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我省省属监管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19年5月29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02 16:01:09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副组长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勤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任组长,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省政府国资委相关人员参加的调研组,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对我省省属监管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调研了兰石集团、窑街煤电集团、甘肃金控集团、甘肃银行、甘肃省公航旅集团5家企业,并与省政府国资委、省财政厅、省金融监管局以及酒钢集团、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等7家企业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目前,我省省属一级监管企业32户(二级及以下全级次企业1361户)。近年来,各省属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经营质量效益为中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取得积极成效。
(一)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一是经营效益总体向好。2018年,32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11713亿元、工业总产值2187.06亿元、营业收入6109.86亿元、上缴税费总额157.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3.19%、9.18%、4.66%。今年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532亿元,同比增长10.01%;完成营业收入1193.54亿元,同比增长11.03%;实现利润总额11.57亿元,同比增长20.96%,实现了“开门红”。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18年,省属企业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65个,完成投资583.6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37个省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6.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45%。今年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75.28亿元,同比增长88.2%,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17%。三是债务风险进一步降低。省政府国资委制定了《省属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资产负债率分类管控办法,加强了债务风险动态监控。2018年,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63.8%,比全国地方国企平均水平低4.8个百分点。同时积极推进债转股,2016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来,我省省属企业累计签署市场化债转股协议1100亿元,累计到位资金409亿元,其中,2018年新增到位资金224亿元。
(二)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一是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5年来全省新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4户、新三板挂牌企业37户,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省属各级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95.4%。各企业以规范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有序推行,内生活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截至2018年底,通过引进战略投资、共同出资、项目合作等方式,省属企业实现混改390户,引进社会资本约212亿元。三是国资监管体制逐步完善。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的要求,省政府国资委出台了国资监管职能转变方案,制定了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取消监管事项26项、下放9项、授权8项。建立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划定了投资红线。完成了省直部门管理的58户企业脱钩移交集中统一监管,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率达99.24%。
(三)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重点企业和主营业务集聚。2018年省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95.6%以上投向主业,新增投资的86%投向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绿色生态产业;完成5组18家省属企业重组整合,组建十大产业集团;完成240万吨钢铁和318万吨煤炭产能化解、92户“僵尸企业”出清;企业法人户数减少40户,管理层级压缩到4级以内;完成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移交;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省属企业境外资产达700亿
元,营业收入450多亿元。
(四)创新驱动步伐不断加快。2018年,省属企业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平台建设,投入研发资金54.5亿元,同比增长32.9%。金川公司持续保持年研发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3%以上,科技进步对公司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5%。白银公司建设6个省部级工程实验室和2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试制成功6个新材料、新产品,自主研发的核聚变超导电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兰石集团2018年投入产品技术创新资金1.7亿元,油气田压裂装备成功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市场订单突破3亿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化工研究院等企业积极筹建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10个省级研发平台。
(五)省属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省政府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关于省属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实施意见》《省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文件,规范了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问题的程序,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2018年,43户企业党委换届,303名党委委员进入董事会、经理层;6户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省属企业建立了16个境外党组织,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层层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一是传统产业占比大。“一五”到“三五”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向促成了我省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重化工业为主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省的支柱产业结构没有大的改变,重化工业产值占比依然超过80%。