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省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12 15:43:03

  ——2015年7月27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周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会议报告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一手抓“3341”项目建设工程,一手抓“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呈现出产业平稳运行、需求整体偏弱、价格温和上涨、质量有所提高、民生持续改善的特点。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612.9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6.7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112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314.2亿元,增长8.2%。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保持平稳增长。全省土壤墒情较好,夏粮播种面积减少,但单产和总产增加,预计夏粮总产量322.8万吨,比上年增加12.7万吨,高产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企稳向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98.6亿元,同比增长7.6%。传统产业增长放缓,有色、机械、食品行业较快发展,石化、电力行业稳定增长,冶金、煤炭、建材行业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民海生物工程、华天电子、兰石、奥凯种子机械、大禹节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产销两旺、发展势头强劲。
 
  二是投资动能持续减弱,对外贸易继续下降。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98亿元,同比增长5.6%。投资增速较低,主要是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不强,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2.8%;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依然浓厚,开发企业购地热情不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2%。由于国内资源性产品消费增长放缓,加之铜、铁矿砂等主要商品价格持续走低,资源性产品进出口下降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76.5亿元,同比下降8.7%。其中:全省进口完成72.1亿元,下降27.8%;在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带动下,全省出口完成204.4亿元,增长0.7%,扭转了年初以来的下降势头。
 
  三是消费市场增幅趋缓,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75.3亿元,同比增长8.6%。城乡消费增幅双双下降,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城镇1.7个百分点。传统消费增速放缓,受钢材、石油及其制品价格下降影响,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下降,汽车类消费增速回落,住宿餐饮消费小幅增长。新兴消费业态快速增长,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消费等起到了拉动作用。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七升一降”,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等价格小幅上涨,交通通信价格略有下降。
 
  四是财政收支稳步增长,银行信贷总体平稳。在非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带动下,全省上半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2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增长5.5%,非税收入增长18.9%。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376.3亿元,增长13.8%,其中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占比达到81.4%,较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644.8亿元,同比增长27%,农业、交通、水利等重点行业贷款增速较高,中长期贷款增长趋缓;各项存款余额为15577.4亿元,增长12.4%。
 
  五是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大众创业发展势头迅猛,全省新增城镇就业29.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政策性增资的逐步到位和“双联”、扶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省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1243元、2985元,增长9.3%和11.6%。
 
  总体来看,我省经济在整体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并存、经济周期调整和产业结构矛盾交织共同作用下,较长时期内将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当前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受资源型产品需求下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下降10.9%,对企业生产、投资预期等造成较大影响。二是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煤炭、冶金、建材等行业企业开工不足、销售不畅、库存增加,部分省属企业负债率高、货款回收困难、资金链紧张,各市州不同程度存在企业停产、减产现象。三是部分指标跌出预期。部分经济指标回落幅度较大,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预期目标14.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预期目标4.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速低于预期目标13个百分点,将影响全年目标的顺利实现。四是地区走势逐步分化。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资源单一和传统产业主导的市州经济增速普遍回落,特别是传统工业占比较高的金昌、酒泉、白银、平凉等地工业增长大幅放缓、投资增速回落、财政收入下滑,经济波动幅度较大。
 
  二、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工作进展情况
 
  上半年,按照省委工作落实年的部署,各地、各部门把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是全力加快项目建设,稳定投资增长。加大协调推进力度。针对投资增速下滑的态势,省委省政府及时推出“六个一批”项目,省政府两次召开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推进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和推进市州项目建设工作。6月份以来,省政府派出5个督查组,分赴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招商引资落实情况等进行督查,帮助解决重大项目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促进了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工作。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和“6363”水利保障行动,兰渝、天平等9条在建铁路和徽县(大石碑)至天水等高速公路加紧施工,引洮供水二期等7个项目纳入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核电产业园、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上半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51.6亿元;1007个项目纳入国家7大类重大工程包,推出第二批16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项目,其中71个项目获准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PPP项目库;新发行企业债券3.5亿元,兰州新区产业投资基金获批;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方案获批,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加强项目和投资管理。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启动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省确定166个省列重大项目,其中省上重点推进的82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6.1亿元。
 
