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28 20:52:39

——2021年7月25日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康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会议报告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落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全省发展呈现出经济平稳运行、改革有序推进、开放不断扩大、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两年平均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8%,两年平均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13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57%、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7%,涨幅控制在3%以内。总的看,我省经济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高于全国,较好完成“双过半”任务,重点抓了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一是生态产业多点开花。152亿元生态产业基金投入运营,完成13个项目投资155亿元。上半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1499亿元,增长2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2%,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制定《甘肃省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年)》。“金川云”“兰石云”等一批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应用已具雏形,新增云平台上线企业3779户。文旅部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落户兰州大学。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04%和103%。二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制定出台《甘肃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1+N+X”政策体系》。组织实施180个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项目,培育认定40户省级绿色工厂、1个绿色园区。上半年,在市场需求恢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去年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发电量增长121%,外送电量增长165%,工业用电量增长111%,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19%。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5倍。三是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抢抓“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出台《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酒泉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纵深推进,我省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新建5G基站4089个,累计建设12598个,实现所有市州主城区5G网络深度覆盖。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2%、357%和151%。四是园区发展提质增效。出台实施《关于推进园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转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41亿元,支持兰州新区和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发展。优化高新区布局,设立庆城、陇西2家省级高新区。
  
  (二)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有力有序。一是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的意见》,组织召开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动员大会,编印重点投资项目、省列重大项目、重大前期项目“三个清单”,成立重点项目及投资调度专班,对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实地督察,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实施。全省核准备案企业投资项目3620个,总投资5945亿元,增长316%。争取国家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6%。在全国缩减专项债券规模的前提下,争取国家下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662亿元,较去年增加48亿元。二是重点领域项目加快建设。上半年,全省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3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40个,完成投资占全部项目投资的766%,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交通领域,全省在建6条铁路、24条高速公路、1个机场项目全部于一季度顺利复工,静宁至庄浪高速建成通车,平凉(华亭)至天水、彭阳至大桥村等6条高速(一级)公路完成交工验收,兰州中川机场三期扩建、中卫至兰州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临洮康乐广河高速、庆阳华池通用机场等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全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35828亿元,占全省重大项目投资的433%。水利领域,加快推进引洮供水二期、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建设,上半年,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5455亿元。能源领域,加快推进存量6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建设,常乐电厂二期3、4号机组开工建设,红沙岗二号井建成投产,核桃峪、甜水堡二号井、邵寨、赤城等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阶段,兰州储气设施项目按期建成,完成省级政府三天应急储气任务。社会事业领域,省疾控公共卫生中心项目一期工程、省博物馆扩建工程等加快建设。三是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开展各类促销活动200余场次,带动社会消费近百亿元。组织“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活动,网络零售额达264亿元,增长886%。举办“第三届双品网购节”活动,实现网络零售额254亿元。“臻品甘肃”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营。随着消费市场恢复,服务业加速发展,上半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324%、276%、496%和554%,铁路、公路货运量分别增长111%、192%,邮政、电信业务量分别增长260%、259%。
  
  (三)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彰显。一是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甘肃省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与运行办法(试行)》。修订发布《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制定《甘肃省高端人才引进扶持办法(试行)》,遴选拔尖人才20名。二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签署了甘豫国家自创区战略合作协议。同位素国家重点实验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兰州理工大学获批国家“111计划”,实现了甘肃地方高校国家级引智平台零的突破。三是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组建5家企业创新联合体,汇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40余家单位创新资源,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设,认定123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新认定智慧矿山控制等30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正式运营,与50家软件企业达成合作意愿,产业聚集效应初显。
  
