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6-06-30 11:32:55

  ——2016年1月16日在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依据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精准调控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省经济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态势。
 
  (一)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打好抓项目扩投资组合拳。及时出台了促进工业投资稳步回升、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等23条具体措施,通过采取召开投资推进会、协调推进“六个一批”项目、提前开展项目观摩等组合措施,扭转了上半年投资增速下滑的局面。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全力争取国家支持,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79.1亿元,比上年增加40亿元;前四批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获得国家支持215.3亿元,1007个项目纳入国家7大类重大工程包,白银市列入国家地下管廊试点城市。出台我省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召开两次PPP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70个。积极争取国外贷款项目,全省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实施“6363”水利保障行动和“6873”交通突破行动,引洮供水二期、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兰州水源地建设工程、银川至西安铁路、兰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白疙瘩至明水高速公路、陇南成州机场开工建设,引洮入潭工程实现试通水,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天水至平凉铁路、额济纳至哈密铁路、敦格铁路敦煌至肃北段和徽县至天水高速公路、金昌至阿拉善右旗公路、兰州至永靖沿黄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兰州中川机场二号航站楼建成投运,庆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部建成,新增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434公里、300公里,全省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达到82%。推进能源基地建设。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电力外送工程开工建设,配套外送新能源项目建设方案获批,预计全省光电、风电装机分别达到610万和1252万千瓦,居全国第1、第2位。核桃峪煤矿建设进展顺利,灵台矿区总体规划、宁正矿区总体规划(修编)获国家批复,唐家河煤矿获准开展前期工作。
 
  (二)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出台实施“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建立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融合推进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省财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40亿元,启动实施总规模400亿元的产业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5万户17.1万人,解决180.6万农村居民和26.1万学校师生的饮水问题,争取农村危房改造计划21.8万户。全年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支持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发展。争取国家出台了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国家政策和规划方案,制定了促进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支持临夏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中药材、马铃薯、苹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粮食总产量达到1171万吨,实现“十二连丰”;畜牧业稳步发展,确定35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县,全省新建成规模化标准养殖场(合作社)超过400个。稳步推进城镇化试点。敦煌、高台、陇西3个市县纳入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17个县、30个镇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有序推进。
 
  (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出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方案和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4只国家参股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运营良好,38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加快发展,5个创新创业示范园研发平台和孵化配套设施基本完善,积极争取国家批复我省组建杂交玉米繁育等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2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1%。传统产业稳步改造升级。出台《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设立省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推动有色、石化等传统支柱产业智能化改造。推进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促进白银市、玉门市、红古区等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酒钢10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一期工程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我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报国家待批。化解产能过剩取得一定成效,兰州七里河区、天水秦州区等老工业区调整改造稳步推进。制定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直购电交易,完成交易电量230亿千瓦时。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成功举办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旅游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速,出台进一步促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实施方案,35个重大物流项目纳入国家现代物流重大工程包。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陇南、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酒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圆满完成。三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8%,较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七大循环经济基地、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目标基本完成。推进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地方节能立法,积极实施省节能环保产业园等重大工程,强化节能降碳管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及碳强度下降目标。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目标提前实现,争取国家安排我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任务130万亩。
 
  (四)深入推进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动力增强。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397项,全面梳理部门权责事项,加快推进权力、责任、资金管理和政务服务网“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展开。投资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精简项目核准前置条件,实行“1+3+27”一窗受理、一项一码、一表流转、并联审批;推进“纵横”放权,“纵向”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权、使用中央和省级基建资金1亿元以下的市县项目审批权下放给市州,“横向”将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交由省直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成运行。价格改革深入推进。《甘肃省价格管理条例》修正案颁布实施,修订公布新的《甘肃省定价目录》,放开32项具体定价事项,下放14项具体定价事项,初步建立居民用水、用气、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实现存量和增量天然气价格并轨,完成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任务,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电价有所降低。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建立。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企业年报公示制度,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快速增长,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3万户。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推进整合各级各类交易平台。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开展省公航旅集团等5户省属企业改革试点,30户省属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改革,完成省属企业功能分类,按照企业类别推动逐步重组整合。
 
