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9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0-03-17 16:20:53

  ——2010年1月25日在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肃省财政厅厅长 周多明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2009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受到冲击最严重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形势,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全省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各级财税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推动自身改革与发展,切实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积极组织收入,努力争取中央支持,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重点支出,全面完成了省第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86.7亿元,完成汇总预算的111%,同比增长20.9%。其中省级收入109.3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同比增长23.3%。大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04亿元,完成计划的108.2%,增长36.6%。全省财政支出迈上千亿元台阶,实现1245.6亿元,完成变动预算的91.6%,比上年增支280亿元,增长29%,其中省级支出269.9亿元,完成变动预算的79.3%,增长27.8%。预计各级财政均能实现当年收支平衡。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64.6亿元,比上年下降10.1%。其中:省级收入10.7亿元,下降60.6%。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70.1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省级支出5.6亿元,比上年下降66.8%。政府性基金收支下降,主要是国家实行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取消养路费收入、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收入减收16亿多元所致。

     上述数据是去年底各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快报汇总数,待全省财政决算编审后,准确数据将按法定程序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完成预算收支任务

     2009年,各级财税部门协调配合,强化执行分析,落实征管责任,实行重点税源动态监控,推进依法治税,加大稽查力度,优化纳税服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保证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财政收入增幅逐月提高,收入增长保持了较高水平,大口径收入跨上了600亿元台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快预算下达,加强资金调度,及时拨付资金,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重点支出。农林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等支出增幅分别达到48.4%、24.2%、51.1%、30%、76.3%。累计下达资金236.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后重建工作。12件27项实事顺利推进,省级共下达资金61.5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3.3亿元。

  (二)努力争取中央支持

     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投资取向,积极汇报,主动对接,努力争取支持。当年,中央下达我省各类补助885亿元,增长24%。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司法经费保障、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政策起步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乡村公益性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列入国家试点范围。白银、玉门两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加大补助力度。继宕昌、夏河、岷县等23个县之后,又有一批县有望进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扶持范围。《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正式批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省上当年下达市县补助799亿元,增长25%,有效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保证了工资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重点支出需要,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有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着力加大政府公共投资。及时拨付中央扩大内需投资116亿元,争取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5亿元,募集中期票据资金100亿元、地震灾区农户住房重建贷款32亿元,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加大对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力度,支持铁路、公路、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保证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争取国外贷款项目11个,资金6.7亿美元,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安排资金2.1亿元,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实验室、创新服务计划等项目。下达奖补资金4.6亿元,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支持城镇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落实资金12.4亿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检测和防治。筹措资金6.5亿元,支持兰州通用机器厂、天水长城控制电器厂等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拨付资金2.5亿元,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办理退税7亿元,支持外贸企业扩大出口。补助资金1亿元,支持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认真落实扩大消费政策。落实增值税转型、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取消或停征收费项目等税费减免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28亿元。下达资金3.3亿元,完善操作办法,保证了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府补贴的及时兑付。下拨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1.2亿元,有效降低了石油价格变动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四)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

     各级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道路建设等方面支出212.9亿元,比上年增加40.5亿元,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位资金25.7亿元,提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补助标准,扩大补贴品种和范围。下达资金24.6亿元,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扶持政策。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筹集资金5亿多元,支持旱作农业、草食畜、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达到5.5亿元,加大对中低产田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力度。投入资金8.3亿元,解决了15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筹集资金10.9亿元,新建农村沼气用户40.2万户。到位资金28.6亿元,支持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资金19.6亿元,加强整村推进、劳动力输转培训等扶贫项目建设。拨付资金10.1亿元,支持自然灾害救助、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动物防疫和防汛抗旱工作。拨付资金1.1亿元,实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下达资金2.1亿元,着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试点,在7个县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拨付资金17.8亿元,建设农村公路5500多公里。

  (五)有力保障民生支出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9.7亿元,比上年增加46亿元。拨付资金38亿元,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保障人数达到346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拨付资金27.3亿元,保证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拨付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亿元,帮助解决特困人员的看病就医问题。补助资金10.5亿元,有效落实公共就业服务、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安排资金2亿元,解决3838名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就业问题,招录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中小学和乡镇卫生院力量。城市保障性住房支出达到22.8亿元,11.8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了政府廉租房租赁补贴,1.2万困难户入住了新建廉租住房。省级安排资金41亿元,支持推进灾后农民住房重建、农村危旧房以及国有林区棚户区、贫困残疾人危旧房改造工程。拨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6亿元,帮助20万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下达资金1.1亿元,提高街道办事处、社区经费补助标准,实施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在1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积极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省医疗卫生支出87亿元,比上年增加29.4亿元。落实新农合补助资金14.8亿元,提高报销比例,参合农民达到1907万人。拨付资金6.1亿元,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达到3.3亿元,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报销比例。筹集资金0.5亿元,切实保障甲型H1N1流感防控所需资金,积极支持疫情应急处置。安排资金0.5亿元,基本完成了5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实施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提高省直机关离休人员住院定额结算标准,规范离休人员医疗费管理。将未参保的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当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展顺利。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省教育支出205.2亿元,同比增加40亿元。拨付资金9.8亿元,实施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增加寄宿生14.1万人。下达资金5.3亿元,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顺利推进。安排资金26.6亿元,继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累计下达资金19.6亿元,其中当年4.4亿元,基本完成了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下达资金1.8亿元,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部分减免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学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行公用经费以奖代补政策。安排资金1.8亿元,支持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博士点以及学科实验室等项目建设。