  (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一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制定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对易返贫致贫的103万户415万人实施常态化监测帮扶。争取中央财政下达我省2021年衔接补助资金11709亿元,省市县预算安排落实衔接补助资金72亿元,支持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谋划实施后续产业发展项目282个。健全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启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轮换工作。二是乡村产业振兴势头良好。全面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与农业农村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特色农业接续发展,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685万亩,累计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27个,上半年,蔬菜产量增长81%,猪、牛、羊出栏分别增长304%、51%和291%。争取将民乐、凉州、临夏、肃州、永登、天祝6县(区)认定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培育引进龙头企业62家,“五有”合作社比例达40%。发挥农业保险兜底保障作用,实现签单保费1094亿元,参保农户13370万户。在上海举办“甘味”农产品推介暨产销对接专场活动,签约金额782亿元。三是乡村建设行动稳步推进。制定出台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有序推进500个示范村建设。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302座,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172万吨,改建新建农村户厕173万座。继续推进武威、白银、临夏、庆阳4市18个乡镇农村燃气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建成燃气管网46737公里,通气用户3636户。四是农村综合改革走深走实。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指导陇西县、凉州区、康县开展试点工作。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完成3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县中期评估,确定15个省级试点市县。
  
  (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一是区域发展格局持续优化。印发甘青两省共同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积极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推进实施航空航天产业园等重点项目61个,完成投资3449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64亿元,支持实施8个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项目。转下达地区振兴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16亿元,重点用于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和生态综合补偿试点项目建设。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加快榆中、敦煌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棚户区改造新开工345万套,基本建成264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建项目开工73个,涉及改造小区1051个、77万户。实现县城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全覆盖;18条黑臭水体均达到长制久清目标。三是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出台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评价考核办法。向银行推介2021年信贷支持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项目83项,拟贷款资金12025亿元。调整新引进企业增值税省与市县划分比例,5年内省级不再分享,让利县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六)重大领域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出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建成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甘肃政务服务网),省市县三级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省级71%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一次都不跑”。与陕西、青海、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丝路通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实现45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级部门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3项。持续加大涉企问题化解力度,累计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155个。二是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继续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不见面”办事,大力推进电子执照生成、共享和应用,极大简化了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流程。扎实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持续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查办各类违法案件3577件。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1—5月共新增减税降费21亿元。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政银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作用的意见》,“甘肃信易贷”平台实现了对全省48万户企业全覆盖,金融机构通过平台累计发布金融产品26项,2726户企业通过平台发布融资需求26955亿元,获得授信10159亿元。上半年,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1376万户,日均新设立企业226户;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72%。三是价格机制改革纵深推进。加快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执行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方案及更新销售电价目录。全力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交易机制,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超15亿元。指导各地核定天然气配气价格,理顺居民天然气销售价格,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更新《甘肃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甘肃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四是其他领域改革稳步实施。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10项改革任务已完成57项,占518%,总体进度符合预期,省属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086亿元,经营效益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在兰州新区、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玉门市开展“标准地”出让试点。出台《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信用修复和异议处理办法(试行)》。列入改革方案的95家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全部完成与行政机关脱钩。
  
  (七)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进。出台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举办马来西亚—中国(兰州)农产品线上贸易交流对接会,上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255亿元,增长486%,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1187亿元,增长51%,占比465%,高于全国169个百分点。持续推动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对外投资,金川集团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白银集团首信秘鲁尾矿综合开发等境外投资项目建成运营。二是口岸运营水平逐步提升。兰州航空口岸首次开通定期国际货运航线,兰州铁路口岸保障国际班列发运能力不断增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B型)逐步恢复运营,新发运中欧班列义乌—兰州—莫斯科线路。上半年,全省国际货运班列共发运255列8576车,累计货运197万吨,总发车数增长56%;累计进口木材4700方、粮食1067万吨、水果250吨,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投入运营,首批进口汽车已运抵兰州。三是对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出台《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成功举办第27届兰洽会,签约698个、总额390924亿元的合同项目,分别增长187%、432%。举办中央企业助力甘肃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签订44个、总额2564亿元的项目合作协议。上半年,全省共实施新建、续建省外招商引资项目1403个,到位资金153246亿元,增长4595%。
  