  二是稳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落实“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省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0.6亿元,用于支持蔬菜、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确定35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县作为突破口,推进标准化养殖。国家下达我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任务130万亩,比上年增加65万亩。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召开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出台 “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整合涉农专项资金389亿元,集中用于58个贫困片区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国家印发支持临夏州等三个民族自治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意见。深入推进涉农领域改革。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065万亩,流转率达到21.9%。全省农民合作社达到4.9万家。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酒钢10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一期工程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庆阳石化6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稳步推进。兰州石化搬迁改造列为全国人大重点督办建议案,已完成石化园区产业规划和石化园区选址报告。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正在抓紧推进。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遴选确定了第二批22户骨干企业。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已到位专项资金3亿元;加快推进4支国家参股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运营,对19家企业完成股权投资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5亿元。全面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上海张江兰白技术转移中心、北大技术转移中心甘肃中心投入运行。着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设立5000万元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发展。
 
  四是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制订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攻坚方案,细化分解重点工作,全省“四位一体”循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五大载体打造成效明显,七大循环经济基地加快建设,3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向社会发布了2批《甘肃省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名录》,《甘肃省节约能源条例》(草案)加紧起草。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指标体系,开展疏勒河流域水权改革试点。制定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方案,稳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落实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面向社会公开征选5家核查机构,承担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核查工作。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准备工作,推进金昌市低碳城市试点。
 
  五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编制完成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实施方案、“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项目清单,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的实施意见。敦煌国际航空口岸对外开放获批,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入封关运行收尾阶段。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我省与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与白俄罗斯贸易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级政府部门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63项,全面清理、取消和调整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改革竞争性领域产业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方式,率先设立甘肃省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出台全省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开展多批次直购电交易试点,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达成交易电量近300亿千瓦时。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上半年全省新增私营企业2.4万户、从业人员17.5人。
 
  六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大力促进创业就业。通过搭建供需双向选择服务平台、统筹实施1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民生实事项目和服务基层“三支一扶”、“进村社区”、“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计划”5大项目,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开工建设13个县级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和民生改善。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已覆盖所有市县级医院和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审批登记各级各类民营医疗机构246家。甘肃中医药大学、省人民医院住院部二期、省图书馆扩建等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建设,省体育馆项目顺利开工。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重建项目开工率92.2%、完工率46.7%,累计完成投资132.9亿元。全省已开工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7.9万套,开工率50.3%;开工农村危房改造7.4万户,开工率87.3%。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发布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取消12项收费项目,对小微企业免征43项收费。落实网格化价格监管机制,开展涉企收费、教育收费等专项检查,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7件,实施经济制裁1364万元。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远近兼顾、标本兼治、内外发力、综合施策”的思路,把稳定经济增长与优化经济结构结合起来,把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应对举措结合起来,把稳定内需与扩大出口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全力扭转部分经济指标下滑态势,保证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一是突出问题导向,推进投资体制和价格改革。全部下放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权,交给市州实行属地化管理;将使用中央和省级基建资金1亿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给市州;将国家目录明确由地方政府负责的核准权限,除跨市州事项外,全部下放市州核准。创新投资项目审批、监管方式,加快建设省内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监管平台,年内实现省直部门间互联互通、并联审批,明年上半年实现与各市州纵向联网,除不宜公开审批的项目之外,全部实现在线审批。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改革。二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推广实施,激发和释放企业投资创业潜力。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加大“三张清单一张网”推进落实力度,推行限时办结制,改善营商环境。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试点,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关键共性技术和创新性产品研发项目,建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努力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四是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国企和金融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加强对企业战略谋划的指导,加快推进省公航旅集团等5户企业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国企资本运作力度,探索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实现省属企业改革改制、重组整合,向社会集中推出一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示范项目。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吸引和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投入,扩大产业直接融资的规模,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实现滚动发展。加快发展农村产业互助社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推动设立民营银行;在保障资金安全、稳定收益的前提下,吸引养老基金、社保基金参与股权投资,支持设立各类投资基金,破解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的融资瓶颈。
 
