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6 09:18:01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3日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甘肃省省长刘伟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省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在攻坚克难中奋力开创转型跨越新局面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进一步支持我省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夺取了抗击“5·12”特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规划实施两年来,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进展顺利。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预计2012年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2704亿元增加到5569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由10614元增加到21658元,实现翻番。固定资产投资由1310亿元增加到6000亿元,增长3.6倍,年均增长3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854亿元增加到1910亿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5%。外贸进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增加到89.05亿美元,增长61.9%,年均增长10.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90.9亿元增加到520.9亿元,增长1.7倍,年均增长22.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由675.3亿元增加到2063.4亿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全省城镇化率由31.6%提高到38.8%,提升了7.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跨过1000万吨大台阶,达到1110万吨。畜牧业增加值由88.4亿元增加到160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3.9%。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956.7亿元增加到1880亿元,增长0.9倍,年均增长13.7%。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5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5%。原油生产、加工能力新增250万吨和200万吨。钢、钢材产能双双突破1000万吨。有色金属产能达到350万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39万公里,达到12.4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1284公里,达到2606公里。全省97.5%的乡镇和5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880公里。金昌、张掖机场建成通航,通航机场达到7个。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兰白核心经济区、河西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关天经济区和酒嘉、金武经济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兰州、白银、酒泉、庆阳、天水5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由57%提高到60.3%。出台支持甘南、临夏、陇南、定西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两州两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步提高。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产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条。能源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等12项主要指标达到总体规划阶段性目标。完成重点节能减排项目753个,总投资659.36亿元。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057万吨。2007年到2011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48%。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综合科技水平从全国第21位提高到第17位。科技项目综合投入产出比由1:3.5增加到1:5.4。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由37.5%提高到42.5%。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旅游总收入五年实现翻两番,由116亿元增加到471亿元,年均增长32%。扶贫攻坚深入推进,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实施我省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58个县市区纳入新一轮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范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2.74亿元,在2895个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按2009年1196元的扶贫标准,“十一五”期间减少贫困人口280万人。灾后恢复重建扎实有效,“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规划重建项目完成投资658.5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107.1%。舟曲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170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完成169个,完成投资47.5亿元,完成率达到97%。成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基本建成。岷县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东乡县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开工建设。——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坚持把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373亿元,年均增长23%。 “两基”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小学和初中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人均240元和375元提高到500元和700元。新建、改扩建和增设附属幼儿园1678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提高了20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到15万人。高考录取率由50.7%提高到74%。在58个连片特困县市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231万人。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和高中阶段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基本消除因贫失学现象。平均受教育年限由7.53年提高到8.17年。基本医疗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医疗卫生经费投入540亿元,年均增长29.5%。实施基层医疗卫生项目3720个,县市区全面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城乡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房建设进度加快,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5.36万套,分配入住33.57万套,工程进度居全国前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6.3万户。对62.23万户城市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3.4亿元。社会管理水平明显加强,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综合试点,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着力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全覆盖。建成1288个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工程。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不断完善,县级以上应急救援队伍全部组建并建立了防灾减灾责任体系。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双拥”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支持经济发展、抢险救灾、扶贫帮困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事、统计、监察、审计、工商、质监、编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参事、档案、测绘、文史、地方志、残疾人、老龄、红十字会、慈善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围绕文化大省建设,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建成9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农家书屋、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陇剧《苦乐村官》等3项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夏河拉卜楞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进展顺利。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组建了甘肃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甘肃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演艺集团公司。兰州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新增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等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了出版发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文艺院团、广电网络整合等领域改革任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综合保护和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积极向前推进。完成11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86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新修梯田699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0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15平方公里。解决75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实现阶段性通水目标。