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甘肃省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1-12-03 17:52:22

  ——2020年12月2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吴万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19年度全省企业(以下统称“国资系统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国资系统企业基本情况
 
  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林铎书记、唐仁健省长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全省国企改革发展党建座谈会,27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有企业不断调整布局结构,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提升改革综合成效,提高核心竞争力。省委深改办每年对国资国企改革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省国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17次召开会议,统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省政府国资委和各市州国资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人大监督要求,聚焦国资系统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带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纵深推进,坚决守护好、发展好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
 
  截至2019年末,全省国资系统企业(不含金融企业)共有一级企业801户(包括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一级企业40户,省直部门管理企业104户,市州及县区所属国有企业657户),各级子企业1708户。资产总量20,210.43亿元,所有者权益7,379.1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403.32亿元,利润总额80.55亿元,上交税费总额170.50亿元,省级国有企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4.36亿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1.88%。其中,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量12,419.81亿元,所有者权益4,477.1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622.11亿元,利润总额75.82亿元,上交税费总额145.23亿元,上交国有资本收益2.61亿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1.38%。
 
  一年来,省政府国资委和各市州国资机构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国资系统企业高质量发展,国有资产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国有经济社会贡献更加突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相继涌现,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我省综合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国资系统国有资产监管情况
 
  2019年,省政府国资委和各市州国资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落实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坚决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持续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不断夯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经济运行日监测、周报告、月分析制度,加强运行调度,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年。每月通报情况,研判形势,解决问题,对经济效益下滑企业及时进行约谈。省属企业积极克服困难,优化生产组织,全面降本增效,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实现工业总产值2,184.73亿元,同比增长9.81%;营业收入6,622.11亿元,同比增长10.41%,为全省经济2019年实现“全年旺”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扎实开展提质增效攻坚行动。强化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成本管控,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减少“两金”占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开展省属企业重大风险排查,排查风险点20类685个,制定712条化解措施,对8类风险实施动态监测和重点监控。强化资产负债约束,加强债务风险防范化解,落地市场化债转股资金435亿元。2019年末,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63.95%,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比全国地方监管企业的68.40%低4.45个百分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全年实现利润总额75.82亿元,同比增长20.08%;实现净利润47.55亿元,同比增长46.44%,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三是强化考核的高目标引领。建立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两利三率”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效益效率导向,突出投资回报,注重提高营业收入质量,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强化分类考核,按照企业的不同类别,对商业一类企业,突出对经济效益、资本回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考核;对商业二类企业,突出对服务国家和我省战略、以及完成重大专项任务的考核;对公益类企业,突出对服务保障能力的考核。通过考核引领,引导企业找准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差距,有针对性地做好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
 
  (二)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一是加快推进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做精有色冶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全年完成技改项目投资71.86亿元,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省属工业企业劳动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增长5.54%,工业销售产值较上年提高12.31%,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9.78万元/人,比上年提高0.94万元/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制定《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以组建十大产业集团为抓手,推动国有资本向有色冶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中医中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战略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集中,促进十大生态产业集群化发展。全年完成十大生态产业及战新产业项目投资94.19亿元,省属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形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新业态,以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制造、贸易、采购、物流等方面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为依托,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一体化发展。围绕“两港”建设强化“两港”公司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数据信息服务和知识产权服务业务。建设集信息咨询、价格指数、现货交易、金融服务、咨询服务和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甘肃煤炭交易中心。制定并落实《助推产业发展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完成全省特色产业贷款888.03亿元,助力“产业兴省”。全年完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47.22亿元,两当至徽县、渭源至武都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有力保障脱贫攻坚和全省发展大局。二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持续落实“三重”“三一”工作机制,指导省属企业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80%以上投向了绿色生态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其中,2019年达到投资额的88%。推动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将省属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低于2%作为刚性指标,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将研发费用视同利润,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超过10%,其中,2019年同比增长31.40%。推进省属企业与科研院校技术成果研发、承接、转化合作,14户省属企业与科研机构、省内高校签订科研合作项目268项,合同金额9,597.49万元。建立省属企业与中科院兰州分院“一院三所”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搭建了校企联盟、技术承接转移中心和3个研究中心、5个合资公司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协同开展技术攻关项目34个,推介科研成果160项。省属企业全年新产品产值达到21.45亿元,同比增长55.65%。三是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省属企业围绕抢占“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通道、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积极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不断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12户省属企业在34个国家(地区)设立75户全级次企业,累计投资总额280.3亿元,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达到688.9亿元和301.4亿元。甘肃建投经营范围扩大到亚非拉欧四大洲40余个国家,白俄罗斯基地项目建成投用,为甘肃产品、技术、服务进入欧洲市场搭建了平台。金川集团入围2019年世界500强,并申报列入国务院国资委推荐世界一流企业候选名单。
 
