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3-07-04 15:56:22
——2023年5月29日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中明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中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本次会议安排,我代表省高级人民法院报告全省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省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指示要求,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坚持“特殊、优先”“双向、全面”保护理念,扎实做好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水平。2018年至2022年,全省法院共审结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22175件。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审理涉及未成年人各类案件
一是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注重区分未成年人犯罪不同情况,综合体现“包容宽容但不纵容”的政策精神,依法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542件,判处罪犯2418人,其中判处缓刑、管制、单处罚金617人,非监禁刑适用率25.5%。对未成年人轻刑犯罪,坚持宽严相济政策,给予充分尊重和关爱,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心理疏导、圆桌审判、合适成年人到场、法庭教育、回访帮教等特色审判机制,寓教于审,用心呵护,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早日顺利回归社会;对被告人、被害人都是未成年人的案件,坚持双向综合保护,妥善把握入罪条件和从宽幅度,力争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主观恶性深、犯罪手段残忍、危害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把依法惩治作为特殊的教育挽救手段,严格控制从轻幅度,坚决依法惩治,既让涉罪未成年人感受法治威严,也警示教育社会和相关责任主体。积极推动《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落实落细,依法指导天水市秦州区法院作出全省首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全省法院累计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114条,为轻刑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消除障碍。
二是坚持零容忍态度,最严举措惩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始终保持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高压态势,依法审理杀害、性侵、拐卖、虐待等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473件,判处罪犯1865人。联合省检察院等九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惩治和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理。对严重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的犯罪行为,坚决依法予以严惩,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419人,重刑率达22.46%。审理白银何某某强奸亲生女儿、陇南王某某杀害亲生女儿案,依法判处两名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彰显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严惩不贷的严正立场。针对性侵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未成年被害人,联合省妇联、团省委等相关部门,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专家名册,为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及时规范开展心理疏导给予专业力量支持。严格落实“两高一部”《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及时指导平凉市崆峒区法院作出全省首份从业禁止判决,对利用校外培训教师便利猥亵儿童的黄某某,在判处有期徒刑的同时宣告从业禁止,为未成年人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筑起“隔离带”和“防火墙”。
三是坚持综合全面保护,最强力度妥善审理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案件。大力推进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和行政审判“三审合一”机制建设,加强对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权益保护力度。依法审结抚养、监护、探望等各类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民事案件18932件23277人,涉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社会保障给付等行政案件228件325人。审理兰州市红古区民政局申请撤销王某某监护人资格案,在涉案未成年人父母双亡的情形下,依法指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有效解决困境儿童无人监护等问题,对推动构建新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案作为典型案例入选《中国法治故事书》。针对临夏、甘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未成年人辍学突出问题,制定《关于审理控辍保学案件的指导意见》,巡回审理控辍保学案件54件,切实保障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形成严控失学、打击辍学的法治环境,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如期实现,该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专题报道。
(二)深度参与综合治理,全面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一是促进家庭教育工作。联合省检察院等五部门出台《关于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从适用范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16个方面,对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同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进行了规范,助推家庭教育责任落实落细。依法指导兰州市城关区法院发出全省首份《家庭教育令》,随后各地法院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先后单独或联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5个、“巾帼工作室”48个,累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567次,发出家庭教育令232份,及时对“问题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着力促进“甩手家长”依法带娃。二是积极参与校园治理。联合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出台《全省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综合治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把校园及周边安全治理纳入全省法院综合治理及平安甘肃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甘肃省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的实施意见》,推荐1200余名干警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着力将全省法院法治副校长队伍打造成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三是推动完善社会治理。联合省委政法委等十三部门出台《甘肃省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细化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工作有效落实。坚持以案促治、以案促建,针对少年审判中发现的校园监管、安全保卫、入职查询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网吧、酒吧、宾馆等从业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等问题,及时向监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29份,以司法建议“小切口”参与社会治理“大文章”。四是强化司法救助工作。联合省民政厅等十二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确保涉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助。近三年来,救助涉案未成年人、困境儿童132人,发放司法救助资金488万余元,着力织密织牢困境儿童兜底保障网。
(三)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全力打造法治宣传教育特色品牌