  (五)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编制完善实施方案。加强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的对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兰州列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进一步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13685”战略,制订我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和项目清单。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获批成为国际航空口岸。新开通兰州至乌鲁木齐至圣彼得堡等7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天马号”、“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运营良好,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在白俄罗斯、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和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设立5个商务代表处。组织省内企业参加伊朗、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举办的国际性展会。第二十一届“兰洽会”成功举办,签约项目合同金额6973.2亿元。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省政府与国家发改委签署了关于建立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委省协同机制的框架协议,中白工业园甘肃聚馨麦芽生产基地开工建设,白银公司与哈矿集团合作建设30万吨铜冶炼等项目列入国家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国别规划。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发展质量有所提高。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完善淡季蔬菜、肉类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加强蔬菜、肉食直销店监管,确保平价惠民销售,加大涉企收费和民生领域价格执法力度,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全年预计上涨1.6%。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积极增加公益性岗位,安排51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服务,加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扶持,城镇新增就业43.7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和11%,失业保险金、工伤职工伤残补助、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320元提高至380元,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40%。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实施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15.8万套。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居民住房、重灾村配套基础设施等重建项目基本完成。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大力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专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优化布局,挂牌成立兰州财经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医学院三所高校,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加快建设。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实现58个贫困县流动图书车全覆盖,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仍然存在需求整体疲弱、下行压力加大的问题,一些矛盾和困难凸显。一是工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47个月下降,煤电油运等实物量指标持续下滑,有色、冶金、石化等传统产业支撑减弱,工业增速明显放缓,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停产限产问题突出,稳岗就业压力加大。二是投资增长动能不足。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特别是省属大型企业、在甘央企投资大幅收缩,在建项目进度放缓,技术改造投资明显减少,工业投资持续下降,是造成整体投资增长乏力的主要因素。三是进出口贸易持续下降。由于工业企业生产和投资需求不旺,特别是铁矿砂、镍、铜精矿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进口额下降,机电、纺织、化工及其他产品出口减少,造成进出口贸易下降。四是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重点纳税企业效益下滑,加之全面落实“营改增”、资源税改革、清理取消部分基金收费项目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造成财政增收难度加大,而政府债券还本付息、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增加,导致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总体来看,2015年全省稳增长、防通胀、保就业等宏观调控区间目标可以实现,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但是受外部需求变化和内部结构矛盾的双重影响,投资、消费、进出口和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难以完成预期目标。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90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8600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增长9%;进出口总额497亿元,下降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3.9亿元,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0元,增长11%。
 
  二、2016年经济发展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6年,我省经济运行中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矛盾叠加,将影响到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稳定经济增长的任务更加艰巨,同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将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发展动力,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明显。
 
  从外部环境看,发达国家经济将继续温和缓慢复苏,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大宗商品价格将低位大幅波动,世界经济总体延续温和低速增长态势,外部需求减弱将传导影响和制约我省经济增长。从运行趋势看,我省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的特征明显,特别是2013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从12%以上的高速增长回落到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根据当前趋势分析,2016年我省仍然处于经济运行下行周期。从发展动力看,投资周期性的调整下滑明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有所减弱;受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以原材料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增速持续回落,工业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将进一步减弱。从发展机遇看,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将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为我省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我省全力打造的经济、生态、文化三大战略平台带动效应不断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将进一步牵引和支撑经济稳定增长。
 
  总的来看,2016年我省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复杂,经济向好动力和下行压力仍将相持,新动力培育和传统动力减弱继续并存,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根据经济发展环境和趋势分析,初步提出201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进出口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同时,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作着力重点,新增加了发展导向性指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左右,旅游业综合收入增长22%,并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三、201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全省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重点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着力解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强化脱贫攻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一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推进落实“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和精准监测、精准统计,确保扶贫对象进、出、退的精准管理。启动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确保扶贫对象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4万户18万人,全年脱贫100万人以上。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大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力度,确保实现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解决26万户118万人饮水安全不稳定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创建试点工程。三是壮大富民产业。鼓励扶持贫困地区发展设施农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等特色农牧业,加快仓储、保鲜、加工等设施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大贫困地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实施力度,推进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建设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推进现代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启动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推进种养加产供销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坚持创新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落实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方案,推进创业创新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园、科技创新园建设和农村创业富民、信息惠民新业态培育发展等陇原“双创”5大专项行动,加快兰州市城关区等“双创”示范县(区、市)建设。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新模式,加快双创数字平台建设。二是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积极推进12个领域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宽带乡村”和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提升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互联网+”产业创新网络和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互联网在精准扶贫、创业创新、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加速渗透融合。三是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以行业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培育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加快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国家级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张江兰白试验区技术转移中心。四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工作方案,加大钢铁、煤炭等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制定消化商品房库存方案,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稳定房地产市场。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多措并举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五是推动新消费引领新供给形成新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抓好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挖消费潜力,扩大健康、养老、旅游和信息消费,拓展“老幼”两端消费。
 
