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25 14:36:49
——2009年3月24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赵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报告《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请予审议。
一、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后,我省制定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省人大、省政府的部署,从去年5月起,我省组织开展了全省“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一是及时组织部署,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的通知》(甘发改规划〔2008〕268号),明确了评估对象、分工和进度安排。二是将评估的重点放在《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战略性重大工程和重大任务实施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依据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提出措施建议等方面,增强对后两年规划实施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三是借鉴国家和有关省市做法,采取重大专项规划评估与《规划纲要》评估相结合,委托省社会科学院进行了第三方评估,并首次以问卷形式,向省内有关专家、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起草完成了《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经报请省政府审定和修改完善后,形成了《〈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提交本次会议审议。
二、《规划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彻落实“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省总体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1.80%,提前一年实现了《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08年实现总体小康的目标。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省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从总体上看,前三年《规划纲要》实施进展情况良好。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规划纲要》确定的经济总量、结构调整、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和改革开放6大类31项主要指标中,27项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进度,占87.10%。其中,达到预期进度的指标有15个,占48.39%;超过预期进度的有12个,占38.71%。进展滞后的有4个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个,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按5年期考核,由于2006年完成较差,对后两年任务的完成形成较大压力;预期性指标2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超过规划指标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导向性指标1个,城镇化率低于规划指标进度。
1、经济总量。经济综合实力跨上了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933.98亿元增至2008年预计的3176.11亿元,年均增长11.3%,超过《规划纲要》预期目标1.3个百分点。继2007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0元,2008年预计达到12110元,年均增长10.6%,超过《规划纲要》预期目标1.6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预计达到470.91亿元,前三年年均增长22.7%,大大高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735.79亿元和990.14亿元,年均增长25.7%和16.4%,超过《规划纲要》预期目标10.7和5.4个百分点。
2、结构调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5.7:43.4:40.9调整为2008年的14.6:46.3:39.1,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升。200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221.66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38.5%,达到《规划纲要》确定的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预期目标。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1.01%降至2008年的0.84%,与《规划纲要》预期目标存在差距。
3、社会发展。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2008年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6.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至60%,提前完成了《规划纲要》确定的“十一五”末高于50%的目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5年的15%增至2008年的18%,达到《规划纲要》确定的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预期目标。2008年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76%、91%和8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数达到1869.12万人,参合率为93.2%,超过《规划纲要》预期进度目标。
4、可持续发展。人口得到较好控制,2008年全省总人口预计2628.12万人,三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规划纲要》确定的7‰的目标以内。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进展,2006年全省万元产值能耗仅下降2.61%,但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下降4.09%和4.5%。在全省经济保持10%以上增速的同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双下降,年均分别下降2.15%和3.79%。
5、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086.8元增至2008年预计的10969.41元,年均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元增至2723.8元,年均增长11.7%,两项指标年均增长率均高于《规划纲要》预期8%和6%的增长水平。
三、战略性重大工程进展情况
《规划纲要》确定的十大超百亿工程进展顺利。一是西部通道和干线公路高速化工程。除敦煌至当金山口二级公路外,牛背至天水、平凉至定西、天水至定西、康家崖至临夏等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三年累计完成投资221.8亿元,新增高速公路310公里。二是总投资774亿元(其中甘肃段420亿元)的兰渝铁路开工建设,长大隧道等主要控制性工程加快进行。三是大型支撑电源和骨干电网电力供给保障工程。至2008年底累计完成投资470亿元,新增发电装机525万千瓦,建成750千伏超高压电网630公里。四是依托华亭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能源、煤化工综合开发工程。随着矿井改扩建工程的投产,2008年华亭矿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884万吨,三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270万吨。60万吨甲醇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五是总投资42.5亿元的庆阳石化30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正宁南部、宁县中部、灵台煤田已完成地质勘探工作,新增煤炭储量50亿吨。宁正矿区和环县沙井子矿区总体规划通过国家审查。六是总投资53亿元的兰州石化70万吨大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后加工项目的丙烯酸及脂项目已建成,年产26万吨碳五综合利用项目和年产60万套全钢丝载重子午胎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七是总投资109.7亿元的酒钢200万吨碳钢薄板和53万吨不锈钢工程建成投产,钢铁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钢铁板带比由2005年的50%提高到2008年的70%。八是金川公司镍精冶炼节能技术改造和20万吨铜电解工程建成投产,镍、铜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12万吨、20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13万吨和50万吨。矿山改扩建、精密铜镍合金等4个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九是以铝工业为核心的“冶—电—加”一体化工程。中铝兰州分公司15万吨电解铝技改项目建成投产,自备电厂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中铝陇西铝加工分公司10万吨铝箔扩建项目开工建设,20万吨铝板带项目完成前期工作。中铝连城分公司25万吨铝合金扁锭项目进展顺利。上述项目完成后,全省电解铝就地加工率将达到50%以上。十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至2008年底累计完成投资4.23亿元,完成灌区节水改造应急骨干工程138.02公里,田间工程29.55万亩。《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国家批准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启动实施。
四、重大任务实施进展情况
“十一五”规划实施三年来,《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任务进展顺利。
