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我省营商环境情况的调研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12 15:12:35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关于我省营商环境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9年9月23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副组长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勤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常委会组成以陈克恭副主任为组长的调研组,从4月份开始,先后赴兰州、张掖、天水3市及部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情况介绍。同时,与兰州财经大学合作,对我省营商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向14个市州的各类市场主体及群众发放调查问卷2390份,着重从公共服务质量、政策政务环境、社会营商环境、金融财税服务及企业设立、经营与退出五个方面做了分析评价。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营商环境总体情况

  近年来,为激活市场活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我省经济较快发展,全省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政策扶持、政务服务、规范市场准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以及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省营商环境明显向好。

  (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以来,我省围绕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的实施方案》《甘肃省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等,内容涉及政务环境、企业开办条件、中小微企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省直部门结合工作职责,市州立足当地实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举措,靠实工作责任,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提高了群众创业的积极性。截止6月底,全省新增市场主体12.95万户,累计达到165.13万户,注册资本达到3.6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1%、9.11%、20.78%。

  (二)政务服务效率不断提高。“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2018年省级继续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0项,2011年以来,已累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2批、2175项,减幅达94%。全省1644项政务服务事项均可实现一次办结,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线办理。2018年,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今年上半年,88.83%的新登记企业一天内办结。省市县三级积极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我省政务服务朝便捷高效方向发展。

  (三)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统一市场准入,建立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清理清单之外违规设立的准入许可和其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改革部门对全省涉及招标投标的规范性文件开展全面清理,着力解决在招投标领域中限制市场竞争、干预市场主体自主权等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在进一步深化实缴变认缴、年检变年报等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举措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企业准入、产品准入、药品和医疗器械准入、知识产权注册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商务部门出台招商引资奖励管理办法,成立省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健全招商引资跟踪问效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的投资环境。今年1-8月,全省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率同比增长23.13%。

  (四)减税降费红利不断释放。从调研情况看,我省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有力,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企业盈利水平,对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产生了积极作用。今年1-7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5.78亿元,其中减税77.84亿元,降费17.94亿元。新增减税中,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59.19亿元,占减税总规模的76%,受益最大。社保费降率政策减负突出,自5月1日社保费降率政策实行,5-7月累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17.94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持续发力,1-6月,1102户企业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标准,新增减税1.85亿元,同比增长148%。

  (五)法治保障不断强化。一是注重地方立法保障。省人大常委会部署开展民营经济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对现行有效的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184件地方性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建议废止、修改存在有悖于平等保护原则、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条款的省级地方性法规21件,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性法规1件,用法治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保驾护航。二是严格行政执法。全省进一步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规范执法行为,建立“互联网+监管”平台,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不断提高。三是强化司法保障。2018年以来,全省各级法院重视加强对涉产权类、金融类、公司类、破产类案件的审理工作,有效保护了市场主体和群众合法权益,增强了财富安全感。检察机关部署开展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依法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营商环境有很大改善,但与市场主体、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问卷调查显示,33.6%的受访者认为我省营商环境状况一般,4.27%的受访者表示不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相继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覆盖广泛,针对性较强。但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存在政策落实不了,或者在“最后一公里”出现偏差的情况。一些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补贴、产业扶持等政策,有关部门在解释和执行中口径变化较大。一些政策过于原则,落实流程不清晰,不易操作。比如,落实国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政策方面,在涉及降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去杠杆、“僵尸企业”出清等问题上,具体措施还不够细化。问卷调查显示,近三成的受访者对“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能够很好的被执行”的认同度为“一般”。政策宣传方面,市场主体对相关政策知晓率不高,落地率较低。例如,我省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但问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受访者对这些政策比较了解,近四成企业了解很少或不了解。

  (二)政务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放管服”改革方面,部分地方对行政服务审批事项改革落实不够到位,一些未取消或下放、一些未进驻政务大厅,有些没有做到及时公布或更新,一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时间长,不能按时开工。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一些政务大厅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服务窗口较少,自助服务设备不足,时常出现排队现象,增加了办事时间。在贴身服务企业方面,还没有建立帮办服务团队,缺乏事前引导、帮办、辅助力量。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人力资源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薄弱,服务市场尚不健全,市场主体业务办理便捷程度不高。问卷调查显示,有16.05%和16.94%的受访者认为产权登记手续和施工许可办理困难。