  (二)加快重大工程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抓好重点领域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抓好166个省列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推进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尽快改善工业投资下降状况。全力促进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清理规范各项收费,促进商品房投资稳步增长;积极推进住房保障方式转型,尽快从“补砖头”转为“补人头”,按照多拆少建、货币化补贴的方式加快棚户区改造。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6873”交通项目、“6363”水利项目建设,确保完成交通、水利年度投资任务;加快以市、县、乡三级“两供两处一改一市一场”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二是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企业债券融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申报综合管廊、养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停车场、保障房、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债券项目,帮助企业加快办理拟发债项目审批核准手续。尽快搭建金融机构与重大项目实施主体的对接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工商联、贸促会、企业商会的对接,开展两批260个PPP项目推介活动,促进有条件的项目尽快落地。三是做好项目储备和落地工作。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抓紧推进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启动实施。紧密对接国家7大工程包和新推出的4大工程包,在我省初步筛选“7+4”11大工程包1446个项目、总投资5269亿元的基础上,做好项目的对接、入库、争取、落地工作。落实招商引资政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对项目落地的全面督查,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
 
  (三)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一是促进工业平稳增长。坚持抓主抓重,紧盯大型骨干企业和省属重点企业,加大支持协调和督导指导力度,全力为企业排忧解困,使其增强信心,力促平稳增长。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规划,尽快编制出台我省贯彻实施意见,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努力从半成品向产成品转化,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短链向全链循环发展。进一步扩大大用户直购电交易范围和规模,积极开展风光电等新能源直购交易试点,加快河西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支持发展先进高载能产业,提升就地消纳能力。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新模式。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运作,完善公共创新平台和孵化配套设施,全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链上核心骨干企业上下延伸、建链补链、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推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启动“5551”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商业模式,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扶持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在全国率先编制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孵化(依托园区和企业两大平台)+大学生创业园+农村青年创业园+新兴业态为主的“两创示范园区”创业建设规划,研究启动“陇原创业创新千亿元行动计划”。三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间对接合作,举办省内重点企业供需对接会,加大对省内建筑、有色、冶金、水泥、运输、电力等企业的供需衔接。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财政与金融合作创新,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定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清理规范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涉企收费行为,全面落实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解决中小企业“两高两难两门”的问题。
 
  (四)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精准扶贫和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现代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巩固牛羊产业大县建设成效,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建立产销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养殖环节效益。加快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二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推动省委、省政府 “1+17”精准扶贫方案的落实,重点推动“两州两市”和革命老区等扶贫攻坚,抓好国家支持临夏州加快小康社会进程若干意见的实施,推进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意见的落实,抢抓中央即将召开第六次藏区工作会议和启动藏区“十三五”规划的机遇,加快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在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基础上,研究推进“5213”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行动计划,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推进中药材种植“订单式”生产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中小型医药科技企业,建立从种植到加工、储藏、交易、检测等完整的产业体系,加快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继续扶持蔬菜、马铃薯、小杂粮、苹果等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积极发展木本油料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种植业收入。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大劳动力输转力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四是有序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参股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项目,让农民取得流转、务工、分红三个收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稳定住房消费。抓紧落实促进房地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研究扩大公积金异地贷款范围,放宽使用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办理条件,督促金融机构执行好二套房贷款优惠政策,加大政府回购商品住房用于保障安居工程的力度,稳定住房市场预期。二是鼓励绿色消费。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经营性集中式充电站,鼓励公交、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采购新能源汽车。三是提升旅游消费。推广旅游+文化、体育、科技、休闲、养老等深度融合新模式,促进旅游与文化、商业的融合发展,加快20个旅游大景区建设。四是扩大信息消费。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有序实施互联网+创业创新、现代农业、高效物流等11个具体行动,加快建设区域互联网数据中心和商用云计算中心基地,支持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化应用服务外包。五是释放健康养老消费。研究启动养老床位和健康产业千亿元行动计划,依托社区平台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在天水、平凉、临夏等地建设养老基地,扩大健康养老等消费需求。六是引导文化和体育消费。研究出台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加快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免费向居民开放学校运动场所、公益性体育场馆。
 
