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省属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07 17:15:52
——2015年11月23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省人大常委会:
为了全面了解省属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安排,9-10月,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牵头,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省国资委相关人员参加的调研组,对省属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省国资委的情况介绍,先后赴平凉、庆阳、酒泉、嘉峪关、金昌5市,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调研了华亭煤业、酒钢集团、金川公司、八冶集团、兰石集团、公航旅集团等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省属监管企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国资委的有力监管下,省属监管企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依托产业基础,集聚发展优势,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制度,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省国有企业分为省属国有企业和市州及以下国有企业。其中,省属国有企业包括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和省直部门管理企业。截至2014年底,全省国有企业1648户,在岗职工33.55万人;资产总额12023.48亿元,同比增长18.78%;净资产4123.82亿元,同比增长6.83%;实现营业收入5456.40亿元,同比增长14.25%;实现利润106.26亿元,同比增长8.04%;上交税费160.91亿元,同比增长17.7%。
其中,省属国有企业985户(含二级以下独立法人企业),资产总额10058.79亿元,占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83.7%;净资产3279.18亿元,占全省国有企业净资产的79.52%;实现营业收入5281.35亿元,同比增长14.53%;实现利润105.19亿元,同比增长22.16%;上交税费151.58亿元,同比增长15.58%。
省国资委监管企业35户(共有独立法人企业655户),资产总额8169.84亿元,占省属国有企业的81.22%;净资产3016.91亿元,占省属国有企业的92%;实现营业收入5056.24亿元,占省属国有企业的95.74%;上交税费140.38亿元,占省属国有企业的92.61%。与2004年省国资委成立时相比,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上缴税费分别增长8.5倍、10.5倍、10.2倍、3.8倍。
二、省属监管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深度调整、内外需整体乏力等因素影响,全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省属监管企业稳增长的形势比较严峻。省属监管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等领域,结构性矛盾突出,重点骨干企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的严峻局面,生产经营困难,有效投资下降,发展活力不足。
2015年1-10月,35户省属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163.84亿元,同比增长1.48%;累计亏损50.42亿元,同比减利118.05亿元;已交税费总额107.49亿元,同比下降1.52%。有色冶金和煤炭两个行业企业合计亏损84.41亿元,同比减利91.7亿元,占省属监管企业减利总额的77.7%。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属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要求企业正视困难、坚定信心,看准症结、找准对策,盯住市场、扭住创新,全力以赴解决经营效益下滑和有效投资下降的问题。省政府分管领导深入省属企业调查研究,多次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国资委和各省属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稳增长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谋划、统筹安排,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抓好企业运行工作
一是加大统筹部署力度。省国资委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研究确定了今年省属企业经营总体目标,逐户分解下达了年度经营目标任务,传导了工作责任和考核压力。先后下发三个通知,统筹安排经济运行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要求。各企业按照省国资委要求,客观分析宏观形势和主观问题,从发展思路、经营方针、创新能力、改革力度等方面寻找差距,围绕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优化要素配置,强化经营管理,提高质量效益,全力以赴稳定生产经营形势。
二是采取降本增效措施。35户企业全部制定了增源节流、增效节支活动方案,亏损企业全部制定了减亏控亏方案,深入开展降本增效专项活动,多策并举挖潜增效。各企业以问题为导向,从价值链的每个环节增收节支,释放管理红利。白银集团管理费用降低39.17%,财务费用降低32.85%;靖煤集团吨煤成本比年初预算降低20%,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4%;窑煤集团总部中层管理人员薪酬降幅达17.04%。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省属监管企业营业收入降幅下半年逐月收窄,9月份实现同比增长,盈利企业户数比上半年增加1户。
三是强化考核倒逼机制。省国资委与每户企业签订了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立足当前,强化生产经营指标考核,立足长远,增加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两项重点工作考核。全面推进副职负责人业绩考核,健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倒逼、约束和激励机制。实行更为严格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工效挂钩机制,企业效益下降,工资总额不得增长。
四是想方设法控债融资。今年,省属监管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29.22%,但有一半企业资产负债率在上升。为强化风险管控,35户企业全部完成了自身经营风险诊断评估,资产负债率高于70%的14户企业分别制定了债务风险防控方案,实施资产负债率和负债规模双重控制,确保资金链安全。省国投集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挥平台功能,为省属企业项目建设融资15.6亿元,为7户省属企业棚改项目提供了信用担保,想法设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二)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属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一批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项目,带动企业转型升级。金川集团30万吨PVC项目完成单体试车;长城电工天水电器产业园一期9个项目全部建成;靖煤集团热电联产项目2个机组并网发电,25万吨硝基复合肥项目建成试车,煤电化产业链初步形成;窑煤集团陶瓷保温板项目7月份投产,40万吨末页岩炼油项目开工建设;八冶集团兰州新区数控钢筋加工项目6月底投产。
