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19 14:03:02

——2019年1月26日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甘肃省财政厅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8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省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圆满完成。

  (一)全省预算执行情况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08亿元,为预算的1024%,比2017年同口径(下同)增长83%。加上中央补助25012亿元、政府一般债券收入3727亿元、调入资金等2098亿元,使用上年结转结余755亿元,收入总量为40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104亿元,增长136%;非税收入2604亿元,下降2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0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明显改善。

  图1: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亿元、占比%)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741亿元,完成预算的976%,增长142%。加上政府债券还本1428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38亿元、上解中央支出49亿元,支出总量为39956亿元。收支总量相抵,结转下年支出344亿元。

  图2: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重点支出情况(亿元)

  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992亿元,为预算的1129%,下降35%,主要是二级公路停止收费后车辆通行费收入减少。加上中央补助166亿元、上年结余701亿元、政府专项债券收入2315亿元,收入总量为7174亿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5508亿元,完成预算的885%,增长101%。加上政府债券还本支出275亿元、调出资金708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为6491亿元。收支总量相抵,结转下年支出683亿元。

  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6亿元,为预算的136%,下降33%,主要是上年收入中含清缴以前年度欠缴收入。加上中央转移支付74亿元、上年结余27亿元,收入总量为217亿元。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1亿元,完成预算的949%,下降222%,主要是中央政策性补助减少。加上调出资金45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196亿元。收支总量相抵,结转下年支出21亿元。

  全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405亿元,为预算的1182%,增长45%,主要是财政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贴增加,以及当年清算以前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后收入增加。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支出9775亿元,完成预算的112%,增长538%,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以及新增上解中央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调剂金支出。当年结余6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8825亿元。

  (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1亿元,为预算的1007%,增长89%。加上中央补助25012亿元、政府一般债券收入3727亿元、调入资金934亿元、市县上解收入954亿元,使用上年结转结余资金191亿元,收入总量为33239亿元。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1749亿元,增长129%;非税收入672亿元,下降03%。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57亿元,完成预算的981%,增长212%。加上政府债券还本853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91亿元、上解中央支出49亿元、对市县转移支付2143亿元(含税收返还)、债务转贷支出1963亿元,支出总量为33143亿元。收支总量相抵,结转下年支出96亿元。省对市县转移支付中,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12961亿元,专项转移支付8469亿元,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占省对市县转移支付总量的605%。

  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45亿元,为预算的927%,下降144%,主要是车辆通行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少。加上中央补助166亿元、下级上解18亿元、上年结余89亿元、政府专项债券收入2315亿元,收入总量3533亿元。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071亿元,完成预算的855%,下降121%,主要是车辆通行费减收后安排的支出减少。加上政府债券转贷支出1975亿元、对市县转移支付229亿元、调出资金159亿元,支出总量3434亿元。收支总量相抵,结转下年支出99亿元。

  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1亿元,完成预算的1012%,下降249%,主要是上年收入中含清缴以前年度欠缴收入。加上中央转移支付74亿元、上年结余08亿元,收入总量143亿元。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3亿元,完成预算的992%,下降283%。加上调出资金15亿元,支出总量138亿元。收支总量相抵,结转下年支出05亿元。

  省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391亿元,为预算的1039%,增长104%;支出3041亿元,完成预算的95%,增长529%,主要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资金由市县支出调整为省级支出,新增上解中央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调剂金。当年结余35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925亿元。

  省级财政预算调整情况。2018年5月,省财政厅向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提交了当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分配计划和省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经审查批准,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年初的6779亿元调整为7227亿元,增加448亿元;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由年初的93亿元调整为127亿元,增加34亿元。

  (三)政府债务情况

  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财政部核定2018年全省政府债务限额27455亿元(一般债务17113亿元,专项债务10342亿元),比上年新增446亿元(一般债务2299亿元,专项债务204亿元,中央转贷地方外债额度121亿元)。初步统计,2018年全省政府债务余额2499亿元,控制在债务限额以内,其中:省级8477亿元(一般债务7837亿元,专项债务64亿元);市县16513亿元(一般债务8417亿元,专项债务8096亿元)。

  政府债券发行情况。2018年,按照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举债限额,全省发行政府债券6042亿元,其中新增债券4339亿元(不含中央转贷地方外债额度121亿元),置换债券1703亿元。新增债券中,省级1251亿元,市县3088亿元;置换债券中,省级853亿元,市县85亿元。

