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6-06-28 10:32:41
(2016年3月)
一、大会概况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 月5 日至1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29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共有9项议程、11天半时间,安排4次大会,7次代表团全体会议,10次代表小组会议,4次主席团会议。会议分为四个单元:第一个单元,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第二个单元,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慈善法草案。第三个单元,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第四个单元,审议各项决议草案及其他事项,提请大会表决,举行闭幕式。
在会议召开前,3月3日,中央召开“两会”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做好人大和政协工作、进一步开好“两会”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当天下午,甘肃代表团召开全团党员代表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集中精力开好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对进一步改进会风、依法履职提出具体要求。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会议议题,认真讨论审议大会文件,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大会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计划和预算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慈善法,会议开得庄重、热烈、俭朴、紧凑,取得圆满成功,是一个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的大会。
二、大会主要精神
(一)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2015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一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三是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四是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新增4万多亿元。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对于一年来的工作,报告从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报告还总结了“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一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2%以上。三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2万公里。建成全球最大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四是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六是社会发展成就斐然。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经过五年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第二部分,主要是“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一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届时,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二是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四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五是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升,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六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同时,围绕“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等三项重点工作。
第三部分,主要是安排部署今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一是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二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三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四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五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六要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三是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投资消费有机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一要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二要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三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四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二要强化农业基础支撑。三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四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五是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六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要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七是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一要着力扩大就业创业。二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三要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四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五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六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八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履职、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廉洁履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坚持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同时,报告对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其中,在安排部署今年工作时,涉及甘肃的表述达42处之多。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共分20篇、80章,每章分若干节,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说明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涉及甘肃的表述共有31处,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位居前列。特别是对甘肃代表团审议《规划纲要》时提出的支持甘肃生态安全屏障综合示范区建设、陇东煤电外送通道建设等意见已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白龙江饮水工程、甘肃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等建议将在编制专项规划中统筹考虑。
第一篇是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共5章。“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第二篇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5章。主要内容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第三篇是构建发展新体制,共7章。主要内容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第四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共4章。主要内容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五篇是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共3章。主要内容是: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第六篇是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共4章。主要内容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
第七篇是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共3章。主要内容是: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加快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强化水安全保障,更好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第八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共5章。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第九篇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5章。主要内容是: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十篇是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共7章。主要内容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第十一篇是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共5章。主要内容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协同推进战略互信、投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第十二篇是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共2章。主要内容是:巩固传统优势,培育发展新优势,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更好实现经济互补互利、共同发展。
第十三篇是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共3章。主要内容是: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十四篇是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共2章。主要内容是:把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着力增强人民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加快建设人力资本强国。
第十五篇是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共6章。主要内容是: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缩小收入差距,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第十六篇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共3章。主要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第十七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共4章。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建立国家安全体系,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切实保障国家安全。
第十八篇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共3章。主要内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十九篇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共2章。主要内容是: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军民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融合发展。