  (三)市场不公平竞争现象依然存在。各种市场准入限制、审批许可、不合理的管理措施仍然较多,“准入不准营”、市场监管不公、随意检查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领域竞争不公平、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负面清单落实和应用尚不到位。招标投标及政府采购中仍有不公平竞争现象,问卷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招投标及政府采购中存在“隐形规则”,不能公平对待各类企业,约30%的受访者认为招投标及政府采购中仍有歧视性条件。招商引资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重招商、轻落地,重省外项目和资金引进、轻本地项目培育和民间投资开发的现象。

  (四)企业减负工作需要加大力度。减税降费方面,个别县区存在违规收取应减免的政府性基金,个别项目代建单位违规收取融资服务费、管理费等中间费用,一些中介服务机构存在不合理收费问题。问卷调查显示,11.13%的受访者表示缴纳过摊派费用,虽占比较小,但有损企业合法利益。另外,企业普遍反映用电成本较高,电力接入、运行维护等环节还存在不合理收费现象,个别地方电力部门电价政策落实不到位。例如,某涉农企业反映,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其花卉培育和种植用电应执行农业生产电价,但却按一般工商业电价缴纳电费,也没有享受到省上已明确的扶贫车间电价补贴政策,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创新不够。我省大多数企业是初创型企业,间接融资是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担保”和“抵押物”两大难题至今没有很好破解,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即使拿到贷款,也因为成本太高企业无法承受。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对“融资成本”、“融资便利性”以及“融资渠道多元化”方面的满意度均不足60%,金融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省个别金融机构资金外流、外贷现象比较严重,对甘肃本土企业的金融支持明显不足。

  三、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几点建议

  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全省各级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聚焦企业关切,下大力气,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抓好优化营商环境这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此,调研组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着力提高政务服务质量。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对我省不同时期、不同部门制定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形成统一配套、务实有效的政策体系。做到制定政策科学合理,执行政策不打折扣,解决好中间层次的“中梗阻”和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让政策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压缩执法者自由裁量权,推动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推动实现政府带头讲诚信,依约履诺,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树立政府部门守法守规守信守诺良好形象。研究出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制度规范,明确政商交往负面清单,鼓励公职人员在依法依纪依规的前提下,与民营企业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正常接触、阳光交往,真正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便利化服务。

  (二)着力打造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着力解决清单之外的障碍。进一步压减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对保留的许可事项要明确许可范围、条件、环节等,确保规则透明、流程规范。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好“准入不准营”问题。深化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改革,着力打通投资建设等重点领域堵点,在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安全等必要条件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项目申报、审批、备案等环节程序,切实为项目落地松绑。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三)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实实在在研究解决融资难题,力争在融资担保、抵押质押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融资服务。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对全省政策引导性强、效果较好的担保机构的奖补力度,做大做强做优省级担保机构,提升担保能力。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互联互保,建立企业、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银行、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多方参与的风险共担机制。鼓励甘肃银行、兰州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大胆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开展企业相关产权、物权和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扩大信贷投放。协调推动银行机构区别对待企业信用情况,对创新型企业和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暂时困难的企业,在法律政策范围内,积极争取给予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着力减轻企业用电成本、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有关要求,下大力气,认真研究解决企业用电成本较高的问题,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直接交易。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科学测算标杆电价、输配电价及销售电价,严格价格监管,促进电网企业加强成本约束。同时,严格落实分类、分时电价及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等政策,清理电价附加收费和转供电环节不合理收费,真正在政府性基金、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等环节让利于民。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决整治一些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的乱收费现象,规范、降低涉企保证金和社保费率,让企业真正享受到减税降费红利。

  (五)着力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环境。针对我省过去政治生态、自然生态一度遭破坏严重的现象,社会舆论负面宣传较多,对我省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产生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担当作为,砥砺前行,许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省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政治生态、自然生态都有了明显好转。对此,一方面,新闻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充分肯定成绩,理直气壮唱响主旋律,进一步强化对我省发展成就的正面宣传,着力消除一些不利于发展的杂音噪音,传递积极向上、激励斗志、奋起追赶的强烈信号,提振全省各级及广大群众的发展信心。另一方面,对我省改善营商环境情况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提高优惠政策措施的知晓率、利用率。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努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关心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