二是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在谋划项目时,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治本之策,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 8户省属企业被列为全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骨干企业,得到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陇神药业100亿粒滴丸剂项目试生产;省建投集团“黄河1号”盾构机、52米臂架泵车成功下线,填补了西北生产企业的空白;兰州电机49.5兆瓦试验风电场通电并网;华煤集团20万吨聚丙烯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明年底可正式投产。
三是切实加强对外战略合作。省属监管企业依托自身资源、技术优势,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不断提升竞争实力。金川集团与北京神雾集团在废弃渣处理、红土镍矿开发利用、低阶煤综合利用等方面深度合作;酒钢集团与新疆广汇集团合作投资煤炭分质利用项目,与江苏悦达集团合作投资平凉煤电化循环经济项目;三毛股份与北大众志战略合作,引进“中国芯”国产CPU及整机产业化项目。省国资委加强与中船集团、中车集团等央企对接洽谈,建立省企合作协调机制,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四是探索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业态。在做好做强主业的同时,省属监管企业积极探索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业态,延伸和拓展发展领域。白银集团依托西北矿业研究院平台,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上半年创效5000万元;兰石集团整合各类研发平台,组建工程研究院,大力开展EPC总包业务;省物产集团大力发展“公路港”模式,推动物流服务转型;八冶集团现代健康养老服务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五是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我省处于“一带一路”黄金段,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物流、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有增长新动力和开放新优势。省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加快省属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施方案》,提出了“1553”跨国经营主体培育目标。5月份举办了2015甘肃“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洽谈会,为企业搭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白银集团与哈矿集团30万吨铜冶炼项目在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约;八冶集团吉尔吉斯斯坦3000吨水泥项目签约。我省推动省属企业走出去的做法被国务院国资委推广。
(三)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一是“一企一策”深化改革。酒钢集团、国投集团、公航旅集团、机场集团、八冶集团等五户省属企业改革试点进展顺利。30户企业按照《省属企业改革方案制定工作规程》,制定了改革总方案。省物产集团、省水电工程局完成公司制改革,省属监管企业集团层面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26户企业(含子公司)纳入省属企业上市后备库,16户企业纳入新三板挂牌计划,6户企业启动股份制改革。
二是积极推进改制重组。靖远煤电顺利完成定向增发,引进社会法人和机构投资者10家,募集资金34.01亿元。在第一批推出省属企业引进非公资本投资项目60个的基础上,按照省属企业建设八大产业集群、十六条产业链的产业结构布局,近期已推出第二批引进非公资本投资项目40个。
三是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向7户董事会缺员较多的企业委派外部董事,计划两年内实现省属企业外部董事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落实省属企业财务总监外派制度,已向酒钢集团、靖煤集团、省科投集团分别派出1名财务总监。
四是加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省国资委制定了《省属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草案)》、《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草案)》两个配套制度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两个专项考核评价细则,正在征求有关部门和企业意见。制定了《省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省属监管企业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办法》,实行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向20户竞争类企业董事会授予工资总额管理权,推动企业建立市场化用工分配机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实体经济动力不足,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下滑。1-8月,全国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9.3%,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3.4个百分点,煤炭、冶金等行业整体亏损。我省煤炭、冶金行业与全国一样,整体亏损,两行业7户企业营业收入占到省属工业企业的96%,合计亏损额达69.19亿元,其中酒钢集团、金川公司合计亏损54.9亿元。省属工业企业整体亏损,增长普遍乏力,后劲持续不足。
(二)融资能力下降,工业投资减少。重点企业利润下滑,融资成本上升,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投资额减少。上半年,14户省属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46亿元,同比下降53.2%。除白银集团、窑煤集团、稀土集团同比略有增长外,其他企业均同比下降。
(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小,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省属企业多为能源、原材料企业,对资源依赖性强,受外部市场波动影响大。重点骨干企业产能过剩,效益下滑,资源加工深度不够,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两高一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虽然企业正着手进行转型升级,但短期内难以扭转现状,调结构、促转型的任务十分紧迫艰巨。
(四)扶持政策缺乏,遗留问题难解决。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难题,如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改革、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使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仅靠自身力量很难解决,需要政府在金融、财税、社保等方面出台相应的定向扶持政策。
四、几点建议
