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8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09-10-19 16:30:51

  

  ——2009年7月29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甘肃省审计厅厅长  何振中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08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今年的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及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重大事项开展审计。大力推进绩效审计,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共完成13个省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情况、廉租住房建设情况、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情况以及省属13所高校教育经费管理情况的审计调查。同时,对金昌、武威、庆阳等3市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共审计和延伸审计了399个一、二级预算单位,审计资金总额476.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预算外支出三项资金总额的38.1%。

  审计结果表明,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级预算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考验,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狠抓落实,财政收入和支出大幅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宏观调控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随着依法行政进程的加快和审计监督工作的不断加强,预算部门宏观管理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增强,全省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核算不规范的问题明显减少,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呈现良好态势。

  ——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65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省级收入118.7亿元,增长69.3%;大口径财政收入470.9亿元,增长20.2%;中央对我省各类补助741.3亿元,增加229亿元。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省财政支出实现968.4亿元,比上年增支293.1亿元,增长43.4%,其中,省级支出211.7亿元,增长22.4%。各项重点支出和民生工程得到较好保障。一是省级安排资金18亿元,确保了省委、省政府承诺的“14件实事”落实到位。二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3.7亿元,比上年增长43.8%。三是医疗卫生支出58.3亿元,比上年增长42.2%。政府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80元,受益农民1868.9万人。四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行城市低保和残疾人家庭学生教科书免费制度,惠及学生46.7万人;消化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16.2亿元。

  ——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抗震救灾。截至2009年6月底,全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5.5亿元,已有96.9%的农村居民重建户开工建设,竣工233572户,占重建总户数约80%,39.5万维修户已有98.7%完工;积极推进灾区道路、电力、通信、供水、学校、医院等生命线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有效保证了救灾应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全省各级财政用于农林水和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支出172.4亿元,比上年增加33.6亿元。大力推广农业增产增效先进适用技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解决了10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户用沼气15万户,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4万公里;实施了590个村的整村推进和14个县的连片开发扶贫项目,易地扶贫搬迁7.5万人。

  省委、省政府领导对2007年预算执行审计结果非常重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责成相关部门专题研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进行整改。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的要求,审计厅加强跟踪检查,多次组织专人对有关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督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十分重视,整改措施比较有力,91.7%的问题得到纠正。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问题,制定了有效的整改措施,明确了时限要求,促进了财政资金的规范管理。如省财政厅召开专题会议,从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高度,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西北师大在认真整改的基础上,建立了财务和监审双控制度,并制定了8项财务管理办法。

  一、2008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08年,财政厅认真执行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省级预算,积极组织收入,努力争取中央支持,全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全面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保证了省委、省政府年内出台的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实。同时,消化历年累计赤字4.3亿元,市、县赤字减少到14.9亿元。总体而言,省级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

     (一)省财政厅

  未及时清理借款。截至2008年底,省财政出借资金1.88亿元未及时清理。其中,地区财源建设借款6809万元,小化肥借款1000万元,地区借款2000万元,省级单位借款9000万元。

     (二)省地税局

  今年,审计厅对省地税局2008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和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了审计,延伸审计了金昌市、武威市、兰州市地税局和所属县区地税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兰州市地税局将属于2009年的税款2217万元在2008年入库,征收“过头税”。

  2、兰州市地税系统部分征收单位将2007年税款1908万元延压至2008年入库。

  3、2008年金昌市地税局将1466万元税款未解缴国库,存放税收过渡户。

  4、武威市地税局将稽查局查补的凉州区2488万元税款跨区缴入武威、黄羊两个工业园区国库。

   (三)省级预算执行部门

  今年,审计厅对11个省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主要是肃北县林业局、安南坝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挪用生态公益林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购车;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将600万元业务用房建设资金用于弥补公用经费和设备购置;省商务厅将624万元支持商务发展等资金用于弥补公用经费;省林业厅、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等单位将999万元森林资源清查与动态监测费等专项资金用于弥补公用经费;省农牧厅、省植保植检站等单位将500万元技术推广、退牧还草工作前期费等专项资金用于弥补公用经费。

  2、应征未征财政收入和超标准收费。省水利厅应征未征12个单位水资源费881万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中心超标准、超范围收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培训费588万元。

  3、少计收入。省测绘局将国家测绘局等单位拨入的西部专项等资金1505万元,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将教育厅拨入的奖学金等专项经费309万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将设计收入127万元,省农牧厅将农资打假、农技推广费、基建项目资金户存款利息等资金732万元,均未计入收入,挂往来账。

