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4-12-12 16:20:54
关于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4年9月24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甘肃省地震局局长 王兰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政府委托,现将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地震环境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地震环境。我省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基本贯通全省,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全省4/5以上的面积、13个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和79个县市区位于地震烈度VⅡ度以上的高烈度区,其中兰州、天水、白银、武都等为VIII度以上地区,是全国少有的地震高烈度省份。有历史记载以来,我省曾发生8级地震4次,7级地震15次,6级地震41次,死亡人数累计超过50万。频繁的地震活动和严重的地震灾害,使得我省历来是全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是《防震减灾法》确立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防御区的确定既考虑了地震危险的因素,又考虑了人口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是将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综合为一体的判定结果,截止目前,国家共公布了两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期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006-2020年)的判定结果,提出了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强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未来震灾经济损失将占全国震灾损失的60%以上,是今后15年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地区。第二期公布的全国24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中我省有两个,分别是祁连山西段地区和甘青交界至甘东南地区。其中祁连山西段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涉及嘉峪关、酒泉、张掖3个市,共9个县区,总人口近70万人。甘青交界至甘东南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涉及金昌、武威、白银、兰州、定西、平凉、临夏、天水、甘南、陇南等10个市州,共45县市区,总人口近1250万人。 从目前国家公布的两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情况看,灾害性地震对应较好,2006年-2014年期间,损失较大的灾害性地震事件大多发生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分别占总数的82.5%和36.8%,检验效果和减灾实效都较为明显。例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均发生在甘青交界至甘东南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给我省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二、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 在防震减灾工作部署方面。作为地震多发省份,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县级以上政府均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震时转为同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在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依法落实有关部门法定职责、地震监测预测体系建设、地震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防震减灾法规体系建设、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演练等方面都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工作与非重防区防震减灾工作全面部署、统一安排。省政府连续多年将年度省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扩大至14个市(州)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防震减灾工作进行重点安排部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实施,防震减灾工作发展整体较为均衡,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成效,防震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方面。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与非重防区科学布局、统筹协调,共同发展。建成了甘肃省数字地震测震台网、前兆台网、强震动台网、天祝前兆台阵、场地衰减台阵、前兆流体流动观测系统、兰州大尖山核查台阵、兰州热红外卫星遥感观测站、中法国际合作地震观测台网、市县及企业地震监测台站、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和5个流动观测台网等,地震监测台站达362个,可在5分钟内速报震中,10分钟内准确测定发震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和时间。地震预测坚持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西北地区特点的综合性预测指标体系,建立了严格的周月年和紧急震情趋势会商制度、地震预测意见接收反馈机制、重点城市震情跟踪应对预案、建有900多个群测群防观测点、1000多名群测群防员,中期预测、短期预测和震后趋势判定的准确率不断提高,对近年来发生在省内的多起破坏性地震,作出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测和震后趋势判定。 在地震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方面。加强重大建设工程、一般建设工程以及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监督管理。14个市州政府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省地震局和13个市州地震部门进入政府政务中心,近3年来审批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300多项,确认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近8000项。汶川地震后,省委、省政府加快了地震安全农居建设的步伐,在政策上引导、从资金上扶持,整合各种资源对地震安全农居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省建设厅、省地震局积极做好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目前已建成各类抗震安全农居289多万户,占全省农居总数的60%左右。全省城乡建(构)筑物抗震能力不断提高。 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面。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省地震应急预案为核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应急演练,在近年来省内发生的10多起破坏性地震应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硬件和软件建设,建成了省市两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全省地震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等,为震时地震应急指挥联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在岷县漳县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经受住了实战的检验。全省已组建62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其中省级4支、市级15支、县级43支,组建186支志愿者队伍。建成了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并依托该基地将省地震灾害救援队扩大到300人。全省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463处,地震应急能力显著提升。 在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和知识宣传方面。我省目前已经出台并实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法律法规有《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甘肃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为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省地震局、各市州及大部分县市区地震部门获得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全省拥有行政执法人员294人,行政执法监督人员96人,防震减灾法治工作不断完善。各级地震部门会同宣传、教育等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震减灾法制、科普宣传,近年来接受宣传教育人数达到600万人次。