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12 13:56:02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7年9月27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副组长、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肖庆平
——2017年9月27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副组长、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肖庆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对地方金融机构开展专项视察的通知精神,省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由周多明副主任带队,财经委和财经预算工委相关人员参加,对我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调研了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甘肃银行、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兰州银行,与省政府金融办及金融监事会进行了座谈。全国人大代表赵满堂、马建苹全程参加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金融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全省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19家,信托公司1家,金融租赁公司2家,资产管理公司5家,财务公司3家,村镇银行22家,小额贷款公司485家,资金互助社4家,地方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17家,期货公司1家,保险机构3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301家,典当行213家,基本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以信托、租赁、财务、资产管理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254亿元,贷款余额171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14.5%。地方金融机构呈现出机构空白陆续填补、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规模效益不断提升、特色优势不断凸显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去年,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进一步加速,甘肃资产管理公司、甘肃电投财务公司、甘肃金融控股集团、兰银金融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相继成立,黄河财产保险公司获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我省第一家民营银行(西部银行)进入审批阶段,张掖和定西分别成立了全省种业和中药材交易中心,成为我省金融机构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年。今年,第二家地方法人资产管理公司(长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第一家地方法人寿险公司(敦煌寿险公司)筹建方案已经省政府审议通过。这次调研的4家金融机构,是我省地方金融机构的中坚,其共同的特点是:
1、政治站位高。能够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三次党代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精准扶贫和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为首要任务,全力支持我省“三农”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以加快甘肃经济发展为己任,服务国企改革,服务小微企业,服务重大项目,服务城乡居民。不仅发展了自己,而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主业发展快。截止今年6月底,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资产总额、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已达5260亿元、3806亿元和3459亿元,分别为2005年成立时的9.2倍、12.9倍和14.2倍。甘肃银行资产总额、各项存款、各项贷款为2694亿元、1990亿元和1178亿元,分别是2011年成立之初的38.6倍、36.2倍和31倍。兰州银行资产总额、各项存款、各项贷款为2646亿元、2173亿元和1366亿元,分别是1997年成立之初的61.5倍、72.5倍和68.3倍。到今年6月底,三家地方银行合计存款余额7969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存款的43.6%,贷款余额6003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35%。华龙证券已逐步从区域性券商成长为全国知名券商,服务全国客户达220余万户,管理资产3000多亿元,净资产142亿元,在全国券商的排名跃升至25位,尤其是去年通过增发股份实现增资96亿元,实现了一次新的跨越。
3、服务大局好。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是我省金融支农的主力军,服务网点已覆盖了全省83.8%的行政村和88.9%的农牧民,承担了全省“一册明”、“一卡通”惠农资金的发放工作,涉农贷款余额2773亿元,占各项贷款的80.2%;甘肃银行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我省三大战略平台为依托,聚焦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大项目,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向全省实体经济贷款累计超过2200亿元,向三大战略平台投放贷款累计602亿元,服务“三农”方面的贷款768亿元,涉农贷款比重上升到22%,被授予全国“十佳精准扶贫银行”荣誉称号。同时,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黄金机遇,积极拓展境外业务,甘肃银行成为全省唯一一家承担境外银行跨境人民币清算和开展同业人民币购售业务的商业银行,成为国内第二家开展伊朗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已累计办理中伊贸易结算18亿元人民币,清算3.67亿欧元。华龙证券充分发挥综合类全牌照证券公司优势,在经纪、投行、固定收益、期货、资产管理等领域广泛开展业务,特别是支持省内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累计培育保荐5家省内企业在主板上市,17家省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兰州银行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民营”定位,深度参与精准扶贫和三农发展,三农贷款占比达29.8%,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36.4%,成为全国知名的“小微企业服务银行”。
4、创新意识强。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主基调,由于创新,很多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被颠覆或更改,我省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亦是如此。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创新激发内生动力,着力推进“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先后推出了40多款金融产品,贷款余额达到252亿元;甘肃银行率先成立了文化支行、科技支行,创新推出“科技基金增心贷”“挂牌贷”,开发了小微企业线上贷款产品“税e融”,借助“手拉手”“流贷易”“商贷易”等特色产品,发放小微特色贷款507亿元,占到全行贷款总额的43.2%;兰州银行除金融产品的创新外,准确把握金融技术发展趋势,全力推动金融科技水平提升,努力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支付技术、信息监控分析技术、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全国城商行中创新的佼佼者,成为甘肃飞出的金凤凰,其百合系列平台和产品更为自身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省地方金融机构近年来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和全国相比,问题和不足也显而易见。主要是:数量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僵化;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等改革进度缓慢;一些政策支持和改革配套措施没有完全到位;各级政府对地方金融发展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
1、监管体制不顺,难以形成合力。当前我省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为“分业监管、多头监管”。按照行业监管、业务监管、履行出资人职责和“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地方金融机构由“一行三局”、发改、财政、国资、工信、商务、工商、金融办和省属国有金融机构监事会等多部门监管。由此形成了监管重叠、监管掣肘、监管真空、监管失灵等诸多问题。一是各监管部门目标不同,部门规章分散,各行其是,存在监管漏洞;二是由于多头监管,容易造成推诿扯皮,使得本应及时处置的问题苗头和隐患久拖不决,极易酿成大患;三是监管分布在不同部门,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不利于有效识别系统性风险,客观上为防范金融诈骗增加了难度;四是各监管主体各自为政,职能定位存在重叠与交叉现象,出现很多重复监管行为,不仅监管效率低下,且又增加地方金融机构的行政负担。特别是行业管理权和资产管理权分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金融资本的合理配置、高效运营和保值增值。