  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情况。2018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依照《预算法》有关要求和偿债计划,将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相应列入预算。当年全省偿还政府债务本金1859亿元,其中:省级853亿元,市县1006亿元;支付政府债务利息67亿元,其中:省级247亿元,市县423亿元。

  (四)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

  根据各级人大批准的年度财政决算,2017年末,全省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为1341亿元,其中:省级854亿元,市县487亿元。2018年初,全省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91亿元,其中:省级72亿元,市县371亿元。预计2018年末全省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总规模988亿元,约占全省总支出的26%,其中省级725亿元,约占当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含对下转移支付)的24%。全省及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均在规定比例5%之内。

  以上2018年相关数据为初步汇总数,决算后将根据决算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相应调整,届时再按程序报告。具体情况详见《2018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

  二、落实省人大决议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2018年,按照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财政部门全面贯彻执行《预算法》,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组织财政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着力争取中央支持。面对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对财政预算执行的影响,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千方百计抓收入,多措并举促支出,财政收支均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在加强财政收入征管的同时,继续把争取中央支持作为重中之重,经过努力,工作成效明显。中央财政共下达我省一般公共预算补助25012亿元,增加3223亿元,增长148%,其中:税收返还及一般性转移支付15655亿元,增加151亿元,增长118%;专项转移支付9357亿元,增加1713亿元,增长224%。特别是中央在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补助、车辆购置税补助地方资金、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以及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财政部核定我省新增政府债务限额446亿元,比上年增加106亿元,有力支持了我省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二)着力支持脱贫攻坚。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我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落实。全省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33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866亿元,增长206%;省级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调整优化结构等措施,安排462亿元,增长145%,为中央补助资金的533%。全省投入深度贫困地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69亿元,占617%;贫困县60%以上的新增一般债券用于脱贫攻坚。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全省整合涉农资金1753亿元,集中优先用于脱贫攻坚。在完善投入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集中财力,精准施策,大力推动产业扶贫。支持完善贫困县贫困村生产组织、产销对接和风险防范体系,实现了贫困县贫困村至少2个以上农民合作社全覆盖;在有需求贫困村建成果蔬保鲜库859座;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新增省级补贴险种6个,实现农业保险对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及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两个风险”的全覆盖。支持建立健全带贫减贫机制,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落实贫困地区选聘生态护林员和保洁绿化等公益性岗位政策,支持农村贫困家庭人员就业,提高贫困家庭收入水平。建立“周调度、旬报告、月通报”制度和约谈机制,督促部门和市县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进度。全省扶贫支出达到3186亿元,增长1025%。建立扶贫资金总台账和监控平台,将中央42项、省级25项和市县安排的扶贫资金全部纳入动态监控,着力打通扶贫资金监控到项目、到人到户、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三)着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借、用、还”相统一的举债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对全省各级各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含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隐性债务和相关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出台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意见,督促部门和市县制定化债方案,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健全风险预警处置机制,对债务高风险地区进行通报,将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加大专项检查力度,从严整治各类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行为,对个别市县违法违规举债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建立债券资金调度和拨付绿色通道,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按期完成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当年发行置换债券1703亿元,累计发行置换债券1186亿元,每年可减轻各级政府债务利息负担约30亿元。

  (四)着力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575亿元,支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省级财力、中央补助、政府债券资金496亿元,扎实整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支持完成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分类退出任务。认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项目,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投入46亿元,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及监管监测。下达426亿元,加强天然林保护,推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拨付89亿元,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筹措385亿元,支持村容村貌提升、垃圾污水治理等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十类民生支出29838亿元,增长144%,占财政支出的791%。省级拨付资金1195亿元,10件为民实事全部办结。民生支出中,教育支出5926亿元,全面落实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支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深度贫困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和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温暖工程。支持省属高校积极化解存量债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52亿元,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办法,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平均提高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85元提高至103元。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城乡低保省级指导标准分别提高76%、63%,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76%。支持实施助残扶贫康复项目,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医疗卫生支出3135亿元,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90元、55元。住房保障支出1583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政策,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2322万套。采取差异化补助的方式,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对象及其他农户危房改造项目,完成改造79万户。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电梯改造。