  (三)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举措落地实施,改革综合成效不断显现。一是持续加强改革配套制度建设。对照中央国资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2019年出台了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完善省属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开展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5项改革配套制度,形成了我省国资国企改革“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1+27”改革配套制度体系,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法规制度更加符合管资本为主要求、更加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二是持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了公司章程动态管理机制,指导新组建的10户企业集团完成了公司章程制定,18户省属企业完成了章程修订。指导省属企业建立了各治理主体权责清单,完善了议事规则,规范了运行流程。持续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向省属企业委派25名外部董事,24户省属企业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落实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对24户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工作报告进行了审核。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14户省属企业二级以下子公司市场化选聘经理层成员47名。三是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定了《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推进方案》,加快推进金川集团、华龙证券、长城果汁、窑街煤电煤炭主业上市。完成了工程咨询集团等5户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截至2019年末,省属全级次企业中,581户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户数占比41.8%,较年初增长6.2%。四是持续推进综合改革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列入全国“双百行动”6户企业综合改革,纳入综合改革三年(2018-2020年)台账的294项任务已完成210项。遴选了54户省属二级企业和市州企业开展综合改革“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进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推荐省化工研究院公司、酒钢集团祁牧乳业2户企业参加国家“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在完善公司治理体制机制、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科技创新动能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四)加快推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一是深化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省政府国资委出台了《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实施方案》《省政府国资委出资人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在向省属企业普遍授权放权20项的基础上,又向5户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企业增加授权放权4项,向4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企业增加授权放权7项,职责边界更加清晰、行权履职更加规范。制定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方案》,选择4户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通过厘清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权责边界,指导试点企业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导向,加快打造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平台,建立起了界面清晰、精简高效、运行专业的管控模式。二是不断优化和改进国资监管方式。省政府国资委在加大授权放权的同时,依法依规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出台了《省政府国资委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省政府国资委出资人审批事项清单》,明确了32项监管权责事项和22项审批事项,规范了出资人审批事项工作流程。监管重点更加聚焦优化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4个重要方面。三是持续完善国资监管工作体系。围绕履行出资人职责,不断完善规划投资、预决算管理、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考核分配、资本运营与收益管理等工作;围绕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强化产权管理、统计评价、财务监管等基础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推动工作;围绕所监管企业党的建设,切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具体指导和日常管理。三个方面工作更加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贯穿了国资监管全过程,涵盖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增设了监督稽查处,制定了《省属企业国有资本监督稽查办法(试行)》,推动建立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等监督力量协同联动、监督会商和重大问题线索移交核查机制,形成监督合力。省、市两级国资监管机构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情况,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对各级人大常委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审议意见,逐一深入分析、认真整改,完善机制、堵塞漏洞。四是加强国资监管系统指导监督工作。持续加强对市州国资监管机构的指导,定期组织召开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国资监管机构负责人业务培训暨座谈会,将市州国资监管机构纳入“十四五”规划编制范围,构建国资国企三级规划体系,积极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努力形成上下一盘棋。加强对市州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编制了《甘肃省国资监管信息平台总体方案》,启动了可对全省国有资本实时在线监管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全覆盖。
 
