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17 16:16:16
——2018年1月24日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甘肃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多重难题叠加交织的复杂局面和严峻形势,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依法监督和全力推动下,在省政协民主监督和积极支持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重”“三一”工作方案为总抓手,认真执行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持定力、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实现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7677.0亿元,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5696.3亿元,下降4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6.6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5.6亿元,增长7.8%(同口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63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6元,增长8.3%;城镇新增就业43.7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9.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4%;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7%、1.89%、4.44%、3.76%,完成了国家下达控制目标。
(一)聚焦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以“两州一县”和18个深度贫困县为重点,强化政策支撑和资金投入,全年预计减贫6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6%,6个片区县、13个插花县申请摘帽。易地扶贫搬迁扎实推进。全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3.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万人。安排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06.92亿元,开工建设集中安置点602个,竣工住房2.73万套(其中建档立卡户2.18万套);搬迁入住6.3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87万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谋划启动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治理工程。安排2.97亿元以工代赈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8530公里,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4.2万户,农村D级危房基本消除,208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全省95%以上行政村通光纤宽带。完成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56个,建成贫困村“乡村舞台”442个。特色产业扶贫亮点频现。谋划启动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工程及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落实农发行100亿元意向性信贷额度。贴息支持29个冷链物流项目建设,12个县列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安排1亿元省预算内基建资金支持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教育医疗扶贫力度加大。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6.9%、92.5%、89.2%。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自负合规医疗费用控制在3000元以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82%的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合力全面形成。“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58个贫困县市区与东部39个发达县市区确立了携手奔小康结对关系。与天津、厦门、福州、青岛分别签订《扶贫协作框架协议》,落实帮扶资金4.7亿元。
(二)践行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动真碰硬、攻坚克难,全面加强生态环保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务实有效。印发《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回访调研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情况报告重点任务落实方案》,整改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探索出台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本完成,以注销方式退出61宗、扣除方式退出1宗,剩余82宗分类退出工作加快推进;保护区内42座水电站全部完成分类处置;25个旅游项目除4个经专家评估建议保留、规范运营外,其余21个已完成整改。全省自然保护区排查出的生态环保问题整改率达62.3%。获批启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制定祁连山地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逐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制定《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实施方案(2017—2020年)》《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玛曲沙化退化草原治理和“两江一水”、渭河源区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规划加快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46项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编制印发循环经济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支持建设43个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兰州、甘南等5市州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1.1%。全面启动兰州、敦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白银、庆阳(西峰)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我省在国家首次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6位、西北第1位。
(三)紧盯“三重”“三一”,力促经济平稳运行。针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制定出台并推进落实“三重”“三一”等工作方案,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运行。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实行省级领导包抓推进项目,组织项目观摩督查活动,开展投资项目集中开工复工行动和前期项目审批办理工作月活动。编制实施投资项目“六个清单”,实施按月调度按季考核和前期费资金以奖代补政策。120个省列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01.3%。重大产业加快培育。制定石化、有色、冶金、新材料、核产业发展五个专项行动方案。争取国家在《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调整中将兰州石化环保搬迁项目列为储备项目,争取国家增加烟草加工量6万箱。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基本完成“四通一平”,建成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园、产业基地22家。政策集成加快落地。积极对接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规划,制定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及规划,出台“飞地经济”发展、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公平竞争审查、促进民间投资等政策措施,确保国家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一事一议破解发展难题。大力推进“放管服”和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出台《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办法》,设立省政府政务大厅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综合窗口,实现省级审批、办理、监管全覆盖。全面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制度,弃风弃光率双双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通过电价改革和扩大直购电交易等措施,输配电价每千瓦时降低1.8分,高载能、非高载能大工业及一般工商业目录电价每千瓦时分别降低3.5分、1.6分和1分,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超过50亿元,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四)突出创新引领,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即将获批。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25项,新增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3个。新认定组建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2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出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兰州、天水、白银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制定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方案,新认定众创空间42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众创空间16家、星创天地20家。