第二十篇是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共2章。主要内容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履行各级政府职责,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规划实施合力,确保规划纲要真正落到实处。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3月9日下午,张德江委员长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报告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的工作进行总结。过去一年,常委会制定5部法律,修改37部法律和1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律案1件,通过8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7个工作报告,开展3次专题询问和3项专题调研,通过2个决议;审议通过专门委员会关于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8个、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6个,决定批准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以及加入的国际公约11件,决定和批准任免一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一是重点领域立法迈出新步伐。加强国家安全领域相关立法,推进民生领域立法,完善刑事法律制度。二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三是依法支持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授权决定形式支持相关改革试点工作,统筹修改部分法律中同类或者相关的规定,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相关改革工作情况报告。四是在增强监督实效上取得新进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五是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完善发展。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以立法法修改为契机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工作完善发展,做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调研工作,密切与地方人大的联系。六是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进一步加强同全国人大代表的联系,认真审议代表议案、办理代表建议,支持和保证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七是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工作。巩固拓展议会机制交流,扎实推进议会多边外交,密切各层次友好往来。八是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一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立法工作,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法律制度,统筹推进社会、文化等领域立法工作,做好改革试点授权决定相关工作,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二是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加强宪法实施监督,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加大对财政预算决算的监督力度,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监督。三是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畅通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渠道。深入落实直接联系代表制度,完善向代表通报重要情况和征求意见工作,建立计划、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机制,制定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完善代表议案审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支持选举单位依法加强代表履职监督。四是在做好对外交往、新闻宣传、理论研究等工作和加强自身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加强人大对外交往,改进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人大理论研究工作,认真做好联系指导地方人大的相关工作,做好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有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四)“两高”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3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作了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从两个方面报告了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的主要工作。在依法履职方面:一是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惩危害国家安全、暴力恐怖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故意杀人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犯罪、网络犯罪,圆满完成特赦工作,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积极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二是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合法权益,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国际司法协助和交流,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三是坚持司法为民,保护民生权益、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行政审判和国家赔偿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四是坚持从严管理,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提高法院队伍职业素养,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五是依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和社会监督,不断改进人民法院工作。在深化司法改革方面:一是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解决立案难问题。二是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建设,实现工作重心下移。三是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解决诉讼“主客场”问题初见成效。四是推进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五是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六是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破解执行难问题。七是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八是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九是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促进司法民主。十是深化司法公开,推进阳光司法。其中,报告有4处对甘肃省法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报告从五个方面对2016年工作作了安排: 一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推动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二是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四是继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快建设“智慧法院”。五是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法院队伍,保障公正廉洁司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从七个方面报告了全国检察机关2015年的主要工作: 一是依法履行批捕起诉等职能,深入开展严打暴恐活动、打黑除恶等专项工作,依法惩治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严重刑事犯罪,从严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权益,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二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促进规范金融秩序,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犯罪,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三是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深入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四是健全冤错案件源头防范和发现纠正机制,维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开展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专项检察,加强对民事虚假诉讼的监督,加强对特赦工作的全程同步监督,严肃查办司法不公背后的腐败犯罪。五是深化司法改革,扎实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四项改革试点,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试点,促进司法公正。六是坚持从严治检,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建设,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七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的制约,确保检察权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其中,报告有2处对甘肃省检察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报告从六个方面对2016年工作作了安排:一是坚持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二是下大气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三是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动摇,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四是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五是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六是打造过硬检察队伍,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水平。
(五)审议慈善法草案的有关情况
制定慈善法是发展慈善事业、规范慈善活动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经党中央批准,制定慈善法先后列入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立法工作计划。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两会”前又发全国人大代表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决定将草案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党中央高度重视慈善法的制定,2016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汇报,并就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出重要指示。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对慈善法的调整范围、组织、募捐和捐赠、信托、财产、服务的促进措施,以及慈善活动的监督管理、服务引导、法律责任等作了相应明确和规定。会议期间,李建国副委员长就慈善法草案作了说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又对慈善法草案作了92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34处,并对修改稿进行了审议。通过的慈善法,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实现与精准扶贫措施的有效对接,着力构建我国慈善事业基本制度,内容全面、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可行,必将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三、中央领导同志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的情况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参加甘肃代表团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胜俊作为甘肃团代表参加全团会议并发言。
(一)张高丽副总理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3月8日上午,张高丽副总理参加了我省代表团的审议,在听取代表的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国“十二五”规划目标胜利实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同时,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甘肃发展成绩显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脱贫攻坚走出新路子,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甘肃的成绩来之不易,要充分肯定、倍加珍惜。省委省政府三运、伟平同志等一班人团结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积极作为、苦干实干,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高丽副总理强调,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一是完善政策、加力增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赤字率提高到3%,赤字增加5600亿元,M2预期增长13%左右,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要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安排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要积极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突出重点、加减并重,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减法,主要是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重点要抓好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资金进行奖补,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做加法,就是要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做好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这篇大文章。三是深化改革、强化保障,着力激发动力活力创新力。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再减少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要全面推进营改增,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合理确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四是底线思维、抓早抓小,积极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要增强防风险的意识,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对预案,搞好实体经济,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五是民生优先、补齐短板,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转业军人安置和化解过剩产能中出现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要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张高丽副总理强调,甘肃要按照中央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努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一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要紧紧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立足战略通道和铁路枢纽优势,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服务向西开放的路港和空港,布局一批特色鲜明、相互配套、功能强大的物流园区。