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工程全面建成。三北防护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程顺利实施。森林覆盖率达到13.4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省级累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21项。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组建了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公司、甘肃能源集团公司、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省煤炭资源开发投资公司、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公司以及敦煌、麦积山、黄河三峡旅游公司。设立甘肃银行。引进4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金融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累计完成直接融资1453亿元,增长12.06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市场主体总量由41.92万户增加到81.18万户,增长93.66%。注册资本金总额由2565.82亿元增加到6941.61亿元,增长170.54%。非公有制经济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36.6%提高到38.9%。全方位大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由206亿元增加到2752亿元,增长12.4倍。实际利用外资5.29亿美元。实现境外投资24.72亿美元。累计与28个国家的45个省州和城市建立友好关系。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148.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8.7万人。招录8.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社区、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和畜牧兽医站等基层岗位工作。累计输转城乡劳动力2488万人次。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解决52.62万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老工伤和集体工、“五七工、家属工”社保遗留问题。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提高1.5倍和4.9倍,补助标准提高了55%和117%;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842元,增长60.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43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人均80元提高到240元。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月平均达到672.5元,增长99.3%。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由600元提高到1800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012元增加到17237元,年均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29元增加到4495元,年均增长14.1%。   ——民主法制建设有了新进步。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362件。省政府共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51件地方性法规议案,出台政府规章49部。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和程序,健全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办事公开制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着力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   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紧紧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发展举措,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民生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除进出口总值外,主要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呈现出增速跃居全国前列、投资保持高位增长、信贷投放逆势走强、居民收入持续快速提高的良好态势。具体有以下八个特点:   一是打造跨越发展战略平台取得重大进展。着眼于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立足省情实际和特色优势,主动作为,科学谋划经济、文化、生态三大战略平台。兰州新区获批为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省政府制定出台47条支持政策,到去年末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03个,总投资838.7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4亿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即将获批。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上报待批。   二是经济增长逆势走强。面对全球经济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紧紧抓住国家宏观政策预调微调机遇,超前谋划、综合施策,及时出台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及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50条一揽子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1%。   三是农业生产创历史新高。启动实施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粮食总产达到1110万吨,新增95万吨。预计农业增加值增长8.1%,提高2.2个百分点。   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出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28条意见。组织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项目1015个、新兴产业专项176个。工业投资增长46%。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80亿元,增长16%;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18.2%;市县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1.26%,提高5.2个百分点。   五是项目带动势头强劲。“3341”项目工程全面启动,争取中央投资178.2亿元,全省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976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07个,分别增加2472个和547个。省列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8%。   六是金融保障更加有力。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增长19.72%;贷款总额突破7000亿元,增长25.46%,增幅分别居全国第5位和第4位。支持58个贫困县市区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妇女小额担保新增贷款居全国第1位。   七是开放开发成效显著。第十八届“兰洽会”签约合同项目总额4610亿元,接近前17届总和。与天津、福建、广东、内蒙古、安徽等省市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年执行招商引资项目3157个,累计到位资金2752亿元,增长122%。其中,实施承接产业转移项目985项,总投资3028.5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32.08亿元。成功举办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全年实现旅游收入471亿元,增长41.17%。   八是民生工作不断加强。全省民生支出1571亿元,占总支出的76.1%。承诺的10项32件实事全部兑现。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增长22%。制定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出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等多项增收政策,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达到15%。   各位代表!   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奋发进取、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在甘单位、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甘肃改革发展的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共识。必须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重大使命。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抢抓政策叠加的有利机遇,奋力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思路,优化经济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坚持实施“3341”项目工程,大力推进项目带动行动,充分发挥投资促增长、积后劲、调结构、保民生的关键作用。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借助外力与激活内力并重,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自主创新提高发展水平。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目的。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各位代表!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短,区域首位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不够突出,战略新兴产业和富民多元产业比较薄弱,调结构转方式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人才缺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是交通、信息、城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瓶颈制约因素还需全力破解。四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五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把发展愿望转化为发展举措的能力不强,服务意识、实干精神、工作效能亟需加强,投资环境亟待改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2013年的工作   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更加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突出强化创新驱动,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突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省政府将采取措施,确保上述指标完成,并在实际执行中力争成效更好一些。   