  4、未经批准处置国有资产。省林业厅未经财政部门批准将三条岭林场的林地使用权转让给兰州新天地山水生态园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取得转让收入800万元,存放在示范园管理办公室。

  二、专项资金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一)抗震应急资金审计情况

  截至2008年12月底,我省收到抗震应急财政性资金55.9亿元,支出52.8亿元,结存3.1亿元。接收各类捐赠资金27.8亿元,支出5.8亿元,结存22亿元。收到已折价捐赠物资15.1亿元,支出13.3亿元,结存1.8亿元。全省党员缴纳特殊党费1.2亿元,中组部拨入1亿元,向中组部汇缴30.4万元,结存2.2亿元。

  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紧急行动,积极应对。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直接协调指挥,高效运作,措施有力,工作透明,依法紧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求省直机关2008年的公用经费压缩10%用于抗震救灾。审计厅及时跟进,对抗震救灾款物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开展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地区、各部门对抗震救灾款物的管理比较严格,基本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未发现违法违纪行为。对捐赠资金和物资管理、分配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113条,受理群众举报投诉事项145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通过边审边改,问题都得到了及时纠正。

     (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审计情况

  截至2009年6月底,全省落实灾后恢复重建资金406.7亿元,到位资金188.2亿元,下拨147.7亿元。

  自2008年12月起,审计厅按照“两个好”、“四个关注”、“一个重视”(即省厅指导好、督查好各市州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工作,关注大宗资金、关注重点项目、关注重点物资、关注问题整改,重视政策法规宣传)的思路,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全面开展跟踪审计。从审计结果看,我省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和项目建设的总体情况良好,基本按照国家要求使用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项目建设比较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建资金缺口大;灾后集中重建村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不足;信贷投放总量规模小;部分群众自筹资金困难等。有关市州和部门高度重视审计意见和建议,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扩大内需项目审计情况

  截至2009年6月中旬,中央下达我省扩大内需资金94.7亿元(含中央在甘单位资金15.1亿元),我省可支配资金79.6亿元;财政厅已将中央资金下达各市(州)、县(区)49.9亿元。

  对扩大内需项目,审计厅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联手互动实施审计。从跟踪检查和审计调查情况看,我省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未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是: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存在“重资金争取、轻项目建设”的现象。

     (四)廉租住房建设审计情况

  今年,审计厅对兰州市及其所属县区2007年至2009年3月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进行了审计。截至2009年3月,兰州市廉租住房建设项目26个、1.3万套,建筑面积64.4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5.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5亿元,市级配套11.5亿元,县区级配套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2亿元,其中,中央拨款2.5亿元,市级配套0.3亿元,县区配套0.4亿元。从审计情况看,兰州市廉租住房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基本规范,建设程序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未按规定配套廉租住房建设资金。2007年至2009年3月,拖欠廉租住房建设配套资金12亿元。

  2、廉租住房建设项目未按规定进行招标。西固区廉租住房建设项目投资8508万元、七里河区廉租住房建设项目投资3150万元、红古区廉租住房建设工程设计费56万元,未进行招标。

   (五)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情况

  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审计厅对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楼工程、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等15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了绩效审计,审计资金总额45.2亿元。审计结果表明,各级政府和项目建设单位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制度和质量管理,有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项目存在建设超概算、挤占挪用资金、多计工程价款、违规转分包等问题。经审计,15个项目共核减工程价款3039万元,调减工程投资1139万元,挽回建设资金损失2539万元,为政府节约投资6717万元。

     (六)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审计调查情况

  今年3至4月,审计厅对榆中、永登、静宁、崇信、临洮、夏河、民勤7个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从调查情况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运行情况良好。一是减少了财政管理层级,简化了资金拨付程序,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行和使用效率。二是试点县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缓解了县级财政困难。三是增强了省级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试点县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省上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导向,项目申报有的放矢,抢抓了发展机遇。四是调整和规范了省、市、县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试点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行政权、经济管理权仍由市级管理,省直管县改革的核心内容“九个直达”实际上并未完全做到,试点县向省级申报项目和省上向试点县下达项目计划仍需经过市州,程序繁琐;一些省直部门下达资金时擅自要求市县两级配套,实际配套资金全部由试点县承担,加大了试点县的支出压力。二是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影响了试点县财政的健康运行。三是试点县财政管理较弱,预算约束力不强;部分试点县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多头开户等问题。 

