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19 14:46:03

——2019年3月26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唐志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18年全省依法行政工作,请予审议。

  2018年,在省委、省人大的领导和监督下,全省各级政府及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甘肃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高位统筹,全力推动依法行政工作任务落实

  强化党的领导。省政府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始终把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放在首要地位,在省委统一领导下,把依法行政同依法治省、依法执政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各级政府及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统一起来,主动向省委报告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谋划和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任务,特别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依法行政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落实,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党组会都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省委书记林铎、省长唐仁健主持会议专题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我省的贯彻意见。按照中央机构改革精神,省委将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新组建的省司法厅,深化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定位,体现了党政机构合设,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原则和要求,打通了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守法的各个环节,全省各级政府及部门厉行法治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坚持党的领导意识不断强化,确保了法治政府建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强化统筹谋划。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认真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分管职责,及时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省政府组织召开2018年省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唐仁健省长作了重要讲话,部署全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会议审议通过2018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确定9个方面共31项重点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印发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标准,将确定的任务细化为10大项、50小项具体工作指标,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省政府常务会议经常研究法治政府建设有关议题,就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安排。全省各级政府及部门都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推动落实,全省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权责分明、协调有序、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强化督察考核。2018年6至7月份,根据司法部对我省法治政府建设改革举措落实情况督察调研要求,组织4个督察组,对14个市州、43个省直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全面督察,了解《纲要》《方案》发布以来各地、各部门对确定的任务贯彻落实情况,督促任务落实。去年底开始,按照新的职能定位和工作要求,省司法厅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名义,从相关厅局抽调人员,组织5个考核组,对14个市州、40个省直和中央在甘单位的法治建设工作进行考核,客观公正地进行了综合评定,考核结果列入省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体系,由省政府公开通报,并按权重纳入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二、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政府依法履职效能

  全面推进“四办”改革。省政府将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着力在理顺机制、提升效率、优化服务等上求突破,一年来,新建、改造、提升政务服务大厅73个,约占全省市、县政务大厅总数的74%,全部设置综合服务窗口,积极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同时,深入开展“简化办”“马上办”改革,通过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能,1644件政务服务事项均可一次办结,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了压缩到8.5天内的工作目标,不动产登记基本实现5天内办结的目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2018年省级继续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60项,自2011年已累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2批、2175项,减幅达到94%。注重源头治理,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集中清理涉及群众办事创业的各项奇葩证明、重复证明事项,全省各地各部门共清理证明事项11814项,取消证明事项987项,其中省级部门取消258项,同时,对保留的证明事项逐步实行清单式管理,确保清单之外“无证明”。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17个省级单位在省政务信息共享网站发布政务资源共享目录,一半以上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省级平台实现对接。改版升级的甘肃政务服务网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设立政务超市、阳光政务、专项服务等板块,从老年人优待证办理,新生儿重名查询、企业登记注册等群众和企业关注的具体事项入手,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办事服务。至去年底,全省7.94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网上办理,网上办件量达到78.9万件,同期增长65.2%。

  三、坚持服务大局,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制度建设质量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从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改善民生等方面入手,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全年完成地方性法规项目26件,其中提请省人大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2件、修订16件、废止8件。完成政府规章项目6件,其中制定省政府规章3件、修订2件、废止1件。在立法过程中,认真开展立项论证,避免立法过程中的“部门利益化”倾向,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畅通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渠道,大力推行“开门立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广泛征求对立法项目的意见建议,对公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精心梳理,认真研究,充分采纳。

  积极开展专项清理。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上位法立、改、废情况,及时开展涉及深化“放管服”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招投标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梳理出需要修改废止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按照法定程序予以审查清理。已废止省政府规章1件,废止市州政府规章3件,共清理规范性文件523件。特别是在涉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类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中,我省采取的与民营企业家座谈询问、针对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审查等措施,得到了司法部领导的肯定。

  加大备案审查力度。2018年,共收到报送省政府备案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236件,其中市州政府规章12件、规范性文件117件,省直机关规范性文件107件。对在备案手续、形式要件、有效期限等方面存在问题的13件规范性文件责令制定机关予以纠正。对上一年度省级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进行公开通报,公布了报备目录、备案审查结果。