一是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得到提高。三年实施公路重点项目99项,完成投资759亿元。兰青二线工程竣工投运,西平、天平等铁路开工建设。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航,兰州中川、敦煌机场站坪改造工程完成,金昌机场项目建议书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随着华亭、靖远等国有重点矿改扩建工程的完成,2008年全省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692万吨,三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072万吨。重点加快了平凉电厂扩建和酒泉热电厂、崇信电厂的建设,2008年底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538万千瓦,新增电力装机516万千瓦。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风电装机达到65万千瓦。西气东送二线、兰州—郑州—长沙天然气管道和涩宁兰复线试验段开工建设,预计到“十一五”末全省境内油气管道达到7000公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在重点加快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建设的同时,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长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退耕还林305万亩、公益林190.6万亩、三北防护林111.6万亩的造林计划。制订并启动实施《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近期工作方案》,总投资2.6亿元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开工建设。《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二期规划》编制完成,已通过水规总院审查。二是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发展。在不断扩大传统优势产业生产规模的同时,大力推进石油化工原料、有色金属初级产品深加工,着力实施向乙烯中下游、铝板带箔、铜材以及碳钢和不锈钢薄板等方向拓展。兰州石化形成千万吨级炼油和70万吨乙烯综合生产能力。随着金川公司铜镍冶炼系统和兰铝、连铝等企业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全省十种有色金属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105万吨增加到189万吨。紧紧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新医药等产业的机遇,加快了数控机床、集成电路和风电设备等领域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装备制造业摆脱多年徘徊不前和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金风科技公司风力发电机总装项目开工建设,白银中科宇能公司年产500台套风电叶片项目建成投产,我省风电设备本地化制造取得重大突破。吉利汽车兰州分公司生产线投产。马铃薯淀粉、啤酒原料、番茄、蔬菜、果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生物制药等新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日益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三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完成了2个市、12个县和100个村的试点工作。三年全省落实中央和省上各类补贴资金30.96亿元,新建改建县乡公路794公里、乡村道路3583公里,完成沼气建设任务32万户,解决了12.6万人、4.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安排易地扶贫搬迁资金9.1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1.2万人。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3%以上,杂交玉米制种量占全国用种量的60%左右。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888.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四是科教兴省战略得到贯彻,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年投入资金3.91亿元,启动10项重大科技专项和47个优先主题项目。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4个和62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个和77个。高新园区建设进程加快,金昌被确定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三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累计达6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内。从2005年起省上连续三年按10%提高城市低保标准,2008年全省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人数分别达到72.67万人和161.64万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截止2008年,全省86个县(市、区)实现了新农合的全面覆盖;省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费的省级财政补助由2005年的7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200元,累计收治济困病人17037人,减免医疗费用3120.67万元;从2007年起,省财政每年增加转移支付资金9000万元,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基本实现全额供给。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截至2008年,全省82个县区实现了“两基”目标,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三年共争取国家投资9.1亿元,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200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1万人,基本实现了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大体平衡的目标。五是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金川公司引进宝钢、太钢等战略投资,并与中国黄金集团合作开发阳山金矿;白银公司引入中信集团参股注资32.6亿元,加快资源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引进华能集团战略投资,加快陇东煤炭资源开发;兰铝、连铝、白银红鹭铝业通过股权重组进入中铝集团;祁连山水泥引入中国建材集团投资,成为国家12个重点扶持的西北最大的水泥企业。特困企业政策性破产取得进展,至2008年,破产终结企业114户,安置职工29.75万人,地方财政累计支付破产补助资金18亿元。
进出口快速增长,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26.3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60.8亿美元,年均增长32.2%。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三年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年均增长9.9%。境外投资取得新突破,三年全省核准境外投资项目10项,累计投资额4.26亿美元。
五、《规划纲要》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划纲要》执行过程中,除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制约因素外,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加深,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后两年《规划纲要》实施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是经济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从产业结构看,在工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由2005年的40.9%下降到2008年的39.1%。从工业结构看,资源型重型工业结构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86.1%提高到2007年的87.5%。从企业组织结构看,大型企业产值、利税等主要指标的比重约占全部工业的70%左右,中小型企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0.76%下降到2007年的34.61%。从所有制结构看,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21.1%下降到2007年的15%左右。偏重偏大工业结构和主要依赖于少数大企业带动经济增长局面尚未改变,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能源、水资源、土地和矿产等战略性资源制约矛盾日益突出。我省偏重的工业结构,以及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006年至2008年年均仅降低3.7%,低于年均降低4.5%的分解任务要求。随着近年来我省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工业的快速发展,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较快,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形势更加严峻,完成《规划纲要》确定的五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以上的任务相当艰巨。三是城镇化进程缓慢。2008年全省城镇化率32.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55个百分点,仅高于贵州和西藏两省区。全省城镇化水平与2005年相比仅提高2.1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72个百分点,不仅低于我省“十五”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的水平,也低于《规划纲要》确定的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目标。突出的表现出大的太少,小的太弱,城镇体系不完善,规模结构失衡,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按人均生产总值比,2007年定西、临夏、陇南三市州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仅管“十一五”前三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收入水平低的状况仍未改变,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2007年,全省城乡收入差距由2005年的4.1:1扩大到2007年的4.3:1,大大高于全国城乡3.3:1的收入差距比。