     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力度。文体传媒支出24.2亿元,比上年增加4.8亿元。安排资金3.1亿元,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等重点文化工程,继续扩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范围。拨付资金11亿元,支持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

     同时,司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平稳实施,分类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建立。公共安全支出57.4亿元,比上年增加12.2亿元。

  (六)稳步推进各项改革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顺利推行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了以税收筹集公路发展资金、调控能源消费的新机制。调整完善了省对市州及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稳步推进,直管县数达到41个。积极推进“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一册明、一折统”惠农补贴发放方式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向县级推进,综合预算编制不断强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市州及省管县深入实施,在省级垂管系统全面推进。公务卡应用范围继续扩大。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稳步展开。政府采购规模达到50亿元,增长40.4%。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及资产处置办法出台,管理机制得到加强。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查出“小金库”584个,涉及金额O.9亿元,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组织开展了扩大内需政策落实、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化解“普九”债务等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履行会计监管职能,对1470户企事业单位、6家事务所进行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投入需求不断增加,各级财政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压力加大。二是受经济形势和经济结构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基础很不稳固,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政策性、一次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大。三是财政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够科学精细,支出的时效性、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历史欠账多,政府性债务不断积累,总额已达到1300多亿元,潜在的财政风险加大。五是部分市县和部门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财政监督的深度、广度、力度不够。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0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编制情况

     (一)全省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思路和建议

     2010年,我省经济发展局面总体上将好于去年,但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从收入方面看,全球经济初步回暖和国内经济整体向好,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内需,扩大投入,政策效应将继续显现。我省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改善,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些因素都将有利于财政收入增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仍将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去年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新增大口径财政收入93亿元,加大了收入基数,也增加了财政收入增长的难度。同时,由于中央收入预算增幅只安排了6%,预计对地方的财力性补助增幅不会太大。从支出方面看,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基数大、刚性强,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三农”投入,落实为民办实事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灾后恢复重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司法经费保障等改革,都需要财政增加大量投入。因此,今年各级财政仍将十分困难,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突出。

     全省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基本思路是:收入预算安排充分考虑税收政策和非税收入因素,实事求是、积极稳妥,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指标相适应;支出预算安排处理好保障运转、改善民生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根据上述思路,今年收入按增长12%安排,全省地方收入代编预算为321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任务为6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加上预计中央财力性补助等收入,全省财力可达到796亿元,再加上预计中央专项补助和上年结转,财政支出预算将达到1400亿元。

     2010年,全省基金收入预算为70.2亿元,加上上年结转后总收入为97.4亿元;支出预算相应安排为97.4亿元。

     目前提出的全省财政收支代编预算只是建议数,待各级人大批准的预算汇总后,将按程序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省级收支预算草案编制情况

     在去年省级预算收入完成109.3亿元基础上,扣除地震捐赠、“两权”出让以及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一次性收入34.1亿元后,今年省级预算收入按增长12%安排为84.2亿元。预计阳山金矿、正宁南煤田“两权”出让收入14.2亿元,地震捐赠收入(深圳市援建资金)10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6.3亿元,这样,省级收入可达到114.7亿元。再加上中央财力性补助81.5亿元(含新增财力补助10亿元),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中安排13.1亿元,市县上解收入12.4亿元,省级总财力为221.7亿元。

     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0年省级支出预算相应安排为221.7亿元。其中:人员经费54.3亿元;公用经费11亿元(按中央和省上政策规定比例压减了2220万元);专项经费156.4亿元,包括保留2009年专项67.8亿元,必须安排的“收支两条线”支出增加39.6亿元,新增其他专项49亿元。这样安排,基本做到了人员经费足额安排,公用经费根据中央和省上要求分项目按比例压减,为民办实事资金全面落实,改革政策等重点支出所需资金尽力保障。

  按预算功能科目分类分项目安排的建议如下:

     农林水事务支出19.7亿元,增长18.7%,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0.2个百分点。其中:专项16.6亿元,增加3.8亿元。

     教育支出23.8亿元,增长23.3%,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4.8个百分点。其中:专项10.4亿元,增加4.4亿元。

     科学技术支出4亿元,增长16.6%,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8.1个百分点。其中:专项3.6亿元,增加0.5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9亿元(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经费补助4亿元,增加2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专项9.9亿元,同比增加5.1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10.5亿元,其中:专项8.1亿元,增加7.2亿元。

     医疗卫生支出10.6亿元,其中:专项10亿元,增加4.3亿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亿元,其中:专项2.3亿元,增加0.4亿元。

     公共安全和国防支出13.2亿元,其中:专项8.4亿元,增加2.9亿元。

     循环经济、中小企业、六大产业发展及节能减排专项5亿元,增加2.1亿元。

     交通运输支出18.7亿元,其中:专项18.6亿元,增加18.5亿元。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4.5亿元,其中:专项14.1亿元,增加10.2亿元。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4.5亿元,增加3.9亿元。