  四、坚持健全机制,扎实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全省各级政府及部门普遍建立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科学确定决策事项范围,对决策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强化法制审核程序的刚性约束,努力提升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省政府将法制审核作为省政府常务会议议题的必经程序,2018年,对342件重要行政行为、重大投资项目、行政合同和政策文件等进行法制审核,从合法性、适当性、可行性和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法律把关、咨询论证和征询法律意见建议,预防减少法律纠纷,确保了行政行为合法高效。

  提高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省政府成立了由70人组成的高规格决策咨询委员会,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组织专家学者、专业机构进行论证,为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咨询和参考。各级政府及部门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包括涉及征地拆迁、农民负担、国有企业改制、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等,作出决策前都进行了风险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依法依规决策。

  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积极作用,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积极为法律顾问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激励法律顾问更好发挥“外脑”的新型智库作用。积极筹建省政府法律顾问队伍,拟定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外聘法律顾问工作规则(草案)》,完善政府法律顾问的议事规则、日常管理和考核监督,引入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以内为主、以外为辅、内外结合的法律顾问工作格局。省、市、县三级政府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县级政府部门、乡镇政府和村(社区)聘请法律顾问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和边远困难地区合理流动,全省1.7万多个村(居)实现法律顾问基本覆盖,2756名律师、367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村(居)法律顾问。

  五、坚持全面发力,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中央机构改革精神,坚持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不断深化省级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部门执法力量,组建综合性执法队伍。推进行政执法属地管理,实现执法重心下移,报请省委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赋予经济发达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市州、县市区政府在机构改革中,行政执法管理职能得到加强,优化“局队合一”体制,重点执法部门实现从事一线执法工作的人员占本部门工作人员比例基本达到60%以上。各地和有关部门不断总结试点经验,持续推动城市管理等其他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加大基层执法机构整合力度,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责和执法资源,着力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管理,采取“互联网+培训”的模式,对省直部门5955名执法人员进行网络培训并组织考试,优化网上培训考试与证件管理系统有机衔接,实现了教育培训、资格审查、人员考试、证件管理、信息查询的网络化管理。健全纪律约束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建立执法人员退出机制,定期清理、确认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对各级执法主体进行全面清理,审核确认省直相关部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16个、行政执法人员5362名、行政执法监督人员119名,着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执法队伍。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出台了《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方案》。深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试点工作,推广“六制定一纳入”、“十查十看”等工作方法,开展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认真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研究制定了《甘肃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甘肃省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和《甘肃省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为全省案卷评查制度化常态化奠定了基础。借助年中督导和重大案件执法检查,开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推动“三项制度”落实见效,认真开展“两法衔接”工作,监督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防止在行政执法领域“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问题的发生。

  六、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自觉接受监督。全年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备省政府规章8件,报备以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136件。坚持向人大全面报告政府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初步完成73名省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的选聘工作,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582件,办理省政协委员提案787件,全部按时办结,办结率100%。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2018年,全省行政机关接到人民法院书面通知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2338件,一审结案1746件。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对相关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职责,重视法院、检察院的司法建议,认真研究改进措施。

  完善内部监督。加强行政监督,扎实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省政府制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十不准”规定,加大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和公开曝光力度。发挥行政复议监督职能,依法办理涉及民生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信息公开等领域的行政复议案件,2018年,省政府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56件,受理152件,办结145件,办结率95.4%。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63件。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围绕推动政策落实、助推脱贫攻坚、环境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等方面,扎实开展审计和专项审计,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通过审计处理,上缴财政资金19.14亿元,促进增收节支46.86亿元;向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信息等1900多篇,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建议9400多条。

  创新监督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整合建立综合监管平台,支撑全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双随机抽查检查工作。全省有2755个行政执法部门在平台上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全年抽查市场主体总量6%,抽查计划完成率和抽查结果公示率均达到100%。推进行政执法公示统一平台建设和规范工作,在“信用甘肃”互联网平台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执法公示网络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我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执法信息公示工作,完成6658个执法部门执法信息的公示任务。强化网上政务服务效能监察,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有效提升,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高效。完善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信息发布机制,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和即时通信等新媒体平台,做好对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全面提升应对舆情的能力。

