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书面)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28 17:32:32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5日至1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这次大会继续采取“传统+改革”方式进行,会议议程不减少,召开形式不改变,会期由原来的11天左右压缩为7天,全体会议由4次压缩为3次。会议期间,2900多名代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聚焦会议议题,认真讨论审议,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完成了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会议开得圆满成功,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一、大会概况和会议成果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共有10项议程:一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审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三是审查计划报告及草案,四是审查预算报告及草案,五是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六是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七是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八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工作报告,九是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十是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大会共举行了3次全体会议,2次代表团全体会议,9次代表小组会议,4次主席团会议。
 
  大会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审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等六个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回顾去年以来的工作,系统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鲜明提出了“十四五”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科学安排了今年的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一个高举旗帜、维护核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引领发展、为民务实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总结工作系统全面、客观实在、亮点纷呈,部署工作立足全局、重点突出、方向明确,是一份维护核心、人民至上、勇于担当、奋力作为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展现新时代司法机关的使命担当,彰显法治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是有政治高度、法治力度、民生温度和思想深度的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紧密衔接、相互呼应,充分体现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部署。
 
  (二)审查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代表们一致认为,“十四五”规划纲要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提出的目标设计既鼓舞人心又符合实际,政策谋划既立足当前又兼顾长远,工作举措既促进发展又保障民生,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
 
  (三)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议事规则是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基本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制度保障。修正后的“一法一规则”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导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有利于更好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代表们一致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切实抓好学法普法、宣传阐释、贯彻落实等工作。
 
  (四)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出台这个决定,从国家层面修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选举制度,是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堵塞香港特别行政区现行选举制度漏洞、维护政权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治本之策。代表们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支持依法治港。
 
  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一)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提出要求。第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第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第三,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用好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二)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3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的审议,围绕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要求。第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第二,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第三,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携手共建美好家园。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及时排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第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三)参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3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全军要强化责任担当、弘扬实干精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全军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有力抗击疫情,加强练兵备战,持续深化改革,狠抓规划落实,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习近平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心意图,聚焦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布局谋划和推进工作。当前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全军要统筹好建设和备战关系,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部署要求,把担负的国防建设领域职责履行好。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四)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指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奋力苦战,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广大教育工作者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全面有序复学复课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强调,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和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快速检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综合救治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栗战书委员长讲话精神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参加甘肃代表团的审议。他说,过去一年,我们遇到了世所罕见的严重冲击,面对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坚毅果敢,果断决策、果断出手,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育新局,办成了一件件大事,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化解了一个个危局,取得了一项项成就,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在危机关头、风雨来袭时,在每个关键节点、每一项重大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观大势、谋大事,把方向、定方略,有力发挥举旗定向、掌舵领航作用,始终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伟大情怀,受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
 
  栗战书委员长指出,甘肃的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过去一年,过去五年,甘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特别是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革命老区,甘肃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更具政治意义。
 
  栗战书委员长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肃要坚定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就能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要用系统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学过去的讲话,也要跟进学习新发表的讲话,对于已经形成的思想要做到常学常新,对于正在发展的思想要做到即学即用,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二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要按照总书记对甘肃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始终抓住不放、抓出成效。作为一个西部省份,脱贫摘帽不等于达到了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甘肃仍然是欠发达省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创佳绩。三要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落实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来。要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利用好甘肃革命历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要把党的领导作为人大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甘肃人大的工作做得很好。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政治原则坚持得好,二是服务全省发展大局这个履职方向把握得好,三是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定职责发挥得好。今年党中央将召开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希望甘肃从地方人大角度为会议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各项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一)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2020年工作回顾。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一是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同为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补充财力,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二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大幅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对因疫情遇困群众及时给予救助,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抵御严重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三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长江、黄河、海岸带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实施,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四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保持增长。五是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突破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粮食实现增产,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七是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根据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务院编制《纲要草案》,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一是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三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五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六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八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九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第三部分,2021年重点工作。报告指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些目标的设定,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做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二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的同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三是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四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稳定和扩大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五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农业生产,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七是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八是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3月8日下午,栗战书委员长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报告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为推动重大工作部署、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有效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一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国家法治统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权威,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法治秩序,做好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工作。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顺应人民期盼,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适应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强公共卫生立法修法,加快国家安全立法,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立法,抓紧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立法,继续完善生态环保法律,做好民法典实施相关工作,立法工作呈现覆盖广、数量多、节奏快、要求高的新特点。三是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强化计划和预算、决算审查监督,深入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认真履行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职责,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加强执法司法工作监督,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扎实做好专题调研,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行使。四是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服务代表依法履职。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35条具体措施”,认真办好代表议案和建议,密切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改进人大信访工作,不断提高代表工作水平。五是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发挥人大外事工作的职能作用。落实国家元首共识,创新外事活动形式,加强双边友好交往,推动多边交流合作,对外宣介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六是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常委会自身建设水平。围绕做到政治可靠、尊崇法治、发扬民主、服务人民、运行高效,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完善常委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加强人大机关建设,统筹做好人大舆论宣传工作。
 