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大“以案释法”力度,定期召开全省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严惩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青少年违法犯罪典型案例30余起,有力震慑了潜在违法犯罪者,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组织全省法院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提升广大家长的监护责任意识与科学养育能力,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春秋开学季、“六一”儿童节、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公众开放日等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200余场次,在20余万名青少年儿童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突出司法宣传规模效应,着力培育青少年法治教育特色品牌,推动全省法院开学第一课、法治教育课、放假第一课“三课联动”,为全省广大中小学生精心送上“开学大礼包”,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纽扣。制发《开学一封信》《预防学生欺凌,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等,点击阅读量突破10万人次。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少年审判 守护未来”公众开放日、模拟法庭网络直播活动,直播点赞量超3万人次。省法院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多次被中央及省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
(四)加强组织机制建设,保障少年审判整体工作不断提升
一是大力加强组织建设。认真落实最高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通过对部分城区人民法庭改造或者加挂牌子的方式设立少年法庭68家,天水、平凉、陇南、定西等市实现了全覆盖,夯实了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长远发展的基础。二是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出台全省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实施意见》,从理顺受案范围、加强未成年人审判机构、配备专门员额法官、建立新的司法统计体系及工作考核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18条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具体措施。三是不断配强审判力量。以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指引,不断加强少年法庭人员力量,全省少年法庭干警由原有252人增至540人,其中员额法官201人,法官助理143人,书记员196人。举办全省法院少年审判业务培训班,对198名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有效提升全省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能力水平。四是持续加大对下指导。对中、基层法院有重大社会影响、具有社会管控风险、可能引发舆情炒作的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时跟案指导审理,确保重大敏感案件稳妥有序处置。五年来,全省法院先后有13个集体被团中央、最高法院联合授予全国青少年维权岗,4个集体、9名个人被中央政法委、全国妇联、最高法院等部门表彰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与省委、省人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有待研究解决。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时有发生,“隔空猥亵”、借助网络社交软件线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偶有出现。同时,从案件审判情况看,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帮伙化、低龄化、暴力化、网络化等新特点,如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更加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待深入研究解决。
二是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社会支持体系有待逐步深化。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各方社会力量虽已有效融入“六大保护”,但仍存在职责边界不清、专业化程度不一、精细化程度不高、整体工作合力不够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新特点、新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预防、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整体合力和保护成效。
三是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专业化建设有待持续加强。全省虽已实现少年法庭领导工作机制和组织形式全覆盖,但部分法院在审判职能发挥和实质化运行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合一”综合审判改革尚未完全落地,仍需持续推进;部分特色审判工作机制尚需固化提升、总结宣传推广;未成年人审判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强化少年审判队伍,更加有效融入“六大保护”,全面推动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做好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未成年人审判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深入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新时代少年审判司法理念,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将“特殊、优先”“双向、全面”保护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案件办理中。结合开展“主动创稳”行动,坚决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积极开展预防整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运用智慧法院成果,加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态势、规律的大数据分析研判,为促进相关司法解释、政策的出台提供实证支撑。
(三)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扎实开展“法治护航·伴你成长”“六一”法治宣传教育月、“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法治副校长进校园、上讲台、开讲座等,上好中小学生“法治第一课”,教育未成年人尽早知法、懂法和守法,从源头上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滋生。以推进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为抓手,着力培育青少年法治教育甘肃特色品牌,采取主题参观、公众开放日、模拟法庭、云端宣讲等方式,让中小学生走进法院、了解法院,引导未成年人树牢法治信仰,增强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进一步创新特色机制。通过加强审判指导等方式,推动各项涉未成年人审判特色机制在全省范围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在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案件,特别是在抚养、教育、监护等案件中,探索创新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审判方式和特色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扶孤助残济困行动,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落实涉未成年人案件“三合一”综合审判改革。强化对全省法院少年审判工作的统筹协调、对下指导,不断提升全省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整体水平。
(五)进一步深化协同配合。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项工作,推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互融互促,形成立体化、全方位保护体系。健全完善“政法一条龙”“社会一条龙”工作机制的新做法,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与有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协同合作,促进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有机结合。积极发挥司法建议作用,推动完善社会治理,破解少年审判反射的社会问题,提升综合治理成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网络空间治理,推动监管部门、社会力量及网络平台多方协同发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六)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多学科培训、跨部门业务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理论运用、释法说理等专业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少年审判人员综合素质。健全人才梯队,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两法”要求,在员额制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选优配强审判力量。传承好未成年人审判特色机制,在延伸帮教、法治宣传、参与综合治理等方面锤炼队伍,切实保障少年审判和延伸工作深入开展,全方位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能力水平,依法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是一项讲情怀、有温度的司法事业。省人大常委会这次专门听取和审议全省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情况报告,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审议意见,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为全省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