要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开放平台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进经贸技术交流、人文交流合作。二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紧紧围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与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作。要加快改造提升石化、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文化旅游、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有序推动产能过剩行业产业重组。三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加强薄弱环节中拓宽发展空间和增强发展后劲。要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要实施好区域发展战略,强化兰白核心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河西和陇东两个增长极。四是实施好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要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用好各方面的资源、资金、项目、力量和平台,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紧紧抓住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建设引洮二期、祁连山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水源地保护、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的新甘肃。
(二)王胜俊副委员长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做好今年工作,一要着力在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上下功夫。继续适度扩大内需,在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更好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拉动力。二要着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既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核心的五大战术任务,又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三要着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下功夫。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四要着力在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上下功夫。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同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着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五要着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加大绿色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六要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点抓好“五保一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现实获得感。在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时指出,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立法工作,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促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法制保障。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去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一是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二是监督工作开创新局面,三是基层工作取得新突破,四是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曹建明检察长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3月14日上午,曹建明检察长参加了我省代表团的审议,他在听取代表发言后,就检察机关如何更加自觉地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化司法改革,加大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大局稳定犯罪的打击力度,重视做好预防工作,坚守防止冤错案件底线,自觉接受监督,强化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四、甘肃代表团履职情况
甘肃代表团5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我省出席会议的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着眼全国大局,立足甘肃实际,围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紧扣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踊跃发言,就重大项目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平台打造、产业布局优化、推进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问题,提出137件建议。以代表团名义提交了请求国家同意和支持兰州石化环保技改搬迁项目、将陇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能源和电力发展规划、加快建立跨省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增加甘肃黄河流域耗水指标、实施甘肃省三大区域综合治理规划等5件重点建议。这些意见建议集中反映了事关我省长远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予以支持的重大事项,建议质量比往年有新的提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研究室、发改委、农业部、工信部、财政部、保监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到团听取了审议意见。
3月7日上午,甘肃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有66家中外新闻媒体的110多名记者到团采访,代表们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整个会议期间,先后有300多家境内媒体、港澳媒体和外国媒体500多人(次)的记者到甘肃团采访报道,各新闻媒体刊发稿件600多件,各类网站载发转载稿件3000多条,充分展示了甘肃团代表履职的崭新风貌和良好形象。
一、大会概况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 月5 日至1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29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共有9项议程、11天半时间,安排4次大会,7次代表团全体会议,10次代表小组会议,4次主席团会议。会议分为四个单元:第一个单元,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第二个单元,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慈善法草案。第三个单元,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第四个单元,审议各项决议草案及其他事项,提请大会表决,举行闭幕式。
在会议召开前,3月3日,中央召开“两会”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做好人大和政协工作、进一步开好“两会”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当天下午,甘肃代表团召开全团党员代表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集中精力开好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对进一步改进会风、依法履职提出具体要求。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会议议题,认真讨论审议大会文件,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大会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计划和预算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慈善法,会议开得庄重、热烈、俭朴、紧凑,取得圆满成功,是一个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的大会。
二、大会主要精神
(一)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2015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一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三是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四是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新增4万多亿元。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对于一年来的工作,报告从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报告还总结了“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一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2%以上。三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2万公里。建成全球最大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四是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六是社会发展成就斐然。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经过五年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第二部分,主要是“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一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届时,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二是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四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五是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升,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六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同时,围绕“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等三项重点工作。
第三部分,主要是安排部署今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一是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二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三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四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五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六要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三是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投资消费有机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一要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二要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三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四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二要强化农业基础支撑。三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四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五是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六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要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七是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一要着力扩大就业创业。二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三要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四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五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六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八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履职、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廉洁履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坚持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同时,报告对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其中,在安排部署今年工作时,涉及甘肃的表述达42处之多。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共分20篇、80章,每章分若干节,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说明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涉及甘肃的表述共有31处,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位居前列。特别是对甘肃代表团审议《规划纲要》时提出的支持甘肃生态安全屏障综合示范区建设、陇东煤电外送通道建设等意见已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白龙江饮水工程、甘肃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等建议将在编制专项规划中统筹考虑。