     基本建设资金及重点项目前期费7.6亿元,增加2亿元。

     地震捐赠收入安排重建支出10亿元。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3亿元,其中:专项14.7亿元,增加2.1亿元。

     城乡社区、资源勘探电力信息、商业服务业以及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支出12.5亿元,其中:专项7.5亿元,增加0.5亿元。

     省级预备费3亿元,增加0.5亿元。

     其他支出10.9亿元,增加8.4亿元。

     省委、省政府确定14件为民办实事事项,省级共安排资金40.8亿元,当年新增20.5亿元。

     另外,2010年省级基金收入预算为38.4亿元,加上市县上解收入和上年结余9.4亿元,总收入为47.8亿元,支出预算相应安排为47.8亿元。其中:本级支出42.3亿元,补助市县支出4.6亿元,上解中央支出0.9亿元,按政策结转下年支出490万元。

     这样安排后,铁路、公路、机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以及部门提出的大额项目,受财力所限,未能全部进入年初预算,在执行中将通过争取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财力补助、预算超收等方式,统筹考虑,逐步安排解决。

  三、2010年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更加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省委各项部署和省人大有关决议,明确任务,狠抓落实,扎实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努力改善我省基础设施条件,为加快发展提供长久支撑。全面贯彻“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支持实施工业强省和6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促进石油化工、钢铁有色、装备制造、新型能源、电子信息和轻纺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财税政策效应,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投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推进重点财源项目建设。大力支持科技创新、高新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发展,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扶持力度。落实结构性减税和财税优惠政策,巩固增值税转型以及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成果,认真清理收费项目,坚决取缔乱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品种,提高补贴标准,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农超对接”,推动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繁荣和发展农村消费市场。

  (二)强化收支管理,努力确保预算目标任务完成

     切实加强收入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不征过头税,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对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的跟踪调研,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密切关注税源变化,提高收入预测的准确性。加大税务稽查和税收专项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认真执行《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深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加大对国有股权出让、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两权”价款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出让收入监缴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

     进一步强化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落实部门支出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确保各类专项及时下达,财政支出及时实现。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优化支出结构,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的科学性。强化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探索建立部门消化结余资金的激励约束机制。

     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中央和省上要求,分项目按比例压减行政单位公用经费,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支出,不超过2009年压缩三项经费后的规模。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三)增强机遇意识,大力争取中央政策和资金支持

     抢抓机遇,加强配合,支持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中央在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灾后重建等方面更多支持。加强与中央政策对接,支持做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敦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以及引洮二期、黑河治理二期等重大规划的启动实施工作。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争取中央进一步加大我省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做好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工作,积极吸引银行优惠贷款支持,弥补重点建设资金缺口。

  (四)落实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

     支持发展农业生产。加大投入力度,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支持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新修134万亩梯田,扩大全膜双垄沟播、高效节水和脱毒种薯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贷款贴息和补助等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建设。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支持林业重点工程和草原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完善以奖代补方式,推进支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实施农民增收“六大行动”计划,推进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健全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制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完善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整合资金,支持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工程。支持做好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项目,新增10万户农村沼气用户,建成12个县通县二级及以上公路和2000公里通乡油路。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制度试点,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补助标准,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五)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普通高校、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大力推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落实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支持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积极筹措资金,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减免学费政策。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低保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水平,实施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继续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扶持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支持做好农民工、被征地农民以及困难群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研究解决好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将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开展公立医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继续做好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支持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工作。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抗震安居房工程,支持农村危旧房、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以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矿山塌陷区危旧房改造等工程建设。落实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廉租房100万m2,对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0m2的10万户困难群众发放租赁补贴,着力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多方筹措资金,突出重点,靠实责任,加大重建工作力度,加快城镇居民住房、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水利、交通、医院、学校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圆满完成重建任务。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继续支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项目。巩固和完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成果,争取扩大免费开放的范围。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增加公共安全投入。落实司法经费保障制度改革政策,完善资金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法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及时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切实维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六)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认真总结完善,切实落实政策措施,扩大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继续推进“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县乡基层财政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完善“一册明、一折统”发放办法,确保涉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改进转移支付办法,探索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制度,为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提供财力保障。

     强化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推进县级部门预算改革,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规范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促进预算编制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覆盖面,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进公务卡改革。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高政府采购的规模和效率。继续做好财政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评审工作,探索为部门预算编制服务的有效途径。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研究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明确偿债责任主体,合理控制新增债务,建立债务预警机制,保证按期还本付息,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七)强化财政监督,切实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认真贯彻《监督法》,严格执行《甘肃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及时向人大及其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草案、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等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努力提高依法理财水平。高度重视审计、监察和社会监督,认真抓好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巩固治理“小金库”成果,积极推进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治理,建立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推进财政“大监督”建设,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扩大内需、灾后重建、保障民生等重点资金的监督检查,建立跟踪问效和信息反馈机制。积极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和问责机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严格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行业管理,强化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财政收支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各项财政任务圆满完成,推动全省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