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省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18-12-24 09:56:58

  ——2018年7月25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康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会议报告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97.6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8位。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1%,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2.5%,增速回落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6.7%,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
 
  (一)农业形势基本平稳。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面积压减1.6%,棉花、青饲料面积分别增长11%和3.3%,蔬菜产量同比增长6.5%。牛羊存栏分别增长2.2%和1.3%,出栏分别增长5.3%和0.4%。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29.7亿元,增长5.1%。
 
  (二)工业企业效益改善。1—5月,在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和一系列降成本措施发挥效力的带动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15.4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润124.9亿元,同比净增69.3亿元,增长1.2倍;企业亏损面为42.22%,较一季度和前4个月分别下降4.04和1.4个百分点。
 
  (三)消费外贸稳定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5.8亿元,同比增长7.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接待游客1.3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和28.1%。外贸进出口总值200亿元,增长40.2%。
 
  (四)财政收支稳中有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1.9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税收收入323.3亿元,增长1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68.7亿元,增长8.6%,其中扶贫支出125亿元,增长192.4%。
 
  (五)就业收入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0.7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6.8%;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69.1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9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202元和3833元,同比分别增长8.0%和9.0%。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生产下行压力加大。受部分工业产品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生产计划安排不足、生产线检修、原料采购难度加大等因素影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6.2%持续回落至上半年的3.6%。随着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出口下降、需求下滑、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下跌,将进一步加大我省工业生产下行压力。二是投资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市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项目谋划的能力不足,新谋划大项目、好项目比较少,加之国家环保、用地、融资等要求越来越严,项目前期进展缓慢,特别是一些跨区域、穿越保护区的线性工程审批手续办理难度增大,征地拆迁推进较慢,项目资金筹措困难,大部分PPP建设项目暂缓实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0%,降幅虽比1—5月收窄1.8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回落了11.7个百分点,与全年预期增长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三是节能目标完成难度较大。我省重化工业结构特征明显,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较慢,发展质量仍然不高,部分市州发展方式转变不到位,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工业企业占比依然较高。今年随着工业品价格加快上涨,电解铝等高耗能企业产能释放,全省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上半年万元GDP能耗预计上升1%左右,而国家要求我省“十三五”期间能耗强度年均下降2.97%,完成年度约束性目标难度较大。同时,国家要求我省能耗总量年均增长不超过3.54%,但部分市州能耗总量已接近控制目标,导致一些新引进的项目无法落地。四是一些领域风险问题不容忽视。随着脱贫攻坚逐步深入,财政资金、扶贫贷款、易地扶贫搬迁等领域风险隐患不断积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部分地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风险隐患尚未彻底排除,污染事件时有发生。4月上旬,平凉、庆阳、天水、白银等地局部发生低温冻害灾害;7月份以来,陇南、天水、定西、甘南、临夏等市州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地质灾害,防汛救灾、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任务十分艰巨,给脱贫攻坚带来很大压力。五是部分干部作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一些干部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对十大生态产业的认识不够、理解不深,缺乏以绿色生态产业引领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理念和思路举措;在思想观念、执行能力、工作落实上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帮扶工作不够精细扎实。同时,部分干部的工作干劲和动力不足,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另外,改革的深度、力度、进度不平衡,推动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相对突出,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亟待破解。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上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各地各部门突出目标和问题导向,聚焦着力重点,采取务实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聚焦“一号工程”,精准扶贫取得积极进展。一是中央约谈整改有序推进。全面对照中央约谈点出的问题,制定全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方案,逐级靠实责任、狠抓落实,目前国家考核反馈指出的95个问题已整改73个,整改率76.8%;我省自查的903个问题已整改654个,整改率72.4%,其它问题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二是产业扶贫进展良好。制定出台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和六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实施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和500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以及5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启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贫困村累计新建合作社552家,消除“空壳村”486个。扶持128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启动实施了总装机42.85万千瓦的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三是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整合中央20项、省级14项涉农专项资金143亿元,由贫困县自主安排使用,集中优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农村危房改造开工6.36万户、开工率达54.64%。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382公里,新增通客车建制村173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6.63%。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开工,完成投资9.07亿元。提前两年下达完“十三五”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目前搬迁入住21万人。编制完成我省“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国家农网建设资金2亿元,同比增长30%。四是健康教育扶贫有力推进。调整完善健康扶贫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合规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提高至85%以上,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至2000元。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实施“送医上门”服务28.52万人次。加大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力度,积极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平均水平达92%。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7万个。五是社会帮扶力度加大。积极与天津、青岛、福州、厦门4市开展东西部扶贫对接,东部4市拨付我省财政帮扶资金12.43亿元。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16.76万人,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9.4万人。东部协作市18家龙头企业实施扶贫项目124个,带动3000多贫困户稳定增收。中央33家定点帮扶单位实施帮扶项目74个,引进各类资金12.99亿元。
 