第一篇是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共5章。“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第二篇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5章。主要内容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第三篇是构建发展新体制,共7章。主要内容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第四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共4章。主要内容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五篇是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共3章。主要内容是: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第六篇是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共4章。主要内容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
第七篇是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共3章。主要内容是: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加快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强化水安全保障,更好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第八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共5章。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第九篇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5章。主要内容是: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十篇是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共7章。主要内容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第十一篇是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共5章。主要内容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协同推进战略互信、投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第十二篇是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共2章。主要内容是:巩固传统优势,培育发展新优势,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更好实现经济互补互利、共同发展。
第十三篇是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共3章。主要内容是: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十四篇是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共2章。主要内容是:把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着力增强人民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加快建设人力资本强国。
第十五篇是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共6章。主要内容是: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缩小收入差距,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第十六篇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共3章。主要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第十七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共4章。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建立国家安全体系,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切实保障国家安全。
第十八篇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共3章。主要内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十九篇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共2章。主要内容是: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军民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融合发展。
第二十篇是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共2章。主要内容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履行各级政府职责,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规划实施合力,确保规划纲要真正落到实处。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3月9日下午,张德江委员长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报告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的工作进行总结。过去一年,常委会制定5部法律,修改37部法律和1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律案1件,通过8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7个工作报告,开展3次专题询问和3项专题调研,通过2个决议;审议通过专门委员会关于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8个、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6个,决定批准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以及加入的国际公约11件,决定和批准任免一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一是重点领域立法迈出新步伐。加强国家安全领域相关立法,推进民生领域立法,完善刑事法律制度。二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三是依法支持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授权决定形式支持相关改革试点工作,统筹修改部分法律中同类或者相关的规定,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相关改革工作情况报告。四是在增强监督实效上取得新进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五是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完善发展。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以立法法修改为契机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工作完善发展,做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调研工作,密切与地方人大的联系。六是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进一步加强同全国人大代表的联系,认真审议代表议案、办理代表建议,支持和保证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七是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工作。巩固拓展议会机制交流,扎实推进议会多边外交,密切各层次友好往来。八是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一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立法工作,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法律制度,统筹推进社会、文化等领域立法工作,做好改革试点授权决定相关工作,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二是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加强宪法实施监督,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加大对财政预算决算的监督力度,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监督。三是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畅通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渠道。深入落实直接联系代表制度,完善向代表通报重要情况和征求意见工作,建立计划、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机制,制定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完善代表议案审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支持选举单位依法加强代表履职监督。四是在做好对外交往、新闻宣传、理论研究等工作和加强自身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加强人大对外交往,改进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人大理论研究工作,认真做好联系指导地方人大的相关工作,做好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有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四)“两高”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3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作了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从两个方面报告了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的主要工作。在依法履职方面:一是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惩危害国家安全、暴力恐怖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故意杀人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犯罪、网络犯罪,圆满完成特赦工作,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积极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二是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合法权益,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国际司法协助和交流,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三是坚持司法为民,保护民生权益、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行政审判和国家赔偿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四是坚持从严管理,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提高法院队伍职业素养,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五是依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和社会监督,不断改进人民法院工作。在深化司法改革方面:一是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解决立案难问题。二是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建设,实现工作重心下移。三是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解决诉讼“主客场”问题初见成效。四是推进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五是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六是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破解执行难问题。七是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八是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九是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促进司法民主。十是深化司法公开,推进阳光司法。其中,报告有4处对甘肃省法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报告从五个方面对2016年工作作了安排: 一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推动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二是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四是继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快建设“智慧法院”。五是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法院队伍,保障公正廉洁司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从七个方面报告了全国检察机关2015年的主要工作: 一是依法履行批捕起诉等职能,深入开展严打暴恐活动、打黑除恶等专项工作,依法惩治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严重刑事犯罪,从严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权益,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二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促进规范金融秩序,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犯罪,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三是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深入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四是健全冤错案件源头防范和发现纠正机制,维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开展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专项检察,加强对民事虚假诉讼的监督,加强对特赦工作的全程同步监督,严肃查办司法不公背后的腐败犯罪。五是深化司法改革,扎实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四项改革试点,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试点,促进司法公正。六是坚持从严治检,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建设,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七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的制约,确保检察权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其中,报告有2处对甘肃省检察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报告从六个方面对2016年工作作了安排:一是坚持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二是下大气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三是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动摇,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四是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五是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六是打造过硬检察队伍,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水平。