(一)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省国资委要指导各企业扎实开展“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工作,认真分析“十二五”底数,科学研判“十三五”形势,合理确定“十三五”发展定位。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新常态思维,注重提质增效,注重转型升级,强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开展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环境好转后提速发展打好基础。要加快开展项目储备,争取将重点项目纳入省级和国家级“十三五”产业规划。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克服省属监管企业由于体量总体偏大造成的转型创新滞缓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灵活的体制机制,推动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升级换代、重要工艺流程优化升级、主要生产线填平补齐、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省属监管企业产品创新和终端市场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创新人才,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人才保障。
(三)积极推进经营方式转变。一是鼓励企业在工业设计、重大技术标准和专用设备研制、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领域加快发展步伐。二是促进和完善有色金属的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营销方式,为形成产品、产权、资本运作三位一体营销模式奠定基础。三是支持发展工程咨询、装备集成、安装调试、运营服务一体化的工程承包服务。四是鼓励发展工业检测认证、科技成果推广和企业管理诊断、评价等中介服务业,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四)鼓励开展整合重组。按照“同业归并、集团发展”的原则,加快省属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资源的重组整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聚集、战略协同和优势叠加效应。注重发挥产业政策的市场化导向作用,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以整合重组、改制上市等为手段,放大资本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支持省属企业挂牌上市,加快推动资本证券化发展。建议分别以金川公司和兰石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体,设立有色冶金投资集团公司和装备制造投资集团公司,提升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同时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和行业做大做强。
(五)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中央、省上已分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各企业要在省国资委的指导下,尽快制定完善改革的具体方案,加快启动各项改革试点。通过改革,解决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推进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行。建议:一是尽快明晰公航旅集团、八冶集团等企业的产权关系,为企业加快发展扫清障碍,注入有生力量。二是尽快检查落实和研究制定解决省属监管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扶持政策,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形成合力,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实现改革增效。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省人大常委会:
为了全面了解省属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安排,9-10月,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牵头,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省国资委相关人员参加的调研组,对省属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省国资委的情况介绍,先后赴平凉、庆阳、酒泉、嘉峪关、金昌5市,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调研了华亭煤业、酒钢集团、金川公司、八冶集团、兰石集团、公航旅集团等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省属监管企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国资委的有力监管下,省属监管企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依托产业基础,集聚发展优势,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制度,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省国有企业分为省属国有企业和市州及以下国有企业。其中,省属国有企业包括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和省直部门管理企业。截至2014年底,全省国有企业1648户,在岗职工33.55万人;资产总额12023.48亿元,同比增长18.78%;净资产4123.82亿元,同比增长6.83%;实现营业收入5456.40亿元,同比增长14.25%;实现利润106.26亿元,同比增长8.04%;上交税费160.91亿元,同比增长17.7%。
其中,省属国有企业985户(含二级以下独立法人企业),资产总额10058.79亿元,占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83.7%;净资产3279.18亿元,占全省国有企业净资产的79.52%;实现营业收入5281.35亿元,同比增长14.53%;实现利润105.19亿元,同比增长22.16%;上交税费151.58亿元,同比增长15.58%。
省国资委监管企业35户(共有独立法人企业655户),资产总额8169.84亿元,占省属国有企业的81.22%;净资产3016.91亿元,占省属国有企业的92%;实现营业收入5056.24亿元,占省属国有企业的95.74%;上交税费140.38亿元,占省属国有企业的92.61%。与2004年省国资委成立时相比,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上缴税费分别增长8.5倍、10.5倍、10.2倍、3.8倍。
二、省属监管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深度调整、内外需整体乏力等因素影响,全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省属监管企业稳增长的形势比较严峻。省属监管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等领域,结构性矛盾突出,重点骨干企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的严峻局面,生产经营困难,有效投资下降,发展活力不足。