2、风险隐患增多,防控压力加重。当前我省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已上升到2.79%,比年初高出0.7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二是金融风险的监管责任没有落实,尤其是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还处于相对缺失的境地;三是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发展的现状很不适应;四是经济下行,企业违约风险加大;五是各个机构防控风险的制度和意识参差不齐,个别机构和人员道德风险底线缺失,存在内控漏洞,尤其是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由于实行多层级法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各分支机构经营管理良莠不齐,有的非常混乱,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3、融资结构失衡,调整任务艰巨。我省社会融资对信贷依存度高,长期以来社会融资中银行贷款占85%左右,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全省融资总量中贷款占86.6%,高于全国16.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下滑,到位资金趋紧,在一定程度上和全省融资结构有相当关联。直接融资比重偏低,主要是当前我省符合上市或发债条件的企业稀缺,发债企业主要集中在几家省属骨干企业,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也相对较弱。去年证监会开辟了贫困地区企业上市“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但由于我省拟上市企业总体数量不多,符合贫困县资格的企业数量就更少,政策难以有效利用。我省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使用效率低下,运营不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脱离监管,投融资功能发挥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坐吃山空。同时,部分市县政府对上市融资重视不够,研究不透,缺乏具有吸引力的鼓励扶持政策,也是造成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4、金融人才匮乏,造成发展短板。推动金融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但长期以来我省地方金融人才严重缺乏,引不来,留不住。金融证券行业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参与的是全国范围的市场竞争。目前我省金融证券行业的业绩评价、绩效考核、奖惩办法和追责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和薪酬绩效考核机制;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市场化考核、市场化薪酬等机制尚未落地,责权利不对等,滋生了大锅饭现象。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相关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承担经营风险无法与经营业绩挂钩匹配,整体薪酬处于行业较低水平,面对来自全国的同行竞争,劣势十分明显。部分新设地方金融机构至今未配齐高管人员,有的董事长由出资企业董事长兼任,有的总经理由挂职干部担任,地方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存在高管配备不到位及年龄老化问题。华龙证券2016年以来,公司投行业务、固定收益业务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行业内优秀的专业人才难以引进,这一现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公司业务规模拓展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
三、意见建议
1、理顺体制,加强金融监管。认真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理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和运行机制,对中央赋予地方的金融监管职能进行整合,将分散于各部门的金融和类金融监管职能整体集中归口管理,并建立问责机制,强化责任担当,尽快扭转“九龙治水”现状,从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看,这项改革越早越主动。建议省上统一出台政策,对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监管权限、工作职责、监管标准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促进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按照中央和省上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按照金融企业的特性,厘清出资人职责、股东职责和监管职责,建立地方金融结构的高效运行机制。
2、规范内控,严防金融风险。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维护金融安全“六大任务”,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全力推进地方金融业务统一管理的同时,积极构建全省监管协调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加强舆情分析研判,落实重大信息报告制度,注重重要节点时期的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信访事件应急处置,继续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活动和各类交易场所违规经营行为;地方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规范运作,强化约束,堵塞漏洞,严控风险。督促金融机构开展一次内部业务全面清理整治活动,对制度真空和内控管理“灯下黑”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加强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面向企业和个人、覆盖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大区域内各部门之间金融监管信息数据交换与整合,强化事中事后金融动态监管。
3、加快发展,推进直接融资。针对我省投融资平台运行中存在的规模偏小、效率偏低、成本偏高的问题,建议对省级设立的十家投融资平台进行重组整合,建立出资人责任和股东责任清晰,监管责任到位的运行机制,实现大规模融资。大力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对企业上市进行财政奖补,是各省推动企业股改上市挂牌的普遍做法和重要手段,建议比照周边省份的做法,在省级层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我省成功改制、上市、“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分阶段给予财政奖补。对后备企业在改制、资产重组、税收遗留问题、上市、挂牌等过程中涉及的困难和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快上市、挂牌进程。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速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建议市州县也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当前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凝心聚力,全力支持配合甘肃银行和兰州银行在香港联交所H股和中国A股上市,力争今年全部发行成功。
4、推进改革,选聘金融人才。首先要改革金融行业的薪酬制度。建立区别于工业企业的、市场化的、能够吸引高端金融人才的、与绩效挂钩的金融行业薪酬制度。其次是改革探索金融行业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华龙证券“董事会选聘高级管理人员”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建议上级党委只任命主要领导,其余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面向全国市场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聘,并签订聘任协议,实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以业绩为导向,科学评价贡献,按照市场化原则量化考核经营管理人员。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切实做到奖罚分明,责任追究。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全面支持和配合试点改革,尽快建立起适合金融行业发展的薪酬制度和选人用人制度,并适时在全省地方金融机构全面推行。
5、整合资源,强大金控集团。从当前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看,混业经营、集团化运作、发挥协同效应,已成为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的成功模式。建议除尽快配齐高管人员,尽快运行以外,按照成立甘肃金融控股集团的初衷和目标,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做大、做实、做强金控集团。凡今后新设立地方金融机构,优先考虑金控集团参股或控股,凡有条件整合的地方金融资源,优先整合到金控集团,实现金控集团从资本市场获得大规模融资的核心功能作用。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使金控集团既成为地方金融机构国有资本出资人的代表,又成为支持和发展地方金融业的融资和再融资平台,支持我省经济建设。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