长期以来,我省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不够,与周边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比如,近些年来内蒙古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培育出了伊利、蒙牛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集团(2018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近800亿元,净利润64.52亿元;蒙牛收入689.8亿元,净利润30.43亿元),而我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具有相对优势的新兴产业领域,还没有培育、打造出具有品牌高附加值的大企业。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展相对缓慢,省属企业产权比例以国有为主、非公经济进入弱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变。从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2016年我省出台《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到2018年12月底,省属企业实现混改累计占比不到40%,仅有8户企业在集团层面整体实现了混改,7户企业主业通过上市实现了混改。调研中有的企业反映,由于国有企业体量大,以社会资本为主的中小股东担心参与混改后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导致其参与混改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混”、“不敢混”、“不会混”的问题普遍存在。三是结构性布局统筹不够。比如,公航旅集团、文旅集团都将旅游产业作为其主业之一,使同一属性的资本在产业布局上出现交叉重叠,不利于市场竞争,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二)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还不够到位。一是在细化落实涉企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主动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在落实国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政策方面,在涉及降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去杠杆、“僵尸企业”出清等问题上,具体措施还不够细化;在企业债转股问题上,政府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协调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够。二是在合理保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期间正常融资需求方面,充分挖掘相关政策的含金量、用足用好融资政策、创造条件保障融资需求做得还不够。例如,在国家对融资平台公司监管收紧的大背景下,省城乡集团投融资业务和发展转型面临困境。如何充分用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齐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方面,政府有关部门缺乏深入研究和出台具体举措。三是在扶持地方金融企业做强做优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在理顺金融企业监管体制、推进金融企业市场化改革方面还需下大力气。
(三)企业债务潜在风险和营运资金压力不容忽视。截止2019年3月末,32户省属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4.27%,比上年同期的63.77%上升0.5个百分点;带息负债率为74.3%,比全国地方监管企业的57.43%高出16.87个百分点。32户省属企业中,资产负债率高于90%的企业有2户,70%-90%的有10户。实地调研的窑煤集团、兰石集团、省公航旅集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3.88%、77.39%、66.97%,存在较大的债务风险。此外,我省地方法人银行金融风险压力也不容忽视,地方法人银行不良贷款占全省不良贷款的74%。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两金”占用(企业产成品占用资金和应收账款资金)比例大,尚未摆脱“借新还旧”筹资困境,营运资金压力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今年一季度,32户省属企业“两金”占用规模达1284.62亿元,占流动资产的33.13%。有10户企业“两金”占用增长率超过营业收入增长率。
(四)专业性人才缺乏,特别是地方金融企业人才匮乏。一是企业管理层懂经济的人才严重不足,普遍缺乏创新性、专业性、高精尖的职业企业家队伍。二是人才外流的问题普遍存在,地方金融企业尤为突出。比如,华龙证券公司由于薪酬分配等激励措施不到位,2016年以来,30多名骨干辞职跳槽,百余名一线操盘手离职。三是引进来的人才作用发挥的还不够。这些年,我省引进了大量的金融专业人才,但因这些人才之前都在金融机构总部机关任职,很多并未从事过主要业务,尚需熟悉基层具体业务,创新性开展工作。
三、工作建议
(一)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落实好“放管服”改革精神,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为企业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营商、创新、市场、法治等发展环境。充分运用好国企改革政策体系,有针对性地做好补短板工作。协调解决好企业用电、物流、经营等方面运行成本高的问题,真正让减税降费等涉企优惠政策落地,让企业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消除对企业的不必要干预,充分赋予企业经营决策自主权,把握好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边界,建立起政企之间权责清晰的关系界线,形成政企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效益。一要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抓住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建设重大工程和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的机遇,构建传统支柱产业和十大绿色生态产业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二要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更加注重质量和效果,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省属企业产权比例更加合理,治理结构更加科学,经营机制更加灵活,企业活力明显提升。建立有效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和话语权机制,充分保障社会资本参与混改后的权益,彰显诚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混改。三要重视推动企业开放发展。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推进境外资源战略布局,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对接中新南向通道等区域发展战略,寻求资源、技术、人才、项目等合作发展机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构建多元化海外业务平台,发展外向型经济。
(三)构建市场化融资体系,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和股权融资比重,加快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积极推动银行机构依据不同市场主体的特点,开展差异化经营,设计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保障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法律政策范围内,适当提高企业中长期贷款比例,对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继续予以贷款支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债转股,降低债务规模。发挥好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发展。帮助金融企业激发资产活力,拓宽业务范围,促进多元发展,增强综合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四)着力打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用人环境。要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并重,不断完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激励机制,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创新人才。要努力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重视培育企业家队伍,树立优秀企业家典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家履职容错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省属企业要高度重视和关心人才,发挥好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