  (三)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一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启动实施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重点培育发展100户骨干企业,打造50条百亿元产业链,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继续培育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中小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做强上下游关联性支撑企业。争取新认定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推进产业工程研究院建设。加快甘肃稀土公司轻稀土高纯化技术改造、华天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扩建、科天水性材料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建设6大产业基地,打造石油化工及合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冶金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和电池材料、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装备制造、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等8大产业链,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从半成品向产成品转化,从粗放低效向优质高效提升,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短链向全链循环发展,着力改变“初”字号、“原”字号产品结构。着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制造业创新服务体系,提高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有序推进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加快实施兰石集团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平凉华泓汇金70万吨烯烃、长庆油田陇东地区原油产能建设等重点项目,继续推进兰州石化搬迁改造、庆阳石化600万吨扩能改造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我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有序推进陇东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核桃峪、新庄等大型煤矿。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组织实施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快推进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京东“千县燎原”计划和苏宁“农村电商”计划。推进以兰白为核心的“大兰州”区域物流中心建设,依托龙头物流企业,打造现代物流商贸战略联盟,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物流中心和综合交易市场,全面完成14亿斤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坚持旅游与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完善景区连通道路、自驾车房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加快20个旅游大景区和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推进实施养老床位和健康服务产业专项行动计划,促进中医药产业、中医文化、保健养生深度融合,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养老基地,推进安宁仁寿山、永靖黄河三峡太极岛等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建设。
 
  (四)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努力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方面:加快宝兰客专、兰合铁路、银西铁路等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干武二线、兰州铁路综合货场项目,开工建设兰州至张掖三四线、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争取开工建设环县至储家湾铁路、庆阳至平凉铁路,加快推进西宁至合作至成都铁路、定西至平凉快速铁路前期工作。公路方面:加快兰州南绕城高速、渭源至武都高速、彭阳至平凉至大桥村高速、酒泉至航天城、徽县至两当等公路建设,力争建成临洮至渭源、白疙瘩至明水等高速公路,加快推动平凉至天水、武都至九寨沟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民航方面:确保建成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飞行区工程和兰州中川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完成陇南成州机场、敦煌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兰州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和平凉、天水、临夏、临洮等机场前期工作。水利方面:加快引洮供水二期、黄河甘肃段防洪、兰州市水源地、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引洮济合、灵台新集水库、临泽红山湾水库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民勤红崖山水库、平凉崆峒水库加高扩建项目,积极推进马莲河水利枢纽、引哈济党、白龙江引水、引大济西、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等工程前期工作。同时,加快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电力外送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常乐400万千瓦调峰火电项目核准开工;推进城镇“两供两处一轨一廊一市一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二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对接国家扶持政策,继续做好后续批次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的争取和落实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按照国家“11+6+3+1”重大工程建设布局,紧扣我省短板弱项,在基础设施、扶贫开发、民生改善等方面,加大项目谋划和争取力度,积极推进一批跨区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新的投资增量。三是加强投资目标管理。加快推进省列重大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土地、环评、拆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发挥好重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以重大投资政策执行、重大专项和重大项目推进为重点,加大项目稽察力度,促进项目规范高效建设。
 
  (五)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加快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启动严重沙化耕地退耕建设,争取将25度以上坡耕地中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还林实施范围,力争启动实施祁连山、两江一水、渭河源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二是稳步发展清洁能源。实施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计划,推动以敦煌市、金昌市、武威市为重点的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加快开发生物质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实施生物质燃料产业和新能源供暖工程。开展河西走廊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白银、庆阳环县、定西通渭、武威民勤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为重点的风电项目建设,推进敦煌、肃州、金塔、嘉峪关等7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和通渭、清水等地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加大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外送力度。探索实施兰白、金武张、酒嘉等区域不同功能定位的新型微电网示范建设。优化整合白龙江、白水江及河西内陆河等流域中小型水电站开发,跟进黄河黑山峡河段水电开发论证和争取工作。三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抓好有色、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工作,加强煤炭、矿产、工业废渣、余热余压余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加快金川神雾集团铜渣尾矿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推进种植业、畜牧业和工农业复合型循环体系建设。抓好国家“十百千”示范创建,积极做好金昌市、通渭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以及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四是着力加强节能减排降碳。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双控”制度,大力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等节能重点工程,加快武威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健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收转运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金昌市、酒泉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天水市节能量交易试点,推进建立全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及配额分配等制度体系。
 