兰州市城关区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7个。启动镍钴新材料、聚芳硫醚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46.9亿元,同比增长1.1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3%,高技术产业增长8.7%,均高于工业整体增速。“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进展。关闭退出煤矿10处、产能240万吨,取缔15家“地条钢”企业。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0.8个百分点。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降至11.89个月,保持在合理区间。支持省内4户企业与9家银行签订市场化债转股协议金额1380亿元,到位资金150亿元。通过减税清费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320.48亿元。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降低1.4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补短板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农业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加快白银靖远、定西安定等4个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和临夏北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和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特色优势产业总面积达3313万亩。制定落实河西戈壁农业发展意见,新建戈壁农业3.42万亩。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面实施“旅游+”战略,18个大景区体制改革和敦煌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启动3个市州和11个县市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举办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9%。信息咨询、科技研发、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入选国家第二批示范物流园区。
(五)加强项目建设,发展支撑日益增强。坚持把加快项目建设和提高投资效益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任务,牢牢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宝兰客专、兰渝铁路开通运营;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建成运行,陇南成县机场即将通航运营;引黄济临、会宁北部供水工程建成投入试运行;武威热电厂建成投运;甘肃中医药大学和平校区、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甘肃科技馆、北师大庆阳附属学校建成投用,省儿童医学中心、省图书馆扩建工程主体封顶。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全省全年外送电量200亿千瓦时,为历年最高水平。融资渠道逐步拓宽。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55亿元,安排省预算内基建资金16亿元、重大水利基金1.85亿元,带动银行贷款、社会投资约600亿元,重点支持了农林水利、社会事业等领域项目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和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强化政策引导。出台PPP项目工作导则,设立引导资金,开工建设PPP项目55个,总投资754亿元。争取核准企业债券27亿元。省公航旅境外成功发债4.1亿欧元。招商平台效应显现。充分利用兰洽会、文博会、药博会、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会平台,举办世界500强走进甘肃对接交流会,组织开展跨国企业陇上行、民企陇上行等招商引资活动,引入大央企、大民企,与中铝、中核、中冶、首创、万达等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订合作项目104个、投资规模超过5000亿元。
(六)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开放协调发展。开放发展步伐加快。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签署渝桂黔陇四地合作共建中新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和关检合作备忘录。加快完善铁路口岸、空运口岸对外开放功能,首发开通兰渝、陇桂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及农产品市州专列,中国(甘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135亿元、增长32%。国际产能合作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国际产能合作委省协同机制协议,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区建设论坛。酒钢牙买加氧化铝厂正式投产,金川公司印尼红土镍矿、省建投白俄罗斯总部基地项目有序推进,白银公司间接收购美国静水矿业公司。出台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约5.5亿美元。区域发展更趋协同。制定并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支持兰州新区加快发展等政策意见。全省66个开发区通过国家公告目录初审。配合国家编制完成兰州-西宁、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酒泉肃州、定西临洮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步伐加快。全省新增城镇人口38.95万人。
(七)聚力改革攻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06项,取消省级政府部门单位证明事项63项。修订出台《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制定印发《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兰州新区全面启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实现电子政务外网省市县全覆盖。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行“50证合一、一照一码”,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700多户。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全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新版“信用中国(甘肃)”网站上线运行,建立多领域多部门的“联合奖惩”和“双公示”机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扎实推进。1159家企业在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3家。争取国家批复10个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农垦、盐业体制和河长制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稳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有序推进。国企国资改革“1+N”制度体系基本构建完成,57户省直部门管理企业实现改制脱钩和统一监管,“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职工户数完成三分之二以上。甘肃能源化工投资集团、甘肃铁路投资集团挂牌运营。价格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新放开6项、下放4项政府定价项目。进一步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销售价格。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出台《甘肃省省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7版)》《甘肃省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全面推开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取消公立医院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调整医疗服务项目7344项,放开390项实行市场调节价。
(八)抓实惠民举措,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就业创业取得积极成效。出台《激发创业人员活力促进增收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选拔1.7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帮助15.7万名失业人员和3.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2612名去产能失业职工全部分流安置到位。争取7个县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累计达17个。全年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9.5万人,创劳务收入1028.7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5.9%、106.1%。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逐步提升。城乡低保提标、农村特困救助供养省级补助提标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群及城市低保人群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全国平台接通运行,全省县域外就诊率下降至13.1%。完成14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验收,新增省部(局)共建院校2所。建成村级“乡村舞台”1.59万个,加快建设社区全民健身广场和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成功举办丝绸之路健身长廊全民健身运动会、兰州国际马拉松等赛事。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6.62万套。社会治理创新稳步推进。加强重点商品价格监测预警,加大垄断行业和重点领域成本监审力度,查处价格违法和垄断案件452件,核减不合理定价成本费用113.72亿元。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力预防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平安甘肃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制定出台陇南“8·7”暴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配套政策,安排各类重建补助资金1.39亿元,启动实施了一批灾后重建项目。着力解决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省内异地安置区遗留问题。
