实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各项防控措施,完善医疗资源储备,持续提升救治水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努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