确定以上预期目标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二是体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在确保实现上述预期目标的同时,加快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中我省的弱项指标。按照2020年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我省总体实现程度必须年均提高3.8个百分点。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可能出发,以下7项权重占比较高、实现程度较低的弱项指标今年的实现程度为: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1%提高到1.4%,增长46.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40%提高到40.8%,增长16%;城镇化率由38.8%达到41%,提高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83缩小到3.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34%提高到1.57%,增长3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由1.88吨标煤下降到1.80吨标煤,下降4%。实现上述进度要求,任务非常艰巨。省政府将对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大类23项统计监测指标,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细化分解任务,认真抓好落实。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围绕做大经济总量和提高质量,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牢牢把握中央宏观政策取向,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保持经济发展逆势走强的良好势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农民收入翻番为核心目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循环高效农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节水高效农业、以优质林果为主的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土地向种养能手和专业大户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落实牛羊产业大县扶持政策,畜牧业增加值增长13%。新增蔬菜、中药材、林果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深入实施“4个1000万亩”工程,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万吨左右。加快建设国家支持我省实施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进以坡改梯为重点的中低产田改造,新修标准梯田15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深入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试点,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围绕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总额增长30%以上。加大金昌国家新材料、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在改造提升金川公司、酒钢公司、兰州石化三大千亿元产业链的同时,加快庆阳石油化工和煤电化冶、平凉煤电化冶、白银煤电化冶运及精细化工、酒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4条区域性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抓好承接产业转移签约项目的对接和落地实施,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共建园区"建设,引进资金实际到位1300亿元。   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把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继续落实和完善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依托交通枢纽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特色资源开发,积极引进有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构建多层次的城乡商贸服务平台,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积极谋划和建设文化旅游大项目,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大旅游经济总量,旅游总收入增长25%以上。   促进重点区域加快发展。以兰州新区为重点,发挥兰白核心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加快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风电和太阳能光电应用产业链条。建成酒泉风电二期首批300万千瓦项目,启动金武大型风电基地建设。风电建成装机总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00万千瓦。大力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加大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力度,加快华亭煤业20万吨聚丙烯项目建设,争取平凉年产7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和庆阳石化600万吨扩能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抓好核桃峪、新庄等一批特大型煤矿项目,全省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7330万吨,新增产能1570万吨。深入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加快天水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支持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能力,引导企业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建设1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建设一批支撑性和标志性的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基本建成兰白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基地,酒嘉清洁能源、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和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完成金昌、白银、陇西、华亭、武威黄羊5个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进度的50%。健全循环经济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加快构建循环型农业、工业、社会三大体系。(二)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着力增强投资拉动力   紧紧抓住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蕴含的重大机遇,用足用好现有政策,以项目带动发展,以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   精心谋划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打造经济、文化、生态三大战略平台,高水平、高标准谋划和组织实施100个省列重大项目。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向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聚集,着力推进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建设。各地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选择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作为突破口,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推动富民多元产业和区域首位产业快速发展。千方百计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较快增长,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重大项目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做好项目落地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建成投产率。加强项目管理,严防“豆腐渣”工程。做好项目用地统筹、征地拆迁、审批核准、资源配置、资金配套等保障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增高速公路400公里以上。加快县城通二级公路、干线公路网出口路和普通国省道拥挤路段扩容改造建设,优先支持老少边贫地区改造提升区域干线路网,建设二级干线公路800公里以上。实现所有乡镇和55%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抓好兰渝、兰新第二双线、兰州至宝鸡客运专线、敦煌至格尔木等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银西铁路。加快兰州机场二期扩建、夏河机场和成州机场建设。建成750千伏第二通道、兰州东—天水—宝鸡输变电工程和酒泉风电基地300万千瓦配套送出工程。增强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确保西气东输三线甘肃段工程如期完成。   加大信息畅通工程建设力度。制定促进全省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5亿元。支持大型企业利用信息化推进转型升级。加大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工艺流程、质量管控、诚信体系等方面的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电子商务,引导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二期工程建设。促进物联网技术在生产过程、交通物流、质量追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示范应用。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科学规划城市布局,依托产业集聚,突出风貌特色,积极支持兰州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加快推进中东西三大城市群建设。积极发展中小城镇,做大做强县城规模,提高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综合承载能力。运用政策和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程,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努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舟曲、成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全面完成东乡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完成岷县灾区公共服务设施、城镇基础设施、耕地复垦、农牧业等重建任务。(三)加快兰州新区建设,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建设兰州新区是全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须按照“以创新精神、举全省之力、奏开放强音、促产业聚集”的要求加快推进。   