  (八)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日益显现。一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推进全省“1+N+X”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黄河流域相关市州和兰州新区规划已全部印发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实施方案均形成初稿。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跨甘川两省若尔盖国家公园等保护治理重点任务加快推进。二是生态环境治理加力推进。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62项整改任务完成58项,剩余4项已纳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持续推进。扎实推进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有明确整改时限的21项全部完成,剩余10项纳入日常工作持续推进。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上半年,排查发现各类问题4723个,其中已完成整治4196个,整治完成率888%。上半年,14个市州所在城市一般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143%,14个市州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85%,74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32%。三是节能降耗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制定印发全省“两高”项目摸底排查工作方案,研究建立“两高”项目管控模式,为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省级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全省排放基础数据核算。认真做好发电企业参与碳市场准备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一批纳入碳市场19家企业的配额分配工作。
  
  (九)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一是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上半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14%。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9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39%;创劳务收入7294亿元,增长131%。二是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持续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上半年,全省累计接种第一、第二剂分别达1079万人、1033万人,提前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提升省市县医疗服务能力,新增4家三级甲等医院、7家三级乙等医院,8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建立医联体内部“县检查、省诊断、县治疗”工作机制,实现90%的常见病多发病、80%的大病在县域诊治目标。实施“优教行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下降到044%,实现“控制在1%以内”的国家要求。制定《打造“技能甘肃”工作要点(2021—2023年)》,启动省级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积极推进数字博物馆、智慧广电、公共文化云、戏曲进乡村等项目建设,策划开展“建党百年·春绿陇原”文艺展演展播294场次。100个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兰州、武威被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地区。三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多措并举推进参保扩面,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57697万人。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和补发工作,惠及31218万60岁以上参保老人。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完成全年任务的959%;628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共有产权住房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加快推动陇南等地暴洪灾害重建和避让搬迁,105万户住房重建已开工104万户,完工058万户;069万户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完成018万户。
  
  (十)平安甘肃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安全发展能力有效提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加强经济领域国家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分析调度和联防联控,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848万亩,预计夏粮总产量329万吨、增长24%,地方粮食储备总量达到2512万吨,超过国家下达任务562万吨,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着力保障能源安全,加大省内电煤组织供应力度,上半年累计生产原煤2100万吨,增长23%;生产原油5035万吨,增长41%;生产天然气21亿方,增长394%。持续加强银行业、保险业和资本市场风险防控,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有效管控地方各类债务,全省债务风险保持在较低水平。二是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加强。加快实施全民防灾减灾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积极推进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大力推进“食安甘肃”建设,强化“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应用,2个市(州)、22个县(区)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和调控市场能力建设,上半年,省级救灾物资库存5999万件(套)、省级储备肉库存5454吨,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三是依法治省实践不断深化。组建全省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在省市县三级开展了巡回宣讲。加快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23件地方性法规纳入2021年立法计划并有序推进,开通“甘肃法律服务网”手机客户端,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办”,27个村(社区)获评“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四是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制定出台《甘肃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全省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4万件,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向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看,虽然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但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隐忧。
  
  (一)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实落地还需加力。各地各部门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实还不够均衡,部分部门单位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政治敏锐性和战略全局意识还不够强。比如,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国家暗查暗访还发现一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违规取水用水、草原过牧、污水垃圾直排、尾矿库治理滞后等问题。再如,在推动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上,组织推动还不够有力,只是简单分解省上实施方案中的任务,缺乏结合实际的具体措施,各级部门、地方整体工作合力还没有完成形成。
  
  (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我省6月末增速仅为37%,而全国平均增长31%;直接融资短板明显,我省仅有上市公司34家,上半年完成直接融资2714亿元,下降11%;市县融资平台规模小、能力弱、评级低,难以满足融资需求;各级各部门破解融资难办法不多,用足用活社会资本的能力亟待提升。
  
  (三)工业持续稳增长压力较大。我省工业主要依赖炼化、烟草、煤炭等传统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还不够完备,与大型企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化水平较低,工业增长面临企业排产不足、原料上涨等多重制约。从下半年排产计划看,三大炼化企业原油加工量下降05%,长庆、玉门油田原油产量下降15%,三大煤业原煤产量下降8%左右,甘肃烟草卷烟产量下降25%,粗钢因国家政策限产下降27%;一些骨干企业下半年有检修计划,一定程度上将下拉规上工业增速。
  