(五)审议慈善法草案的有关情况
制定慈善法是发展慈善事业、规范慈善活动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经党中央批准,制定慈善法先后列入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立法工作计划。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两会”前又发全国人大代表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决定将草案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党中央高度重视慈善法的制定,2016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汇报,并就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出重要指示。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对慈善法的调整范围、组织、募捐和捐赠、信托、财产、服务的促进措施,以及慈善活动的监督管理、服务引导、法律责任等作了相应明确和规定。会议期间,李建国副委员长就慈善法草案作了说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又对慈善法草案作了92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34处,并对修改稿进行了审议。通过的慈善法,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实现与精准扶贫措施的有效对接,着力构建我国慈善事业基本制度,内容全面、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可行,必将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三、中央领导同志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的情况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参加甘肃代表团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胜俊作为甘肃团代表参加全团会议并发言。
(一)张高丽副总理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3月8日上午,张高丽副总理参加了我省代表团的审议,在听取代表的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国“十二五”规划目标胜利实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同时,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甘肃发展成绩显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脱贫攻坚走出新路子,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甘肃的成绩来之不易,要充分肯定、倍加珍惜。省委省政府三运、伟平同志等一班人团结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积极作为、苦干实干,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高丽副总理强调,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一是完善政策、加力增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赤字率提高到3%,赤字增加5600亿元,M2预期增长13%左右,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要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安排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要积极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突出重点、加减并重,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减法,主要是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重点要抓好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资金进行奖补,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做加法,就是要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做好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这篇大文章。三是深化改革、强化保障,着力激发动力活力创新力。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再减少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要全面推进营改增,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合理确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四是底线思维、抓早抓小,积极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要增强防风险的意识,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对预案,搞好实体经济,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五是民生优先、补齐短板,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转业军人安置和化解过剩产能中出现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要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张高丽副总理强调,甘肃要按照中央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努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一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要紧紧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立足战略通道和铁路枢纽优势,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服务向西开放的路港和空港,布局一批特色鲜明、相互配套、功能强大的物流园区。要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开放平台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进经贸技术交流、人文交流合作。二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紧紧围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与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作。要加快改造提升石化、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文化旅游、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有序推动产能过剩行业产业重组。三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加强薄弱环节中拓宽发展空间和增强发展后劲。要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要实施好区域发展战略,强化兰白核心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河西和陇东两个增长极。四是实施好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要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用好各方面的资源、资金、项目、力量和平台,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紧紧抓住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建设引洮二期、祁连山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水源地保护、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的新甘肃。
(二)王胜俊副委员长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做好今年工作,一要着力在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上下功夫。继续适度扩大内需,在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更好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拉动力。二要着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既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核心的五大战术任务,又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三要着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下功夫。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四要着力在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上下功夫。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同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着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五要着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加大绿色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六要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点抓好“五保一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现实获得感。在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时指出,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立法工作,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促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法制保障。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去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一是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二是监督工作开创新局面,三是基层工作取得新突破,四是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曹建明检察长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3月14日上午,曹建明检察长参加了我省代表团的审议,他在听取代表发言后,就检察机关如何更加自觉地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化司法改革,加大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大局稳定犯罪的打击力度,重视做好预防工作,坚守防止冤错案件底线,自觉接受监督,强化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四、甘肃代表团履职情况
甘肃代表团5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我省出席会议的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着眼全国大局,立足甘肃实际,围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紧扣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踊跃发言,就重大项目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平台打造、产业布局优化、推进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问题,提出137件建议。以代表团名义提交了请求国家同意和支持兰州石化环保技改搬迁项目、将陇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能源和电力发展规划、加快建立跨省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增加甘肃黄河流域耗水指标、实施甘肃省三大区域综合治理规划等5件重点建议。这些意见建议集中反映了事关我省长远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予以支持的重大事项,建议质量比往年有新的提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研究室、发改委、农业部、工信部、财政部、保监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到团听取了审议意见。
3月7日上午,甘肃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有66家中外新闻媒体的110多名记者到团采访,代表们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整个会议期间,先后有300多家境内媒体、港澳媒体和外国媒体500多人(次)的记者到甘肃团采访报道,各新闻媒体刊发稿件600多件,各类网站载发转载稿件3000多条,充分展示了甘肃团代表履职的崭新风貌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