  成功举办中央企业助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座谈会,20家央企与我省签订合作项目22项,合同金额308亿元。
 
  (二)聚力绿色转型,生态产业发展开局良好。一是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开篇破题。全面落实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和《规划》,编制十大类生态产业发展总体方案和专项行动计划,制定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方案,形成了支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汇编》。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兰州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重大标志性工程启动实施。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关闭煤矿9处、验收6处,组织开展“地条钢”新一轮全覆盖排查和专项抽查。全省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保持在12个月左右。组织4家企业与10家银行签署债转股项目17个,到位资金195亿元。组织开展直购电交易电量超过320亿千瓦时,年降电价成本金额约10亿元;分两批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年降成本约4.36亿元。前5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2.1元。三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编制完成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积极申报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到1819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800个。建成戈壁农业3.2万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家庭农场达8549个,合作社达8.53万家。加快农村“三变”改革,全省702个村992个组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四是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中瑞铝业公司供电、酒钢和金川公司自备电厂并网发电等问题。制定先进制造产业专项行动计划。编制丝绸之路信息港总体规划,启动实施智慧文博项目,紫金云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加快推进。启动第五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认定工作。积极推进光热、微电网、平价发电等项目,全省弃风、弃光率降至20.5%、11.5%,分别较去年下降12和9个百分点。五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成功举办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成立甘肃金控担保集团,华夏银行兰州分行获批正式开业,甘肃银行在香港联交所首发上市,交设股份等3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实现直接融资209.48亿元,其中股票市场融资96.48亿元,债券市场融资113亿元。省公航旅集团等企业境外成功发债10亿美元。
 
  (三)狠抓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支撑持续增强。一是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加大。组织召开全省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实施工作会议,编制2018年全省重点投资项目、省列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前期项目三个清单,其中重点投资项目和省列重大建设项目两个清单年度计划投资,共占全年计划投资的84%。目前,247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2亿元,占同期计划投资的80.6%;165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03.1亿元,占年计划的32.5%。二是项目投资管理扎实有效。积极争取并全部转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58.9亿元,较去年增加4亿元。对省列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前期项目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按月进行调度,多次召开现场协调会解决突出问题,及时督促进展靠后市州和项目单位加快工作进度。三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产业方面,武威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等项目启动实施,中车高端轨道交通装备造修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水利方面,黄河甘肃段防洪和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主体已基本完成,兰州市水源地等项目加快建设,白龙江引水、引哈济党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交通方面,陇南成县机场建成投运,柳沟至敦煌铁路提速改造工程即将获批实施,确保文博会前动车开到敦煌。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甘肃中医药大学和平校区、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省统建“三校一区”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四是招商引资精准有效。成功举办粤港澳招商、第二十四届兰洽会、民企陇上行等大型招商活动,组团参加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等重大招商节会,积极推动与中核集团、首创集团等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实施,兰州西脉新材料产业园、嘉峪关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等重大招商项目有序推进。
 
  (四)破解瓶颈制约,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加快。一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获批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编制印发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科技部、上海张江与我省战略合作进入发展新阶段。启动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编制《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总体方案》,加快组建甘肃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新认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星创天地20个。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继续推进“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在科技扶贫、军民融合、生态环境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国家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加快高性能电池材料等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创新创业资源开放共享,依托甘肃“科聚网”发布科技成果1.1万项,实现技术成果交易35.48亿元。三是创新机制持续完善。全面落实“科技创新30条”政策,出台《关于经济技术类人才助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设立人才奖、发放人才津贴、提高奖励标准等方式,汇聚人才资源,科技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启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建设工作,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上半年,全省技术合同登记2231项,成交额46.15亿元。
 