2013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决战决胜的信念勇气打好攻坚战,以钉钉子的恒心毅力破解瓶颈制约,办成了一批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难事,全省经济保持了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打下了坚实基础。过去一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复杂局面和严峻形势交织叠加,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滑,与全年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约束、新旧动能转换以及营商环境等制约我省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受地方债务严控、金融机构风控政策趋紧等影响,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新开工项目大幅减少,民间投资持续下降。随着环保、安全、生态监管等政策执行力度加大,加之部分生产企业对市场和政策反应不灵敏,造成工业企业停产待产。尽管当前工业运行和企业效益出现好转迹象,但这主要是价格因素的作用,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支撑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新旧动能转换迟缓。受技术、人才、资金所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加之产业结构、规模和时滞等因素影响,新的发展动能短期内难以完全弥补传统动能下滑的缺口,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和新旧动能转换慢的问题仍很突出。三是发展短板依然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度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弱,现代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步伐缓慢,生态环保治理任务艰巨,社会保障水平亟待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四是营商环境不宽不优。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园区设施滞后、项目落地难、人才缺乏、融资贵等矛盾尚未有效解决,市场主体不强、活力不足。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放管服”改革成效与企业和群众的实际感受还有不小差距。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改进和解决。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8年全省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复杂,尽管不确定因素较多,稳增长任务艰巨,但从外部发展环境、国家宏观政策及经济向好趋势来看,对我们做好全年工作总体有利。一是全球经济呈现继续复苏的态势,东部地区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中部地区稳步向好,西部地区稳中有进,东北地区向稳迹象增多,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我省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二是随着“三重”“三一”等稳增长措施逐步发挥效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全省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日渐明显,为实现恢复性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中新南向通道全面推进,日益形成扩大东西部合作、联通西南西北、沟通中西亚和东南亚的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为我们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促进开放开发增添了新的动力。四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引导重大科研和产业项目落户,加大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支持力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这些利好政策为我们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8年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按照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绿色发展崛起,把牢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基础性底线性任务,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深挖绿色、创新、开放红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业强省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迈出重大步伐,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我省发展实际,提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实际执行时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也可以低一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取得更好结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同口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重点、聚力攻坚,全面完成2018年各项工作目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精准扶贫措施,夯实全面小康基础。认真落实《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保6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10个片区县、3个插花县申请摘帽。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9万人。严格落实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金补助政策,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建立搬迁项目跟踪督查通报机制,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严守“四条”政策红线。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贫困村内巷道硬化、入户道路硬化和农户庭院硬化“三化”工程进度,集中解决道路难行、院落破旧、垃圾堆放、人畜混住、生活方式落后等突出问题。解决33.9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大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支持力度。启动实施农村C级危房改造。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加快实施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工程,用好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大力发展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和乡村旅游扶贫,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贫困县区实施光伏扶贫工程,集中扶持150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以产业扶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抓好生态、教育、医疗和社保兜底扶贫。积极推进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聘用生态护林员项目。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深度贫困乡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对贫困乡村教师在职称评聘、津贴补助、教师周转房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完善深度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政策。加快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保险再报销、医疗救助四个报销渠道,加快大病集中救治覆盖所有深度贫困地区。提高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标准,着力推进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力量推进脱贫攻坚。继续实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大建设项目、惠民实事项目优先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的政策,完善扩大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探索创新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合作办学等新模式,切实增强帮扶成效。