  (六)坚持区域协同,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一是推进区域组团发展。推动兰州新区和大兰州经济区率先突破发展,推动兰州新区产业集聚集群创新发展,推进城际综合快速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河西走廊经济区组团联盟发展,推动酒嘉一体化、金武城乡融合组团发展,加快张掖经济区建设,积极培育钢铁、有色、新能源、民用核工业等支柱产业集群。促进陇东南经济区整合协同发展,加强天水、平凉、庆阳、陇南经济合作与优势互补,培育全省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地区。二是支持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深入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国家支持临夏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若干意见,编制出台并推动实施民族地区、藏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深入落实我省支持藏区、临夏、定西、陇南等地区以及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推动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做大中心城市,做强县城,做特小城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一融双新”工程,加快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和服务能力。做好金昌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金川区双湾镇、嘉峪关市峪泉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开展肃州区、临洮县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四是推进园区集聚发展。创新园区管理体制,通过土地置换、共建开发园区和发展“飞地经济”等方式,加快兰州新区市州飞地经济产业园建设,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争取出台《甘肃省开发区条例》,制定资金补助和基金管理办法,完善开发区建设投融资政策。
 
  (七)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一是加快基础设施联通。推进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国际空港和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陆港建设,依托我省已建成的兰州货运北编组站和正在建设的兰州国际港务区,争取设立兰州中欧货运班列编组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拓展兰州直飞中西亚国家的航班及货运航线,构建铁陆航多式联运联接的对外经济走廊。加快马鬃山口岸复通,争取将嘉峪关机场航空口岸、兰州铁路口岸、武威铁路口岸列入国家“十三五”口岸规划,力争将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升格为综合保税区,积极推进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园区申报工作。二是推进经贸产业合作。全面落实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委省协同机制协议,支持有色、冶金、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进白银公司30万吨铜冶炼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按照政府组织、搭建平台、互办产业园区方式,统筹规划省内企业“走出去”开展产业合作,制订我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产业目录,做好六大国际经济走廊重点国别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谋划筹办中国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博览会暨“一带一路”绿色食品用品博览会,筹建甘肃清真食品国际认证中心,扩大我省穆斯林用品、清真食品及日用消费品的出口规模。三是深化人文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文化、旅游、科技和中医药等领域的合作。办好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第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节会,进一步提升“兰洽会”的国际化水平。实施文艺精品西进工程,大力开发丝路文化、西部题材的影视剧和实景演出等文化产品,带动我省优秀文化走出去。
 
  (八)深化各项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绩效管理,强化行政问责,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职追究制,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水平。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和网上监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二是全面推进价格机制改革。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实现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继续实施政府定价项目清单动态化管理。深化水、天然气、交通运输、医疗服务、教育、环保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加快推进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推进直购电交易,降低工商企业用电价格。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价格应急预案,开展教育、医疗、银行、景区等重点领域专项价格收费检查,推进反垄断执法。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加快推进5户省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一企一策”改革。四是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发展各类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和合作发展基金,吸引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社保基金参与股权投资,建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健全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管理机制。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项目收益和分配机制,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PPP发展基金,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提升直接融资能力,加快发展区域性资本市场,支持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等再融资,积极培育企业上市融资,做好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发行,支持和鼓励发行绿色债券,推动资产证券化。推进产权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五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吸引非公经济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和运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推进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和省市县三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做好《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条例》立法论证工作,进一步整合交易平台,推行远程异地评标。
 
  (九)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努力稳定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建设,依托“双创”行动、大学生创业园和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建设等,引导各类人员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农业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培训、输转市场化、回乡创业服务、输转评估等五大体系,引导和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逐步整合,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升基本医保支付能力和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完善以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推进社会养老、社会福利和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任务。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全力推动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加快甘肃中医药大学和平校区建设。推进健康甘肃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和采供血机构以及地市级综合和专科医院建设。积极推进市县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物保护、广电新闻出版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省科技馆、省体育馆、省图书馆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强残疾人康复托养及儿童福利设施建设。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的监督评议,认真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建议,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