  (五)纵深推进改革,发展动力活力有效激发。一是“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部署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出台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十不准”规定,大力推行“四办”改革,分两批公布省级“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877项。目前有36个省级部门的792项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甘肃政务服务网在线查询或申报办理。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功能,组建省级投资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已受理省级项目审批事项114件。“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上线运行,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格局逐步形成。二是国企国资改革不断深化。39户改制脱钩企业完成章程修订工作,9户中央下放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已经完成,启动其它省属企业和改制脱钩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工作。省陇药集团等5户企业整合重组方案已获批实施。积极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金川新材料等8户企业开展了员工持股试点。三是价格和电力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实施新版《甘肃省定价目录》,放开14项、下放6项政府定价项目,定价项目减少33.3%。电力发用双方市场化协商定价比例进一步提高,2018年交易电量占大工业销售电量比例超过50%。完成相关输电工程价格核定工作,每年我省缴纳西北区域电网输电费较原标准减少2.11亿元,酒湖直流工程输电价格较之前临时价格每千瓦时降低2.9分。争取国家同意建设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21个。四是财税金融改革有力推进。首次向全社会公开20个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对41个省级部门支出项目绩效目标实施监控。稳步推进税务机构改革,提前实现国税、地税办理业务“一厅通办”。着力防范金融和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和变相举债,全省累计发行置换债券1009.3亿元,为各级政府每年减少利息负担约26.7亿元。
 