  (六)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扎实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认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285亿元。取消2项中央、3项省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将重大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标准在2017年基础上再降低25%。延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19%和失业保险总缴费1%的阶段性降低费率政策。分步有序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筹集330亿元,支持交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筹集20亿元,支持设立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军民融合、循环农业、通道物流、中医中药4支子基金已注册投运。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注入甘肃金控集团资本金20亿元,支持省市县三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通过抵押、担保及信用贷款等多种方式发放贷款395亿元,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成功纳入国家融担基金第二批合作签约范围。支持发展循环农业,推动戈壁农业、田园综合体试点等建设。

  (七)着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贯彻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构建涵盖政府和部门预算以及所有政策和项目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建立事前评估、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结果应用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完善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省级将预算绩效目标编制作为部门预算编制的前置条件,实现所有经济事业发展类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全覆盖,首次选取20个部门项目绩效目标向社会公开,对省级部门项目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组织省级部门对44个重点财政支出项目和13个二级预算单位的整体绩效开展自评,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20个社会关注度高、资金量大的环保、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开展绩效评审,及时将评审意见反馈部门整改完善。出台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坚持以各类财政扶贫资金为“试验田”,对所有安排用于扶贫的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实施绩效管理,力促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八)着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稳步推进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定了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养老等八类18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和医疗卫生领域改革方案,明确了省与市县支出责任分担机制。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赋予市州对部分项目资金的审核、分配权限,充分调动市州积极性,发挥就近就地监管优势,进一步强化对省直管县资金监管和业务指导。清理盘活项目结转结余资金217亿元,可统筹使用的资金全部用于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组织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建立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首次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专项报告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出台《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实施意见》,推动完善地方国有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机制。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及时整改巡视、审计及各类监督检查反馈的问题。深入推进预决算、政府债务等信息公开,提高公开的及时性、规范性,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财政运行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财政收入增长基础不稳,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只增不减,预算收支平衡难度加大,一些市县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压力增大。有的市县长期过紧日子的意识不强,存在脱离实际铺摊子搞建设、超出自身财力过高承诺等问题,影响财政可持续性。个别市县违规担保或变相举债,有的市县政府债务负担较重,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任务艰巨。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制度建设、评价范围、评价体系等仍需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三、2019年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草案编制情况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打好三大攻坚战、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中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影响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企业效益等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上国家将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财政增收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各领域对财政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和民生兜底等刚性支出持续攀升,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形势仍然严峻。

  2019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根据经济形势和上述指导思想,2019年预算编制的总体思路是:收入预算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预测,与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既充分考虑“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等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工业生产持续回暖等有利因素,也充分考虑落实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对财政增收带来的压力。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以及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在保证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基本民生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努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保障力度,着力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按照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精神,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体现在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和增加支出规模,“提效”体现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落实好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一是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大幅放宽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政策,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提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降低养老保险费率,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通过完善融资担保体系、设立并购基金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着力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大力争取中央支持,统筹安排使用本级收入、中央补助、政府债券等,提高重点领域支出保障能力。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筹使用。三是严格项目支出管理,除刚性和重点项目支出外,一律按照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节省的资金用于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加大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困难地区和基层政府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能力。四是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抓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做好预算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尽早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难以支出、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解决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资金分散、多头管理、整合不足的问题。五是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精打细算,健全财政支出政策决策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着力清理规范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的支出政策,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一)2019年全省代编财政收支情况

  1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9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加上中央补助、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上年结转、地方政府债券等,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达到4000亿元左右。

  2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4066亿元,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补助、上年结转、政府专项债券等,收入总计6047亿元;安排当年支出5213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48亿元,预计结转下年486亿元。

  3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86亿元,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补助、上年结转等,收入总计108亿元;安排当年预算支出75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6亿元,预计结转下年17亿元。

  4全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10379亿元,支出10023亿元,当年收支结余35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182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全省预算由省级预算和市县预算汇总形成,市县预算由市县人民政府编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报告中全省收入预计数和支出安排数均为省级财政代编。

  (二)省级预算草案编制情况

  1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2588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1918亿元,增长96%;非税收入67亿元,与去年持平。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补助、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市县上解收入等,总收入24775亿元。

  2省级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75亿元,分省本级支出、省对市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上解中央支出反映:省本级支出7871亿元;省对市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16707亿元,其中:税收返还566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13409亿元,专项转移支付2732亿元;上解中央支出197亿元。

  这样安排后,省级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汇总预算为35亿元,机关运行费197亿元。省本级一般性支出699亿元,比上年的754亿元压减55亿元,压减幅度为73%。

