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2-11-07 17:14:11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2022年9月20日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姜安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2022年,省人大常委会交省政府系统办理的代表建议共559件,占建议总数的97.2%,涉及农林水利、工业交通、财税金融、科教文卫等多个领域。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省政府坚持既重结果、也重过程,采取有效举措,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在办理过程中,各承办单位坚持把符合国家政策、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建议,列入“A”、“B”两类重点办理,条件成熟的立即解决,条件暂时受到限制的列入计划逐步解决。559件代表建议均已按期答复。其中:建议所提问题已经解决和基本解决的“A”类有289件,占承办量的51.7%;建议所提问题正在解决和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B”类有205件,占承办量的36.7%;建议所提问题因目前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或留待以后研究解决的“C”类有65件,占承办量的11.6%。从省人大代表反馈意见的情况看,各位代表对建议办理结果均表示满意。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办理责任。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是政府依法履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内容。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任振鹤省长亲自安排部署,程晓波常务副省长主持召开了全省政府系统承办全国“两会”及省“两会”建议提案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把政府系统承办责任压实压牢,在办理质效、系统办理等方面开动脑筋,让人大代表满意。省“两会”结束后,省政府迅速梳理出由省政府系统办理的559件建议,并逐一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完成时限等内容,形成工作台账,第一时间分解到承办单位,为精准高效开展办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质量意识,完善办理机制。按照“依法办理、实事求是、分类督办、务求实效”的原则,省政府安排印发专门工作通知,进一步规范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明确要求各承办单位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和承办处室分级负责,在严守办理时限的基础上,将办理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严把办理规范、复文审核等关键环节,做到办理任务、人员、时限、质量“四落实”,切实提升建议办理质效。同时,组织各承办单位定期开展建议办理“回头看”,对答复中向代表作出的承诺、提出的措施安排和工作计划,督促相关部门积极挖掘政策潜力,持续用力,有针对性地推动B类、C类建议办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注重凝聚合力,提升办理满意度。始终坚持办前沟通、办中协商、办后反馈的联络机制,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文来文往”与“人来人往”相结合的方式,采取钉钉、微信、短信、视频等多种信息化交流手段,深入挖掘所提意见建议闪光点和含金量,增强办理工作的针对性。特别是对综合性较强的事项,主办单位积极发挥牵头组织作用,协办单位密切配合、高效协作,准确理解代表建议的初衷,把握问题的症结,共同研究落实举措,查找政策盲点,修改完善政策措施,努力与代表达成共识,不断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
 
  (四)注重成果转化,推动改革发展。在我省奋力赶超的历史新起点,省政府更加注重将代表意见建议吸收转化为做好政府工作的硬招实招,始终把建议办理工作与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各承办单位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等决策部署,充分研究吸纳建议中关于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发展数字智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富有建设性的思路对策,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努力把代表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
 
  (五)认真总结经验,提升办理水平。每季度末,省政府对已办结和正在办理的代表建议进行深入分析,筛选梳理出通过建议办理以点带面、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面发挥作用的典型案例,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交流学习,拓宽承办单位视野,创新建议办理方式,探索破解难点痛点堵点的新办法新路径。同时,对本年度代表建议进行科学归类和分析,提炼出普遍性、趋势性问题,不断优化办理方法和流程规则,进一步提升建议办理工作水平。
 
  三、主要成效
 
  2022年,全省政府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吸收采纳代表意见建议,积极主动做好建议办理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落地落实。
 
  (一)聚焦建设创新型省份,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着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生态,重点办好提升区域科技、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加强特色鲜明战略科技力量等方面建议。针对第472号代表建议中“争取国家高新区布局时适度向甘肃省倾斜支持,在‘十四五’国家高新区布局中能够对嘉峪关高新区予以优先考虑”的建议,省政府将该项工作列入“强科技”行动任务台账,专题部署推进,并督促省级职能部门与嘉峪关市建立厅市会商工作制度,协助嘉峪关市邀请权威专家在京召开“以升促建”规划编制专家咨询会,梳理创建工作内容,不断夯实创建基础,争取早日列入科技部“以升促建”考察名单,为全省科技创新再添新动能。针对“关于加大对民勤县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方面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的建议 ”(第133号),建立甘肃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民勤片区和民勤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推荐民勤中天羊业有限公司、民勤县天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星创天地,实施《民勤县现代农业核心技术集成示范及特色农产品牌建设》《利用民勤特色作物副产物提升羊肉品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价》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建立兰州大学民勤沙尘暴科学观测研究站等2个野外科研观测站,通过多措并举,为民勤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针对“关于加大金昌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的建议 ”(第62号),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和自然基金等项目,大力支持实验室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实验室引领支撑作用。
 