  (六)融入“一带一路”,开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通道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印发我省合作共建中新南向通道工作方案,兰州—钦州港直达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增加从东南亚国家进口产品回程班列。加快重要交通枢纽、空港陆港建设,兰州中川机场已开通23条国际和地区航线,敦煌空运口岸监管场所即将正式开放。积极发展口岸经济,兰州铁路口岸已正常对外开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肉类、中川机场冰鲜水产品及水果指定口岸查验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已通过国家验收并运营。二是对外经贸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兰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网购保税场地等项目建成投运,跨境电商实现零的突破。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投入试运营。积极拓展文化交流合作领域,开展对外文化交流40多起,涉及26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省政府与牙买加签署了《全面推进牙买加甘肃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建设框架协议》,白银公司秘鲁多金属尾矿项目顺利投产。印发省属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境外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境外投资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七)强化工作举措,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加大。一是祁连山生态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保护区内144宗持证矿山已退出103宗,剩余41宗年底前退出。42座水电站中确定关停退出的10座,已有2座彻底拆除,其余8座正在拆除;拟保留的32座在建和已建水电站,已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和预警管理。25个旅游项目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重大生态规划稳步实施。争取中央投资7.32亿元,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落实祁连山、“两江一水”、渭河源区等生态治理规划。印发实施《甘肃省实施湖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工作体系。加快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完成造林411.8万亩。扎实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三是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6个地级市省级环保督察。争取国家资金7.52亿元,重点支持37个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印发实施全省冬季清洁取暖总体方案。截至6月底,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剔除沙尘影响后为89.3%,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38个国家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92.1%,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四是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有序推进。争取国家通过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6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验收,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进展顺利。认真开展“十三五”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中期评估,推进用能权交易制度试点工作。金昌、兰州、敦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白银、庆阳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八)抓实惠民举措,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一是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为3.4万名高校毕业生审核发放求职创业补贴,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亿元。扎实推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陇西等17个试点县(区)返乡创业人员累计达7.66万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22.82万人。组织开展靖煤集团宝积山煤矿822名拟分流职工安置工作。二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月均达到2435元;将失业保险金标准一次性提高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月均达到1391元;将城市低保指导标准提高到485元,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420元;将农村低保指导标准提高到3720元。启动实施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已基本建成5.58万套,完成率为57.9%。三是社会事业统筹推进。争取中央投资23.3亿元,重点支持了社会事业领域256个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217所行政村幼儿园建设任务,开工率达85.05%。投入2亿元支持兰州市城关区等10个主城区和7个市政府所在地消除大班额。完善分级诊疗制度,37家公立医院已全部开展医联体建设工作,组建医联体1923个,完成跨省异地就医备案6.98万人次。四是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加快陇南市“8·7”暴洪泥石流灾害灾后重建工作进度,累计到位应急重建资金5.65亿元,5596户居民住房维修任务已全面完成,村镇建设、公共服务等重建项目有序推进。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聚焦社会民生热点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法治甘肃、平安甘肃建设,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全省上下要聚焦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创新思路,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紧盯全面小康目标,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继续抓好中央约谈点出问题整改,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以敢死拼命的精神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一是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用好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和500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以及5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脱贫攻坚。优先安排并足额保障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民生保障等用地,积极争取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国家统筹调剂下开展跨省交易。对58个贫困县1490户农业扶贫产业龙头企业(不含农业排灌用电)新增生产用电,实施电价支持政策。二是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产业发展计划,年内实现到户扶持的增收项目资金对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力争8月底前实现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积极扶持500个村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创建206个旅游示范村。优先在贫困县建设农村电商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本土电商平台企业。年底前建成并网光伏扶贫项目31.1万千瓦,扶持111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58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并启动实施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三是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先在深度贫困地区安排公益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以及重大投资项目,确保今年实现98%的建制村通客车,所有深度贫困村通光纤网络宽带。年内实施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3.76万户。加快易地扶贫搬迁进度,确保2018年搬迁项目年底前完成住房主体工程;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就近就业,做到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四是统筹抓好就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实施就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力度。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等工作,加快教育扶贫国家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85%报销政策、3000元兜底保障、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措施落实,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选聘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岗位规模。五是凝聚帮扶工作合力。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着力抓好东部协作扶贫项目、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帮扶项目和央企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建立“两州两市”之外的10个市和省属国有大型企业与我省藏区县(市)结对帮扶机制。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多措并举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突出重点任务落实,力促经济企稳向好发展。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三重”“三一”工作方案,全力推动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抓实见效。一是加强投资调度管理。对照三个清单按月分解投资任务,对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特别是重点行业投资按月进行部门会商,明确部门层面和政府层面解决的问题,分类办理。充分发挥领导包抓责任制的作用,分级分部门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征地拆迁、资金配套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可能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二是推动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将全年生产任务按月分解到重点企业,督促企业扛任务扛指标。抓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工作落实,逐月逐户研究重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衔接调整重点央企生产计划,充分挖掘省属企业生产潜能,全力遏制工业产值下滑势头。三是多措并举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继续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积极推进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继续开展公益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四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严格实施限额管理,依法设置政府债务的“天花板”,将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作为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完善金融风险应急预案,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加强重点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排查防控。
 
  (三)扭住绿色生态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绿色生态产业为抓手,强化举措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扎实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认真落实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决定》《规划》和总体方案、专项行动计划,用好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切实加快重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推动十大生态产业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出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督查考核办法。加快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好首届中国中医药博览会。二是积极推进工业转型提质发展。统筹推进《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重大工程实施,在石化通用装备、电工电器装备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全面推进传统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围绕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合作等领域,持续开展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三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分类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戈壁农业,高标准完成6万亩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创建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年底前全面消除“空壳村”。四是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完成煤炭去产能年度目标任务。紧盯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工作。因地制宜用好住房公积金、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等政策措施,确保商品房去化周期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序开展市场化债转股,进一步降低企业杠杆率。组织实施进一步推进电价改革的十二条措施办法,完善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五是切实增加服务业有效供给。大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完成大景区体制改革,加快14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全力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061座。积极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股权、农村产权、文化产权、中药材、种业等交易中心规范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企业加速发展。
 