  (五)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着力推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党建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深入推动全国国企党建会精神及30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实。一是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省属企业的548个党组织、7013名党员干部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先后举办9期培训班、报告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指导省属企业通过专题培训、理论宣讲、集中学习、讲专题党课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效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二是党建责任进一步压实。认真履行管资本管党建责任,制定了《省属企业党建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明确了全面促进党建质量提升的总体目标和44项重点任务。制定了《省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对省属企业2018年度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项考核,考核评价结果以20%权重计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并与薪酬兑现相挂钩。层层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将压力有效传导到基层。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创建示范党支部548个,打造党建特色品牌312个。指导省属企业对87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整顿提升,7户企业设立境外机构党组织28个,实现了境外机构党组织全覆盖。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纵深推进。召开了省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年度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四察四治”等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强化政治监督,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省政府国资委积极配合省委巡视、抓好巡视整改,对6户省属企业开展了巡察。支持和配合驻委纪检监察组监督执纪问责,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制定了省属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2年),召开了省属企业人才工作座谈会,不断完善省属企业人才引进、使用、考核、保障等机制,推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党务工作“四支人才队伍”建设。组织省属企业参加我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宣讲会,引进本科以上高层次人才4300多名,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紧缺人才925名;采取校企合作等方式,培训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8600多人次;落实高层次人才项目支持资金3000多万元。
 
  (六)加强审计发现问题的跟踪监督,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近年来,省政府国资委不断建立健全对审计署、省审计厅等相关部门审计发现问题和移交、转送问题线索的处置工作制度,完善督促整改的协同配合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对一些情况重大、问题复杂的事项开展联合专项监督检查,彻底将问题查深查透,督促相关企业深入剖析问题,认真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深刻反思造成的危害,有效进行整改,并督促企业举一反三,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规范决策和运营的长效机制,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问题整改完成后,及时督促企业将整改结果及时反馈审计部门。截至2019年末,审计署兰州特派办指出的涉及省政府国资委及12户省属企业的27个审计发现问题中有26个问题已经整改完成,整改完成率96.3%。
 