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存在着明显差距,2007年最高的嘉峪关、酒泉超过5000元,最低的陇南、临夏约为1600元,相差3倍多。五是社会建设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不够均衡,教育机会不够均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还不相适应。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尚不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等工作仍需加强。六是汶川地震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5·12”汶川地震使我省受灾地区遭受重大损失,灾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受灾严重地区多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进一步增大了扶贫攻坚的难度。2008年全省农村居民收入1067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为490.2万人,虽然经过努力解决了40万人,但由于汶川地震等带来返贫人口230.3万人,全省贫困人口增加到680.5万人,贫困面达到32.7%。七是发展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从去年下半年起,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冲击就已经显现,市场萎缩,需求减弱,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价格大幅波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加深,何时见底,还很难预料。今年前两个月全省工业增速、煤电油运、进出口贸易以及财政收入等,继续呈下滑趋势。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0.7%,工业用电下降16.2%,货物运量同比减少3.55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下降45.3%,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2%。经济增速和企业效益的持续下滑,势必增大社会就业压力,影响城乡居民生活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加之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真正解决,新问题与长期矛盾交织在一起,将使我们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后两年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依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适时调整实施力度和方向,及时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当经济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时,及时报请省政府提出调整议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六、进一步推进《规划纲要》顺利实施的措施
面对变化了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我们要认真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总体思路,把保持增长、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确保完成《规划纲要》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是抢抓扩大内需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交通、能源和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快陇东煤田开发步伐,启动建设和储备一批新的重大能源建设项目,推进酒泉电厂、张掖电厂二期、环县和正宁电厂、天水电厂、陇南电厂等项目建设进度。着力抓好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做好黄河黑山峡河段、玛曲河段水电开发规划调整和前期工作。认真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快推进城乡住房、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二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抓住国家振兴十个重点产业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提高资源开发和加工转化能力,延伸产业链,推动我省钢铁、有色、石化等优势产业的发展。以重大特色装备、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为支撑,加快成套和专用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建设区域性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推进《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的实施。发挥区域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积极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推进中小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分工协作,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三是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持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要位置,深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公共服务资源,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道路以及人畜饮水、农村沼气等“六小”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启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着力实施我省旱作农业区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建设,提高粮食保障水平。四是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区域竞争能力。以大中型城市发展为突破口,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落实促进城镇化的政策,努力形成有利于人口、产业等要素向城市集聚的政策环境。突出兰州特大型城市综合优势和带动作用,加快兰州经济区的整合与发展。抓住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机遇,加快天水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整合城市资源,推进酒嘉经济一体化进程。强化平凉、庆阳能源基地地位,增强陇东南经济发展新优势。积极推进全省主体功能区形成,力争从“十一五”后期开始逐步形成省域主体功能区基本架构。五是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进冶金、有色、石化等重点领域和178户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积极发展节能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鼓励企业生产使用节能产品、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白银、玉门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工作,组织实施好重大节能环保项目。抓紧完善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做好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六是落实改善民生举措,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后两年,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劳动者自谋职业相结合,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重点做好困难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要高度重视解决经济减速带来的农民工失业问题,积极引导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拓宽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和增收空间。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的相互衔接。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标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10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难问题。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继续抓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快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任务,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十一五”时期的后两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要进一步动员全省各族人民,继续以完成好年度计划为基础,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实施,落实促进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加大《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力度,确保《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同时,要认真做好我省“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努力保持全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