  (四)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千方百计破解项目建设瓶颈问题,充分发挥投资补短板、调结构、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性作用。一是积极破解项目资金难题。进一步研究论证建立交通发展基金(资金池)解决经营性公路项目资本金的建议方案,尽快制定出让国有资产以及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补充基础设施资本金方案。持续加强政银企合作对接,保障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二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日建设。积极推进兰州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中兰客专、敦格铁路和渭武、平天等高速公路、引洮供水二期、省人民医院住院部二期等在建项目进度,确保早日建成发挥效益。三是有效促进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非公企业和商会制度,推动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坚持创新和规范并举推进PPP项目,重点支持以使用者付费为主的特许经营项目,审慎开展完全依赖财政支出的政府付费项目,降低PPP项目对政府付费的依赖。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国内外前沿技术、领头企业、领军人物,在沿海发达地区及境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争取新引进一批世界、全国及民营500强企业。加快推进粤港澳招商、兰洽会、民企陇上行等招商活动签约项目落地实施。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推进改革方案细化实施,进一步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容缺受理”“多规合一”“多图联审”等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深化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加快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印发实施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实施意见,力争10月底前实现“8.5天以内”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行“四办”改革,年底前做到省、市、县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和“只进一扇门”。二是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全面完成甘肃建投公司制改革,加快推动华龙证券和金川科技实现主板上市。开展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省公航旅集团、甘肃电投集团改组为专业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年底前基本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启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三是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组织实施好铁路牵引变、金昌氯碱化工产业链直购电交易,深化居民天然气价格改革,稳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公车制度改革。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六)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一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强化与上海张江等国家自创区间的密切合作。尽快组建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主体和平台公司。再培育一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加快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二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支持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联合创新。加快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直通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再认定一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遴选认定第五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结合区域特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聚集区。三是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建立国防科技协同
 
  创新机制和军地采购工作协调机制。加快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建设进度,积极争取800吨乏燃料后处理项目落户,打造核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扎实开展玉门老市区资源枯竭转型应用军民融合示范工程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兰州航天军民结合产业园、兰州真空装备产业园和张掖通航产业园建设。
 
  (七)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甘肃发展的最大机遇,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通道物流和口岸经济。研究制定《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打造“五个制高点”战略规划》。加快推进中新南向通道项目,配套建设国际陆港、国际空港以及公路、铁路等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指定口岸服务功能,运营好国际货运班列。二是积极促进经贸文化交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支持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境外建立甘肃商品展销中心、海外仓、分拔中心和冷链仓储物流设施,鼓励企业在国外通过并购等方式拓展营销渠道。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库建设,全力办好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全面展示甘肃形象。三是不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快牙买加甘肃国际产业园前期规划工作,扎实推进白银公司秘鲁多金属尾矿项目开发,促进金川集团
 
  印尼红土镍矿项目年底建成试生产。谋划开展中国—以色列(甘肃)高新技术产业园前期工作。四是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7个国家级开发区优化产业结构,实施28个省级开发区扩区增容工程,推动具备发展基础的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积极落实进一步支持兰州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印发兰州—西宁、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
 
  (八)围绕美丽甘肃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大力度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一是加快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继续抓好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整治,年底前完成祁连山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工作,切实解决林草“一地两证”问题,稳妥有序做好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全面完成10座水电站关停退出阶段性任务。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确保完成6项年度整改任务。二是统筹抓好重大生态工程。扎实做好祁连山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工程加快建设,统筹推进高效节水、山洪沟道、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已垦草原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三是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继续抓好燃
 
  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等重点减排工程,推动城市供电、供热、交通清洁能源替代;深入落实河长制,积极推行湖长制,加大重点领域水污染治理力度;组织开展土壤污染详查与修复治理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整治和美化城乡环境。四是认真做好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组织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行动,大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城市矿产”基地示范试点建设。扎实推进节能环保产业行动计划,强化能耗强度和总量目标完成情况预警调度,加快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工程。
 
  (九)加大补短兜底力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下大力气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全力促进就业增收。扎实推进陇西、高台等17个国家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落实好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激发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力。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研究制定我省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调整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意见。二是不断强化社保兜底。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全面落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制定出台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预约诊疗、远程医疗等线上服务,促进卫生健康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推动棚户区改造攻坚行动,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住房保障年度建设任务。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高水平
 
  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积极做好敦煌艺术学院筹建工作。着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和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等突出问题。启动建设30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继续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精心办好第十四届省运会。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务实高效做好防汛救灾减灾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超前防范,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大灾后重建和农业生产恢复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做好今年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凝心聚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克难奋进,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