  第二部分,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一是切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加快推进宪法相关法立法修法工作,持续推动宪法宣传教育,组织好宪法宣誓、国家宪法日活动,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二是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拟安排审议45件法律案、近20件预备项目,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三是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安排29个监督项目,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四是切实加强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作用。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强化代表工作参与,提高代表议案建议水平,加强代表服务保障,做好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五是切实加强人大外事工作,深化和拓展各层级各领域交流合作。围绕国家外交总体布局,发挥职能作用,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对外交往,认真组织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外事活动,围绕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问题主动发声。六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研究,加强与地方人大的工作交流。
 
  (三)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3月8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2020年主要工作。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维护防疫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判执行任务,维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严惩腐败犯罪、网络犯罪,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二是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六稳”“六保”、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决战脱贫攻坚、金融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保护诚实守信,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三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贯彻实施民法典,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加强人格权保护,促进和谐家庭建设,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加强涉军维权工作,保护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四是全面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普遍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基本建成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实现跨域立案服务全覆盖,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多样化纠纷解决方案和权利救济渠道。五是着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深化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和诉讼制度改革,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审判执行质效和司法公信力。六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严惩司法腐败。七是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监督。
 
  第二部分,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一是加强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积极服务大局,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三是坚持司法为民,提升我国民事权利司法保护水平。四是严格公正司法,提高审判执行质效。五是深化司法改革,健全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六是建设过硬队伍,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3月8日下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2020年工作回顾。一是积极参与国家治理,以检察保障助推中国之治。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筑牢抗疫法治防线,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参与网络治理,在反腐败斗争中履职尽责,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促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自觉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中担当作为。二是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以检察服务助力全面小康。在决战脱贫攻坚中贡献检察力量,保卫蓝天碧水净土,护航金融安全,跟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自觉在服务大局中担当作为。三是全面推进“四大检察”,以检察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以民法典指引检察履职,刑事检察更加有力,民事检察更为精准,行政检察持续做实,公益诉讼检察有序拓展,构建规范有序的检律关系,自觉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担当作为。四是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以检察为民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守护“舌尖上”“脚底下”的安全,以公开听证办好群众信访,守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彰显法治的温暖与力量,自觉在保障人民权益中担当作为。五是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以检察建设确保依法履职。以政治建设引领业务发展,深化运用“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持续抓实从严治检,坚持不懈服务基层,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自觉以更强本领担当作为。
 
  第二部分,2021年工作安排。一是持续稳进,精准治理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突出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经济金融犯罪、网络犯罪,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二是狠抓落实,贯彻法治中国建设规划、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力度,增强融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自觉。三是努力提升,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研讨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抓实队伍教育整顿,增强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检察自觉。
 
  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主要精神
 
  规划纲要是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编制的,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规划纲要共19篇、65章,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三新”主线贯穿全文,鲜明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开篇总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总结成就、分析形势、阐述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等。关于主要目标,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规划纲要核心的重大战略任务为第2-17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逻辑主线,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不少提法为首次出现或首次特别突出强调。第18篇分别阐述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第19篇从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统一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等方面,重点阐述了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
 
  六、杨晓渡同志讲话精神
 
  (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讲话精神。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严峻复杂形势下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思想、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开局起步。甘肃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胜利完成党中央交付的重任,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要进一步巩固成果、夯实基础,找准定位、融入全局,抢抓机遇、继续拼搏,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做好工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懈努力。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政治机关和监督专责机关,要适应新时代新阶段形势要求,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有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围绕现代化建设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高质量监督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时的讲话精神。对“一法一规则”进行修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行动,充分体现了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根本要求,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适应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两部法律审议通过后,必将有力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自身建设,更好履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职能。国家监委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落实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的法律监督,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工作。
 
  (三)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的讲话精神。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人大是人民的人大”,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彰显了高度的“四个意识”、坚定的“四个自信”、自觉的“两个维护”。全国人大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围绕大局履职尽责,为夺取抗疫伟大胜利、制定实施民法典、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等提供重要法治保障,发挥了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要坚决支持,带头贯彻工作部署,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大力推动普法,做普法的骨干和模范,推动全民提升法治意识。各级监察机关要带头增强法治意识、维护法律权威,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在遵守法律、接受监督上走在前作表率。
 
  (四)审议“两高”报告时的讲话精神。过去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着力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重点,下大力气强化内部治理,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全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继续深入学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加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七、甘肃代表团履职情况
 
  这次大会甘肃代表团共有50名代表出席。会议期间,代表团全体代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行使代表权利,积极履行代表义务。严格执行闭环管理规定,认真落实有关要求,带头严肃会风会纪,自觉遵守保密规定,按照会议安排参加各项活动,认真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积极踊跃发言,提出的意见建议与实际扣得紧,针对性都比较强。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平台打造、“两新一重”、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共提出议案4件、建议150件,其中以全团名义提出的重点建议13件。这些意见建议聚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了事关我省长远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予以支持的重大事项。
 
  会议期间,中央媒体、行业媒体、香港媒体和省属媒体通过网络、视频、电话、书面等方式,对甘肃代表团各位代表进行了采访报道,8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省级媒体连线互动参与报道,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刊播涉甘稿件2800余篇,较往年增长12%左右,各类网站和新媒体以多种形式刊载转发并进行二次推送,举行2场甘肃代表团新闻发布活动,充分展示了我省代表依法履职的精神风貌和甘肃代表团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