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我省教育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019年5月27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02 15:56:01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副组长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孙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安排,4月下旬至5月上旬,以常委会副主任吴明明为组长的调研组分四路前往甘南、临夏、定西、陇南、平凉、庆阳等6个市(州)25个县,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和在重庆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为重点,聚焦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反馈的“控辍保学注水较多、义务教育降格以求”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调研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加,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座谈交流、个别访谈、明察暗访等形式,走访了83所学校和教学点,3个藏传佛教寺院管委会,30多户贫困家庭,近百名师生,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对我省教育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体情况
近年来,全省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逐年提高,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省教育厅制定了《甘肃省三年教育脱贫攻坚计划(2018-2020)》等一系列文件,把资金、政策、措施向“义务教育有保障”倾斜。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2018年累计发放各类免、奖、助、贷等资金共计44.13亿元,受益学生192万人,资助学生338万人次。免除了全省88.4万名学前教育幼儿保教费、12.6万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3.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职(专科)院校学生学费和书本费,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7.5亿元,受益学生28.2万人。利用中央支持甘肃“两州一县”资金8亿元,在民族地区新建、改扩建6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已覆盖全省3142个教学点。“就业帮扶计划”大幅提升了贫困家庭学生就业率,“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等项目逐步改善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状况。全省上下协调推动,重点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大力整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的问题。总体来看,全省教育扶贫工作有章有序,稳步推进。特别是临夏州、甘南州针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反馈的问题,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切实加大整改力度,辍学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保学机制日益完善,教育脱贫攻坚战取得一定成绩。
二、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这次调研以控辍保学和义务教育质量为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发现存在的问题是:个别地方对控辍保学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有差距,控辍保学责任落实有误区和盲点,义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重点地区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个别地方“水分”没有完全挤出,对如何保证义务教育质量缺乏治本措施。
(一)有的地方有些方面数据不够实,底数不够清,“冲刺清零”行动面临较大困难
截止4月28日,全省仍有失辍学学生468人(除残疾学生外),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47人。临夏州上述两项的数据为373人、34人,平凉市为56人、11人,甘南州为4人、1人。调研中发现,有的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基本信息登记数据底数不清;个别地方学生随迁就读情况摸底、辍学学生劝返和巩固等方面的数据混乱矛盾;有的学校人册不符,数据统计有死角和盲区。极个别县教育分管领导、乡镇负责人对辖区内控辍保学情况不明,甚至个别校长对本校劝返学生人数不清。有的数据不够实,有些底数不够清是“义务教育有保障冲刺清零”行动的最大障碍和工作隐患。
(二)有的地方控辍职责边界模糊,保学措施执行不力,控辍保学任务依然艰巨
一些地方控辍保学职责边界模糊,个别乡镇不认真履行控辍的主体责任,简单地将控辍任务下达给学校,要求班主任签订劝返责任书,使学校成为劝返学生的主要力量,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影响,而乡镇并没有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
厌学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劝返复学的学生,不少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个别学校在座位安排、校服保障等方面不能一视同仁,插班随读的复学学生与班级的融入度低。复学学生普遍岁数偏大,青春期个性叛逆,加之有些还沾染了不良的社会习气,一些学生对复学有强烈抵触情绪,不安心、学不进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师资力量缺乏、管理手段单一等原因,有的学校无法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学校帮教提高办法不多,制约因素不少,致使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方法不当,学业不佳,影响了义务教育整体质量,仍存在着复辍的隐患。
(三)有的同志认识不够深刻,落实责任心不够强,控辍保学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个别县、乡(镇)和学校的一些同志,对“义务教育有保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地位、意义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够扎实,措施不力,落实有空档,重形式,轻实效,急于搞数字清零一些学校“一生一案”内容雷同,没有针对性,甘南州个别学校用藏汉两种文字在同一表格的不同栏目书写“一生一案”,让人很难了解实情。临夏州极个别县、乡(镇)和学校的有些同志工作简单粗糙,面对检查避重就轻,经不住追问、推敲和检查,调研组随机抽查的学校程度不同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不能正确认识调研组的工作目的是帮助、推进和完善控辍保学,不能从自身查找原因并积极思考整改之策。个别县、乡(镇)认为当前抓控辍保学只是权宜之计,致使工作动力不足,效率不高,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民族地区学生辍学原因复杂,控辍保学工作存在难中之难
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反馈的“控辍保学注水较多”问题主要是指临夏州违规发放义务教育完成阶段证书的情况。截止4月底,临夏州77名毕业会考得0分、881名未参加考试的学生发放的义务教育完成证书全部收回,已劝返复学878人,还有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8人)正在劝返。有些家长有重男轻女和“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不少家长不了解、不认同义务教育要求,只求孩子“早打工早赚钱”,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过早外出打工,个别早婚早育的情况仍然存在。早育的孩童因为父母不符合法定年龄不能及时上报户口,其户籍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有的学生户籍年龄要比实际年龄小5—6岁,致使出现学生按户籍年龄应在校就读,实际已为人父母的情况,纠正难度大。