  (四)部分领域还存在隐忧。一是风险挑战问题。对新冠疫情输入性风险、自然灾害隐患风险、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影响以及重点群体就业等问题,需要保持高度警觉,做好应对准备和防范工作。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一方面对中上游行业企业短期利好,有色、冶金等企业生产效益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使中下游行业企业效益“缩水”,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因钢材价格上涨,在销售旺季出现了取消订单的情况。三是部分县区财政收支矛盾问题。受去年同期资产处置等一次性收入入库形成高基数、减费降税等因素影响,部分县区财政收入同比下降,加上消化暂付款、化解隐性债务等因素,部分县区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半年,全省上下将继续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既定部署,特别是即将召开的省委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突出稳增长、增信心,抓项目、增后劲,调结构、增动力,优环境、增活力,保民生、增品质,努力保持经济回升向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一是持续壮大生态产业。适时召开生态产业发展和带动性工程项目调度会,督促加快重大带动性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发挥生态产业基金引导作用,促进生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进一步提升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围绕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和百亿园区,研究制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联系方案和工作规则》。召开国有企业“三化”改造大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质量效益。三是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引领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借助“东数西算”产业联盟,持续引进大数据企业和数据业务落地,启动国家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重点项目建设。结合新能源指标分配,落地一批风电、光伏、储能、现代绿色高载能产业,推进新能源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
  
  (二)深入推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一是强化项目要素保障。落细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组织下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加强重大项目跟踪调度,强化领导包抓责任,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实施。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规划,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各类债券额度方面争取国家更大倾斜。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交通方面,争取兰州至合作、西宁至成都、天水至陇南铁路年内全面开工建设,平凉至庆阳铁路争取完成可研、初设审批。争取天水绕城高速、兰州至永靖至临夏等高速(一级)公路开工建设。力争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完成初步设计审批,争取临夏民用机场、平凉军民合用机场预可研获批。水利方面,推动引洮二期骨干年内基本建成,争取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建成运行,持续推进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建设。能源方面,争取建成投产13处在建煤矿,新增原煤年产量1000万吨;力争“陇电入鲁”线路工程核准开工建设,配套电源先行开工;积极推动600万千瓦存量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酒湖直流工程配套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启动实施“十四五”第一批1200万千瓦风光电项目;推动古浪至河口天然气联络线工程年内开工。社会事业方面,加快推进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妇女儿童医疗综合体、和政古动物化石研究和展示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组织开展“全省第二届直播大赛”等网购促销活动,扩大线上销售规模。加快实施重点冷链物流项目,推进“快递下乡”和“快递进村”工程,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办好“一会一节”,推动旅游、住宿等行业加快恢复。
  
  (三)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科技计划组织形式,采取先期引导、中期跟投、后期奖补的方式,提升科研项目与市场的契合度。出台《成果转化专项奖励实施办法》和《绿色生态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奖考核方案》。修订《甘肃省技术市场条例》,促进技术市场健康发展。二是发挥创新平台载体作用。积极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签订新一轮省院科技合作协议,加快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甘肃研究院建设进度,组织院士专家“陇上行”活动,借助科技“国家队”力量助推我省创新驱动发展。争取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设,推进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扩能增效。三是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修订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加快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增强产业创新支撑能力。依托创新联合体,以定向委托方式凝练布局重大科技项目,以“企业出榜、全社会揭榜”的形式,聚集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升级。持续推动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促进高价值知识产权聚集和转化。
  
  (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甘肃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建立到户到人工作台账,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接实施好中央推进有效衔接的各项政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等重点工作,确保经得起评估检验。二是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积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集群,推进“甘味”品牌体系建设,组织好各类产销展览节会,深化消费帮扶,推动农业丰产增效。加大有组织劳务输转力度,加快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衔接,深化东西部协作帮扶,落实好“津企陇上行”行动签约项目,引导更多企业投资乡村振兴项目。三是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编制以县为单位的乡村布局调整总体规划,完成对发展类乡村“多规合一”的实用性乡村详细规划编制。加快推进5个市州、10个县、50个乡镇和500个村的年内建设任务。全面推进以厕所革命、垃圾和污水处理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工作。协同推进“三变”改革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
  