  (六)抓好对外经贸合作,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一是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实施“136855”总体方案,充分发挥我省综合经济文化优势和向西开放纵深保障支撑作用,谋划好节点+桥头+源头特色经济圈带,精心布局 “一带一路”窗口基地,全面构建铁陆航多式联运,推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兰州、天水、武威三个国际陆港和兰州、嘉峪关、敦煌三个国际空港,着力打造具有甘肃特色、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黄金经济走廊”。二是加速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 加强对中西亚、中东欧地区的市场研究,政府搭建平台,互办产业园区,引导和组织省内重点企业有序走出去,支持建投集团、金川公司、白银公司、酒钢集团和祁连山水泥集团等企业对外投资建厂,通过产能合作、联合走出去,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三是扩大优势产品出口。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产品推介,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文化产品出口,开辟服务贸易新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运营。争取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尽快封关运营,发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作用,引进两头在外的外贸企业,大力发展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业。促进“兰州号”、“天马号”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谋划和争取开通“麦积号”货运班列,提升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综合服务能力。
 
  (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化解过剩产能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就业目标。稳步推进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新建公共租赁住房4.1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9.8万户的年度任务。二是改善社会事业基础条件。积极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重大专项,全力推进省体育馆、省图书馆、省人民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三是做好市场价格调控监管。构建保供稳价的长效机制,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建立和完善越冬耐储蔬菜储备制度。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加强对生活必需品等领域价格监管。
 
  (八)坚持开门编制规划,科学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广泛听取各界意见。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自觉接受监督和指导;主动听取企业、市州和省直部门的意见,积极吸纳好的意见建议;健全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制度,发挥好专家咨询、论证、评估等作用。加强向上汇报衔接,对接落实国家规划的新思路,积极争取国家指导和支持。二是进一步完善规划纲要。围绕到2017年解决贫困问题和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阶段性目标,抢抓“一带一路”建设1大机遇,加快建设经济、文化、生态3大战略平台,谋划实施扶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创新驱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农业现代化、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6大工程,进一步充实完善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重大战略工程。三是加快编制进度。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工作进度,9月底起草形成全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年底前形成全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附件
 
  有关名词解释
 
  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7+4”重大工程包:2014年以来,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信息电网油气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7大类重大工程包。今年,又积极筹划推出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4类新的工程包,稳增长重大工程包增至11个。
 
  六大消费工程: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  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综合保税区: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商事制度改革:由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原有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时间等硬性规定,取消了经营范围的登记和审批。
 
  三证合一:将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一照一码: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将由工商、质检、税务三个部门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四位一体”循环经济体系: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集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
 
  循环经济“五大载体”:即7大基地、35个开发区、16条产业链、100户示范企业、72类重点支撑项目。
 
  两供两处一改一市一场: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管网改造,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和城市停车场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两高两难两门: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玻璃门、弹簧门等困难和问题。
 
  “3341”项目建设工程:打造三大政策性战略平台、实施三大基础建设、瞄准四大产业方向,确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三大政策性战略平台是以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三大基础建设是交通提升、信息畅通和城镇化建设,四大产业方向是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
 
  “1236”扶贫攻坚行动: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实现“六大突破”。“一个核心”是持续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两不愁”是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六大突破”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个方面的突破。
 
  “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就是打造旱作农业、高效节田节水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壮大提升六大特色产业,就是壮大草食畜牧业、设施蔬菜、优质林果三大主导产业,提升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三大特色产业;着力强化五大支撑,就是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和保护等支撑体系。
 
  “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1”是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17”是围绕《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省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的饮水安全、农电保障、交通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环境、富民产业、电子商务、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社会救助、金融支持、劳动力培训、人才支撑、驻村帮扶工作组、实绩考核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目标是前三年集中攻坚,每年稳定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到2017年底实现贫困地区农村群众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市、区)实现脱贫并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
 