  (七)省属高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审计调查情况

  为了反映省属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管理、使用情况,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审计厅对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13所省属高校2005年至2008年8月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从审计调查情况看,省属13所高校近3年教育经费投入、基本建设、学生人数、资产等均呈增长趋势。2005年至2007年,教育经费投入由14.8亿元增长到18.2亿元,增幅22.9%;在校学生由17.4万人增加到20.9万人,增幅20.1%;生均教育经费从3870元增加到4819元,增幅24.5%;资产由47.5亿元增加到84.4亿元,增幅77.7%。13所高校重视内部管理,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财务核算体系基本健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考试费未缴财政专户管理。2005年至2007年,省自考办委托有关高校组织全国计算机等级、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收取考试费2420万元,未纳入省财政专户管理。

  2、高校基本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一是还本付息压力大。截至2008年8月底,省属13所高校累计贷款余额33.4亿元,2007年支付贷款利息2.2亿元,占当年事业收入的30.8%。二是基建工程资金缺口大。有9所高校拖欠工程款1.5亿元;10所高校工程款缺口4.5亿元。三是超面积、超预算、自立项目多。有58个项目超面积5.4万平方米,有65个项目超预算2.4亿元,有266个自立项目投资2.6亿元。

  三、市州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结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厅对武威、金昌、庆阳3市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应缴未缴、应收未收财政收入。金昌市国土局、永昌县水利局等单位将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等2003万元未缴财政。武威市、凉州区、天祝县国土局将土地出让金、矿产资源补偿费等1777万元未缴财政,其中坐支579万元用于弥补公用经费、支付征地补偿费。庆阳市及5县区非税局延压非税收入2203万元未缴财政。武威市、凉州区、天祝县国土部门应征未征采矿权价款等893万元。 

  (二)财政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凉州区、民勤县财政局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地款364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存放预算外专户并支付征地补偿费。金昌市、金川区、永昌县财政局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产经营收入资金等478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在预算外核算。 

  (三)虚列财政支出。金川区财政局将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2357万元,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财政局将国债等专项资金1.7亿元列支后,拨入基本建设专户和农业专项资金专户,形成虚列支出。 

  (四)挪用、滞留专项资金。武威黄羊工业园区管委会将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0万元,入股凉州区兴工担保有限公司。金昌市水利局等部门将农业建设等专项资金1629万元未及时下拨。 

  (五)违规收费。武威一中、武威市公安局等单位以补习费、赞助费、办案补助费等名义,违规收取费用402万元。

  四、加强省级预算和财政管理的建议

  多年来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对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制度,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截至2008年底,省级预算单位年底结余资金达43.1亿元(其中项目资金结余30.6亿元),占全年省级支出的20.3%,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发挥效益。为此建议:一要加强项目支出管理,严格资金拨付和项目建设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对历年结余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对结转时间长、实际上已形成净结余的资金,不再结转,用于平衡预算;三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提高部门预算执行的效果。 

  (二)强化机制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收支管理。审计发现,非税收入管理中还存在部分资金管理解缴和使用不够规范、虚列支出等问题。为此建议:一要不断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深化征管改革,实行彻底的收缴分离、票款分离,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二要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和土地、矿产等国有资源有偿出让收入的征收管理,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三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拨付、使用制度,防止虚列支出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三)加快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进程,确保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针对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一是坚持自筹和国家援助相结合,多方筹措资金,扩大信贷投放总量,加快灾后重建步伐;二是坚持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相结合,整合各种资源,确保灾后重建项目既符合当地实际,又能促进项目顺利实施;三是进一步加大对灾后重建工作、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主管部门应研究制定新增投资项目实施办法,落实责任,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继续加大对省直管县的支持力度。一是省直各部门要按照省直管县改革的要求,下放经济管理权限,扩大试点县的自主权;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支持试点县发展的激励机制,调动试点县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对县级财政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实行预算审查制度,全面掌握试点县财政基本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省对县考核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县级财政运行情况。 

  (五)增强财经法纪意识,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从审计情况看,部分预算单位和下属单位还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为此建议:一是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财政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带头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科学理财;二是要高度重视会计队伍建设,强化财会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三是规范财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财务管理;四是要推行财务会计人员内部轮岗交流和跨厅(局)<,/FONT>外部交流,切实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厅对2008年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我们的审计执法力度和审计工作水平与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个别单位、个别项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缺少深层次原因分析。今后,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着力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