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书面)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12 16:19:05
全省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书面)
——2019年11月25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省人大常委会:
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以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防沙治沙各项工作任务。“十三五”以来,全省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58.17万公顷,占“十三五”目标任务的126%。其中:营造林14.18万公顷、非生物治沙0.01万公顷、沙化草原治理43.98万公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有关规定,现将全省防沙治沙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目标责任。按照国家要求,省政府批准成立由原省林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省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全省沙区市州政府比照成立了相应的议事协调机构。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过程中,省林草局增设了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处,各沙区市县也设立了专门的防沙治沙机构,进一步理顺了省、市、县三级防沙治沙工作体制。依据省政府和原国家林业局签订的《甘肃省“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要求,省政府授权原省林业厅分别与8个沙区市州政府签订了“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进一步量化和明确了相关市州治理面积、期限及责任人,并将目标责任书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奖惩体系,确保防沙治沙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按期完成。
(二)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2017年7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防沙治沙工作的意见》,从防沙治沙机构建设、规划编制、荒漠化与沙化监测、防沙治沙科研与科技推广、沙产业开发及全民动员等6个方面,统筹部署安排全省防沙治沙工作。沙区各市州政府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开展防沙治沙工作。2018年9月1日,新修订的《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颁布实施,《庆阳市禁牧条例》《武威市防沙治沙条例》《张掖市封山禁牧实施办法》等相关涉及市州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全省防沙治沙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构建“三屏四区”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2014—2020年)》,原省林业厅编制了《甘肃省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甘肃省沙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制定印发了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公益林补偿等工程专项规划,为全省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注重工程带动,着力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各沙区市州政府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由远及近、突出重点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工程。一是推进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累计完成全省三北工程建设任务438.7万公顷,造林保存面积324.9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4.03%提高到11.33%,在河西北部风沙沿线地带建成了长达1200公里、面积460万亩的防沙固沙林(带),470余处风沙口得到治理,1400多个村庄免遭流沙危害。二是推进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21个,累计投资3.9亿元,封禁保护沙化土地面积29.3万公顷。其中,“十三五”以来共建设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3个,累计投资1.3亿元,封禁保护沙化土地面积15.42万公顷。封禁保护区的建立显著提升了沙区植被盖度,有力促进了沙区生态环境良性转变。三是推进国家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国家林草局先后批准民勤县、敦煌市、张掖市、武威市、酒泉市、环县建设国家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立沙漠公园11个,总面积3.38万公顷。相关市县政府结合实际,在综合示范区和沙漠公园范围内,积极探索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推广应用,推进防沙治沙工作与沙区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推进“蚂蚁森林”社会公益治沙造林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我省酒泉、金昌、武威、兰州、庆阳等5市已完成“蚂蚁森林”公益治沙造林任务30万亩,栽植各类树木3000多万穴(株)。此外,全省有199万亩荒漠化土地已纳入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社会公益造林5年规划,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实施。通过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沙区沙化土地植被盖度由2004年的14.56%提高到2017年的16.87%,黑河、石羊河下游干枯多年的居延海和青土湖重现生机,有力地遏制了土地沙化趋势,极大地改善了全省荒漠化地区和沙区的生态环境,创造了“人进沙固、绿进沙退”的人间奇迹,为全国乃至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经验。
(四)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十三五”期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专项用于防沙治沙工作。沙区市、县政府多渠道积极筹措配套资金7.02亿元。同时,充分发挥中央投入和各级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撬动政策性资本、社会资本向防沙治沙、产业发展方面流动聚集。2017年9月,原省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利用金融资本推进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的通知》,从投融资规模、时限、贴息等方面,进一步拓宽防沙治沙资金的投入渠道。2018年4月和8月,原省林业厅分别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甘肃银行签订全面支持林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强化政银合作,年均协调落实沙产业贷款9亿元以上,增添了防沙治沙工作活力。
(五)着力推进民生改善,统筹推动沙产业健康发展。沙区市、县政府以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为依托,坚持“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引导发展玉米制种、马铃薯、肉牛、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建立完善“国家有投入、企业有赞助、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促进了沙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全省有涉沙企业和沙产业基地1000多家,形成了中药材、沙地林果、沙区特色种植养殖、沙区产品加工、沙区生态旅游等5大特色优势产业,在生态建设、增加就业、促进增收、保障市场、推动沙区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民勤、古浪、敦煌等地的沙地林果、中药材种植、沙漠旅游等产业,有效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加快了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
(六)坚持典型引领,广泛深入开展宣传。认真总结提炼近年来各地涌现的防沙治沙经验做法,充分运用省内外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以专题采访的形式,持续宣传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时代楷模”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治沙英雄石述柱、治沙模范王银吉等治沙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学习时代楷模、弘扬八步沙精神”巡回宣传60余场次。2017年,原国家林业局首次举办“走近中国林业·防治荒漠化成就”考察活动,组织14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以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代表,赴河西走廊考察荒漠化防治成就,让外国使节亲身感受沙区人民群众所付出的辛勤努力,甘肃防沙治沙工作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二、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任务仍然艰巨。全省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分别达到1950万公顷和1217万公顷, 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5.8%和28.6%,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同时,全省尚有177.6万公顷的土地介于沙化和非沙化土地之间,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急需加以保护和治理。已经治理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丘)的林草植被尚处于恢复阶段,极易遭受破坏,治理管护任务十分繁重。
(二)治理难度不断增大。在全省现有沙化土地中,具备治理条件的有361万公顷,计划到2020年底完成1/4的治理面积,尚有3/4的沙化土地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治理任务。随着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治理区域越来越偏远,立地条件越来越差,治理成本越来越高,治理难度不断增大。
(三)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沙区生态补偿、征(占)用沙地补偿、防沙治沙的稳定投入和沙产业财政投资等方面政策措施还有待完善,资源过度利用现象时有发生,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的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加强防沙治沙扶持政策体系和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体系建设,把防沙治沙和用沙与沙区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着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与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治理,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防沙治沙的强大合力。
(一)狠抓目标任务落实。督促指导沙区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甘肃省“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层层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把任务逐项分解细化到责任地区、具体部门,加强统筹谋划、组织协调、日常调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严格责任考核,强化督促检查,切实做到任务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确保防沙治沙目标实现。
(二)突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谋划编制我省2021—2030年防沙治沙规划,制定出台我省沙化封禁保护区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行试点、梯次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民勤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逐步实施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八步沙林场百万亩生态屏障、玛曲县沙化退化草原巩固治理和重点沙区治沙造林等工程,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三)深化政策支持。积极探索沙区生态补偿机制,确立沙区承载能力评估和开发项目准入制度,强化对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开发、开采活动的管理。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关系,落实各类支农惠农政策,建立完善财政、金融、信贷扶持政策和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支持个人、集体、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参与防沙治沙工作。
(四)统筹工程建设与民生改善相协调。充分发挥各类生态工程光、热、土和物种资源等优势,把防沙治沙工作与农业结构调整、沙产业开发、农民致富有机结合起来,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带动沙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生态治理与利民富民相统一。
(五)更加注重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台、报刊、墙报等媒介,组织各类宣传活动,持续开展甘肃治沙精神的宣传报道,营造全省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