(二)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断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面落实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中办回访调研报告重点任务,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注销、扣除、补偿等方式全面退出矿业权,力争完成10座水电站关停退出阶段性任务。结合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快林地草场确权工作,着力解决好林草“一地两证”问题,稳步推进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移民搬迁,减畜6.18万羊单位。积极推进黑河、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严格执行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强化项目审批监管。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深入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甘南、定西、兰州、酒泉4市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实施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玛曲沙化退化草原综合治理等重大规划,加快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营造林360万亩以上。扎实做好祁连山国家公园规划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的年度整改任务。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有序开展农村集中或分散污水治理系统,抓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等重点减排工程,加强工业、城镇生活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环保约束性指标。抓好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有序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和大宗产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三大基地建设行动。认真执行国家能耗“双控”制度,严格落实年度能耗强度和总量目标考核责任,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扎实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基础工作。加快敦煌市可再生能源利用城市建设,推进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和国家级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三)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进一步落实“三重”“三一”工作方案。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加大政策措施研究储备。精准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破解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难点卡点问题,努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深入落实“十大扩消费行动方案”,推动互联网与养老、医疗、家政、快递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旅游休闲、教育文化、体育健身等新兴消费热点,完善促消费体制机制,不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促进传统消费提质升级。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投资的精准性、有效性,实现项目建设收益的最大化、持续性。省市联动加大重大项目的论证谋划和争取,及时调整、补充、完善项目库,切实落实重点投资项目、重大前期项目、重大建设项目“三个项目清单”。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做实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更多资金支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展引会,争取新引进一批世界、全国500强企业。发挥PPP引导资金作用,鼓励大型央企、民间资本、外商投资参与PPP项目建设运营管理,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加快推进张掖、武威全国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试点工作。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落实领导包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和重大项目建设调度,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和按计划推进。加快推进银川至西安客专、中卫至兰州客专等铁路,渭源至武都、平凉至天水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年内兰州城市轨道1号线一期工程建成运营、兰州南绕城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0公里以上。积极争取兰州至张掖三四线、西宁至合作至成都、酒泉至额济纳等铁路,武都至九寨沟、彭阳至平凉至大桥村、张掖至扁都口、敦煌至当金山口、王格尔塘至夏河等高速公路,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武威机场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柳沟至敦煌、平凉至庆阳、天水至陇南铁路,庄浪至天水、灵台至华亭、景泰至礼县等高速公路及平凉、临夏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继续抓好引洮供水二期、天水城区引洮供水以及常乐电厂、兰州二热异地搬迁改造、首航节能光热发电示范等在建项目,加快白龙江引水、引哈济党、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马莲河水利枢纽、昌马和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实施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民乐20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临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推进兰州航天高新产业基地真空装备产业、中车兰州整体搬迁、兰州生物研究所新建Ⅲ价轮状病毒疫苗车间等产业转型项目建设。实施好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二期、职教园区自建院校新校区、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甘肃中医药大学和平校区二期、七里河体育场、简牍博物馆、省妇女儿童医疗综合体、兰州新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等社会事业项目。认真落实省政府与万达集团、中核集团、首创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万达集团文化旅游,中核集团装备制造,首创集团庆阳海绵城市和兰州、定西水污染治理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开展地方债务大清查,严控债务增量,逐步化解债务存量,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推进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加强重点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排查防控,完善并落实不良资产处置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四)以绿色发展崛起为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坚持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的总方向和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全面落实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建设中部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河西走廊和陇东南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带。谋划储备全省绿色生态产业项目包,推动实施一批生态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足的生态产业新项目,积极培育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等绿色产业,发展壮大循环农业、中医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推动全省绿色发展崛起。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全面清理退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内煤矿,全年关闭退出煤矿22处、产能471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确定退出产能1000万吨的目标。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力争今明两年新增产能1890万吨。严控煤电新增产能,依法依规淘汰关闭不符合要求的煤电机组。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实行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加大电价降成本工作力度。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认真实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制定出台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行动计划,谋划实施重大标志性改造提升项目。扎实开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行动,支持中石油兰州石化国Ⅵ车用汽油质量升级,实施长庆油田和玉门油田增产工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石化装备、新能源装备、电工电器、数控机床、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推进风光水火核储多能互补系统建设运行,建设肃州、玉门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推进河西等地新能源就近消纳示范区建设。着力培育大健康产业、中核产业园、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戈壁农业等新发展动能,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启动中科院武威钍基熔盐堆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骨干企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重点建设20个大景区、4条精品线路和5大区域旅游目的地,抓好张掖丹霞、黄河三峡、官鹅沟5A级景区创建工作,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064座。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服务业标准化发展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五)抓实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发展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挖改革创新红利,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推进“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完成全省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尽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一网办理。对全省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进行再清理、再规范,切实防范权力复归和边减边增。