  七、坚持多措并举,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立体化建设。推动86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成1384个乡镇(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1.4万多个村(居)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受理各类法律咨询18.9万人次、法律援助申请2.8万件,办理人民调解和其他法律事务16万件,建成开通“12348”法律服务电话热线、设置10个值班座席、接听各类法律咨询4万多个。组织18名法律服务人员借助“中国法律服务网”“甘肃法网”平台,为人民群众在线提供法律服务,基本实现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联通互动、城乡全覆盖、网上网下一体化服务新格局。

  注重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强化法治方式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救助救济等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出台《关于加强全省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人民调解员的选聘、培训、管理、保障等提出具体要求。坚持发扬“枫桥经验”,采取“积极防、主动调、盯紧事、用好法”等措施,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组成专业律师团队排查化解甘南藏区草场纠纷,开通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绿色通道。2018年,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6800多件,受援人数9400多人,涉及欠薪9800多万元,开展人民调解化解信访积案专项活动,成功化解信访积案480多件,全省2.1万个调解组织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5万多件,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8200多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全面推行“阳光信访”,对群众公开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过程和处理结果,接受群众全程监督。积极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规范网上信访工作流程,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落实诉访分离制度,引导群众在法治框架内解决矛盾纠纷,切实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截止2018年底,中央和省上交办以及市县两级摸排的1200余件重点信访事项基本化解,全省信访形势总体向好、平稳可控,呈现出“两升两降”(全省信访总量、来省信访总量上升,来省集体访和北京地区非接待场所有关人员下降)的态势。

  八、坚持宣教先行,全面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推动大规模宪法学习宣传。围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主题要求,着重在加强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学习宣传上发力,全面组织完成首个“宪法宣传周”活动,着力构建“1+8+1”模式,把宪法宣传教育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有机结合起来,用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靠实各级国家机关普及宣传宪法的共同责任,真正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活起来、落下去、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举办宪法学习宣传活动5000余场次,举办宪法宣誓299场,讲座(报告会)3200多场,专题培训班1500多场次,培训人员17.8万余人,推送宪法宣传信息2.7万条,直接受教育干部群众达300多万人次。

  组织多层次法治业务培训。省政府将法律知识学习列入领导班子年度学习计划,举办了省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省政府法治辅导报告会,邀请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莫纪宏教授,作了宪法修正案辅导报告,在省委党校举办全省政府系统领导干部法治政府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全省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首要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党员干部网络培训学院培训内容,依托党校系统,组织1.6万多名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省公务员局利用远程网络平台组织全省14.5万名公务员开展法律学习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举办各类法治骨干培训班3700多期,开展培训45.54万人次。

  打造全方位普法教育新格局。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意见精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创设普法责任清单、重大决策会前学法、重大政策解读公告、建立省级普法联席会议等具有甘肃特色的落实模式。完成“七五”普法中期检查考核及第三方评估普法成效和满意度测评工作,推动普法责任落实见效。大力推进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工程,指导各地打造了一批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大院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深化“法律八进”活动,让普法触角向基层延伸。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以“甘肃丝路法雨”微信公众号为牵引,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乡、省直部门的普法微信矩阵,基本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精准性法治宣传格局。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地方和部门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依法行政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地方和部门还存在部署安排多、督促落实少,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简政放权不到位、不协调、不同步,行政审批事项多、环节多、耗时长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立法及政策制定审核把关不够严格,出台的制度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规范性文件存在漏报甚至瞒报的现象;重大决策程序执行不够规范,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决策的法治化水平不高,盲目决策、违法决策的情况仍然存在;执法体制改革进展不均衡,还存在执法监管不到位、执法裁量基准不执行、执法程序不规范、法制审核不严格、罚缴分离制度不落实等问题。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一年。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依宪执政、依法行政、依规施政、依纪从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党委领导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

  二是进一步提升政府依法履职效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突破年和营商环境建设年,深化“四办”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大局开展立法工作,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以高质量立法保障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进一步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健全完善依法决策机制,规范决策流程,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

  五是进一步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提高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

  六是进一步强化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法律监督,积极配合监督检查,按要求向人大及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强化审计监督,依法接受司法监督、监察监督,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七是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全面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推动平台体系建设,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强化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

  八是进一步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法制度,拓宽学法内容,创新学法方式,继续把学习宪法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必修课,切实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