  “六个一批”项目: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扎实做好“六个一批”项目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年度重点项目、交叉协调项目、向上争取项目、吸引社会投资项目、重大产业转型项目和申报企业发债项目共“六个一批”项目,总计546个,总投资21541亿元,由相关省级领导干部牵头抓总落实。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136855”总体方案:围绕实施一大构想,着力构建三大平台、六大窗口、八大节点,推进五大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五大战略目标。一大构想: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三大平台:打造兰州新区向西开放的经济战略平台,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兰洽会”经济贸易合作战略平台。六大窗口:建立面向新亚欧大陆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中蒙俄(蒙古、俄罗斯)、中国-中亚-西亚(伊朗、土耳其)、中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中巴(巴基斯坦)、孟中印缅(印度)六大经济走廊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对外窗口和基地。八大节点(五大经济区+三大节点城市):提升大兰州经济区、天水丝路驿站城为主的陇东南经济区、甘州凉州丝路驿站城为主的金武张经济区、嘉峪关丝路关城为主的酒嘉经济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及兰州、武威、天水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能力。五大重点工程: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交流与产业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生态安全屏障、金融创新支持。五大目标:建成向西开放纵深支撑的战略平台、丝绸之路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黄金通道、经贸物流合作的区域中心、产业集聚和合作示范基地、人文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建设5000亿元、铁路建设3000亿元、民航建设400亿元),建成公路、铁路70000公里以上(公路67000公里、铁路3400公里),实现全省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广通3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发展不足的问题。
 
  甘肃省“6363”水利保障行动: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完成水利投资3000亿元以上,构建区域协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保障有力的区域供水体系、安全可靠的农村供水体系、增产增效的农田水利体系、防控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6大体系”,努力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3大目标”。
 
  “5551”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互联网+11、节能环保、新材料等5大类优势领域为重点,培育发展50户技术先进、行业领先、竞争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配套合作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延伸、技术链创新拓展和价值链耦合发展,打造镍钴合金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制造等50条100亿元产业链。
 
  “5213”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行动计划:“十三五”5年时间,投入2000亿元,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特色富民产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基层政权六大领域建设,打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院净化、用能清洁化、农产品无公害化、用水洁净自来化、社会服务便利化、信息网络入户化、村民言行文明化、村内管理民主化的“十化生态文明小康村”,2020年建成130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占全省行政村的80%以上。
 
  陇原创业创新千亿元行动计划:实施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大学科技创新园、农村青年创业富民和信息惠民新业态培育发展5大工程,建设创业创新公共服务、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就业服务4大平台,依托技术服务机构和园区建设50个市场化、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开放式的创客服务平台,建设20个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园区以及5个大学科技创新园区。
 
  养老床位和健康产业千亿元行动计划:面向西安、银川建设天水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和以平凉为重点的陇东南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面向兰州、西宁打造全国最大规模的临夏永靖黄河三峡太极岛健康养老产业园,2020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省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乡镇和60%以上农村社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力争达到2000亿元以上。
 
  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方案:新建风电项目5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瓜州、肃北和玉门,新建光电项目15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敦煌、肃州、金塔、嘉峪关,与外送工程同步建成。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约为520亿元,同时,将有效带动装备制造业及配套产业新增产值约500亿元。
 
  酒泉-湖南±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线路总长2383公里,建设期2015—2016年,甘肃境内总投资121.03亿元、1282公里。
 
  甘肃核电产业园:建设期2015—2019年,总投资180亿元,为配套我国核电发展而建设的先进的核燃料循环工程,占地约9平方公里。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省级统建三校一区项目:建设期2015—2017年,总投资41.07亿元,总建筑面积81.3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学实训用房、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食堂等。
 
  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是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延伸项目,也是我省有史以来单项投资最高、受益范围最广、引水渠线最长的民生水利工程。规划年调水量3.13亿立方米,供水范围包括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通渭县,白银市会宁县,天水市武山县、甘谷县、秦安县和平凉市静宁县等4市8县区,受益总人口268.57万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总干渠1条95.21公里、干渠及分干渠8条总长299.11公里以及18条供水管线等,总投资74.5亿元。
 
  银西铁路:即银川至西安铁路,国铁I级,甘肃境内全长598公里,建设期2015—2020年,总投资3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