  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基本支出1765亿元,项目支出6026亿元;预备费8亿元,占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

  图3:2019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亿元、占比%)

  分支出科目安排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6亿元;国防及公共安全支出651亿元;教育支出714亿元;科学技术支出122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4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78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0亿元;节能环保支出94亿元;城乡社区支出22亿元;农林水支出369亿元;交通运输支出2461亿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37亿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1亿元;金融支出202亿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72亿元;住房保障支出75亿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6亿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亿元;债务还本付息支出305亿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亿元;其他支出7亿元。

  省政府确定的10件为民办实事事项,需省级安排的资金都做了相应安排。

  图4:2019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亿元,占比%)

  3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883亿元,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补助、专项债券收入、上年结转等,收入总计228亿元。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收支平衡原则,调入一般公共预算8亿元,专项债券转贷市县102亿元,安排本级支出958亿元、对市县转移支付222亿元。

  4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6亿元,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转等,收入总计66亿元。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收支平衡原则,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5亿元,安排本级支出51亿元,用于省属企业移交补助及去产能补助、补充国有企业资本金等方面。

  5省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3878亿元,支出3908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895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预算法》规定,在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预算草案前,可安排下列支出:上年度结转支出;参照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必须支出的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以及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出;法律规定必须履行支付义务的支出,以及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的支出。2019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对市县转移支付补助中,中央补助只包括了提前下达部分,执行中随着中央补助的增加,省本级预算、省对市县转移支付也将相应增加。另外,由于机构改革、政府支出功能科目调整变化,支出功能科目上下年度间不能直接对比。如:2019年政府收支功能分类科目中,将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科目中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调整至新增的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科目;增设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将原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科目安排的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调整至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科目。

  (三)省级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2019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在保障工资发放、机构运转的基础上,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方针政策,着力保障省委省政府部署,省级财力和政府债券安排重点支出项目资金5984亿元(各项重点支出存在交叉,合计数中已剔除重复项目),主要包括:

  1突出保障扶贫政策落实,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全力支持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继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安排资金60亿元,增加138亿元(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831%),增长299%,占预计中央到省资金的60%,高于配套比例达到30%以上的政策要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向“两州一县”和18个深度贫困县倾斜,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用于改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群众生产就业技能,落实精准扶贫贷款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贴息政策。安排6亿元,深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支持开办“一县一(多)品”特色保险品种。安排15亿元,扶持农民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和发展“扶贫车间”,增强农村发展能力;支持实施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项目,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提高脱贫质量。安排13亿元,支持贫困村帮扶工作队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同时,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大对深度贫困县的支持力度。

  2突出支持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生态环保长效投入机制,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安排10亿元,继续支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安排65亿元,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与监测监管,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完善“河长制”“湖长制”制度。安排42亿元,用于开展森林、草原植被、湿地保护与恢复。安排1亿元,完善省市县三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支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能力提升。安排31亿元,支持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加强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安排5560万元,支持废旧农膜回收、尾菜处理、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以及耕地农作休耕试点,加强农药使用监督管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市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推动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3突出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安排20亿元,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推动政银企共建共管共治,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支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以及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对外贸易等实体经济发展。安排114亿元,支持落实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追溯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及新型职业农民工培育,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安排105亿元,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安排3亿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推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戈壁农业发展;安排12亿元,落实惠农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安排5亿元,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支持做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推动宜居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保障能力,将村干部基本报酬最低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18万元提高到24万元;组干部报酬最低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054万元提高到072万元;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由每村每年31万元提高到41万元。

  4突出支持弥补民生短板,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安排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1834亿元。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支持办好学前教育,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支持高校科研、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继续实施深度贫困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温暖工程。支持完善城乡低保、临时救助、抚恤优待等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合理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国家普惠性就业创业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助残康复救助项目。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持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20元、60元。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落实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政策,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完成265万户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电梯改造。

  5突出支持绿色产业,促进经济加快转型发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崛起”的发展思路,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支持抢占“一带一路”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安排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20亿元,支持十大生态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安排15亿元,落实招商引资激励政策,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支持外经贸加快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安排22亿元,支持陇药产业、信息产业和两化融合发展。安排88亿元,落实科技创新各项政策措施,支持科技重大项目、重点研发及创新基地建设,提升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研发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安排5000万元,支持军民融合发展。安排3亿元,支持实施省长人才奖、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和落实人才津贴政策。安排26亿元,实施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政策,支持海绵城市、特色小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安排3亿元,支持加快旅游业发展,其中1亿元用于贫困地区实施旅游专业村、乡村客栈、旅游厕所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条件,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安排45亿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三馆”免费开放,支持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等重大节会。安排224亿元,加快公路、民航机场以及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支持航空运输和国际货运班列运营。积极落实以出让国有资源资产和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补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本金工作实施方案,支持国有企业加快发展。