落实各项支持政策。省政府已出台《关于支持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政策的意见》,要抓紧落实,把政策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规范做好土地一级开发和使用权有偿出让,提高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水平,打造融资平台,融资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筹措更多资金支持兰州新区发展。   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兰州至中川机场和马家坪至兰州新区铁路。产业园区水电路气及通讯网络基本建成。核心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及垃圾处理、集中供热、天然气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基本建成。枢纽型物流基地、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进一步提升兰州新区服务功能。   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按照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园区规划,以承接产业转移和老城区企业“出城入园”为契机,全面推进国务院批复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在园区内形成“产品相互关联、技术相互协作、设施相互共享”的循环发展格局。进一步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促进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已建成项目尽快达产达标。   加大新区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打造“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以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全方位宣传推介,采取联合招商、专题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形式,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申报、规划和建设工作。   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模式。支持兰州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开发区、战略投资者共同建设产业园区。加强省内区域合作,建立健全兰州新区和各市州招商引资及利益分享机制,促进招商引资项目向兰州新区集聚,实现招商引资资源利用最大化。(四)深入推进“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着力加快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以国家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为契机,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纵深发展。继续抓好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坚持“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行动相结合,“输血”和“造血”相结合,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切实在为民富民上见实效。   抓紧实施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以秦巴山片区、六盘山片区、藏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指导,抓好方案实施。落实国务院扶贫办与省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做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项目论证和申报获批及资金争取工作。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以区域连片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和劳务经济发展为主要抓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6%以上,按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140万人。   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加快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乡村道路、户用沼气、危房改造、异地搬迁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建设科技惠民计划示范基地。不断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大金融资金扶贫总量,采取贷款贴息、资金互助、滚动使用等有效形式,提高使用效率。积极推进社会帮扶工作,全面落实我省与天津、厦门签订的对口帮扶和深化合作协议,加强与中央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协作,形成推动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抓好中央和省上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县(市、区)建设。加大民族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力度,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区域首位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持甘南州招商引资的工业项目在兰州新区落地建设。(五)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加快文化大省建设   围绕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文化改革发展“六大工程”,增强文化创造活力,营造文化发展环境,努力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   全面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施“1313”工程,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打造陇东南文化历史基地、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基地、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基地,做好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产业发展等13个板块的文化发展工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籍的保护,科学保护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立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农家书屋向自然村、国有农林场、寺院、社区延伸。加快建设和完善省文化馆、省图书馆、省美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支持艺术创作生产,重点实施“十个一”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加强广播影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户户通”工程。实施全省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工程。推进金昌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复合型、非公有型、外向型、高科技型等六个类型的文化产业。重点发展出版发行和印刷、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民间民俗工艺品加工等五个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节庆会展、数字内容、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五个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敦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兰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推动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做大做强甘肃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广电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和省演艺集团。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抓好20个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办好第二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和第六届省文博会。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拓宽产业融合发展路子。促进文化与体育、金融、生态、饮食、养生等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转制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的资产经营责任制。推进文化企业和文艺院团股份制改革试点,完成20家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全面小康社会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目标要求,继续实施“十大惠民工程”,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继续为民办实事。按照择急择重、量力而行和普惠制原则,集中力量办好10项26件实事:(1)实施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扶持1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2)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5%;农村低保标准提高28%;农村五保省级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800元提高到2000元;为重度残疾人家庭发放护理补贴。(3)实施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实施7714户垦区危房改造;实施2000户游牧民定居工程;新建25884套廉租住房;新建57354套公共租赁住房;实施4.4万套棚户区改造;对10万户城市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 (4)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5)建设250个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实施100个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均由240元提高到280元。(6)新建100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7)解决2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3万户农村沼气用户;建设3000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8)实施6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9)建设100个县乡农贸市场。(10)在500个乡镇(街道)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认真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行动,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在城镇落户就业,劳务输转500万人次以上,劳务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采取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和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等措施,确保增收计划全面落实。