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档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08 13:41:14
——2012年9月26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甘肃省档案局(馆)局(馆)长张蕊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全省档案工作的主要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省档案部门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省各级档案部门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国家档案局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甘肃省档案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着力推进全省档案事业法制化,档案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贯彻实施档案法和档案条例,推进全省档案工作
一是配合省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11月修订了《甘肃省档案条例》,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制定和贯彻“五·五”、“六·五”档案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利用重大节庆、纪念活动,广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将法制建设融入档案业务建设,使社会档案法制意识进一步强化,各级各类单位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三是全面梳理档案执法依据,明确档案执法职责,加强档案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档案行政执法水平,先后对2000多个单位进行档案专项执法检查,纠正了不符合档案法律法规的问题。四是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推广典型经验、现场检查、项目竣工验收、目标管理考核等方式,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五是以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活动为抓手,促进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有1个县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10个档案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84个单位达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级标准。
(二)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建档工作
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制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通知》和《甘肃省建设项目竣工档案专项验收办法》,深入公路、机场、水利、电力、煤炭、林业、化工等领域的700多个建设项目现场进行档案指导验收,培训1600人次,建档36万卷,使项目档案完整安全,保障了项目的顺利竣工和正常运行。
围绕企业改制,召开企业档案工作会议,出台企业档案工作意见,发挥档案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指导上千家改制、重组、兼并、破产企业完成100多万卷档案的处置工作。制定《甘肃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十百千”工程实施办法》,采取分类指导、典型引路、上门服务、免费培训人员等形式,帮助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500多家民营企业建档18万卷,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围绕新农村建设,出台《甘肃省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以档案部门负责人联系制度、“千村百乡”档案工作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为抓手,指导全省1200多个乡镇、16000多个行政村,收集整理“三农”档案196万卷,使档案在服务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导乡村建立林改档案78万余卷。省委提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后,省档案局及时与省双联办联合下发文件,明确提出建档要求,为省委重大决策的实施留存完整、系统的历史记录。
围绕民生保障工作,出台《甘肃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全省110多个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将42万卷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为社会保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积累了丰富、系统的数据。制定《甘肃省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指导全省1180多个社区建立社会治安、禁毒扫黄、低保就业、伤残抚恤等档案28万卷,在资助弱势群体、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区等方面发挥了参考凭证作用。大力整合扶贫开发、婚姻登记、移民安置、人口普查、伤残抚恤、社会救助等档案资源,在民政优抚、保障权益、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围绕重大事件,主动积极建档。“5·12”汶川特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档案部门通过现场拍摄收集等方式,建立抗灾救灾档案2.3万件,保存了大量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战胜自然灾害的珍贵原始记录。2008年奥运圣火在我省传递期间,有关档案部门积极收集圣火传递档案,为百年盛事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
(三)依托馆藏优势,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积极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各级档案馆努力发挥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功能,收集法规政策性文件12万件,向3.8万人次提供8万件次查阅服务,为解决学历、工龄、工资、房地产等问题提供了准确凭据,在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积极开展查档利用工作。各级档案馆不断改进服务态度,积极完善接待设施,大力丰富检索途径,为90万人次查阅档案资料302万卷次,解决了经济建设、工作查考、编史修志、学术研究、维护权益、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大量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级档案馆依托馆藏档案资源优势,举办各种档案展览2万多平方米,陈列档案资料6万多卷(件),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5个。围绕重大节庆、纪念活动和地方中心工作,广泛开展国情省情、革命传统等主题教育活动,接待观众48.5万人次,产生了可喜的社会效果。
积极服务先进文化建设。各级档案馆广泛整合、深度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努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编辑出版了《辛亥革命在甘肃》、《甘肃馆藏档案精粹》等图书、画册、史料汇编100余种计2100万字;拍摄《走进甘肃省档案馆》等电视专题片20多部,在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公众文化素养、促进文化大省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提升档案服务能力
