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6 10:29:42

  关于全省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3年7月24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全省卫生工作的主要情况,请予审议。一、全省卫生工作进展情况(一)深化医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五年来,全省紧紧围绕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探索实践“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最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截至2012年底,卫生部监测的28项医改指标中,我省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基层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施范围等6项位居全国首位,另有11项居前10名,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前列。一是新农合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能力稳步提高。截至2013年一季度,全省参合农民达到1930.23万人,参合率达97.52%,较2008年提高了4.32个百分点。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60%,较2008年提高了7.85%;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较2008年增加了250元。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药品价格合理下降。在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基础上,开展市县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截至2012年底,共有177个县市级医疗机构开展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实施非基本药品和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后,非基药(抗生素、抗肿瘤类)平均降幅为36.25%,高值医用耗材(心血管类)和检验试剂类总降幅为11.12%,其中有96种产品的价格为目前全国最低价。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逐步增强。5年来,中央和省级共投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9亿元,建设的3931个医疗卫生项目顺利完工。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项目进一步扩展,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均公共卫生补助经费由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13年的30元。2012年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服用叶酸、宫颈癌与乳腺癌检查4个项目任务完成率均超过100%,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有效推进。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00年的70.39岁提高到了2010的72.23岁(全国平均为74.83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08年的41.66/10万下降到2012年的24.35/10万(全国平均为24.5/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8年的13.58‰下降到2012年的7.25‰(全国平均为10.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8年的15.27‰下降到2012年的8.61‰(全国平均为13.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8年的83.58%上升到2012年的98.33%(全国平均为99.2%)。五是大力实施公立医院改革“315”模式。即加强3个机制建设(包括完善监管机制、政府财政补偿机制和服务机制),发挥1个特色优势(即突出中医药特色),实现5个目标(包括群众就医费用基本稳定、自费比例下降,服务质量提高、医德医风好转,服务流程合理、群众看病更方便,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提高,医疗机构得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012年,我省有22个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央给每个县300万经费。(二)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新进步。一是强化制度建设,食品安全和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成效明显。省卫生厅与工商局等推广的农村食品安全“一专三员”监管机制,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适时总结推广”。继2008年我省第一个发现并报告三鹿奶粉事件后,2012年以来发现并报告了两个婴幼儿配方食品汞含量异常问题,得到卫生部两次通报表扬。全省着力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72个县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有效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和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二是加强鼠疫、脊髓灰质炎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全省未爆发重大疫情,疾病谱排序分析覆盖全省。三是全面推进免疫规划工作,完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14余万人,查漏补种13万剂次。四是加强艾滋病、结核病防治,美沙酮累计治疗达1.6万多人次,全省艾滋病疫情仍然保持低流行态势。五是继续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全省碘盐覆盖率连续6年保持在98%以上。六是及时完成出生缺陷防治听障儿童救治、村卫生室建设等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七是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得力,圆满完成全省各类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三)中医药事业有了新发展。一是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关于支持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并与省政府签订了全国唯一的局省《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全省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二是以建设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为契机,联合省财政厅等部门推进中医药先进县区建设。目前,省卫生厅已批复同意49个建设单位;三是在省编办、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等部门的支持下,出台并落实了包括对公立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按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标准的1.5倍给付,以及城乡居民住院、门诊吃中药、使用中医适宜技术100%报销在内的几十个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四是不断强化综合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工作。建立中医师到西医科查房、在西医科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医护人员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等制度;在疾控机构成立中医科、卫生监督机构成立中医监督科、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中医管理科和中医科。五是着力推动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省卫生厅、省旅游局等部门联手建设中医保健旅游园、中医药文化城,研发中医药文化和旅游产品,在旅游区、餐饮行业、医院推广药膳。与商务等部门出台《关于促进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与农业部门开展中药材种植,推进牛奶安全草产业,种植药菜两用蔬菜,用中医药防控禽流感。与林业部门联合部署种植中药树。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局把甘肃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中医服务贸易重点支持省和中医生态保健旅游试点省。李克强同志、张德江同志先后3次对我省中医药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四)整治过度医疗取得新成效。一是制定并实行了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等22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2011年全省卫生总费用达393.60亿元,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比例分别为41.05%、25.22%和33.73%,个人卫生支出比重连续四年低于40%,居民个人卫生负担正在逐步降低。2012年全省公立医院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分别为92.07元、3324.24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李克强同志在新华社内参上批示予以肯定,卫生部领导批示在全国推广甘肃经验。二是组织研发了甘肃卫生版防统方软件,在105家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了安装,加强了医院处方信息管理,遏制药品回扣,受到了中纪委和卫生部的肯定。三是建成了覆盖全省1350家市级、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医疗会诊网络,是国内第一个覆盖100家以上县级医院的远程会诊网络。(五)基层卫生工作呈现新局面。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和落实“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思路,在乡镇成立卫生办公室;在医院建立公共卫生科、职业病科、康复医学科和精神卫生科,开展疾病谱排序、分析和公共卫生工作,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厅局、进基层、进家庭活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了以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进一步提高。二是建立疾病干预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对疾病谱排序靠前、群众看病负担较重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白血病、尿毒症等5种大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预防干预的有效方法。