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17 15:37:30

  ——2009年9月25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省人大常委会: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安排,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省人大民族侨务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对全省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省首批确定的1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民族地区的23个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4月至8月,调研组先后深入阿克塞县民族新村社区、牧农民定居点、红柳湾农业开发区、高标准设施养殖小区,肃北县党城湾镇东山村、城关村城乡一体化示范点,肃南县康乐乡榆木庄村、银河肉牛舍饲养殖示范点、康乐乡大肋巴台子舍饲养殖点、大河乡牧民集中定居楼建设、大河乡天桥湾便民服务代理点,张家川县马鹿乡长宁村,实地调研了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其中,肃北县党城湾镇东山村、肃南县康乐乡榆木庄村、张家川县马鹿乡长宁村,为省政府首批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4个民族自治县、3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给调研组的基本印象是好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阿克塞、肃北、肃南县结合牧民定居,加大了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阿克塞县借助县城整体搬迁的契机,把牧民定居点建设纳入新县城总体规划之中,通盘考虑,同步推进,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在县城规划建成民族新村,建设高标准牧民住宅600多套,配套完善了综合服务功能。牧农民户均住房面积达到120平方米,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天然气“六通”。肃北县东山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5%以上,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农网改造入户率达到100%,电信、移动通讯覆盖率达到100%。肃南县结合退牧还草、牧民易地搬迁等生态项目实施,推行牧民安居工程,全县3423户牧民依托小集镇建设,建起了宽敞明亮的高标准住宅。其中榆木庄村完成了村内主要路段和居民小康住宅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二)农牧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试点村普遍把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的主要任务来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农牧民收入逐年得到提高。如肃南县突出发展以高山细毛羊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围绕草畜、矿产、水能、生态、旅游等资源,加大农牧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农牧民收入由单一依靠种、养业转化为“种、养、加、工、保”等为一体的多元结构,保证了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522元。张家川县长宁村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产业进一步壮大,群众收入大幅度增加,比2005年增加1000多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年。阿克塞县从发展特色经济、培育龙头企业入手,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7158元。

  (三)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试点村普遍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阿克塞县实行了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应保尽保;完成了敬老院、老干部活动中心、供暖管网改造等一批民生项目;建立了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将全县年满16周岁以上的农牧民和城市非职工居民全部纳入了养老保险范围。肃南县出台了十五年教育“两免两补”政策,建立了农牧民特困户低保制度和农牧村老党员、村级离任老干部、老劳模生活补贴制度。肃北县东山村基本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五保户全部得到供养。

  (四)民主管理机制得到强化。试点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增强,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发挥。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日益完善。农村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兴起,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障。如肃南县积极适应撤区并乡和农牧业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在各乡镇全面推行了村级便民服务代理制,101个村全面实现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议事会议规则》进一步完善,农牧民的知情权进一步扩大,乡村民主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路子。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群众。试点村所在县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责任目标,确定了试点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县、乡镇、村三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并确定联系领导和帮扶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农户进行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中央和省上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调动和激发了干部群众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为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科学编制规划,重视服务指导。各县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从试点村的实际出发,编制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如肃南县把新农村建设与县城总体规划、小集镇建设规划相衔接,与牧民安居工程相结合,制定了县、乡、村“三位一体”规划体系。将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村纳入县城和小城镇总体规划;对距城镇较远的乡村,以行政村或重点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走重点村发展模式;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偏远山村,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规划,走自然生态发展模式。为实事求是、科学决策、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创造了经验。

  3.坚持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各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地方优势产品,为试点村的生产发展奠定了基础。各试点村普遍培育了1至2个带动群众增收的优势产业或产品。如阿克塞县以建立海子、红柳湾、半个洼、柳城子万亩育草基地和海子绵羊基地、前山骆驼绒山羊基地、红柳湾舍饲养殖基地为载体,推进优势产业不断发展。

  4.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工促农。阿克塞、肃北、肃南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新农村建设的起点比较高,效果比较明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辐射带动了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这几个县普遍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机制,工业支持农业的力度加大。

  5.加强资源整合,积极开展帮建。张家川县2008年整合各类建设资金1373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