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3个(兰州地震博物馆、酒泉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金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78所、市级171所,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7个(兰州市天庆嘉园社区和安宁区黄河家园社区、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社区、酒泉肃州区同德巷社区、金昌市金川区宝晶里社区、白银市平川区兴佳城社区、平凉市庄浪县天泰佳苑小区)。地震应急演练已经成为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社会公众依法参与防震减灾活动意识明显增强,自救互救和应急避险能力普遍提高。 在防震减灾财政投入和队伍建设方面。我省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防震减灾所需经费的投入,支持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开展地震监测预测、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应急准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工作,对地震部门工作条件改善、人才队伍建设等提供了较为有力的资金支持,全省防震减灾队伍不断壮大,14个市州均设置有地震工作部门,86个县市区有独立地震机构为74个、合属办公12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53个县市区有47个设立了独立地震机构、6个为合署办公,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人才和资金保障。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政府普遍知晓,但社会公众知情不够。由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判定结果是以国务院办公厅机密文件下发省政府,再由省政府通知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地政府,因此除有关政府和地震部门知情外,社会公众基本不知情,致使社会动员不够,防震减灾意识不强,震前准备不充分,宣传教育和演练不深入,据调查了解,只有不到20%的群众听说过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但并不了解其意义所在。(二)部门合力形成不够,防震减灾措施落实不全面。虽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是《防震减灾法》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但其所包含的地震重点监视区范围、可能发生地震的时段、震级、灾害风险等具体内容均是地震部门提出的,由于涉密看不到文件,有关部门仅听传达而无法全面准确了解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具体内容、强化工作措施和目标,因此,在工作推动上存在不均衡性,部门合力不够,防震减灾强化措施不能得到全面落实。(三)破环性地震预测较好,但减灾实效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对近年来已发生的破环性地震事件进行统计,大多发生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地震长期预测结果较好。但由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实施,监测预报、群测群防、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各项预防性的减灾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地震安全农居建设仍然滞后,导致“小震致灾、强震大灾、大震有难”的严重后果,使长期预测较为准确的减灾实效没有发挥出来。(四)安全农居建设初见成效,但工作推动力度仍需加大。2006年,全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建设开始启动,通过近10年的努力,我省有60%的农居达到了抗震设防要求,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大量的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而且一些村镇所处的地理环境极易产生其他次生灾害,遭受同一破坏性地震时,农村民居的破坏程度要远高于城市,伤亡人员也多出现在农村,农村成为我省防震减灾的薄弱地区。四、今后的主要措施和建议(一)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适当方式公布,是防震减灾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更是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强烈要求。省政府依据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结果,公开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并规定由省地震局界定具体范围及其相关内容。这样有利于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特别社会公众于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充分动员社会,震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准备措施,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二)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网络。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与地震环境相适应的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手段,每县至少建立一个地震前兆观测台站。建立和完善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明确职责、落实待遇,提高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和信息获取能力。(三)全面提升建(构)筑抗震能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全面提高建(构)筑物的抗震能力,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程项目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本省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建设。对未达到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的老旧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新建农村公用设施和民居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保证城镇建(构)筑物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率到2020年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提高全社会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四)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与应急演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机关、学校、医院、企业、乡镇、社区等每年集中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演练1-2次,基本做到防震减灾常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人人应知应会,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五)做好地震应急各项准备。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地震应急预案,至少建立一支综合防震抗灾紧急救援队,配备基本的救援装备,实施与当地人口分布相匹配的防灾避难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建设,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保证抗震救灾工作的依法、科学、高效、有序开展。(六)进一步加大地震安全农居建设投入力度。一般情况下,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90%是由于建(构)筑物倒塌所致,因此,房屋抗震关系群众的生命安全。在我省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依靠政府加大对农居建设的资金补贴力度,将投入从震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转为震前城乡建(构)筑物全面的防震抗震,从而形成防震减灾工作的良性循环,是实现我省由自然灾害大省、应急救援强省向防灾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如果省委省政府从今年开始实施3年内完成100万户危旧房改造,加上已经建成的289万户地震安全农居,预计到2020年全省抗震安全农居就能够达到90%以上。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我省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许多建设工程位于或部分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重大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防范能力,对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特殊意义。借此机会,建议出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决定》,在《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已经对全省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细化、实化、可操作规定的基础上,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针对性强、重点强化的要求,注重解决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措施切实落实到位,全面提升减灾实效,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