2015年1-10月,35户省属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163.84亿元,同比增长1.48%;累计亏损50.42亿元,同比减利118.05亿元;已交税费总额107.49亿元,同比下降1.52%。有色冶金和煤炭两个行业企业合计亏损84.41亿元,同比减利91.7亿元,占省属监管企业减利总额的77.7%。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属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要求企业正视困难、坚定信心,看准症结、找准对策,盯住市场、扭住创新,全力以赴解决经营效益下滑和有效投资下降的问题。省政府分管领导深入省属企业调查研究,多次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国资委和各省属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稳增长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谋划、统筹安排,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抓好企业运行工作
一是加大统筹部署力度。省国资委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研究确定了今年省属企业经营总体目标,逐户分解下达了年度经营目标任务,传导了工作责任和考核压力。先后下发三个通知,统筹安排经济运行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要求。各企业按照省国资委要求,客观分析宏观形势和主观问题,从发展思路、经营方针、创新能力、改革力度等方面寻找差距,围绕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优化要素配置,强化经营管理,提高质量效益,全力以赴稳定生产经营形势。
二是采取降本增效措施。35户企业全部制定了增源节流、增效节支活动方案,亏损企业全部制定了减亏控亏方案,深入开展降本增效专项活动,多策并举挖潜增效。各企业以问题为导向,从价值链的每个环节增收节支,释放管理红利。白银集团管理费用降低39.17%,财务费用降低32.85%;靖煤集团吨煤成本比年初预算降低20%,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4%;窑煤集团总部中层管理人员薪酬降幅达17.04%。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省属监管企业营业收入降幅下半年逐月收窄,9月份实现同比增长,盈利企业户数比上半年增加1户。
三是强化考核倒逼机制。省国资委与每户企业签订了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立足当前,强化生产经营指标考核,立足长远,增加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两项重点工作考核。全面推进副职负责人业绩考核,健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倒逼、约束和激励机制。实行更为严格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工效挂钩机制,企业效益下降,工资总额不得增长。
四是想方设法控债融资。今年,省属监管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29.22%,但有一半企业资产负债率在上升。为强化风险管控,35户企业全部完成了自身经营风险诊断评估,资产负债率高于70%的14户企业分别制定了债务风险防控方案,实施资产负债率和负债规模双重控制,确保资金链安全。省国投集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挥平台功能,为省属企业项目建设融资15.6亿元,为7户省属企业棚改项目提供了信用担保,想法设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二)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属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一批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项目,带动企业转型升级。金川集团30万吨PVC项目完成单体试车;长城电工天水电器产业园一期9个项目全部建成;靖煤集团热电联产项目2个机组并网发电,25万吨硝基复合肥项目建成试车,煤电化产业链初步形成;窑煤集团陶瓷保温板项目7月份投产,40万吨末页岩炼油项目开工建设;八冶集团兰州新区数控钢筋加工项目6月底投产。
二是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在谋划项目时,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治本之策,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 8户省属企业被列为全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骨干企业,得到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陇神药业100亿粒滴丸剂项目试生产;省建投集团“黄河1号”盾构机、52米臂架泵车成功下线,填补了西北生产企业的空白;兰州电机49.5兆瓦试验风电场通电并网;华煤集团20万吨聚丙烯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明年底可正式投产。
三是切实加强对外战略合作。省属监管企业依托自身资源、技术优势,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不断提升竞争实力。金川集团与北京神雾集团在废弃渣处理、红土镍矿开发利用、低阶煤综合利用等方面深度合作;酒钢集团与新疆广汇集团合作投资煤炭分质利用项目,与江苏悦达集团合作投资平凉煤电化循环经济项目;三毛股份与北大众志战略合作,引进“中国芯”国产CPU及整机产业化项目。省国资委加强与中船集团、中车集团等央企对接洽谈,建立省企合作协调机制,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四是探索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业态。在做好做强主业的同时,省属监管企业积极探索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业态,延伸和拓展发展领域。白银集团依托西北矿业研究院平台,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上半年创效5000万元;兰石集团整合各类研发平台,组建工程研究院,大力开展EPC总包业务;省物产集团大力发展“公路港”模式,推动物流服务转型;八冶集团现代健康养老服务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五是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我省处于“一带一路”黄金段,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物流、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有增长新动力和开放新优势。省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加快省属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施方案》,提出了“1553”跨国经营主体培育目标。5月份举办了2015甘肃“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洽谈会,为企业搭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白银集团与哈矿集团30万吨铜冶炼项目在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约;八冶集团吉尔吉斯斯坦3000吨水泥项目签约。我省推动省属企业走出去的做法被国务院国资委推广。
(三)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一是“一企一策”深化改革。酒钢集团、国投集团、公航旅集团、机场集团、八冶集团等五户省属企业改革试点进展顺利。30户企业按照《省属企业改革方案制定工作规程》,制定了改革总方案。省物产集团、省水电工程局完成公司制改革,省属监管企业集团层面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26户企业(含子公司)纳入省属企业上市后备库,16户企业纳入新三板挂牌计划,6户企业启动股份制改革。
二是积极推进改制重组。靖远煤电顺利完成定向增发,引进社会法人和机构投资者10家,募集资金34.01亿元。在第一批推出省属企业引进非公资本投资项目60个的基础上,按照省属企业建设八大产业集群、十六条产业链的产业结构布局,近期已推出第二批引进非公资本投资项目40个。