  另外,省级预算对部门信息化建设、涉改单位经费保障、企事业单位划转、部队保障、粮食风险基金等支出都相应作了安排。

  (四)省级政府债务相关情况

  2019年省级一般债券利息支出30亿元,比上年增加5亿元。主要是:2019年以前发行债券783亿元,安排利息支出275亿元;预计2019年发行10年期及以上债券55亿元,安排利息支出25亿元。省级专项债券利息支出26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亿元。2019年到期一般债券995亿元,根据有关规定,将发行再融资债券还本99亿元,预算安排还本05亿元。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关于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决定》,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授权期限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提前下达的新增政府债务限额编制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并向下级人民政府下达新增债务限额。2018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我省部分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29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69亿元,专项债务122亿元。

  为加快债券资金发行使用工作,我们已将中央提前下达部分2019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测算安排到省级和市州,其中:安排省本级一般债务65亿元,主要用于民航机场、引洮二期工程、城镇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农村风貌革命)、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等重点项目;专项债务20亿元,主要用于收费公路建设。这些支出项目已纳入2019年预算草案。安排市县一般债务104亿元,专项债务102亿元。这样安排后,全省政府债务限额为30365亿元(一般债务18803亿元,专项债务11562亿元),其中:省级9357亿元(一般债务8517亿元,专项债务84亿元),市县21008亿元(一般债务10286亿元,专项债务10722亿元)。待中央对我省2019年政府债务限额正式下达后,我们再将铁路等重大项目支出政府债券资金安排情况及预算调整方案,按程序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四、2019年主要工作措施

  2019年,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及省人大有关决议,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强化财政收支管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努力实现财政收支预期目标。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加强财政经济运行态势研判,强化收入征管,坚持依法依规、应收尽收,严禁虚增空转财政收入行为,切实提高收入质量。落实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当减则减,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培植涵养财源,夯实财政可持续发展基础。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政府投资基金、担保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增加交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有效投资,拉动税收增长。认真研究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以及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等重点政策方向,有的放矢,主动跟进,争取在政策和专项资金上给予我省倾斜支持。抓住中央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重大利好政策,争取中央增加我省新增债券额度。加强汇报衔接,用足用好国家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政策,着力争取中央在均衡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等一般性转移支付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二)着力保障重点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大对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重点支出和关键环节的支持。坚持雪中送炭、量力而行的原则,健全民生支出管理机制,加强民生政策事前论证评估和财政综合保障能力评估,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增加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提高市县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能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压减结转结余规模,用好历年存量资金。健全完善通报奖惩机制,强化考核问责,督促部门、市县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新增政府债务限额适当向财政实力强、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倾斜。严格按照中央政策要求,督促市县采取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等方式,落实分年度化解方案,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加大财政约束力度,充分开展财政承受能力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方案评估论证,对没有明确资金来源和制定融资平衡方案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一律不得开工建设。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对确有必要、关系重大民生的在建项目,保障合理融资需求,推动项目顺利建设,防止资金断供,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完善债券资金调度机制,督促项目单位和主管部门落实管理责任,及时将债券资金用到项目上,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效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切实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强化监督问责,加大对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的查处问责力度。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落实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落实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稳步推进公共安全、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等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办法,加快构架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指导部门和市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双监控”。推动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自评以及重点绩效评价结果随同预决算报送同级人大,并依法予以公开。进一步扩大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范围,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全面推开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加快实现全国财政电子票据一站式查询、真伪查验和报销入账。

  (五)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有关要求,严格履行预决算编报程序,完善预决算报告及草案编制方式,细化重点支出和重大项目预算,全面准确向人大反映支出预算和政策落实情况。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预决算等信息公开工作,做到公开及时、信息准确、内容规范。按期公开政府债务信息,每半年向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有关工作委员会书面报告政府债务情况。高度重视巡视、审计等监督检查,积极整改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对联网监督发现问题的处理反馈机制。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落实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

  各位代表:做好2019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指导和监督下,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