与教育厅联合开展防止室内装修等空气污染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工作。三是建立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机制。着力实现“保健在家庭,小病在乡村,大病去医院”,在村级推动建设村健康文化墙,召开“健康沙龙”,每年教会村民5—6项中医适宜技术。在乡镇普及推广15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腹膜透析,方便尿毒症患者就近治疗;采用中医等其他替代疗法,降低就医患者输液率。在县及以上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调整和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六)卫生人才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累计投入1亿元建成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累计投入1.4亿元建立12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重点推进17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二是实施《甘肃省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开展农村、城市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中医药、护理、医疗卫生管理等七支队伍的开发配置。三是充实基层卫生队伍。连续4年共选拔1.51万名大学生充实到基层,乡镇卫生院人员较5年前实现了翻番。连续8年共选派1.04万名城市医生到农村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服务。每年选派300多人到国(境)外、1500多人到省外、5000多人在省内进修。启动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医五级师承教育活动,遴选指导老师1295名、学术继承人3355名。四是层层开展技术比武活动。2009年以来累计举办省级决赛27场。五是加强藏区医疗卫生人才建设。连续5年选派138名支农妇产科医生赴甘南开展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协调全省卫生系统对口支援甘南州医疗卫生单位。选调40多名省卫生厅系统干部赴甘南州卫生系统挂职。为甘南州6县综合医院各援建1个重症监护室和藏医科。(七)卫生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深入推进医疗卫生系统廉政风险防范试点工作,组织研发甘肃卫生版防统方软件,有效遏制了药品回扣。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维护患者权益处和省患者权益维护协会,成立了甘肃省第三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引导患者合理维护权益。制定出台《甘肃省医药卫生行业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全面推进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先后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部门排演了《百合花开》、《皇甫谧》、《医祖岐伯》、《草原曼巴》、《黎秀芳》等5部卫生题材舞台艺术剧目,《百合花开》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跻身“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加强卫生典型宣传,“草原曼巴”王万青被评为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建党90周年全国表彰的50个优秀共产党员之一。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五年来,全省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同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2010年我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00年的70.39提高到了72.23岁,但较全国平均水平(74.83岁)差2.60岁。当前卫生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制约卫生发展的因素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一是卫生投入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尽管政府卫生投入从2008年的83.93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161.6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2008年的39.24%提高到2011年的41.05%,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各级财政卫生投入仍不能满足医疗卫生加快发展的需要。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投入主要靠贷款解决,医疗机构资金流动和日常运行压力较大,造成医药费和大型设备检查费增长过快。特别是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部分地区基本药物财政补偿渠道、补偿标准的相关政策文件尚未出台。低价药品、用量少的药品配送不到位。公立医院非基药、医用耗材价格普遍虚高。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全省每千人口床位数从2008年的2.92张增加到了2012年的4.34张(全国平均为4.23张),但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各级医疗机构基本建设起步晚、欠账多,目前我省还有22个县区、177个街道、495个乡镇、1.07万个村需建设标准化的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辅助设施建设没有经费支持,形成了较高的基建债务和运营债务。乡镇卫生分院业务用房、职工生活用房紧缺,村卫生室建设滞后,医务人员占住病房,乡镇卫生院取暧、用水等生活设施严重滞后,基层缺乏栓心留人的环境。三是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2012年我省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63人,低于全国1.92人的平均水平;每千人注册护士数1.43人,低于全国1.83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原兰州医学院自2004年并入兰州大学后,我省成为全国唯一没有省属西医本科院校的省份,目前医学类本科类毕业生总体上逐年减少,高层次人才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加之市县级医院人员编制标准近30年没有修订,基层全科、公共卫生、护理人员缺口比较大。四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尽管省上这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基层全面落实尚待时日。目前我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全省县级中医院力量普遍比较薄弱,仅有23.7%的县级中医院进行了改造,基层普遍缺少中医药医务人员。五是医德医风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中的一些不正之风未得到彻底纠正。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医患关系不够和谐。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利用虚假医疗广告进行宣传行骗,存在着开大处方、贵重药、乱检查、乱收费情况,损害了患者利益。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卫生工作的新要求,我省要实现到2015年、2020年人均期望寿命分别达到73岁、75岁的目标任务。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不断加快卫生发展,努力为我省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一是多渠道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在积极争取财政主渠道投入、落实政府责任的基础上,协调国家有关方面把支持我省医疗卫生发展纳入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以及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扶贫开发专项规划,在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和帮助。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及时制订、修订《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等,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卫生投入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二是深入推进医改各项工作。要全面推广公立医院“315”改革模式,进一步治理过度医疗和抗菌素滥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度。要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健全县级医院运行发展新机制,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和水平。要积极争取和落实各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增加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要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和保障能力。三是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要深入调研论证,开展危害城乡群众健康严重的大病的调查与预防工作。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好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慢病防治试点工作。四是重视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工作。要积极争取建立一所省属西医本科院校,解决省内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的局面。要逐步完善卫生人力资源补充机制,协调省编办解决医疗、疾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单位的编制标准问题。完善三级和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二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工作长效机制,每年派出1320名医师到基层服务一年。五是持续推进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要继续开展创建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要不断强化综合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工作,着力推动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