加强公共交易资源平台、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监管信息对接共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力争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照(码)走天下”。持续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制定出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具体规定。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断加大反垄断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查处和纠正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进一步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积极破解用地、用能、融资及人才支撑等要素瓶颈,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激发市场活力。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推动省属企业与央企战略合作,对具备条件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试点。巩固省直部门管理企业脱钩成果,加快推进脱钩企业整合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组建陇药、电子电气、工程咨询、旅游投资等10个大型企业集团。推动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建立权责清单,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加快推进省属企业其他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进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坚持电价市场化改革方向,扩大直购电交易规模,确保达到320亿千瓦时。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争取在陇东地区开展社会资本与央企合作油气探采工作。择机出台新版《甘肃省定价目录》,完善绿色发展价格政策。稳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省属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中科院近物所兰州新区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示范园、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挥兰州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省级双创示范园区作用,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全面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共享单车等新业态健康发展。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国防工业、科技协同、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等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支持兰州、天水、白银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强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和项目对接,加快中航510所真空装备产业园等工程建设,巩固提升我省国防工业的基础地位。
(六)积极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拓展发展空间。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是甘肃发展最大机遇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通道优势,着力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抓好四个制高点。依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平台,拓展文化交流合作领域,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抢占文化制高点。充分发挥我省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优势,构建“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现代物流产业布局,推动高铁经济带、兰州空港临空经济发展,推进“铁公机、江海息”一体化发展,抢占通道制高点。启动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进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建设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抢占科技制高点。以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紫金云大数据中心为重点,打造以兰州为中心辐射中西亚的核心信息枢纽和信息产业基地,实现“共建丝路信息港、共享陆海大数据”,抢占信息制高点。加快中新南向通道建设。落实好渝桂黔陇四方合作共建中新南向通道框架协议,开展通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公路铁路物流功能配套建设,打造省级综合物流运营平台,实现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加快兰州、武威、天水国际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国际空港建设,积极探索临海“飞地经济”新模式。进一步强化与沿线省区的物流网络协作,完善开放口岸功能,积极争取获批粮食及整车进口口岸。深化国际产能合作。落实“一省一国”对接机制,加快牙买加甘肃国际产能合作示范产业园、金川公司印尼红土镍矿等境外项目建设。做好国外贷款项目谋划争取工作,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加快商务代表处、营销网点及特色商品展销馆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布局,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积极开展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与认证的国际互认合作,提高食品农产品贸易水平。
(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实施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组织实施“组组通”道路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贫困地区3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实施通硬化路工程。开展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工作试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稳步开展农村改革试验区、土地入股改革试点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试点。积极创建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强化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打造更多“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戈壁农业、田园综合体、集约养殖等农业新业态,争取新建戈壁生态农业6万亩。制定出台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三年实施方案,加快建设以兰州为中心、河西为主轴、陇东南为支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推进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区港联动”一体化融合发展,促进兰州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建工业合作园、科技合作园、创新产业园。建成35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力争我省66个开发区审核纳入新版国家开发区目录,推动一批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实施兰州-西宁、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协调推进金昌、敦煌、高台、陇西、会宁、麦积、华池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深入实施藏区“十三五”建设项目方案,落实国家支持临夏州等加快发展的政策,全面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推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八)加大补短兜底力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保障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促进就业增收。认真落实新一轮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做好分流职工、失业人员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康县、高台等17个县国家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输转富余劳动力500万人以上。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城市疑难病诊疗中心和儿童、妇幼等专科医学中心建设,强化县级医院重点专科、薄弱学科、区域医学中心建设。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经办整合工作,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强化供水供气供暖等民生领域价格专项检查。启动实施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全年完成改造任务23.22万套。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实施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建设、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着力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完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办好第十四届省运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加强食品药品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的监督评议,虚心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建议,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攻坚克难,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