积极实施两大项目。一是抢抓灾后重建、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建设等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档案馆建设项目36个,目前到位资金1.35亿元,部分工程已经或即将竣工。项目全部完成后,将新增档案馆舍面积8.5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我省珍贵档案资源的保管保护条件。二是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项目347个,落实补助资金3300万元,通过修裱、征集、载体转换、字迹恢复、编辑出版等途径,使33.4万卷濒危重点档案得到抢救。
大抓档案资源建设。各级档案馆抓档案资源建设不放松,通过依法接收、社会征集、资源整合、现场采集等途径,使全省馆藏档案资料总量达到788万卷(册),比“十五”末增加259万卷(册),为研究甘肃历史、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宗教、生态等,积累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史料。其中清末兰州黄河铁桥档案和唐代敦煌写经,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共配置档案信息化设备1500多台,累计录入档案目录2600万条,全文扫描档案3200万画幅,数据库建设逐步完善。建立档案网站28个,上传档案与档案工作信息220万条,读者访问量累计702万次,在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省101个档案行政管理部门、120个档案馆、31800个档案室,共有专、兼职档案人员33600名,其中列入国家统计范围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2125名。各级档案部门深入开展学习档案战线楷模刘义权和创先争优活动,强化了档案人员敬业、奉献、进取、创新理念;开展业务培训571期,培训3万多人次,档案人员业务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综上所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我省已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统一领导、分级分专业管理的档案事业组织管理体系;以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主体、各级各类机关单位档案室为基础的档案资源收集保管和开发利用体系;以党政文书档案为主导,集会计档案、科技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档案、诉讼和社会保障等各种专业档案于一体的门类众多、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千余年的档案资源体系;以档案政策、档案法制、档案培训、档案信息化、档案科研、档案宣传为支撑的档案事业发展保障体系。
由于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省的档案工作先后获得“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二、当前全省档案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省的档案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比,与甘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程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一些地方未将档案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档案法和档案条例的贯彻实施亟待进一步加强
档案法和省档案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是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也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也要求加强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仍有不少地方和部门,未将档案工作列入本地区本部门发展计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档案工作存在的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
(二)不少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难以正常发挥,档案馆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省档案馆舍建设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多、基础差,年久失修、抗震标准低、安全隐患明显、面积狭小、功能单一等问题突出。在全省14个市、州中,除兰州、酒泉、庆阳、陇南已建或在建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馆舍外,其余10个市州档案馆舍平均面积为1449平方米,不到国家标准最低限6600平方米的22%。在全省86个县、区档案馆舍中,除列入国家支持范围的35个已建和在建符合标准的档案馆外,其余51个平均面积为720平方米,仅有国家标准最低限1200平方米的60%,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档案局核定应建面积的30%。这种状况,使180万卷按规定应接收的档案进不了馆,直接影响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制约着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许多县、区档案部门经费明显不足,县级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后劲有待进一步加强
据调查,不少县、区没有健全的档案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后的设施设备长期得不到改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所定的每卷每年1元钱的档案管护费标准,已明显不适应当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我省目前仍有约20万卷亟待抢救的国家重点档案,但因资金制约抢救工作进展缓慢。由于上述原因,许多县区的档案工作长期处于维持局面的状态,档案事业难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
(一)夯实“一个基础”,即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机遇,积极推进市州、县区档案馆舍建设,按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安全实用的要求,努力实现档案馆总面积“十二五”达到20万平方米、“十三五”达到29万平方米的目标,使我省重要档案资源保管保护条件得到改善。
(二)强化“两种职能”,即依法强化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和档案保管利用职能,在为我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的同时,大力推动档案事业再上新台阶。
(三)拓展“三个领域”,即拓展经济科技、民生和社会管理三大领域的档案工作,加大建档力度,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民生民情、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
(四)构建“四个体系”,即通过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努力建立起思想重视、组织健全、设备先进、制度严密、措施到位、防治兼备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起高度共享的数字化、网络化并兼具手工检索功能的档案信息利用体系,建立起馆藏档案资料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整理编目系统规范的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起精品纷呈、品牌凸显、扶持有力的档案文化发展体系。
(五)强化“六大支撑”,即强化档案政策、档案法制、档案培训、档案信息化、档案科研、档案宣传六项工作,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省各级档案部门将继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神圣职责,坚持贯彻实施档案法和档案条例,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勇于担当“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积极投入“十大重点行动”,根据甘肃经济社会和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全省工作大局,不断开拓创新,继续扎实工作,努力为甘肃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