“义务教育降格以求”主要是指甘南州对971名已经入寺为僧的失辍学学生(其中贫困家庭学生221名),采取送教入寺“半僧半学”方式就读,课程设置少,授课时间短,义务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据调查,僧童年龄普遍在10—15周岁之间,辍学时间从半年到三四年不等,文化程度差异大。截至2019年5月,“半僧半学”的971名僧童虽然已全部从寺内送教点转移至学校学习,但仍有部分僧童学在学校,住在寺院,有的由寺院集体接送上学放学。有个别学校的僧童袈裟上面套着校服进校学习,极个别僧童仍然携带经书、佛珠等物品进校。有些二、三年级的僧童仍然不会用汉字书写自己的名字,极个别学生在地图上找不到中国。
学校与寺院的沟通、与僧童家长的联系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藏族群众认为入寺为僧更有利于孩子做好人办好事,半数以上劝返僧童依然留恋寺院生活,仍然存在自己是僧人的角色认知,对在校学习没有长久打算,表示初中毕业后要继续为僧的约占三分之二,劝返僧童“坐得住、学得进”等保学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五)义务教育存在的其他问题
一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师资短缺,难以保证开齐开足课程。全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按照班师比和师生比相结合的方式核编后,由于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数量较大,师资短缺问题仍然突出。定西市88所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照班师比,尚缺教师3000人。
二是教育脱贫攻坚项目资金仍有缺口。部分学校实现了义务教育20条“底线要求”,但与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还有差距。陇南市礼县有学生近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新建学校基本上依靠“全面改薄”等中央和省级项目支撑。临夏州要完成教育脱贫规划的建设项目,缺口资金9.9亿元。甘南州取暖期长达7个月,目前全州仍有389所乡村学校靠煤炉或简易电器取暖,成本高隐患大。
三是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还需加强。目前,全省深度贫困地区一些寄宿制学校仍然存在学校距离远、宿管员缺乏、宿舍拥挤、冬季取暖困难、用餐营养不足、伙食补贴不到位等实际问题。
四是一些学校在管理细节上仍有漏洞,在校园安全、校园周边环境、交通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隐患。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不高,缺乏专职心理辅导老师。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强化思想认识,加大工作精准力度,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教育扶贫是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大局。控辍保学是教育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教育公平公正的底线。要督促存在问题的县、乡(镇)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懂弄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和在重庆召开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和角度出发,充分认识教育扶贫的特殊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精准度,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
要加大力度摸清摸准底数,对标对表厘清各自职责,上下齐心,真正形成合力,逐人、逐事靠实工作责任,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精准聚焦向“控辍保学、确保义务教育质量”这一靶心发力,集中解决教育扶贫焦点难点问题。
(二)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力度,充分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进一步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不断增强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强化源头治理,深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等宣传教育活动。禁止教职人员为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人主持婚礼,禁止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寺。对非法使用童工的要严查重罚。对没有尽到义务教育责任的家长,要依法采取教育和司法双介入的方法切实督促其改正。不断增强全社会适龄儿童少年监护人的法律意识,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充分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加大“五大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学校德育工作,使立德树人在义务教育阶段起好步扎下根。
(三)强化控辍和保学的措施,建立使学生“劝回坐稳”的长效机制
要进一步突出县级政府义务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地位,形成有效的联控联保工作合力。不断完善控辍保学督导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建立控辍保学约谈制度和通报制度,实行控辍保学督导检查结果公告、限期整改和责任追究制度,变突击性检查为长效性监管。要建立教育部门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安、扶贫人口信息库比对核查机制,把流动、留守、残疾、家庭经济困难适龄儿童作为重点监测群体,第一时间发现失学辍学儿童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及时劝返,力争实现辍学“存量归零”“增量为零”。坚决杜绝学生因入寺念经、家庭经济困难、个人厌学逃学、办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失辍学现象发生。
要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深入细致开展扎实的思想教育,帮助信教群众、宗教界人士从思想深处认同义务教育的公民责任,稳步妥善解决控辍难点问题,建立健全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少年履行义务教育责任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甘南州9月1日前所有僧童必须离寺返校的既定安排。尽快彻底解决劝返僧童的食宿问题,让他们真正回归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和户籍管理部门密配合、协同工作,群策群力,联合澄清一些在册学生户籍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情况。
对劝返复学的学生,坚持分类施策、因人施教,根据实际情况,或随班就读,或单独编班,或安排职教,细化完善做实做精“一生一案”,加强课程辅导、心理疏导和关心关爱,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确保劝返学生留住坐稳,安心就读。多措并举,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进一步落实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和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重新核定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按照班师比核定编制,确保开齐开足课程。要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探索部分高校毕业生待业支教等方式方法,通过立法立规保证师范生学用一致,以解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不断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的相关政策,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