  (二)聚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三农”工作中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
 
  着眼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统筹推动“五个振兴”,重点办好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建议。今年,省人大代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制定《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甘发〔2022〕1号)、《甘肃省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2—2025年)》和《甘肃省2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时,充分吸收和采纳了建议提出的相关内容,有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针对“关于改造提升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标准的建议”(第176号)、“关于支持建设甘州区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和临泽县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的建议”(第186号),充分发挥张掖市全国杂交玉米、油菜、马铃薯等制种及繁育区域优势,在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甘肃)、高标准农田建设、制种大县奖励、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等项目上积极支持并持续推进。针对“关于将秦州区乡村绿化美化及产业路建设项目纳入国家级乡村振兴项目的建议”(第531号),2022年共安排秦州区中央及省级衔接资金29359万元,比2021年的28270万元净增加1089万元,增幅3.85%,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1个百分点。
 
  (三)聚焦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美丽甘肃,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立足我省重要生态地位,重点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防沙治沙等方面的建议。积极吸纳借鉴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内容,省委省政府成立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印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建立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省级重点项目库,定期开展调度,着力推进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省级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构建“强省会”生态空间格局。针对“关于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建议”(第466号),全省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的林下经济和木本油料、林木良种培育等特色产业,为社会提供大量绿色生态产品的同时,促进大地增绿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截至2022年8月底,全省流转林地484.31万亩,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00.51亿元。全省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拓展到8个县区、29个经营主体,兴办森林人家3270户,11家林业企业被国家林草局认定为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针对“关于制定祁连山南部草原草畜平衡指导性政策的建议”(第51号),组织兰州大学等单位,启动实施“祁连山区域草原资源状况及载畜能力评估研究”“全省各类草原理论载畜量核算标准及方法研究”“祁连山地区草原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研究”等研究工作。将金昌市2县区492.7万亩可利用草原全部纳入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范围,通过持续保护治理,金昌市草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涵养祁连山区水源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进一步加强草原管理,重新修订了《甘肃省草原条例》,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开展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区网格化监测监管,着力构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新格局。针对“关于加大对宕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资金扶持力度的建议”(第540号),已安排宕昌县2022年度搬迁补助资金6208万元,支持今年搬迁的776户3232人;安排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金 1000万元,通过工程治理,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聚焦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补齐水利、公路、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弱项
 
  结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重点办好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促投资方面的建议。针对我省农村公路连通不足、客运服务水平不高等情况,在去年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为民实事(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万公里)基础上,今年投入奖补资金20亿元,再建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强化农村地区通道连接。针对第400号代表建议中“在望关镇楞上村设立联通康略高速、成武高速进出口,将有助于康略高速、成武高速、江武公路连接贯通并与火车站快速连通,极大方便群众乘坐火车或是上下高速,辐射带动火车站周边经济发展”的建议,将S44康略高速康县火车站出入口新建项目纳入高速公路“开口子”工程项目,总投资1.31亿元,同时设置连接线与康县火车站线相接,火车站连接线总投资8838.68万元。针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平凉市崆峒区城市道路建设支持的建议”(第314号),实施中心城区天门塬5条道路、柳湖路改扩建、“12条城市道路畅通工程”“3街9巷”及东西高速出入口提升改造工程,新建城市道路18.5公里,改造提升城市道路17.5公里,总投资12.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41亿元。针对“关于加快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的建议”(第248号),省直有关部门全力加快推进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先后完成水利部长江委工程合规性审查、水规总院可研收口技术审查和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审查等审查、审批工作,配合长江委完成生态环境部对嘉陵江流域综合规划环评的审查,为白龙江引水工程提供了规划环评依据。目前,白龙江引水工程可研审查意见已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程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五)聚焦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
 
  结合2022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实事,统筹安排财力、物力、人力,重点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类建议。针对“关于甘肃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第107号),实施公办园扩容工程,重点支持城镇地区、人口集中流入地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县(区)普惠性幼儿园布局规划,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针对“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第417号),将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开展新一轮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统筹考虑学校脱产进修、产假、特殊教育、民族班双语教学、实验示范教学等因素,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科学核定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针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第325号),省级医院确定100个专科(技术)联盟签约1052家成员单位,通过远程医疗、远程培训、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指导成员单位提升技术。
 
  总体来看,今年全省政府系统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特别是受3月份、7月份两次疫情影响,个别部门单位在主动与代表当面沟通,面对面倾听意见等方面做得还不到位。此外,受我省财力困难所限,对部分建议提出的建设具体项目或提供资金支持方面与代表的期望和要求仍有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凝聚各方力量、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敬终如始、优质高效地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助力解民惑、纾民忧、顺民意、行民愿,不断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和履职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