  (五)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出台西部大开发“十四五”行动计划,持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落实。召开省级联席会议,协同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深化交通、生态等领域合作,共同培育铜铝新材料、中藏药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兰白都市经济圈,推进河西走廊经济带建设,推动陇东南地区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编制出台《甘肃省“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生态综合补偿等试点项目。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老旧管网及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力争按期完成庆阳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三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推进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各县聚焦特色、分类施策、错位发展。持续落实推进园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立足长远构建主导产业,组织省级开发区年度考评奖惩,以园区经济提质增效支撑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探索推行“飞地经济”,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
  
  (六)协同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进落实“不来即享”“一网通办”等改革措施,加快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尽快建成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争取在跨省通办、服务帮办、区域评估和线上线下全流程服务评价等改革领域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推进行业部门根据履职需求制定出台行业信用分级分类措施办法,加快构建差异化监管模式。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季调度年评价办法,加大督导、调度、评价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二是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展“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试点,出台全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2021年本)、深化投资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不断优化投融资环境。发挥甘肃省保市场主体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提升“甘肃信易贷”平台功能,落实好1000亿元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工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是稳步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绿色发展价格机制,健全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修订全省物业服务、停车服务收费管理政策。规范公证服务收费,调整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政策。四是加强重点领域改革。出台我省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年底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70%的改革任务,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持续完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制度建设,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稳步推进养老保险、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七)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一是增强通道枢纽能力。加快兰州、酒泉国家物流枢纽和兰州、天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合作。引进航空货运基地企业,开辟国内国际货运新航线,促进国际班列和航空货运常态化运营。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机制,加强“中吉乌”公铁联运新通道国际物流服务保障。组织成立枢纽制高点企业联盟。二是完善开放平台功能。加快国际陆港、空港建设,提升航空口岸和铁路口岸运营能力。促进兰州新区综保区、4个国家级经开区提质升级。申建金昌国家级经开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推进金川集团公司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建设。做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继续申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三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紧盯我省重点贸易伙伴,筹备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展会节会,多元化开拓市场。继续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有序实施。积极落实央企助力甘肃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推动央地合作相关协议尽快落地。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跟踪落地第27届兰洽会签约项目。
  
  (八)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一是推进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印发实施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制定专项方案,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形成“1+N+X”政策规划体系。制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抓实抓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加快实施玛曲县湿地保护与修复、兰州市南河道综合治理提升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谋划一批明年可开工的重大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二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促进重点区域生态功能稳步提升。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年完成造林绿化290万亩以上,治理沙化土地150万亩,改良退化草原200万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抓好节能降耗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分解下达各市州“十四五”能耗“双控”指标,强化年度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考核。对接国家工作进度,抓紧编制我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工作方案》。落实中央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求,“一企一策”科学处置“两高”项目。
  
  (九)下大力气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一是千方百计促就业。实施好1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综合运用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援助等措施,做好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快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进度,发挥培训促进就业、带动增收作用。二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编制完成“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研究出台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12—17岁和60岁以上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完成800多万人的接种任务。加强公共卫生防疫能力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优教行动”,打造一批优质中小学校,争取建设3—5所职业技术大学。加大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兰州创意文化产业示范园扶持力度,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优化文化惠民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公建民营等养老服务制度,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出台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实施方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制定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政策,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价补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防控,持续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积极引导社会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势头。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做实做细能源安全工作,确保供应充足和市场平稳。发挥我省风、光、水电和矿产资源优势,提高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和转化效率,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健全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稳妥处置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二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重大问题攻坚,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积极推进各项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做好救灾物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有效防范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动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2021年立法计划落实到位,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严密防范社会安全风险,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新互联网时代群防群治机制,深入推进百名公安局长包案化解疑难信访案件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省委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监督,全面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砥砺初心使命,积极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甘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