三是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向7户董事会缺员较多的企业委派外部董事,计划两年内实现省属企业外部董事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落实省属企业财务总监外派制度,已向酒钢集团、靖煤集团、省科投集团分别派出1名财务总监。
四是加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省国资委制定了《省属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草案)》、《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草案)》两个配套制度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两个专项考核评价细则,正在征求有关部门和企业意见。制定了《省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省属监管企业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办法》,实行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向20户竞争类企业董事会授予工资总额管理权,推动企业建立市场化用工分配机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实体经济动力不足,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下滑。1-8月,全国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9.3%,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3.4个百分点,煤炭、冶金等行业整体亏损。我省煤炭、冶金行业与全国一样,整体亏损,两行业7户企业营业收入占到省属工业企业的96%,合计亏损额达69.19亿元,其中酒钢集团、金川公司合计亏损54.9亿元。省属工业企业整体亏损,增长普遍乏力,后劲持续不足。
(二)融资能力下降,工业投资减少。重点企业利润下滑,融资成本上升,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投资额减少。上半年,14户省属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46亿元,同比下降53.2%。除白银集团、窑煤集团、稀土集团同比略有增长外,其他企业均同比下降。
(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小,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省属企业多为能源、原材料企业,对资源依赖性强,受外部市场波动影响大。重点骨干企业产能过剩,效益下滑,资源加工深度不够,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两高一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虽然企业正着手进行转型升级,但短期内难以扭转现状,调结构、促转型的任务十分紧迫艰巨。
(四)扶持政策缺乏,遗留问题难解决。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难题,如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改革、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使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仅靠自身力量很难解决,需要政府在金融、财税、社保等方面出台相应的定向扶持政策。
四、几点建议
(一)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省国资委要指导各企业扎实开展“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工作,认真分析“十二五”底数,科学研判“十三五”形势,合理确定“十三五”发展定位。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新常态思维,注重提质增效,注重转型升级,强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开展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环境好转后提速发展打好基础。要加快开展项目储备,争取将重点项目纳入省级和国家级“十三五”产业规划。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克服省属监管企业由于体量总体偏大造成的转型创新滞缓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灵活的体制机制,推动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升级换代、重要工艺流程优化升级、主要生产线填平补齐、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省属监管企业产品创新和终端市场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创新人才,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人才保障。
(三)积极推进经营方式转变。一是鼓励企业在工业设计、重大技术标准和专用设备研制、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领域加快发展步伐。二是促进和完善有色金属的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营销方式,为形成产品、产权、资本运作三位一体营销模式奠定基础。三是支持发展工程咨询、装备集成、安装调试、运营服务一体化的工程承包服务。四是鼓励发展工业检测认证、科技成果推广和企业管理诊断、评价等中介服务业,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四)鼓励开展整合重组。按照“同业归并、集团发展”的原则,加快省属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资源的重组整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聚集、战略协同和优势叠加效应。注重发挥产业政策的市场化导向作用,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以整合重组、改制上市等为手段,放大资本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支持省属企业挂牌上市,加快推动资本证券化发展。建议分别以金川公司和兰石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体,设立有色冶金投资集团公司和装备制造投资集团公司,提升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同时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和行业做大做强。
(五)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中央、省上已分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各企业要在省国资委的指导下,尽快制定完善改革的具体方案,加快启动各项改革试点。通过改革,解决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推进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行。建议:一是尽快明晰公航旅集团、八冶集团等企业的产权关系,为企业加快发展扫清障碍,注入有生力量。二是尽快检查落实和研究制定解决省属监管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扶持政策,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形成合力,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实现改革增效。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