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实施城乡幼儿园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和落实普通高校、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加快民族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新一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和补助津贴。大力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全免学费政策,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升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特色和教学质量。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城。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抓好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协同创新能力。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逐步推进中心城市医院改扩建,缓解“住院难”问题。继续巩固和提高基本医保待遇水平,确保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有序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向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不断提高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群众的水平。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帮助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和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深入开展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建成西北人口信息中心,实现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应用。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加快甘肃科技馆建设。开工建设甘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力争在全运会等赛事中取得好成绩。加强统计监测,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妇女儿童工作。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深入开展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地震、气象、测绘、参事、文史、地方志、档案管理、慈善和红十字会等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落实监管责任,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深化甘肃平安建设,完善主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七)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发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作用。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研究制定符合科学发展、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开发区域突出工业化、城镇化,综合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产业结构、资源消耗、社会发展、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指标。限制开发区域突出城镇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收入等评价指标。禁止开发区域突出城镇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评价指标。   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规划,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510万吨。加快推进建筑、农村、商业和公共机构节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突出重金属、危险废物和化学品三类污染物防治。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进一步推进兰州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不断改善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质量。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扎实推进重大生态保护治理工程建设。加快引洮供水二期、引哈济党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争取获批“两江一水”、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推进张掖、陇南、甘南等市州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大力发展沙产业,有效促进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打好植树造林、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整体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继续抓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退牧还草、造林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预防能力,努力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八)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不断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改革开放中推进大开发,实现大发展。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好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大国有企业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力度,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战略重组。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启动牧区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继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积极开展水利改革试点,推进水价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巩固基层医改成果,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加快金融业创新发展。继续打好金融服务“五大攻坚战”,确保实现新增信贷投放1400亿元以上、企业首发上市4家、直接融资600亿元以上、“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实施地方金融机构新一轮增资扩股。完善银政银企合作机制,做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项目储备,积极推动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   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认真实施国家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36条”,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和相关部门出台的细则及具体措施。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   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进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参与境外资源开发、承包海外工程、开展技术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的合作并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审慎决策,规避和防范投资风险,确保资产安全。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积极搭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加强利用外资工作,开展“民企陇上行”大型招商活动。继续办好“兰洽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0亿元以上。   各位代表!   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解放思想激发创造力。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学习借鉴发达省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从创新工作机制上促进各级政府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切实增强用好政策、抢抓机遇和适应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以科学先进的理念、宽广开放的视野、敢闯敢试的胆识、行之有效的办法,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努力在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大业中建功立业。   求真务实提高执行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定程序、法定权限行使职权。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改进会风文风,少发文开短会,勤办事办实事,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深入推进效能风暴行动,强化效能监察,坚决整治庸懒散奢、中梗阻塞和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务的质量和水平。强化重点工作督查和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健全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事事能落实的工作保障机制。   勤政为民增强凝聚力。坚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办顺民心、惠民生的实事。   廉洁从政提升公信力。坚持把廉政建设摆在自身建设的突出位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风险预警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对财政收支、土地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反对铺张浪费,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各位代表!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新的目标鼓舞人心,新的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