  (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精准脱贫攻坚战。一是积极做好央企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对接服务工作。积极与定点帮扶我省的中央企业、天津市加大衔接,推动帮扶资金和项目落实。2019年,11户定点帮扶央企投入帮扶资金2.7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92个,建立扶贫车间58个,消费扶贫6389万元,解决就业39775人,天津市国资委与我省3个县签订“万企帮万村”村企结对协议。二是积极推动归口管理国有企业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组织召开归口管理国有企业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座谈会,协调推动对归口管理的46户中央在甘企业、31户省属企业抓好发展产业、扩大消费、扶志扶智等帮扶。2019年,77户企业共投入帮扶资金1.7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68个,新建扶贫车间47个,消费扶贫3659万元,解决就业23120人。三是督促省属企业做好安全稳定和环保工作。对17户重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了2轮督导检查,及时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263件,2019年省属企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督导省电投集团、窑煤集团2户企业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整改。指导省属企业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5个,包案化解重点信访事项20件,得到省信访联席会议通报表彰,省政府国资委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单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各有关部门、各市州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国资国企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要求,国资国企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快解决。一是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高端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不足,聚焦主责主业还需加强,对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的控制力需要持续提升。二是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创新激励、成果转化等机制还不够完善。三是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动力还需进一步激发,国企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问题仍然存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等一些重点任务还需持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效还需不断增强,经营管理效率还有待提高。四是国资监管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还需不断健全,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国资国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资国企闻令而动,全力以赴保障基础设施运行、紧急筹备紧缺医疗物资、带头落实国家免租政策,积极推进抗疫稳岗扩就业专项行动,率先带头复工复产,国资系统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十四五”,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紧紧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依法监管、依法治企,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提升。一是加强对标管理。从2020年开始,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对标管理活动,省属企业主要对标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达到行业平均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达到行业优秀水平;低于本企业历史最高水平的,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努力实现从跟跑向并跑直至领跑的跨越。二是强化项目支撑。实施新兴产业带动一批、加快进度投产一批、创造条件开工一批、破解难题盘活一批、协同创新转化一批、“三化”改造催生一批、精准招商引入一批等“七个一批”的措施,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7%,新增工业总产值约100亿元。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三是持续深化挖潜增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力争省属企业“两金”占用比下降2个百分点。针对疫情影响,“一企一策”采取应对措施补回疫情造成的损失,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持续压减管理层级和法人户数,将管理层级压缩在4级以内。持续加大“处僵治困”力度,完成22户“僵尸”企业处置。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组织结构,集团管控能力和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二)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大力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围绕省政府“十大生态产业带动性工程”战略部署,加快推动十大产业集团深化改革,整合内部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加大资源资产变现力度,努力完成200亿元目标,支持十大生态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7户试点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三化”改造,确保省属企业2020年完成3年投资计划的40%。围绕“新基建”上下游产业链,“一企一策”推动省属企业参与“新基建”建设。大力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产品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三是大力推动创新发展。强化研发投入预算刚性约束,工业企业科研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以上。深化省属企业之间以及省属企业与“一院三所”等科研院所、高校及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科技合作。四是大力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提高配置效率,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突出抓好防范化解经营风险工作。持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全面排查风险点,积极主动防范化解债务、金融、投资、法律、意识形态、安全环保等风险,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一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持续强化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突出对高负债企业的重点监控。充分运用市场化债转股、发行永续债等手段,降低负债率和融资成本,合理匹配资产债务规模,统筹资金接续,防范债务违约风险。二是防范化解投资风险。严格落实项目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完善投资管理制度,严防盲目投资、违规投资风险。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规范开展国际化经营。三是防范化解法律风险。增强合规意识,培育合规文化,将合规管理要求嵌入业务流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加强法务队伍建设,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法律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四)突出抓好巡视和审计反馈等问题整改。持续把巡视和审计整改作为搞好国资监管、推动企业发展的契机,从党委本级抓起,从“一把手”抓起,从班子成员抓起,从各级领导干部抓起,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整改的良好氛围。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实行挂账销号,确保完成整改。充分借鉴和运用省纪委监委对省属国有企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探索创新形成的“督改”工作机制,坚持举一反三,把企业各类问题整改与谋发展、促改革、转作风、强党建结合起来,提升整改成效,以高质量的整改带动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突出抓好国企改革措施落地。一是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学习中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制度,明确重点改革任务和措施,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不断推动我省国企改革走深走实。二是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建立委领导包抓、每月对账、每季通报、重点督办等机制,加快推进混改项目落地,力争完成华龙证券上市申报,加快长城果汁增资扩股和上市辅导,确保省属企业2020年混改比例达到45%以上。三是在增强改革试点成效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5户企业落实董事会职权和4户企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加快推进6户“双百行动”和54户“示范工程”企业综合改革,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综合改革取得成效。四是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落实董事会建设“1+17”配套制度,加强外部董事建设,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权利,提高决策能力水平。完善“四会一层”权责清单,厘清职权边界,保障经理层依法行使经营管理、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等职权。五是在推进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上实现新突破。完成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等收尾工作,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改革工作。六是在增强国资监管效能上实现新突破。以财务、投资、产权、考核等业务监督为抓手,改进监管方式,加强对企业重大决策事项的监督,构建起事前制度规范、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问责的监管闭环。强化协同监督,建立健全核查、移交和整改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构建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监督闭环。
 
  (六)突出抓好党建质量提升行动。一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牢牢把握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改革方向,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持续加大制度规范和实践探索力度。二是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党委研究讨论前置程序,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尊重和支持董事会、经理层依法行使职权。三是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以“四抓两整治”工作作为补齐基层党建工作短板、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有效抓手,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加强“三基”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开展国企党建责任考核,推动企业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四是大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坚持“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标准,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和培养锻炼,完善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综合考核评价,深化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结构明显优化、功能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高、活力明显增强。五是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持深化标本兼治,“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有力遏制,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有效发挥。不断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的有效机制,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加大执纪问责力度,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发挥好省、市两级国资机构体系化专业化法治化监管优势,强化国资监督效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得到切实巩固和发展。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省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全省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充分体现了对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我们将按照此次会议的审议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努力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